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機構簡介
    年度報告
    年度計畫
    服務據點
    聯絡我們
    人力招募
  • 我們的服務
    1919食物銀行
    1919陪讀計畫
    1919急難家庭
    1919重災救助
    1919旺得福計畫
  • 財務徵信
    捐款徵信
    財務報告
    捐款紀錄查詢
  • 即時消息
    最新消息
    救助月刊
    活動專區
  • 會員專區
  • English
參與捐款

我想跟你說幾句話

  • 鬥士陳工作室
  • 夏忠堅
    上一篇
    下一篇

    兩周前,我收到一箱剛採收、又大又漂亮的肚臍柑,寄件人是台東純福音教會的金敬淑宣教士。

    還記得幾年前,有一天我接到她的一通電話。她說:「我正好來台北,可以來救助協會辦公室跟你說幾句話嗎?」當然能!她遠從韓國首爾來台東宣教,還遠從台東來訪,當然歡迎。只是心裡也有點不安地想,不知她要談些什麼?會是我們合作的事工出了什麼問題嗎?

    沒想到她帶來一份包裝精美的伴手禮,還一再地跟我道謝。她說:「我在台東開拓生命泉教會,沒多久就有很多青少年前來,可是我們的兒童工作一直做不起來。做了好多年,只有30 幾個孩子。」我邊聽邊想,這是教會面臨少子化的普遍問題吧!

    她用帶著韓國腔的華語,越說越快:「謝謝你們協助我們做陪讀班,現在我們已有80 多個孩子了。以前我去社區探訪,會聽到阿嬤警告孩子說,不可以去教會哦。但現在去社區探訪,會聽到阿嬤警告孩子說,你再不乖,就不讓你去教會!」原來金宣教士要說的幾句話,就只是感謝。我想,將禮物包裝得精美,可能是韓國文化,但常常表達感謝與稱讚,卻是她的個人特質。只有這種特質的人,才能真正照顧弱勢家庭的孩子,才能陪伴遭遇急難的家庭。

    其實,認識金宣教士已經很多年了。記得2014年12 月29 日,我參加1919 單車環台,為急難家庭募款。那天早上車隊從滿洲騎上八瑤,我心裡還有點得意,可以騎上第一個高坡。休息後要騎長下坡下旭海,但才出發,我就在下坡路段摔車。初步檢查,左臉顴骨骨裂、輕微腦震盪。恆春醫院不敢收治,只得轉院到台東馬偕醫院。住院頭兩天,三餐都是金宣教士來餵我吃稀飯。她的細心與愛心,至今都感念於心!只有這樣的細心與愛心,才能真正照顧弱勢家庭的孩子,才能陪伴遭遇急難的家庭。

    我也知道,我該感激欽佩的,其實不只金宣教士。救助協會所支持231 個陪讀班的老師、15,000位急難家庭關懷志工,也都是滿有愛心與細心,時常表達感謝與稱讚的人。他們是上帝所差派的天使,來關懷陪伴世間艱苦人。讓我們感謝他們,也以禱告與捐款持續支持他們!

    一起支持231 個陪讀班與15,000 位急難家庭關懷志工!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2月號
    本期目錄

    飄洋過海來陪你

  • 鬥士陳工作室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因愛啟程 告別家鄉和熟悉的人
    因愛啟程 成為美好的見證
    讓故事傳承 不受語言的隔閡
    因愛啟程 傳遞永恆的福份

    事情總難一帆風順
    晴空萬里也會碰到傾盆大雨

    但我們應該嘗試
    我們要走下去 從中學習
    從今天開啟 未知的旅行
    因愛啟程 因愛啟程

    天韻合唱團《因愛啟程》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2月號
    本期目錄

    飄洋過海來陪你 金敬淑牧師

  • 鬥士陳工作室、陳逸群
  • 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當醫生宣布我95% 可能是癌症時,我嚇得全身發抖、牙齒打顫、腳不能動。」今年66 歲的純福音1919 服務中心( 台東純福音教會) 牧師金敬淑,談起19 年前在韓國被診斷出癌症的瞬間。

    當時怕年邁的父母擔心,金牧師選擇隱瞞。最後也沒接受醫生要她進一步檢查的建議,就決定到國外宣教。當時有台灣牧者邀請她來台,而她想,要去就要去最偏遠的地方。就這樣,她來到了台東。

    從他們眼中 感受到滿滿的愛

    2004 年10 月31 日,金牧師帶著簡單行李,獨自從韓國首爾來到台東。從一句中文都不會,到現在聽、說、讀都難不倒她。「我從小住慣大城市,喜歡到處旅行。沒想到來到台東,一晃眼都19 年了。」金牧師說。

    初到台東,金牧師發現,這裡貧富懸殊,許多弱勢家庭孩子缺人照料,於是她決定從設立陪讀班做起。沒經費,她就做韓國泡菜募款,然後到社區發傳單、拜訪學校,探訪弱勢家庭。18 年下來,照顧的陪讀班孩子已超過千人,最多時曾同時有100 多個孩子在陪讀班,而發出的救助金與食物包更是不計其數。

    金牧師認為,除了教導和物資,孩子最需要的是持續的關心與陪伴。因此她總是鼓勵家長們要多讚美,設身處地的了解孩子,陪伴他們成長。金牧師說:「陪讀班孩子常會抱著我,對我說好安心。從他們眼中,我可以感受到滿滿的愛。而就是這樣的愛,緊緊抓住我,讓我一直留下來。」

    我什麼都不會 所以找許多人幫忙

    金牧師自謙地說:「我什麼都不會,所以找來許多能幹的年輕人幫忙。讓沒有家人陪伴又沒錢上安親班的孩童,不會感覺孤單。我們除了輔導孩子的功課,也提供餐點,教各種才藝,像吉他、烏克麗麗、打鼓等。但最重要的是品格教育,希望孩子在基督信仰的基礎下,能培養積極正面的品格,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將來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

    小金( 化名) 從小二就來陪讀班,4年來都不太說話。有天,小金突然跟金牧師說她再也不要回家了。原來她從小爸媽離婚,媽媽帶著她與人同居。但同居人常對母女倆惡言相向,甚至拳腳暴力。長期處於不安的小金,直到快小學畢業,才向金牧師求助。於是,金牧師立刻讓小金住到家裡,幫小金媽媽申請1919 急難救助金,還替母女倆租屋,幫媽媽找到穩定工作,並固定給予食物包。

    台東雖是異鄉 卻已是「家」

    在台東19 年,從壯年到熟年。早年她每年會回韓國一次,探望家人,回母會汝矣島純福音教會述職。但近幾年,或許是年歲大了,顧念家人,她回韓國的次數變多了。然而,對她而言,台東雖是異鄉,卻已是『家』,因為這裡有愛她的人,還有她關心的人。

    「近來韓國的文化環境改變很多,每次回去時,都有種自己是外國人的感覺。而我在台灣待很多年了,僅管還是有不適應的地方,但只要我還身體健康,我就會繼續待在台東,盡力服事需要幫助的家庭。要待到哪天?我也不知道,或許等更老些,需要人幫忙時,再說吧!」

    金牧師自許成為教會的幫手,「我在教會做的,就是努力預備環境,陪伴在年輕同工旁邊,幫忙、支持他們。在他們發生問題時,陪他們一起克服困難,繼續往前走。」她也一直致力於將教會的門打開,與社區的居民成為好鄰居。讓教會不單是一個宗教場所,也是大家一起成長分享的園地。「希望有更多人能經歷耶穌的愛,有一天能自然成為上帝的兒女。」金牧師說。

    心存盼望 生命永遠有機會

    「我成長在一個很普通,但很有愛的家。小時候明明家裡都不夠了,但看到挨家挨戶乞討的遊民,父母親從不會拒絕。每天在餐桌前,父親總是說,老虎留皮,人則留名,教導我們要對社會有所貢獻。」金牧師說。

    後來金家全家都信了耶穌,她也跟著汝矣島純福音教會的趙鏞基牧師一起服事。主要負責日本、台灣,及其他亞洲國家參與訪韓聖會的活動策畫,跟家人在首爾過著安穩的生活。從沒想過到國外宣教的她,笑稱如果不是那次的身體檢查,也不會跑來台東。她笑笑地說:「後來我換了醫生,每年都有追蹤檢查,現在身上已無癌細胞了!」

    金牧師覺得台灣是個有愛心又溫馨的地方。「過去10 多年來,我們教會與救助協會有很好的配搭。謝謝1919 在急難救助金、陪讀班,或食物包發放上,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讓我們能持續服務社區裡需要幫助的弱勢家庭與孩子。」

    「每次我到急難家庭發放救助金時,他們都非常感動,驚訝、開心,又不好意思。他們沒想到,在他們最無助時,能有人能無條件地幫助他們。雖然不是每個受助者都有所改變,但也的確看到很多人生命成長,重新站起來。這也是激勵我能持續做下去的最大動力。」

    金牧師說:「人生的旅程一定有風有雨,但只要抬頭看,勇敢面對,就會看到許多願意幫忙的人。所以,不要放棄。只要心存盼望,生命就永遠有機會!」

    飄洋過海來陪你 2023急難家庭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2l29neW5T4&t=2s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2月號
    本期目錄

    她當我腳 我當她手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別人都說六六大順,但是我的命剛好相反,是六六不順。民國66 年6 月16 日,我16 歲那年,車禍失去雙腿,昏迷了16 天才醒來,感覺很符合我的原住民名字-『普順』(不順)。」60 多歲的普順,用燦爛的笑容自嘲,全身散發陽光般的溫暖。

    我沒雙腿 她缺右手

    普順是新竹尖石鄉那羅部落的泰雅族,很年輕就離家,在各建築工地打工。一次車禍意外,讓他失去了雙腿,但他並沒有怨天尤人,「因為上帝是我的倚靠,我相信祂一定會保守我。」普順說。即使雙腿沒了,他還是努力在電子工廠當作業員。在經濟快速起飛的80 年代,每個月加班150 個小時,對普順而言,是家常便飯,而他也從不喊累。

    普順的太太阿珍( 化名) 是布農族,高中畢業後便嫁給他,兩人生了1 男1 女,後來還多了4 個孫子。不仔細看,很難看出阿珍右手袖口空空的,原來她13 歲時在紡織廠打工時失去了右手。

    「意外發生後,來自加拿大的陸宣教士收養我,支持我讀完高中,後來透過一個基督教團體認識了普順。雖然他沒有雙腿,卻是個敬虔上進的好弟兄,沒多久我們就結婚了。」阿珍說。

    雖然有妻有子,但普順的擔子也更重了,還好身旁總不乏好心人。「有間知名方糖工廠的老闆,一直很照顧我。32 歲時,他介紹我去考殘障車。考上駕照那天,雙手握住方向盤的那刻,我哭了,喜極而泣呀。」

    後來普順的大兒子也在這家公司上班,老闆甚至還替普順把關,不許他抽煙喝酒。所以兒子至今都沒有沾染惡習,後來也成家,生了1 女3 男,目前住在竹東。而阿珍,則一直在一家電子廠工作,在生產線上撿不良品,補貼家用。

    為妻種花 提煉精油

    普順的父親在他發生意外後,將那羅部落望台山的一塊地留給他。如今這塊地被他整理為一塊香草農場,種滿了薰衣草、金盞花、迷迭香等。他在農場最高處還有一個蒸餾精油的工作坊。「這邊海拔1,200 米,你看那邊就是南寮漁港,晚上還可以看到飛往桃園機場的飛機,夜景一流呢!」普順說。

    這塊農場40 多年來都沒噴灑過農藥,所有的作物都是有機的,當然製作出來的精油也是有機精油。一開始是普順疼愛太太,買不起化妝品,就種迷迭香做成精油給太太擦。因效果不錯,引起注意,才慢慢小量製作,銷售給身邊的好友。農場環境好,但要上來,可不容易。從那羅部落的全家便利商店往上走,都是蜿蜒崎嶇、坑坑洞洞,陡峭又狹窄的山路。一旁就是山崖,令人觸目驚心。很難想像普順能開著車,在崖邊來去自如。

    「山路雖險,但要從無到有開路可不容易,這都要靠我們家的老友老吳。」77 歲的老吳(化名)與普順一家熟識,出社會30 多年來都在開怪手,那羅很多道路都是他挖出來的。「普順的爸爸很照顧我,常介紹工作給我。之前有20 多年沒有聯絡了,去年過年時我剛好經過他農場,就進來打招呼。」老吳說。

    命運乖舛 依然喜樂

    原本只是打招呼,沒想到卻意外發現普順一家的困境。原來3 年前阿珍罹患肺腺癌,經過2 次開刀治療後,癌細胞還是無法消除。但阿珍的身體已無法再開刀,只能化療。這幾年自費的醫療費花了十多萬,都是跟朋友借的。「孩子們的經濟壓力大,能幫忙的很有限。我因為有農場,在那羅也有房子,沒什麼補助,夫妻倆只有身障補助每月約1 萬元。」普順說。

    老吳得知後,立刻告知太太阿玉(化名),請阿玉向其聚會的竹東愛鄰舍1919 服務中心(改革宗長老會竹東教會)求助。教會的鄒仁裕牧師立刻到普順家探訪,替他申請了2 萬2 千元的急難救助金,於去年2 月開始發放,用來支付日常生活開銷。

    同時鄒牧師也告知新竹市基督教關懷協會,申請了一次性的7 千元救助金。「我們也在教會內替他募款,希望能幫他們度過難關。3 月起也開始了第一次1919 食物包的發送,希望能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鄒牧師說。

    阿玉也向鄰居說明普順的狀況,結果隔壁87 歲的阿婆包了個大紅包,還不准他拒收。普順表示,他的精油工作室是10 年前由「嘉邑行善團」免費搭建的,該團成員得知阿珍狀況後,立刻給了她6 萬元,進行基因檢測,以便醫生進行更好的治療。現在阿珍每月得去新竹台大醫院化療,但她氣色很好,看起來一點也不像癌症病患。

    普順現在不太穿戴義肢,因為連接義肢處的肌肉,已經開始萎縮。戴久了接觸的皮膚因肌肉無力被撐大,造成撕裂傷。「當初16 歲開始配戴義肢時,醫生就曾警告我,這麼早穿,可能60 歲後就不能再靠義肢行走了。那時不懂,現在終於懂了。」

    「台灣真的到處都有好心人, 謝謝1919,給我救助金,又給我食物包,真的非常感謝。」普順說。雖然命運乖舛,但在普順臉上一點完全看不出憂愁,只有平安喜樂,或許是因為感受到滿滿的愛吧!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2月號
    本期目錄

    最美的感恩

  • 編輯室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回饋

    10月11 日,救助協會收到一筆1萬元的捐款,指定捐助1919 急難家庭計畫。「非常感謝您們4 年前在我住院時幫助我,因為有那筆救助金,我才能繼續撐下去。」電話那端傳來阿芳姐(化名)的真摯感謝。

    撞電線桿 幾個月不能工作

    今年73 歲的阿芳姐自26 年前與前夫離婚後,便獨立生活。短暫做過成衣加工,後來大多擔任看護工。但因年長,長期為病人翻身,導致她腰椎受傷,常要到醫院打針。2019 年12 月19 日,她如常在晚上8 點多下班,但因疲累精神不濟,騎機車自撞電線桿,而被送到成大醫院。

    當時她右前臂兩處骨折,還有撕裂傷,必須進行復位固定手術與清創併植皮手術。因好幾個月無法工作,原本少許的積蓄已用鑿,連房租都付不出來。還好台南懷恩1919 服務中心為她申請了1919 急難救助金,還安排她住到教會的貨櫃屋養傷。

    打工捐款 上帝不會虧待我

    阿芳姐總共在貨櫃屋住了一年半,「臨時屋冬冷夏熱,但還是很感謝有人收容我。記得有一次牧師在傳奉獻袋時,為了讓收入有限的人投零錢時,不會因哐啷聲尷尬,還特地在袋底墊了厚布。當時我看了很感動,後來就努力打工,捐了5000元。」

    目前阿芳姐住在月租3,000 元的套房,平常省吃儉用,慢慢存了1 萬元,馬上用母親的名義,回捐給1919。「我朋友笑我,自己都苦哈哈了,但我仍覺得應該回饋,也相信上帝絕不會虧待我!」

    目前阿芳姐仍以看護維生,談起工作,她樂觀地說:「老闆都會幫我安排不要太累的病人,雖然有時很辛苦,有些病人一晚要換10 片尿布,幾乎不太能睡,為病人翻身也很費力,我還曾經暈倒過兩次呢!有一次過年,我在醫院照顧人,短短幾天,病房裡就接連有10 個人過世。因此,我很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能靠自己工作賺錢,還能有一點付出的機會,真的,我非常感恩了!」

    遺愛

    10 月底,我們收到一筆劃撥捐款,高達20 萬元!捐款人的名字很陌生,而且是來自偏鄉中的偏鄉_ 花蓮縣秀林鄉加灣部落。隔天接到加灣1919 服務中心( 加灣長老教會) 張正祺牧師的電話,才知道這筆捐款來自一個曾經接受急難救助金的受助家庭,而案主已於9 月去世了。

    剛撥完款 她就過世了

    原來案主是一個臨時工,收入不穩定,與前夫離異後改嫁又分居。今年年初她發現罹患乳癌,且快速轉移至膽管,無法工作,只能住回娘家,由年邁的母親照料。她每月要住院化療2 次,自費藥物費造成案家沉重負擔。醫療費總計10 餘萬元,只能以刷卡每月繳最低應繳金額支付。

    6 月底,加灣1919 服務中心接獲通報後,立刻替個案申請1919 急難救助金。7月5 日核定通過補助22,000 元,分3 期給付( 第1 期10,000,第2-3 各6,000)。但案主於9 月7 日第3 期撥款後,沒幾天就過世了。

    捐理賠金 幫助急難家庭

    她過世後,家人才發現原來她生前曾投保。為感謝救助協會在他們最艱難時的及時救助,家人委託加灣長老教會,透過支持1919 單車環台,為急難家庭救助計畫奉獻20 萬元整,希望能幫助那些曾跟他們一樣遭遇急難的家庭。

    「1919 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計畫」自2002 年開始勸募,2003 年10 月撥出第一筆救助金。20 年來,到今年9 月止,總計已透過324 個鄉鎮1,544 間1919 服務中心資助超過15,949 戶急難家庭。

    其實,救助協會偶爾也會接到個案的捐款回饋,但多半只是幾千元,這麼大額的捐款還是頭一次!雖然不知她的理賠金有多少,但知道她們家的經濟狀況並不好。而在如此拮据之下,還能捐出這麼一大筆錢,實在令人感動。

    2024 年1919 急難家庭救助計畫的募款目標是4,000 萬元。明年起,救助協會將把每個個案的救助金從22,000 元提高到24,000 元,同時加發大專以上子女獎助學金,及急難食物包,繼續為愛走動!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2月號
    本期目錄

    暖廚家味捐助急難家庭

  • 編輯室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為家人做菜,就是傳遞溫暖與愛! 1919 急難家庭救助計畫年度代言人、「暖廚家味」發起人蔣雅淇,以「家的味道」為核心出發,匯聚史上最高等級師資團隊,11 月13 日於台北米其林2 星RAW餐廳,舉辦「暖廚家味」慈善首映記者會。

    現場邀請全台東、西、南、北最具知名度,甚至揚名國際的餐飲工作者出席。包括被譽為「印度洋上最偉大廚師」RAW 主廚江振誠、南台灣最難預約AKAME 主廚彭天恩、台中最美餐廳飛花落院主理人魏幸怡、東岸最紅法餐Sinasera 24 主廚楊柏偉,及蛋黃酥界佼佼者陳耀訓。

    6 位暖廚攜手12 位家人,在鬥士陳工作室以10 人團隊搭配8 台攝影機的捕捉下,推出最高規格,也最溫暖的線上課程,放上募資平台供愛心民眾認捐( 全套課程原價$6,800,募資期只要捐款2,919 元)。民眾用隨手可得的食材、家裡就有的設備,就能把主廚們16 道家常菜一次學會。認捐者還能拿到全額抵稅收據,捐款收入全數捐贈1919急難家庭救助計畫。讓餐桌上的溫暖,立刻成為急難家庭的支柱!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有愛的人

    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牧師表示,2024 年1919 急難家庭救助計畫預計資助1000 個急難家庭,並將救助金從原本的22,000 提高到24,000 元(分4 個月發放),同時發放食物包(全年預計6,000包),以提升對急難家庭的關懷,讓「暖廚家味」的愛與溫暖,散播在全台灣。

    夏牧師指出,有人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他認為最美的風景,是有愛的人,及他們的家人。「感謝雅淇的發起,說動這6 位暖廚與他們的家人共同參與,將家的佳餚變成愛的家餚,並與全台灣的人分享!」

    主廚超強聯手傳承家的記憶

    5 位國際級名主廚各自端出從他們小吃到大,最能代表「家」的美味食譜。Sinasera 24」主廚楊柏偉的阿嬤,年輕時是總鋪師,經常料理500 人陣仗的辦桌,這次祖孫攜手重現經典台味「家傳山海滷肉」。楊柏偉說:「走遍世界,只要想家,我就會煮這一鍋!」

    「飛花落院」創辦人魏幸怡,傳授「500 盤」( 台灣人觀點的美食評鑑) 首次單一菜式拿下4 盤殊榮的炊飯作法,從如何挑米、洗米,最終煮出一鍋粒粒分明的香炊米飯。

    小時候「RAW」主廚江振誠的阿公開診所,家裡永遠有一鍋熱呼呼的鹹粥,隨時滿足每位忙碌家人的胃。這次,他除了和母親用同一主題「鹹粥」彼此PK廚藝,還親自上菜場傳授挑魚、選菜心法,以及食材保鮮秘訣、江家秘製萬用醬料,收藏度百分百。

    「AKAME」創辦人彭天恩擅長直火料理,這次聯手4 位兄弟不藏私地分享獨門烤肉秘訣,搭沙拉、燉飯、醬料。彭天恩說:「能夠回到家鄉和家人們一起做菜,是很幸福的。」

    有「蛋黃酥界愛馬仕」美譽的「YOSHIBAKERY」創辦人陳耀訓,則是首次與妻子現身鏡頭前,呈現如何挑選好的麵粉、合適的糖、健康的酵母等。夫妻同心手把手教學,帶來孩子最愛的脆皮巧巴達與幸福瑪德蓮。

    料理課程史上最高天花板等級

    連續3 年擔任500 盤共同主席,同時也是暖廚家味計畫、恩典餐桌發起人的蔣雅淇,曾在家中舉辦過6 年600 餐的「愛宴」,出版過「恩典餐桌」食譜,深覺家常美食最能凝聚家人與弟兄姐妹的感情。蔣雅淇表示:「暖廚家味策劃1 年,拍攝1 年,就是希望用影像把『家常菜』立體化,透過鏡頭留下親子之間最難忘的記憶!」這次,她也帶了兩個孩子一起上花市、進菜場,端出「吃不胖沙拉」、水果塔、香煎牛排,片尾還有隱藏版餐桌佈置秘笈!

    16 道「想到家」的家常菜,透過得獎導演掌鏡、10 人團隊錄製、8 台攝影機無死角紀錄捕捉,堪稱料理課程史上,最高天花版等級!主廚們親自示範買、挑、切、煮到擺盤,「手把手操作紀實」外,也完整記錄主廚與家人的成長背景與美食淵源,並有詳細字、口述食譜的電子菜單,及3 分鐘精簡複習版本,無限重複觀看。課程原價6,800 元,募資期間只要2,919 元,就能把所有暖廚傳家手藝一次收藏!認捐者不但能拿到全額抵稅收據,課程認捐收入也全數捐贈救助協會1919 急難家庭救助計畫。

    立即響應 https://bit.ly/47cKQ0P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2月號
    本期目錄

    越過山丘

  • 簡伯駿
  • 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台南市安南區舊名安順,位於台南市西南方,是僅次於永康的第2 大區。安南區在不到300 年前仍是一片汪洋,屬於臺江內海。因多海埔新生地,加上聯外交通不便,仍維持不少農漁業型態。直到近年來,隨著新市南科、成大安南校區、安南醫院和台灣歷史博物館的開館,才昌盛起來。

    生意節節敗退 終至一無所有

    走進蜿蜒的小巷,我們來到阿良( 化名) 的家。兩層樓的老透天厝,住著阿良( 化名),還有患舞蹈症癱瘓在床的妻子,及大兒子與孫女。

    「我今年73 歲了,要說起過往,3 本書也寫不完。」阿良不勝稀噓地說著。在那個經濟起飛的80年代,阿良28 歲就自行創業,曾陸續從事外銷、交通器材零件代工、冷風機工廠、按摩院等行業。但總是起起落落,不是經營不善,就是遭朋友、親人拖累倒債,最後賠上所有家產,負債纍纍。期間,他也曾試圖到大陸和新加坡發展,但全都鎩羽而歸。

    「當時也許是時機好,投資什麼都能賺錢。年輕的我也很拚,很敢衝。老天也曾讓我賺過不少錢,買了房、開了工廠,可是天不從人願,最後節節敗退,終致一無所有。」阿良娓娓道來。

    49 歲時,他已不再有本錢投入生意。當時身體也還健康,為了養家,就到加工區當守衛。為了怕碰到熟人,他特地選人較少的地區上班。但薪資才1 萬多,為了多點收入,後來他轉行當粗工,幫人種樹苗或半夜採玉米,每月至少有2、3 萬。

    太太癱瘓在床 兩子吸毒入獄

    與他同齡的太太,患有遺傳性舞蹈症。中年發病後,心智能力逐漸衰退,終至癱瘓在床。提及太太,阿良說:「當年論及婚嫁時,她是單純的裁縫師,婚後跟著我做生意。直到她發病後,我才知原來她家三代都有此罕見疾病。」

    而阿良因忙於工作,疏忽了對兩個兒子的教育,後來兩人都因吸毒先後入獄,媳婦也都離開,留下稚齡的孫女。他只得白天照顧太太與孫女,晚上出門工作,生活的擔子極為沉重。

    2015 年,太太的病況加重,而阿良已上了年紀,工作量逐漸減少,家中經濟越加困難。3 年前由美善基金會轉介到和順長老教會,由陳淑雲姊妹關懷探訪。她了解後立即幫這個家庭申請1919 食物包,兩個月送一次物資。目前,兩夫妻低收入補助共領15,500 元,租屋補助4,300 元( 房租8,000 元),罕見疾病基金會也有補貼醫療物資,勉強可以維持生活。

    阿良表示,「食物包的物資對我們幫助很大,尤其是成人尿布。我太太已完全癱瘓,紙尿布是每日必需品。其他的如罐頭、米、麵、亞培等,都很實用,我幾乎每個月都用光光,實在很感謝191 9食物銀行。」

    太太的疾病可申請政府的長照居家服務,現在每天會有照護員來協助洗澡和餵食。5 年前,阿良在工作中跌倒,左小腿受傷,經手術休養後,已無法再工作。今年,在扶太太起身時又跌了一次,左邊腳骨斷裂到髖部,必須再次手術治療。因此,8月時陳姊妹又幫他申請了救助金22,000 元,分4 個月發放。

    有人比我更苦 簡單活無所求

    阿良坦承年輕時全心在事業上拚搏,也曾經應酬、花天酒地。當時自以為是生意之道,如今看來真的是走岔了路。不只夫妻不睦,也錯失教育孩子們的機會。大兒子出獄後,工作不穩定,雖住家裡,卻形同陌路。二兒子還在獄中,小女兒已婚,卻不再聯絡。而自己的兄弟和太太娘家的同輩,因財務問題,早已不相往來。

    他自認經商雖不成功,卻從不做傷害別人的事。生意最旺時,也曾買房入厝辦桌請客4、50 桌。如今從前生意上的朋友,只剩2、3 人偶爾來訪。今年,他的好友還跟房東買下他住的房子,以8,000元續租給他,也承諾要整修房子,至少讓他一家住得安心,不用擔心漲房租。

    「他們來時,看我過得辛苦,也會塞些錢給我,但我不想欠人什麼。回頭看看,還有許多人過得比我們苦。我們靠政府與慈善團體的幫助,簡單過活還是可以的。我年輕時做過許多後悔的事,如今年事已高,現在就只想照顧好家人,把腿傷養好,不要拖累人。我一手帶大的孫女,現在唸高三。她很乖,放學後還會去打工哦,讓我很欣慰。」說著說著,阿良的嘴角已不自覺上揚。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2月號
    本期目錄

    孩子 這世界很大

  • 簡伯駿
  • 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4年前,桃園新屋1919 服務中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客家宣教中會新屋教會)發現接受食物包的幾個案家,都是爸媽一早出門工作,孩子常睡過頭不上學,晚上爸媽回來又晚,孩子整天沒人管,於是決定成立陪讀班。

    父母不重視 孩子沒有學習動機

    當時負責成立的邱金鳳長老很遺憾地表示,「其實這些父母也不是不愛孩子,但為了生活,需整天工作。最令人難過的是,他們對孩子沒有期待,覺得孩子以後跟他們一樣打工就好了,有沒有讀書不重要,因此孩子都沒有學習動機。」

    「我們附近的居民只要是沒一技之長的,多半是到有機肥料廠收雞糞,或當板模工。他們很多年紀輕輕就結婚生子,教育有限,當了爸媽後,也不知怎麼引導孩子學習。」

    去年8 月才到職的胡育銘牧師與林丞鈞牧師也異口同聲地表示,「班上孩子的父母,很多都已放棄教育,覺得學習不重要。有些回家就喝酒,孩子就長期落在悲觀負面的氛圍中。」

    胡牧師表示,陪讀班最大的功能是陪伴,讓孩子有人關心。「我們有幾個孩子剛來時連注音符號都不會,但現在都已趕上進度。我們除了請專教數學的老師來教導,也特別請專教生命教育的志工老師來輔導。希望讓孩子了解,這世界很大,不需要複製父母的生活。社會上還有很多工作選項,只要認真學習,就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不只陪孩子 更輔導一整個家

    目前新屋陪讀班共有國小生12 人、國中生2 人。金鳳長老說:「剛開始辦陪讀班時,很多家長根本不在乎孩子來不來。有些父母大字認不了幾個,或每天喝得醉醺醺的。讓孩子一直待在這樣的家裡,實在不妥。所以我們不只要陪伴孩子,也要輔導爸媽,有時甚至要輔導一整個家!」

    「去年疫情期間,學校老師很忙,我們教會的牧者還沒到職,陪讀班沒有全職專業老師,只靠幾位志工老師撐著。那陣子,陪讀班的國中生很愛玩,完全不聽管教。我很灰心,就問他們是否乾脆不要來,我也要關掉國中班了。沒想到他們聽到後,反而求我不要關,還說以後會乖乖聽話。」

    有名國中生阿建( 化名),甚至發憤努力用功。他說:「如果國小班的學弟妹問我功課,我當學長的不會,那就丟臉了。」所以他主動要求老師輔導,有了學習動機後,果然進步神速。

    孩子的進步 大家都看在眼裡

    其實這4 年來,孩子們的進步,大家都看在眼裡。不論是下大雨時,在教室安靜做功課。或休息時間,在庭院中開心玩球打鬧。金鳳長老說,「幾乎每個孩子剛來時,字都寫不好,但現在已大有改善。以前會說粗話,現在也不說了。我只要想到若沒有陪讀班,他們要孤單待在家裡,就很揪心。而現在,他們有同伴一起玩,有老師細心教導,有牧者全心關懷,還有善心企業提供惜食點心,很幸福呢!」

    去年有個剛出獄的家長,他有兩個孩子在陪讀班,所以一出獄,就來向陪讀老師致謝。原來他在獄中受洗,積極學習,打開了眼界,也意識到自己家的6 個孩子,若不努力學習,就永遠脫離不了出弱勢的枷鎖。他想好好整頓自己的家庭,而他認為讓他們來陪讀班,就是最好的起點。

    胡牧師說:「陪讀班不是安親班,我們的重點並不在輔導功課,最終還是希望孩子們能建立自信心,肯定自己的價值,有學習的動機。目前我們也結合1919 食物銀行與生鮮惜食計畫。盼望讓每個來陪讀班的孩子都能受到最好的照顧,開心玩樂,認真學習。從小就理解到,必須學習和努力,才有改變的機會,不會走回父母的老路,落入累代的弱勢循環中。」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2月號
    本期目錄

    我的名字

  • 張芷芸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每星期三早上,行經永和中正路,總不時聽到永和浸信1919 服務中心(永和浸信會)傳出的熱鬧嬉笑聲。他們是每周來參加旺得福俱樂部的長者們,在佔地一百多坪的寬敞會堂裡,撇開城市的吵雜與忙亂,彼此造就,舒暢身心。

    讓心回轉成小孩的樣式

    永和浸信會的1919 旺得福俱樂部,今年邁入第4 年,平常有30 多位長者參加。有時人多時,甚至得坐到門邊。主責的陳怡怜傳道活潑地帶領著一群熱情的同工一起服務長者,落實初老服務老老的美事。

    大部分同工與長輩們都是社區的居民,且多為軍公教退休,思考與邏輯都十分敏銳。最近,正在進行為期三週的「懷舊防失智」課程。透過有趣的懷舊柑仔店,提醒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也都有著精彩的生命故事。

    俱樂部每次都從暖身健康操開始,接著進行各種趣味活動,然後感性分享。陳怡怜擔任傳道已20 多年,過去主要服務兒少,最近幾年才接下長者事工。怡怜說:「喜樂的心,絕對是健康的不二法則。長輩有時就像大孩子,人家說『老小老小』,就像老人家從前關愛小時候的我們一樣,我們現在也把他們當孩子般呵護。希望他們的心能回轉像小孩般,單純地享受生命的美好。」

    每個名字都是父母的期待與愛

    11 月1 日這天,是「懷舊防失智」的第二次課,由長輩們彼此分享自己「名字的故事」。80 多歲的李貴美阿嬤,今年初才來。她剛來時內向羞澀,但現在已能敞開心與大家打成一片。「我是日本殖民時代出生的,所以叫李貴美子,後來光復,才刪去尾字,改為李貴美。下星期我就要去日本,看很久沒見的哥哥。」

    貴美阿嬤後來還帶從前工作時認識的同事心愛阿嬤來。她們倆已認識超過40 年了,是每天都要通電話的好閨蜜。每次心愛阿嬤來,大家總是喊她「心愛的」,讓她很開心。

    懷舊不僅能讓長者回憶過往,也可預防延緩失智。每次在分享時,長輩的眼睛總是發亮,有如回到年輕時最美好的時光。怡怜表示:「名字蘊含了父母的期待和愛,在分享自己的名字時,也是在回想過往的人生。每一次被呼喊時,就是在一次次祝福著像名字一樣美好的生命!我也是因為這次的課程才知道,原來我們當中有長輩曾是台灣第一屆躲避球冠軍呢!」

    根據衛福部調查,至去年底,台灣失智人口將近32 萬人。也就是說,65 歲以上的長者,平均每13 位就有1 位失智,80 歲以上高齡者更是每5位就有1 位失智。失智症儼然已成了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的重要議題。

    怡怜自己的母親失智9 年了,去年父親過世,讓母親的心情更加低落。怡怜常陪著母親回憶過往,「我母親唯一沒忘的,就是信仰。每次陪著她唱詩歌,她就愈唱愈開心。我發現,透過分享,能戰勝負面情緒,降低憂鬱。11 月8 日的最後一堂課,我們也教導長者們把這些日子來的懷舊故事,用一張紙摺成一本書,做成屬於自己的懷舊小冊。希望能成為長者家裡的傳家之寶,也和孫兒分享過往的美好,傳遞幸福感。」

    周永健是中階培訓的旺得福老師,人稱他「旺得福教官」。一頭白髮,精神奕奕的他,總是為人帶來歡笑。只見他帶著長輩們一起高喊:「福來就會旺,旺來就得福!」相信這群不老頑童,透過旺得福的陪伴,會愈活愈旺,活出最美好的人生第二春!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2月號
    本期目錄

    全興再生 全心陪伴-1919環台勇士 李英桐

  • 李英桐、編輯室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李英桐今年第二次參加1919 單車環台。他是台南全興資源再生公司總經理,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將可回收再生的廢棄原物料,製作出有實際利用價值的產品。今年除了他自己持續參加,也邀請員工組隊接力,一起為急難家庭募款。

    讓台灣更美 創造共善社會

    英桐希望能提供員工兼具藝術與美感的辦公環境,因此在公司內設有藝文空間,常常舉辦各種展覽,空間規劃也採綠色環保設計,一改大家對預拌混凝廠總是塵土飛揚的刻板印象。英桐說:「我希望在能力範圍內,盡力讓台灣更美一點。如果蓋一間廠房要2億台幣,為什麼不多花200 萬在設計上,讓它看起來有3 億的質感?」

    他也運用自己的人脈與資源,媒和產業與學界,提供大學設計系的學生實習機會,5年來已資助20 多名學生。「台灣設計人才很多,但缺乏舞台讓他們發光發熱。只要我還有能力,就會一直努力,希望能創造一個共善的社會。」

    英桐原本就與去年的1919 車隊隊長侯勝宗教授熟識,也多次支持侯教授的台灣微光行動協會。「為了促進員工的感情,我們公司辦了許多活動,甚至是42K 的全馬馬拉松。當時我問侯教授是否能參加時,他一口答應,很阿沙力!」也因此,當去年侯教授邀請英桐參加1919 單車環台時,他也一口答應。

    常常運動的英桐,一開始對環台相當有信心,沒想到前2 天就吃足苦頭!「以前頂多騎半天就結束,去年第一天從凱達格蘭騎到宜蘭,臀部非常痛。第二天疼痛還沒消失,又要騎一整天上蘇花,挑戰很大。騎到第3天,才總算適應,不再疼痛了。」他得意地說:「我在勇士中算年輕的,如果當時放棄了,豈不漏氣?」

    年年成團 看見正面與溫暖

    去年環台時,英桐與另一位勇士吳阿呆牧師同組,讓他對1919 愛走動有更深入的認識。吳阿呆牧師原名吳炎昆,是台南新化1919 服務中心的主任,與救助協會合作已近20 年,資助了許多弱勢家庭,也讓許多陪讀班的孩子徹底翻轉人生。「透過他的描述,我才更清楚1919 志工如何透過救助金與陪伴,幫助弱勢家庭。志工們付出所得到的回報,就是個案生命的改變。」

    也因此在環台結束後,英桐特別帶公司同事去拜訪阿呆牧師,了解他如何進行社區關懷,看看能幫上什麼忙。「環台的後勁很大,感動很深。也才終於了解,為什麼每年車隊一開放報名,立刻就秒殺的原因。」

    英桐指出,環台讓他看到台灣的正面與溫暖,與一般媒體的負面報導落差很大。「就算是辦旅遊,每年要找60 個人出去玩,都不一定能成團。但環台除了要食宿自付,還得從早騎到晚,卻年年成團,這真是奇蹟,也展現出台灣光明美好的一面。」

    去年,環台途經台南東山長老教會,全興員工也組了一隊,陪車隊騎了一段。「我們公司原就有單車社,同仁便在台南陪車隊騎了一段,順便去服務中心,親眼看服務中心如何幫助急難家庭。」也因為有親身參與,同事被志工感動,今年也組了1 隊。「原本我們要組2 隊共6 人,但因報名人數踴躍,所以今年只能有3 人參與接力,我則與另一位同事從台南騎到台東。」

    眼前有苦難 但永遠不放棄

    在公司內,員工與英桐的關係緊密,宛如家人。員工們只要碰到難處,他都會盡力協助,讓人很有安全感。英桐表示,每一位新加入的員工,他都會花時間了解他們的長處與特色,看看如何能幫助他們成長。此外,公司也會舉辦人文藝廊展覽、演講講座、旅遊、路跑等軟性活動,促進彼此的溝通。「企業可以透過政策表達善意,但身為企業負責人,一定要讓他們能感受到溫度。坦誠的互動,還是必須面對面陪伴與交流。」

    在人生中,英桐也遭遇過急難風暴。「我家原本是建築營造商,大學時因亞洲金融風暴倒閉,讓我感受到人生的無常。後來在許多人幫忙下,才慢慢走出風暴,重新振作起來,慢慢走到現在。我認為,一家企業的成功,對內要靠全體員工的努力打拼,對外則需要許多朋友的協力。把這原則放在社會,也是通用的。」

    他鼓勵急難家庭:「雖然眼前有苦難,但永遠不要放棄,要繼續向前行。台灣有許多善良的力量,相信你們的未來是光明的。就像魚兒逆流而上,阻力雖大,但至少向上游。若沒有這阻力,一切順遂舒適,那可能就失去鬥志,最後隨波逐流,淹沒在茫茫大海了。」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2月號
    本期目錄

    連智慧老師從維也納回家當志工

  • 編輯室
  • 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台北聖心女中一年一度的仁愛園遊會裡,學生與家長們歡樂地結伴逛攤。其中,有個攤位特別吸引人,擺攤的學生全都金髮碧眼,正賣力地叫賣咖啡豆、蘋果派、橄欖油、巧克力…,原來他們全都是來自維也納聖心中學的學生。

    在這群奧地利學生中,只見一位台籍女老師穿梭其間,一面用德語指揮學生,一面用國語親切地向家長們介紹義賣產品。她是連智慧老師,頭紮馬尾、穿著簡潔黑色洋裝、運動涼鞋,已旅居維也納40 年的她,仍然台味十足,親切、熱誠、有活力。

    連續11 年捐款 率團回台挺1919

    從2013 年起,連老師除了個人捐款支持救助協會外,也每年安排維也納聖心中學的學生到1919食物銀行擔任志工。曾到蘆洲實體銀行參訪、為弱勢家庭募集牙膏和牙刷,今年4 月與光仁高中打包食物箱。10 月則有28 位學生和1 位修女同行,來台灣兩周,除環台旅行外,也與聖心女中共106 名同學一起到八里倉庫協助包米。

    連老師表示,「每個人的成長歷程不同,不能單靠自己努力,而是需要很多人給予機會和幫助。我帶著學生們義唱、義賣、做志工或捐款,就是想讓學生們了解,做公益並不難,可以從當小幫手開始。只要大家通力合作,就能成就大事。」

    連老師認為,做公益是雙向的交流。學生在付出的同時,也會感受到台灣人的友善,自然能敞開心胸去服務。她觀察每年參訪後,大約有一半的學生心境上會有所轉變,變得更珍惜,也更懂得感恩。

    她自謙地說:「2013 年時,我在維也納的生活比較寬裕了,就想捐款回饋培養我成長的地方。我上網蒐集台灣的各個慈善團體,發現基督教救助協會所關懷的對象和項目,最符合我心中所想,就一路支持到現在。」

    她尤其肯定1919 陪讀計畫,認為給偏鄉孩子教育資源,真的很重要。「1919 陪讀班不只輔導孩子功課,也培養學習能力和做人的道理,並鼓勵孩子學習一技之長,非常有意義。」

    若有什麼成就 全歸功培育我成長的台灣

    曾在2004 年獲得「維也納最佳老師獎」的連老師,談起台灣這個蘊育她的土地,忍不住潸然淚下。「今天我若有甚麼成就,都要歸功台灣,這裡是孕育我成長的地方。我們小時候,長輩們所教導的吃苦耐勞、感恩、助人的道理,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

    連老師出生在一個極普通的家庭,下有4 個妹妹。身為老大的她,從小就不服輸,高中時期因帶領學校朗誦團、合唱團到處比賽,打開了她的視野,也培養了她統籌領導的能力。

    「我當年出國,除了求學,也想為自己的家庭尋找機會。40 年前的台灣還是開發中國家,在奧地利唸書是免學費的,所以我從奧地利大學畢業後,又唸了鋼琴教育和音樂教育雙碩士。」連老師說。

    畢業後,她先在日本河合鋼琴教室教授鋼琴,29 歲進到維也納聖心中學教書,一教就是30 年。一個毫無背景的東方女性能在奧地利獨立發展,她自承靠的就是從小建立的「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信念,加上靈活的應變能力。「如今網路時代,什麼學問都能從線上學習,文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個性好,肯努力,到哪都能生存。」

    人生前19 年在台灣 最後20 年也想在台灣

    連老師在維也納認識奧籍先生,婚後育有一女。做為一個母親和教師,她語重心長地想給台灣的父母一些建議:「生活在台灣的朋友,要信任自己的國家。我們台灣真的是寶島,這裡社會安穩、生活便利,我們的教育也很好。千萬不要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就一定要去學國外的東西。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比得上自己的國家。」

    她認為台灣是個多元的社會,孩子從小接受面較廣,反而在各方面的學習速度快、能應變,也較願吃苦。她甚至表示,孩子能在吃苦的環境中成長,是更加幸福的,因為那是未來成功的條件之一。

    「我女兒計畫明年回台灣唸研究所,再過兩年,我也考慮退休了,或許就回台灣定居。歐洲的社會福利雖好,但是以國民的高稅金來運作,台灣卻是有許多私人的基金會或公益團體來補充這區塊,讓人覺得特別溫暖。」

    「台灣很自由,社會很安穩,只要你肯拚、肯做,都能有機會。我人生的前19 年在台灣,中間40 年在維也納,希望最後的20 年,能回到台灣。我想,應該還有許多我可以做的事吧。」連老師期盼著。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2月號
    本期目錄

    培訓防災士 災時不驚慌

  • 張可承
  • 張可承
    上一篇
    下一篇

    1995年,日本關西發生規模7.3的阪神大地震,造成6,434人死亡、43,792人受傷。因房屋受創,而必須住到組合屋的有32萬人。災後,日本學者針對倖存者調查,發現高達9成以上,都是靠自己或身邊親友幫助而脫困。只有不到1成,是由陌生人或警消單位救出。這項研究後來影響日本的社區防救災理念,即社區發生災難時,自助和互助才是王道,而這也直接影響台灣現行的社區防救災思維。

    強化災時自助與互助的能力

    內政部消防署從2019年開始推動「防災士」培訓,目的就在強化台灣民眾在災時自助與互助的精神和能力。而救助協會多年累積的救災經驗,也在呼應這個核心理念。且相信這樣的理念應當大力推廣,普及到台灣每個角落。因此,10月13、14日,特在台北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舉辦第一梯次的「防災士證照培訓」課程,並開放一般民眾報名,希望能更積極投入防救災知能的推廣。

    這次培訓共有33名學員,除了1919服務中心的志工伙伴,還有學校老師、管理顧問公司職員、保險業務人員、飯店人員、不動產業者等,甚至有遠從宜蘭、台中、台南前來的。他們都是關心自己周遭親友與社區鄰舍,期望當災害來臨時,可以挺身救援的熱心志工。

    通過考核成為認證防災士

    此次培訓,特別邀請台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的林永峻和潘宗毅博士,及台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二大隊的教官們,提供紮實的教學與訓練。課程內容包括:認識防災士的角色職責與我國防災體系運作、台灣的災害經驗與特性、防災資訊的掌握運用、個人與居家的防護措施、社區防災工作推動與運作、社區避難收容場所開設與運作,及基礎急救訓練等。每位學員除了要完整參與每堂課外,還需通過學科和術科的測驗。通過考核,才能取得內政部核發的證照,成為合格的防災士。

    特地從台南北上的陳億珊,是因參與黑熊學院基礎營,才得知這個課程。她表示,「接受培訓就是為了更多認識防災士的角色。這兩天的課程,讓我對避難收容有更多了解,也對自己居住地的情況,有更多的思考。」

    另一位學員李麟珠雖已退休,因目前住家是海砂屋,迫使她有更多危機意識,期望從培訓中,強化對災害風險的回應能力。「我對地震防災避難的課程,特別有感覺。尤其當中的實務操作和練習,對我很有幫助。上過課才知道,原來網路上已有很多公開的防災資訊可供參考,印象非常深刻。」

    明年,救助協會將持續推廣防災士培訓。預計於3月和8月,分別在台北、台中、高雄開課,總共6個場次。歡迎大家告訴大家,為自己與周遭的親朋好友,做好萬全的防災準備。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2月號
    本期目錄

    救援摩洛哥與利比亞

  • 編輯室
  • 張可承
    上一篇
    下一篇

    9月8日晚上11點11分,位於摩洛哥西南部,第4大城馬拉喀什(柏柏爾語意為「上帝的故鄉」),發生芮氏規模6.8的極淺層地震,造成2,946人死亡、5,674人受傷。兩天後,同樣位於北非的利比亞,因受地中海風暴丹尼爾帶來的強降雨影響,北部城市德爾納兩座老舊大壩潰堤,洪水摧毀了德爾納1/4區域。根據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在9月17日的報告指出,這場洪水至少造成3,958人死亡,超過9,000人失蹤!

    救助協會長期的救災伙伴「希望護航」(Convoy of Hope),立即回應這兩起重大災難。而救助協會也隨即捐出1萬美金和1.5萬美金,支持希望護航展開緊急救援。

    支持希望護航資助摩洛哥災民

    摩洛哥初步估計災民高達280萬,需要重建的村莊超過2,900個。災區當地家庭多以飼養牲畜為主,地震不只摧毀他們的房舍,也導致牲畜大量死亡。沒有這些牲畜,平時的搬運、奶製品、肉類來源等,也一併消失。

    希望護航和災區夥伴合作,提供了數萬份的救援物資,包括食物、乾淨飲用水、衛生用品、學校文具等。截至10月初,服務範圍已遍及災區14個社區,幫助超過36,000人。此外,也同步提供驢子和羊等牲畜,幫助災戶盡快恢復生計。

    為利比亞災民提供大量救援物資

    而在利比亞,災區估計有超過63,000人流離失所。希望護航和埃及、利比亞當地夥伴分工,採購大量救援物資,包括食物、乾淨飲用水、嬰兒用品、衛生用品,及臨時避難所等。

    不論是摩洛哥或利比亞,災後的重建工作曠日廢時,仍需外界極大援助。而許多像希望護航一樣的國際救援機構,也仍努力在回應災民的需求。讓我們持續為災區復原重建禱告,也為救援組織與災民祝福加油。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2月號
    本期目錄

    頭獎台灣虎航日韓來回機票

  • 編輯室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年一度為1919單車環台車隊壯行的台北陪騎,將於12月23日早上6點半,自凱達格蘭大道啟行。估計將有上千名愛心車友,陪騎17公里至新店陽光橋天空廣場,為53名募款勇士壯行!

    陪騎路段多數在新店溪河濱自行車上,沿路風光秀麗,適合親子或三五好友共騎。所有報名車友均可獲贈1919紀念車衣、T恤、頭巾、紀念卡套。另外現場也預備了點心飲品、打卡禮、祝福禮,並數百個摸彩獎項。

    頭獎台虎日韓不限航點機票

    在摸彩獎項中,頭獎是由台灣虎航贊助的日韓不限航點來回機票各1張。台灣虎航於2014年9月26日正式開航,是台灣第一,也是目前唯一的低成本航空,航點遍布日本、韓國、澳門、曼谷、菲律賓、越南等多個國家地區,更是飛航日本、韓國最多航點的國籍航空。

    除提供旅客豐富多元的飛航選擇外,台灣虎航也積極實踐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預計把機型陸續汰舊換新為更省油,並對環境更為友善的A320neo外,亦長期支持臺北市立動物園動物認養計畫,自2015年起陸續認養了老虎、石虎,及雲豹,為保育動物持續盡一份心力。同時,也致力關心弱勢社會平等與教育問題,曾多次贊助偏鄉小朋友出國比賽圓夢,持續朝更友善環境與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永續企業努力。

    兼具環保與運動的愛心嘉年華

    另外其他獎項,還包括圓展AVer雲端會議視訊攝影機、JIA品家賞味多功能鍋具、美利達高級腳踏車、宏遠興業男女防風保暖外套等數百個獎項。中獎率極高,是一場兼具環保與運動的愛心嘉年華。

    所有陪騎報名費扣除成本後,將全數捐助1919愛走動,幫助受助家庭走過人生最艱難的一段路。希望透過公益與運動的結合,讓愛走動全台,使所有需要救助的急難家庭都得到最即時的救助!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3年12月號
    本期目錄
    ×
    2023年12月號

    封面故事


    飄洋過海來陪你
    飄洋過海來陪你 金敬淑牧師
    她當我腳 我當她手
    最美的感恩

    理事長的話


    我想跟你說幾句話

    特別企劃


    暖廚家味捐助急難家庭

    1919食物銀行


    越過山丘

    1919陪讀計畫


    孩子 這世界很大

    1919旺得福


    我的名字

    美麗人生


    全興再生 全心陪伴-1919環台勇士 李英桐

    愛心花園


    連智慧老師從維也納回家當志工

    THE UPDATE


    培訓防災士 災時不驚慌
    救援摩洛哥與利比亞
    頭獎台灣虎航日韓來回機票
    Previous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