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再起【單車環台Day6】
2024.12.27
第六天12 / 26 (四) 嘉義市─台南市安平 82.5 km
途經:嘉義市東區;嘉義縣中埔鄉;台南市白河區、後壁區、新營區、下營區、麻豆區、西港區、安南區。共9個鄉鎮市區。
讓被棄絕的重新再利用
連日的低溫終於回暖,穿了多天的外套也終於可以卸下了。一早,車隊從住宿旅店整隊出發,但才騎不到300公尺就停了下來。
原來旁邊是1919食物銀行的嘉義生鮮惜食中心,就設在嘉義基督教醫院旁。而這時1919的惜食車也正好從賣場收取惜食回來,透過完整的操作過程,勇士們對1919惜食計畫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讓被棄絕的物資重新再利用!
我們最大的問題是「貧窮」
位於中埔鄉的三和福音教會,是由內地會宣教士所設立的教會,也是今天的第一個休息點。年輕的姚亘嶽牧師說:「我們教會最大的問題是『貧窮』!教會常接觸的居民約30位,其中80%生活在貧窮線下;經常接觸的孩童約40位,半數來自高風險家庭。而目前能穩定來聚會的成人約有10多位。」
為了幫助這些貧窮家庭,三和福音教會參與1919惜食計畫。而為了烹煮惜食分送給貧窮家庭,亘嶽牧師與師母甚至考了丙級廚師執照。「我送我4歲的女兒去學攀岩,因為有確保員的保護與教練的指導,她可以安全無虞。同樣,我們雖然只是一個10多人的小教會,但因為有救助協會與各位勇士作我們的確保員,我們就能在這偏鄉繼續服事。」亘嶽牧師說。
阿芬(化名)就是三和福音教會關心的弱勢朋友。她離婚後不久就發現罹患乳癌,治療期間無法工作,積蓄用盡,在重大壓力下又罹患憂鬱症。幸好教會為她申請急難救助金與食物包,才稍得喘息。雖然目前仍須接受標靶治療,甚至積欠醫療費用,但阿芬很平靜地說:「因為有教會,有1919,所以我現在過得很平安!」
讓生命翻轉重新再起
離開三和福音教會,車隊繼續往南行。在車輛不多的鄉間公路上,兩旁有許多當地農民稱為「青香瓜」的半透明貼地塑膠小蓬。這是連綿不斷的小溫室,保護著裡面的高價菜蔬不受病蟲害,能長得更快更好。這不正像各地的1919服務中心?守護著貧窮線下的弱勢家庭,讓他們的生命得以翻轉,重新再起!
「菁寮」也是近年重新再起的觀光景點,位於嘉南平原有「米倉」之稱的後壁區。曾是台南府城往諸羅城(嘉義)的重要驛站,也是山區和平原區物產交易的集散地。但自縱貫公路興建後,就漸漸沒落了。今天車隊所安排的午餐與休息點,就在「菁寮老街」。
這幾年,因為《無米樂》紀錄片與《俗女養成記》電視劇,菁寮才又興起,成為熱門觀光景點。在導覽員解說下,勇士們參觀荷蘭井、金德興藥鋪、稻稻來…,認識台灣傳統農村文化。「請你吃麻糬,祝你年年大賺錢」、「請你吃貢丸,乎你現金開不完」、「請你吃水果,乎你日日攏介好」,餐廳牆上貼著許多台灣俗語。一時之間,勇士們的台語都遛了起來。吃著用大碗公裝盛的古早割稻飯,雖然配菜簡單,卻吃得津津有味!
現在陪跑就可贏在終點
台南西港區的後營,雖然只是個小聚落,但有間很大的普護宮,後方則有間新蓋的禮拜堂—後營畢士大教會以勒之家。車隊一抵達,就看到台南中央獅子會、南鳳獅子會,及永新中途之家的弟兄們在門口迎接。他們都是專程來為車隊加油與捐款的,尤其永新,每年車隊只要到台南,就一定能看到他們,實在令人感動。
康佑成傳道是畢士大教會的負責人,本來在東海大學教書,但因阿公堅持要讓身為長孫的他繼承土地,後來回到老家建立教會,並成立陪讀班。康傳道的理念是:「別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點,現在陪跑就可以贏在終點!」目前教會服務26個孩子、7個青少年,送食物包給14戶弱勢家庭,並參與惜食計畫,供應陪讀班孩子營養晚餐。
一起成為社會轉化的力量
李英桐是全興資源再生公司的總經理。全興這是一個以回收廢棄原物料,再生製作出有實際利用價值產品的著名環保公司。瀟灑帥氣又文質彬彬的英桐,今年第3次環台。他對培育偏鄉弱勢孩子,讓他們能重新被建造,特別有負擔,就像他們公司所堅持的理念。英桐說:「我們公司不但注重業務,更重視員工。除了員工的成長訓練外,也關注員工的休閒與健康,而單車隊便是大家最喜愛的社團。」
這一次1919單車環台,英桐就邀請了公司單車隊成員郭文雄、徐榮鍾、黃淑華一起接力。他們的共識是:「看到1919車隊20年來不斷為急難家庭募款,讓我們非常感動。所以趁自己還有能力,公司也願給機會,當然要來參加,而且一定要完成使命!」
同樣,救助協會的異象宣言是:「與哀哭的人同哀哭,與喜樂的人同喜樂!」而救助協會的使命,不只是照顧弱勢群體,更是陪伴、培力弱勢朋友。希望他們有一天都能成為轉化社會的力量,且成為能讓人得著喜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