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救助夥伴平安:
開學了,但現在學校的孩子卻愈來愈少了。受到少子化的衝擊,這幾年來國小新生人數銳減。2024年台灣新生兒數量再創新低,僅134,856人,較2023年減少715人,且連續9年呈現負成長。
雖然少子化浪潮強勁,但「1919陪讀計畫」自2004年推出以來,每年資助的弱勢學童人數並未減少!113學年度下學期(2025.01~2025.8),本計畫共資助全台227間陪讀班(161間國小班與66間國中班)共2,340人。若再加上蒙古6班90人,緬甸2班80人,則一共有235班2,510人。
這些孩子全都來自經濟弱勢家庭,其中58%是近貧邊緣戶,既領不到公部門的補助,收入也難以支撐家庭開支。另外42%則領有公私部門的社會救助補助,其中高達85%不是低收入戶,就是中低收入戶。
今年國一的小鋐,住在花蓮壽豐。越南籍母親與父親離異後,各自另組家庭,將襁褓中的小鋐留給年邁的阿公阿嬤照顧。對於這個從7個月大就攬在懷裡的孫子,阿嬤憐惜地說:「小鋐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
3口之家,平常就靠務農與微薄的老人津貼勉力支撐。雖然農事繁重,家務瑣碎,但小鋐總是搶著做,用實際行動展現超齡的成熟與孝順。然而,隔代教養的無力與生活重擔,讓阿嬤對小鋐的未來非常憂心。
所幸小鋐有堅強的後盾——花蓮壽豐1919陪讀班(壽豐長老教會)。在陪讀班的陪伴與啟發下,小鋐的潛能被喚醒,也逐漸釐清人生的方向。他心中始終有一個清晰且堅定的夢想:「成為一個老師!」他說:「因為陪讀班的老師不只教我們知識,也教我們做人,所以我也想成為那樣的人。」阿嬤感恩地說:「他從國小一年級就去陪讀班。有牧師、有老師照顧,我們很放心。我常跟他說,哪天阿公阿嬤不在了,你就去找他們。」
當少子化愈來愈嚴重,理應每個孩子都是「寶」。問題是許多弱勢家庭的孩子,不僅沒被當寶,許多還被迫提早承擔「大人」的責任,最後落入累代貧窮的循環中。請支持「1919陪讀計畫」,讓我們一起陪伴這些弱勢家庭的孩子,讓他們也能擁有家的溫暖,勇敢作夢,也努力圓夢。
每週五我們仍在禱告會中為您代禱,歡迎提出需求(02-8660-9995*118陳小姐)。
基督教救助協會
理事長 / 夏忠堅 秘書長 / 鄭夙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