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愛走動-幸福巴士 第14天 台灣還是比較好

2017.01.06

台灣還是比較好

今天幸福巴士來到了宜蘭方舟1919服務中心,服務16位弱勢朋友,但志工就有30餘位,平均兩人服務一位。宜蘭方舟是救助協會多年的好夥伴,特別是陪讀班的工作,十分受到當地居民的肯定。

照顧孩子也關心媽媽

陪讀班家長陳太太來自廣東,嫁到台灣己經10年了。先生在大陸工作遭辭退,回到台灣又因積欠賭債而有家歸不得,只能由陳太太在家庭成衣廠車衣服賺錢,撫養孩子,照顧公婆。
陳太太很感謝陪讀班照顧她的孩子,「不同於其他的課輔班,這裡很注重品格教育,方舟的孩子很懂得感恩,不會變壞。老師很認真教,我的孩子從小一到現在小四,成績都在90幾分,平常還可以學才藝。」她很感謝王光華牧師、劉惠秋師母,不但照顧孩子,也關心她的需要,像今天提供機會參加幸福巴士,「我自己做車縫的,一摸就知道送的衣服料子很好,真的很感謝你們。」
幸福巴士在每一站工作結束後,都會邀受助朋友與志工一起合照。但今天還沒等到拍照,王光華牧師就匆忙地送70餘歲的廖先生回家。原來廖先生氣喘發作,得趕緊回家服藥。廖太太因糖尿病雙目失明,需要人全天照顧,除了居服員定期來家中為她洗澡、整理家務外,大都要靠先生料理。而廖先生有嚴重氣喘,自己也很需要人照顧。由於夫妻倆未生育,年紀大無法工作,只能靠政府補助。還好王牧師將他們列入1919食物銀行的受助名單,兩位老人家才得以溫飽。

給外籍媽媽一個娘家

下午,幸福巴士開到了臨海的冬山1919服務中心。由於靠海,因此當地居民很多都在冷凍工廠、漁產工廠工作。一如其他漁村,這裡也是新住民較多的地方。在陪讀班80 餘位孩子當中,就有30餘位來自新住民家庭。鄭忠仁牧師表示,會展開新住民的工作,是發現陪讀班新住民孩子的母親,常得不到友善的對待。因此教會成立團契,希望能給這些媽媽一個台灣娘家,讓她們在孤單難過的時候,能有個地方可去,有人可以傾聽她們的心聲。
來自印尼的陳媽媽與王媽媽的孩子都在冬山陪讀班。「我們不懂中文,不能教孩子,但是外面的課輔班好貴,我們沒有錢。而來陪讀班,不但免費,還可以學各種才藝,像吉他、打鼓、烏克麗麗等。」在這裡,她們不再只是外籍配偶,還可以教烘焙、母語。過年時,遠在異鄉的她們沒法回娘家,教會就為她們辦「過年回娘家」的聚會,聊慰佳節思親之苦。
陳媽媽嫁來台灣多年,過得並不好,但因為教會的關懷與幫助,讓她有感而發,「台灣還是比較好,都會幫助弱勢的家庭,在印尼根本就沒有人會理你。」因為教會所做的,讓一群遠離家鄉的婦女找到了娘家。

我很清楚自己的責任

14天下來,到今天總共已完成了28個中心的服務。愈接近終點,貨車上的衣服尺碼就愈來愈不全。幸福巴士的前置作業很周全,要先按著各服務中心所回報來的尺寸,一一抓好每個受助者的物件。負責衣物供應的彭晨,是幸福巴士發起人彭民雄的女兒,從一開始聯絡廠商、接貨、抓貨,到最後的包裝,都一直參與其中,是全部志工中最了解物品的人。
「剛開始人手很少,兩個人要應付20幾個受助者,真的很累。爸爸都很心疼,怕我會打退堂鼓。但我早已不再是爸爸口中的嬌嬌女了,看到爸爸為弱勢朋友所做的,我很清楚自己的責任。」一路上看著彭晨的成長,彭民雄說,「我以女兒為榮。」
彭晨表示,很感謝環台勇士的家眷們的協助,一路上從大家身上學習很多,特別是車隊隊長林大能的太太馬佑敏,看到她對受助朋友的噓寒問暖,對老人家的關懷備至,「若能早點學到,就不會只是純粹在做事,而可以有更多的關懷了。」
目前與人合資開廣告公司的陳慧萍是幸福巴士LOGO的設計者。她總是在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最合適的地方。每到一站,因著她的專業,總是很快地安排好流程與動線,看到那裡缺人,馬上補上。歷經了14 天行程,慧萍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對家人再好一些!想到一路行來自己對弱勢朋友的服務,相形之下,似乎對家人的關心就稍嫌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