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救助夥伴平安
9月23日,花蓮光復鄉因「樺加沙颱風」引發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洪水與泥沙瞬間湧入市區,造成嚴重災情。基督教救助協會於當晚立即啟動「1919重災救助網路」,展開緊急救援行動。短短三週內,我們動員超過2,000人次志工,協助清淤與消毒。之後並將陸續推動災後重建,包括;災戶調查、發放救助金與禮券、白米、機車、床組,與食物包等,盡力讓災民重拾生活步調。
雖然緊急動員帶來龐大壓力,但社會各界的愛心湧現,也成為我們最深的鼓勵。前三週,不僅每天都有上百名志工主動報名,更有源源不絕的捐款湧入。而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一張劃撥單,備註欄上寫著:「西寮里全體里民」。
西寮里位於台南市七股區,西臨七股潟湖,再往外就是台灣海峽了。7月6日,「丹娜絲颱風」重創嘉南沿海,海水倒灌、房舍受損,西寮里水淹達150公分高,連膠筏都被沖上民宅,三分之二的屋頂被掀翻。當時各界伸出援手,救助協會也發救助金,協助他們重建家園,讓當地居民甚為感激。
因此,這次光復發生災情後,西寮里120名里民立即主動回應,在短時間內籌募近50萬元,透過數個社福團體轉贈災區。里長低調地說:「我們當時受到幫助,現在也想把這份溫暖傳出去。」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在丹娜絲風災與光復水災的救援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光復車站只是一座三等站,平日疏運不到千人,然而救災期間,一天最高竟湧入5.1萬人。短短三週內,全台有超過50萬人次的「鏟子超人」投入救災。台灣的公民力量,令世界為之動容。
救助協會也是一個以志工為核心的社服團體。無論是在重大災難現場的緊急救援、關懷探訪急難家庭、在陪讀班陪伴孩子、發放食物包給弱勢家庭、在旺得福俱樂部帶領活動,或在路跑、陪騎與單車環台等活動現場協助,估計救助協會每年動員的志工人數超過萬人,而這也是我們至今能持續服務的重要動力。
每年12月5日是「國際志工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謹向所有志工與夥伴致上最深的謝意。謝謝你們長年奉獻時間、金錢、專業、體力…,與我們並肩同行,為所有弱勢家庭與孩子帶來希望。願你們——「以服務為樂,以志工為榮」。
每週五我們仍在禱告會中為您代禱,歡迎提出需求(02-8660-9995*118陳小姐)。
基督教救助協會
理事長 / 夏忠堅 秘書長 / 鄭夙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