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樺加沙襲台,堰塞湖溢流,泥水沖毀馬太鞍溪橋,更肆虐光復鄉等下游地區。颱風過境後,除了持續的救災行動,後續的重整與復原,教會、機構與醫療單位無不挺力相助,離事發地點最近的馬太鞍教會與太巴塱教會,成為當地無家可歸災民的去處。
洪水第一天的夜晚,有120位災民自發性逃離到馬太鞍教會。
門諾醫院山地醫療也立刻出動團隊,為安置在馬太鞍教會的民眾療傷。
另一頭太巴塱教會,第一時間也投入在家園修復的行列。
無情風災中,考驗人的韌性,世界展望會在國小設立「兒童關懷中心」,由社工照顧小孩,大人可以清潔家園,1919救助協會、基督教芥菜種會都在第一時間兵分多路,前往花蓮光復災區,從全台各倉庫集結物資,高壓清洗機協助後續復原。
物資籌措、醫療供給、家園的修復,這些外在的傷可以短時間復原,第一線賑災的美花牧師分享在急難之中,家破人亡的震驚下,心理更是需要依靠。
這場颱風過境,堰塞湖的溢流,各界努力投入善後之策,機構投入籌資源、顧溫飽,醫療單位為後續看診佈局,教會成了第一線避風港,也持續為災民的心守望,盼望災區民眾的身心靈,都能得到最佳的庇護。
立即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