還好有你【單車環台Day6】

2022.12.30

第六天12/29 (四) 台東太麻里-屏東滿州109.2 km

途經:台東縣太麻里鄉、大武鄉、達仁鄉;屏東縣獅子鄉、牡丹鄉、滿州鄉,共6個鄉鎮市區。
探訪教會:愛國蒲1919服務中心(愛國蒲長老教會)、八瑤1919服務中心(八瑤長老教會)
第二十一屆1919愛走動募款累計22,763,106元
1919單車環台募款累計11,593,547元
太麻里,看曙光的地方,車隊住宿的地方就叫「曙光渡假酒店」。不過,12/31還沒到,雖然每天都有曙光,但1/1來到前,想看曙光的人可能不多,所以街上有點冷清。

八八風災後的偏鄉神蹟

台灣牛牛肉麵、太麻里釋迦,一大早還沒開始營業,不知現在生意如何,是否受疫情衝擊?還記得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侵台,太麻里溪暴漲,橋被沖毀,路邊的「四學士姊妹牛肉麵」、「太麻里釋迦」毫髮無存。八八風災之名,尚有記憶,然而,疾馳過台9線太麻里街,四學士姊妹牛肉麵已改名為台灣牛牛肉麵,做得比以前更大,八八風災的傷痕看來已修復。
1919車隊爬過金崙大山,來到大溪右轉東68鄉道,道路終點是愛國蒲部落,真可謂偏鄉中的偏鄉。愛國蒲部落在八八風災後被劃為土石流紅色警戒區,全村遷移到鄰近的避災永久屋。但政府開設的永久屋卻沒預留土地給避難中心—愛國蒲教會。教會只得在愛國蒲部落邊緣另覓土地,自行興建會堂。
愛國蒲教會新建的三棟建築,即使建在台東市區也可以成為地標。而座落在鄉道底端的部落中,當然更加顯眼,一看就知道是神蹟!磚紅外牆的斜頂會堂,簡單而莊嚴;貼不規則狀淺粉色大理石外牆的牧師館,設計新穎,簡直就是鄉間別墅;第三棟是平實的教育館,也是陪讀班教室,寬敞的教室、設計感十足的陪讀班課桌椅,令人印象深刻。

全校22孩子都在陪讀班

「我們陪讀班目前有22位學童,也就是部落國小分校的全部學生都在我們陪讀班。部落裡沒有網咖,沒有電動遊戲機,孩子們一周7天都在教會。上學期間的課後陪讀是下午4:00到晚上9:00。孩子們喜歡留在陪讀班,因為地方寬敞明亮,晚餐豐盛,還有同伴可以一起玩。家長也喜歡孩子留在教會,因為安全、成績容易進步,還有可以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良好。」年輕打扮的荏荏曼牧師,笑容滿面地說著。
連結教育館、牧師館的中庭圍牆,鑲嵌著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井邊談話的大理石圖案,藝術性頗高。圍牆上浮貼著一尺正方的不規則燒陶,每片上都有一個手印。「每片燒陶代表我們教會的一個家庭,手印是家長的手印。加入我們教會是以家為單位,全家要一起與上帝立約,要愛上帝、愛教會、愛家、愛人。手印就是立約的記號!」荏荏曼牧師輕聲地說著,卻讓人充滿敬畏感。

包車去趟醫院要2000元

荏荏曼牧師的原住民名字是「Lemeleman那麼浪漫」,牧養大武鄉的愛國蒲長老教會。先生伊雅斯.蜀萊萊牧師,牧養台中的愛國蒲教會分堂。他們是八八風災前三天來到教會服事的。颱風時,部落居民湧入會堂避難,他們夫婦的生命就此與部落居民合為一體。後來許多居民外移到台中,要求在台中另設分堂,伊雅斯牧師只得兩地奔波。他們夫妻隔著中央山脈,心卻緊緊相連。
當八八風災時,救助協會在第一時間即參與救災與災後重建工作。從那之後,教會成立1919陪讀班、實施急難救助金計畫、發放食物包,12年來沒有間斷。
滿妹(匿名)就是急難救助金與食物銀行的受助家庭。她兒子才40出頭,正值壯年,卻得了急性中風,兩年來不斷需要復健。事件發生時,愛國蒲1919服務中心即為他們申請急難救助金,之後又為他們申請食物包,減輕生活壓力。但是,每週一次去台東醫院複診、復健,一趟包車就要2,000元,負擔實在沈重。
荏荏曼牧師邀請滿妹來跟環台勇士分享,但她卻只是不停流淚,間歇地說著:「….謝謝你們….從發生事以後….謝謝….。」荏荏曼牧師說:「我是出生、成長在愛國蒲部落的孩子,還好,愛國蒲有教會、有救助協會!」應該還要加上一句,「牧師,還好有你!」

人與機器、環境的對話

蔡宜璋建築師是環台接力的勇士,昨晚才到太麻里,今天是他第一天的環台騎乘。「以建築專業角度來說,這三棟建築是一個難做的建築,做得很精彩,很多工法做得很聰明,如果能用排灣族的傳統疊石,就更好了。」蔡宜璋建築師是設計台南奇美博物館的建築師,他的評價當然是高度專業。
蔡建築師是騎單車的好手,速度雖然掉在後面,但騎乘速度卻極為穩定,從沒落得太遠。「我很喜歡騎單車,這是人與機器、與環境的對話。」

好像還跟我小時候一樣

蔡建築師是在建築的高層,葉家棟卻在建築的基層。「只要蓋好地基,地面上的我全都會蓋!」家棟常用原住民特有的幽默,逗得眾人大笑不已。「這次環台對我來說,就像是尋親之旅。一路從泰雅爾、太魯閣、阿美、布農、排灣,每個部落我都可以直接或間接找到親戚與朋友。」
家棟是新竹尖石鄉梅花部落的教會長老,在教會中負責宣教與教育。「我的成長過程很艱辛,父親酗酒,一家7口曾晚餐合吃一顆蛋、一包花生米。我5歲時,爸爸就過世了。但我沒有流一滴眼淚,只對自己說,我長大了不要像我爸爸。我的成長之所以有轉機,是因為我媽媽堅持不離開教會。」
家棟曾經很想離開部落,高中畢業考上陸軍官校飛行科,但上帝卻一直把他留在部落。「一路騎乘,我看到很多貧窮的家庭,好像還跟我小時候一樣。但是不一樣的是,現在有救助協會,有1919!」

以社區服務為首要目標

今天騎乘的熱點與高點是壽卡,其實,騎過北宜、蘇花,壽卡的難度與高度都不算什麼,不過大家還是興奮地舉車拍照、分組留影,加大合照。
旭海的200縣道濱海公路,大概是全台最接近海洋、最美麗、最適合騎單車的公路了!只不過,舒暢、輕快地騎乘濱海公路後,就是爬上八瑤的兩個高坡。八瑤長老教會正在八瑤的陵線上,小小會堂雖然只30多人聚會,但卻一直以社區服務為首要目標。教會所成立的1919陪讀班,是八瑤部落的重心;急難救助金也成為部落中許多家庭的幫助。
「很感謝大家…,我以前長期帶著尿袋生活,因為急難救助金的幫助,現在可以拿掉尿袋了。感謝教會,感謝大家…」阿海(匿名)不是教會會友,罹患大腸癌,幸好八瑤1919服務中心長期關懷,現在可以正常生活了。
揮手告別八瑤,連續10公里的下坡道,讓勇士們稍稍平緩一下今天騎乘的辛苦,可以一夜好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