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機構簡介
    年度報告
    年度計畫
    服務據點
    聯絡我們
    人力招募
  • 我們的服務
    1919食物銀行
    1919陪讀計畫
    1919急難家庭
    1919重災救助
    1919旺得福計畫
  • 財務徵信
    捐款徵信
    財務報告
    捐款紀錄查詢
  • 即時消息
    最新消息
    救助月刊
    活動專區
  • 會員專區
  • English
參與捐款

讓孩子到我們這裡來

  • 簡伯駿
  • 夏忠堅
    上一篇
    下一篇

    那一天,連門徒都可以看得出來,耶穌真的很累了!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傳講天國的福音,醫治病人、趕逐污鬼。祂的工作模式有時也很拼命三郎,甚至會忙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有一次,耶穌對門徒說:「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因為他們都很累了。可是去到曠野,卻有5,000 多人聞風而來,要聽耶穌講道。耶穌真的很累了,可是有些媽媽帶著孩子來找耶穌,想要祂抱抱她們的孩子,為他們祝福。門徒的直覺反應是:「不行!怎麼可以這樣,耶穌已過度疲倦了,必須休息!」於是門徒禁止孩子來「干擾」耶穌。

    耶穌看見了,就「惱怒」!在基督教的信仰中,耶穌絕對是神,但祂卻感孕在童貞女馬利亞腹中,懷胎10 月後誕生。所以耶穌也完全是個人,祂會疲倦、需要吃飯,也會生氣。聖經曾記載耶穌兩次「惱怒生氣」,都是因為人要來親近祂、祈求祂垂憐幫助,卻被旁人攔阻。這時,耶穌就會「惱怒生氣」!

    耶穌不但「惱怒」,祂還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裡,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天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於是,耶穌抱著小孩,為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參考聖經馬可福音十:13-16)

    顯然,耶穌對孩子的態度與現代人很不同!「耶穌抱著小孩子」:祂以愛、接納、親近、保護,來對待孩子;「耶穌為孩子按手祝福」:祂以建立緊密關係、開展美好未來,來對待孩子。

    而現代人對孩子的態度,卻相對M 型化。有能力的父母對孩子寵愛有加,盡其所能地讓孩子進貴族私校;放學後還要送美語班、音樂班、美術班…。假期則排滿海外遊學、各式各樣的營會。父母自以為全心全力地愛孩子,對孩子卻可能是壓力、驕縱的來源;對他們未來的發展,也可能是揠苗助長、迷失自我的曲意壓塑。

    而家庭功能低落的弱勢孩子,在學校可能被課程進度遺棄;回到家裡則可能被疲於奔命、只顧養家活口的父母疏忽。他們的狀況更值得關注!

    為了回應耶穌的召喚:「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救助協會的1919 陪讀計畫,自2004 年起,至今已累計資助超過7 萬人次的弱勢家庭孩子。112 學年度上學期共資助國內156 間國小班、64 間國中班,共2,293 位兒少。另外,還資助蒙古6 班90 名、緬甸2班80 名。

    各個1919 陪讀班的老師們,無不適才適性地以愛來陪伴這些孩子。我們最在意的不是他們能否考上大學,將來能否成功立業;而是他們能不能得到擁抱與祝福,能不能在地上享受天國的福樂。讓我們一起全心來關注陪伴孩子吧!

    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4年7月號
    本期目錄

    午安.燦爛

  • 簡伯駿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午后陽光灑落教室,
    微風輕拂孩子臉頰,
    無論世界有多紛擾,
    為她點燃希望火花。

    午后陽光灑落庭院,
    空中洋溢孩子笑容,
    無論天色有多陰暗,
    替她撐起一片晴朗。

    午后陽光灑落心田,
    守護灌溉孩子夢想,
    無論前路有多崎嶇,
    陪她迎接燦爛明天。

    午安.燦爛
    -----------1919 陪讀計畫
    讓生命燦爛
    讓愛依舊溫暖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4年7月號
    本期目錄

    豔陽下 更加燦爛

  • 陳振傑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阿嬤,我和妹妹都很好,今年我考上第一志願,要上大學了,您在天上要開心地看著我們哦!」今年剛考上淡江航太學系的小青(化名)望著深邃的藍天,遙慰6 年前過世的阿嬤。艷陽下的她,顯得更加燦爛。

    沒想到你們真的記得我們

    2014 年母親節前夕,彰化線西國小舉辦了一場「為媽媽洗腳」的謝親恩活動,當時阿美阿嬤(化名)接受了兩個孫女的洗腳。「孩子的媽生下她們後,因老公跑路,不久就改嫁了,兩個孩子從此就由阿美阿嬤與廣西阿公照顧。」線西靈糧1919 陪讀班蕭雲鳳師母說。

    「我就是在當時認識了阿嬤,及小青與小玲( 化名) 兩姊妹。我很想讓兩姊妹來陪讀班,但因已額滿,於是我告訴阿嬤,只要一有空缺就讓她們來,沒想到一等就是兩年。記得我告訴阿嬤,姊妹倆可以來時,她感動地說:『沒想到你們真的記得我們!』」

    「線西」意即「半線(彰化市)以西的地方」,是彰化縣面積最小的行政區,以農漁業為主。2008 年,線西靈糧之家的湯文清牧師與蕭雲鳳師母,開辦了兒童課後輔導班。2010 年成立1919 服務中心,透過與救助協會合作,陸續設立1919 陪讀班,並為弱勢家庭發放救助金與食物包。14 年來,累計已資助線西超過200戶弱勢家庭。

    雖然自己匱乏卻樂意付出

    小青和小玲的爸爸是線西人,媽媽來自越南。生下她們後,兩人就離婚了。後來爸爸因躲債離家,媽媽改嫁。6 年前,阿嬤乳癌過世後,祖孫3 人就靠阿公在服務中心打工,還有1919救助金、食物包等補助過活。

    文清說:「她們姊妹倆都很乖巧懂事,小青成績尤其好,國中縣長獎畢業,高中考上彰化第一志願彰化女中。但為就近照顧阿公與妹妹,選擇唸附近的和美高中。她從國中就開始打工,還考上攀岩證照,得過彰化攀岩賽冠軍,現在也常在陪讀班和教會服務。」

    「我認識他們時,阿嬤和阿公不只退休金被兒子敗光,一度還要養罹膀胱癌的叔公一家5口。所以我們先幫他們申請了1919 食物包,接著安排姊妹倆來陪讀班。後來阿嬤生病了,也幫忙申請急難救助金。記得第一次去他們家時,看到他們雖然吃飯配罐頭,卻吃得很開心,收到一點小點心或禮物就很感恩。阿嬤是一個很溫暖的人,明明自己都很匱乏了,卻還是樂意付出。」雲鳳說。

    「他們一家都很感謝救助協會的資助,特別是阿嬤。之前阿嬤得了乳癌,連買營養品的錢都沒有,但當2016 年1919 環台車隊到線西時,她竟把她存了好久的小豬撲滿帶來捐給急難家庭。」雲鳳哽咽地說。

    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我們

    2018 年11 月,阿嬤因癌細胞侵入腰部骨縫過世,留下放心不下的老伴和孫女們。沒想到治喪期剛過,阿公就接到北部醫院緊急通知,兒子罹患急性猛爆性肝炎,情況危急。於是,文清連夜陪著阿公和姊妹倆北上,簽下放棄急救書。後來轉院回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生一看馬上說:「他才37 歲,當然要救,救命要緊。」還好後來60 多歲的叔公捐肝,救了他一命。但換肝費用50 多萬元,就靠阿公一人苦撐。於是文清馬上為他們申請了1919 救助金,自此阿公就開始穩定到教會聚會,後來還成為陪讀班的專屬司機。

    阿公回想當時,才剛送完老伴,就接到兒子的病危通知。「醫院要我們馬上去,否則就看不到人了。我只好深夜11 點去敲牧師的門,請他幫忙。隔天大孫女月考一結束,牧師就陪我們北上。後來一路轉院、換肝,都是牧師和師母陪伴我們。若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的我們!」

    只是,過去兒子在工作時欠了不少債,家裡不時有黑衣人前來,最後逼得兒子跳海自殺,幸好被海釣客救起。阿嬤過世後,阿公常以淚洗面,曾多次想輕生,整整一年走不出來。但想到還有孫女要照顧,只得強打起精神。阿公說,線西有許多人家跟他們一樣,這不只是他們一家的苦,這是許多線西人的宿命!

    謝謝阿公為我們所做的改變

    小玲說:「以前阿公從不做家事, 後來不僅會煮3 餐,也學會用洗衣機。剛開始,阿公常分不清糖和鹽,煮的食物很難下嚥。但看著阿公穿起阿嬤以前的圍裙,扛下照顧我們的責任,真的很感恩。謝謝阿公為我們所做的改變。」小玲說。

    小玲從小就貼心,多年前為了替化療掉髮的阿嬤理髮,練就了一手理髮的好手藝,現在則每半個月固定為阿公理髮。阿嬤過世後,小玲每晚都會在阿公床邊寫作業,或陪阿公看電視。待阿公要去睡了,就會溫柔地摸摸阿公的頭3 圈,說:「麥想太多,要好好睡覺哦。」然後自己再去休息。

    小青說:「我和阿嬤感情很好,什麼話都會說。相較下,阿公以前很兇,我們很怕他。只要不乖,他就會打人,我們都躲得遠遠的。阿嬤過世後,我一度和阿公有很多衝突。後來才明白,阿公其實很愛我們,只是說不出口。以前我想學攀岩,他也默默找錢讓我去學。」雲鳳師母說:「小青其實很愛阿公,還曾用自己的獎學金包了2 千元給阿公當生日禮物,阿公收到信和紅包時,都感動到哭了。」

    阿嬤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今年小青考大學,因從小喜歡航空,最後選擇淡江航太系。小青說:「每次當我攀岩時,爬愈高我的心就愈安靜,這是一種很好的自我對話。我會問自己,想做什麼?我想起小時候曾夢想當太空人,所以還是決定以航太為第一志願。」

    姊妹倆的房間雖然小,但阿公細心地為她們用衣櫃隔出各自的空間。看著姊妹倆窩在小房,妳一言我一語地抬槓,笑著把玩彼此收集的小玩意兒,就知道她們的感情有多好了。小青說:「其實我很感謝妹妹,雖然我們常吐槽,但兩人從小就睡在一起,互相陪伴,真的很開心有彼此。」

    睡前,小青問妹妹,會不會想阿嬤?小玲笑著說:「我覺得阿嬤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

    文清和雲鳳開拓線西靈糧之家已16 年。4年前,師母曾輕微腦中風,但仍持續經營陪讀班,陪伴弱勢家庭。小青說:「非常感謝牧師和師母,一路陪伴我們走過。阿嬤過世後,阿公就像變成另一個人,一點也不像以前的他,但我很喜歡現在的阿公。謝謝牧師師母來到線西,陪伴我們,改變了很多人的生命。如果沒有陪讀班,我想我可能早就去打工,不再唸書,更別提考大學,談什麼夢想了。」

    「自從來陪讀班後,不但有人陪我們唸書,還有好吃的點心,聖誕節還有聖誕鞋盒。明明我們都不認識那些捐贈者,但他們卻無私地幫助我們。所以我常對自己說,要成為幫助別人的人,只要有能力,一定要對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小青感性地笑著說:「所以我現在常在陪讀班當小老師,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

    能當他們的媽是我的福氣

    雲鳳回憶起多年前成立線西陪讀班的過往。「來線西之前,我連這個地名都沒聽過。甚至後來有人告訴我,這裡有不少人吸毒。我們台語也不是很好,什麼都不太會,但還是舉家遷來,租下原本的一間網咖當會堂。剛來時,這裡的路很暗,沒什麼路燈,自來水也不普及,多用地下水。附近居民都從事農漁業,或在工業區討生活,很多家庭的生活都很苦。」

    雲鳳記得有一次曾因腦中風,住進加護病房,但還是掛心著3 天後要陪陪讀班孩子去面試。當時她安慰文清說:「放心,我3 天後就會出來。」但其實當天雲鳳的血壓飆到253,護理師還一度以為血壓器壞了。還好後來奇蹟出現,她如期出院了,也順利陪孩子去面試。

    陪讀班中有許多孩子的媽媽是新住民,因聽不太懂國語,而無法參加家長會,於是常找雲鳳師母代為出席,而她也總是開心接受。「能當他們的媽媽,這也是我的福氣呀!」雲鳳笑著說。

    「有時真的很累,不知該不該繼續。但在陪讀班,真的可以看到孩子的改變。所以即使再累,我們也會繼續下去。現在,我和文清愈做愈開心,即使有時連下個月的生活費都沒有著落。」

    活出內心強大的燦爛人生

    文清補充說:「過去這裡的父母不太管孩子,很多孩子下完課後就在外遊蕩。我們就一個個帶來陪讀班,一開始就有60 多人,根本忙不過來。這幾年孩子大都沈迷3C,不愛出門,反而不容易找他們出來,目前平常人數約30人。」

    16 年來,文清與雲鳳一直堅守在線西。文清說:「在線西,很多家庭功能不彰,許多孩子被迫放棄學業去工作,也有些孩子會去參加廟裡的陣頭,提早進入社會的大染缸。所以我們希望透過陪讀班來陪伴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有另一個關心他們的家。擴展視野,找到人生的方向。」

    「我常對孩子們說,雖然我們的家庭比較弱勢,但不能限制我們的成長,我們要活得快樂,成為內心強大的人,活出燦爛的人生。」文清說。

    16 年,可以讓一個小一的孩子大學畢業;可以讓一個國一的孩子成家立業;也可以讓一對沒有父母照顧的姊妹航向藍天,而這就是文清與雲鳳埋首線西最大的安慰。

    我想支持1919陪讀計畫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4年7月號
    本期目錄

    小溪旁 安歇的家

  • 簡伯駿
  • 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從苗栗明德水庫沿後龍溪轉進老田寮溪,沿途山明水秀,清風徐來,令人心曠神怡。進到頭屋一個安靜小社區後,來到外獅潭1919陪讀班。60多歲的陳翠英傳道,頭髮微白,炯炯有神,笑容可掬地迎接我們。

    讓他們在愛的氛圍中成長

    這裡也是苗栗市基督教福星教會的分堂,由黃靖翔牧師所設立。分堂租用了一棟3 層樓的公寓,設備簡單,只有學生用的桌椅。一樓是國小生陪讀班,2 樓是國中生陪讀班。陪讀班已設立5 年,附近環境優美,天氣好時孩子可在溪邊公園玩耍。

    翠英過去在台中從事過保險、傳銷、房地產等工作。44 歲信主後,就離開職場,投身於輔導受刑人與家庭的工作。「我接觸過很多受刑人和他們的家庭,對因家長吸毒或酒精中毒而家庭失去功能的孩子特別有感動。尤其很多青少年因在無知和好奇下,被毒品葬送一生,真的很令人惋惜。」翠英說。

    翠英自認是比較嚴厲的照顧者,只要看到家庭缺乏功能的兒少,就很想把他們拉到身邊就近照顧。教導他們不講髒話、守秩序,讓他們在愛的氛圍中成長,享受上帝所賜的豐盛。「我想保護他們不受父母的影響,若不把他們拉開,遲早會受毒品侵蝕,這樣一生就毀了。」

    內在暗藏著不安與恐懼

    外獅潭陪讀班目前陪伴10 名國小生、4 名國中生,幾乎都由在頭屋國小任教的會友轉介而來。這些孩子不是來自單親、隔代教養等弱勢家庭,就是身心狀況有問題。他們經歷常人無法想像的特殊處境,外表往往看不太出來,卻極易受傷或受負面事件影響。

    比如有孩子父母離異後就一直被寄養在奶媽家。有堂兄妹4 人因家族爭紛身心出狀況,於是一起來陪讀班。有不負責的父母把孩子丟給祖父母,而不知去向。有3 兄妹因目睹爸媽爭吵,爸爸在盛怒中飲農藥自殺,留下來的媽媽隔年因吸毒精神恍惚出車禍斷腿。

    另外還有3 兄妹,分別就讀六、五、二年級。原本住在明德水庫附近,過去翠英每天光是下課送他們回家,來回車程就得40 分鐘。他們的父母都吸毒,回家後乏人照顧。為了不讓他們步入父母後塵,今年4 月翠英向芥菜種會的以樂家園申請經費,將他們兄妹3 人接出來,租屋一起住,放學後就到陪讀班,就近照顧。

    照顧他們是我的天職

    陪讀班週一~五開課,由翠英主責。另外也跟聯合大學合作,每天會有大學生來當志工。也請教會弟兄姊妹輪流來輔導功課,或安排聖經閱讀,彈烏克麗麗等課程。週六有孩童家長的團契,週日翠英會開車載孩童們到苗栗主堂參加主日敬拜。

    由於過去的服事經驗,翠英也將甫出獄的更生人或戒毒成功的人,請來協助照顧孩童。她表示,「陪讀班需要人手,這些曾誤入歧途的人也需要學習怎麼回到社會生活。」翠英像嚴父般督促管理,也像慈母般關懷照顧。極少休假,寒暑假也帶著孩子參加各種營隊,有時忙到血壓飆高都不自知。

    翠英說:「上帝既然把這擔子交給我,我就盡心服務,盡力給出去。最近帶孩子去苗栗主堂聚會時,很多會友都說孩子們整個相貌不一樣了!他們私底下會叫我母老虎,但去年春節有6 個孩子主動來找我一起過年。朋友笑我連過年都不得閒,但我覺得他們就是我的孩子,照顧他們是我的天職!」

    讓孩子們擁有另一個家

    翠英不僅是竭盡心力照顧孩子,廚藝也很了得,一周5 天的晚餐都是她一手料理。她用1919 食物銀行送來的惜食,再添加自購的食材,每天親自下廚。附近有位鄰居看她忙不過來,有時會來幫忙煮菜,也會主動提供熟食給陪讀班。

    看著翠英在廚房裡忙進忙出,端出的每道菜都色香味俱全。飯桌上有滷肉豆干、炒節瓜、煎豬排、海帶蛤蠣湯,飯後還有小番茄。很多食材都是1919 送來的惜食,比一般家庭吃得還豐盛!

    只見孩子們有秩序地打菜、謝飯、用餐、洗碗、清理…。讓人深深感受到,在翠英嚴父慈母般的陪伴下,孩子們已擁有另一個家,一個可以讓他們躺臥的青草地與安歇的水邊。

    我想支持1919陪讀計畫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4年7月號
    本期目錄

    戲棚下陳亞蘭與生命中的最佳「男」主角

  • 陳振傑、陳亞蘭歌仔戲團
  • 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一生的果效都由心發出!長期致力於本土歌仔戲發展的陳亞蘭,不僅對戲曲傳承有著卓越貢獻,也熱心公益。身兼「歌仔戲推廣協會」理事長與「台灣優質生命協會」副理事長的她,今年還特別應1919 食物銀行邀約,成為「1919 救助套餐」的年度代言人。

    「我們在歌仔戲中所傳達的忠孝節義、施比受更有福、飲水思源等觀念,都是在告訴大家,要秉持善念、助人為樂。我推廣歌仔戲,也是想將台灣美好的互助精神,讓更多人知道。因此,只要時間允許,我都十分樂意且榮幸為公益代言。」亞蘭說。

    歌仔戲養大 一生註定為戲而活

    亞蘭生於澎湖,10 歲時隨父母的戲班移居台南。16 歲那年,國中畢業時,她本來想學美容,卻遇到人家公休;去紡織廠上班,發現自己對棉絮過敏。剛好戲班缺小生,她便從跑龍套一路演到如今。

    她笑說:「我從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聽歌仔戲了,這一生註定是要為戲而活。小時候學戲並不覺得苦,雖然曾因被鄰居歧視而一度不想學,但後來看父母經營戲班實在太苦了,慢慢也就投入心力去學了。」

    「我是歌仔戲養大的,一路上得到許多貴人與前輩的提攜。」亞蘭說。21 歲那年,她因參加電視歌仔戲演出,而被歌仔戲國寶楊麗花賞識,進而延攬於門下。此後30 多年,她陸續參與無數電視歌仔戲、舞台劇、連續劇的演出,獲獎無數,營造了無比璀璨的戲劇人生。

    「沒有楊麗花,就沒有陳亞蘭!」亞蘭曾多次公開感謝恩師的培育之恩。「楊老師將21 歲的我接到她家住,從此跟她學習。除了歌仔戲的基本功外,待人接物、生活常規、劇團經營等,全都要學。現在看起來,這完全是整體的再造學習。」

    傻傻學習 前無來者的最佳「男」主角

    從小在澎湖、台南長大,直到來到恩師家,亞蘭才見識到都會的繁華富麗。雖然自謙是傻傻的學習,實則為日後成功經營劇團打下堅實的基礎。她以歌仔戲演員出道,卻因天生才華,斜槓做了許多事,包括出唱片、主持、演電視劇等,每個領域都有出色的表現。歷年來得到的獎項包括:亞洲傑出藝人獎、廈門衛視的感動廈門十大人物獎、公關影響力人物獎、台師大傑出校友獎,及第57屆金鐘獎最佳男主角獎等。

    「每一個獎項都是對我努力的肯定,我都很開心。當然,最特別的是『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男主角』。」亞蘭說。2022 年她以《嘉慶君遊台灣》中嘉慶君一角,成為台灣戲劇史上,首位以男角色入圍,並獲得最佳男主角的女演員!不僅讓社會大眾再次重溫歌仔戲的魅力與價值,也因為這個「前無來者」的獎項,讓她走出事業的低潮。

    走出谷底 將時尚帶入傳統歌仔戲

    原來2011 年,亞蘭獲楊麗花首肯,成立陳亞蘭歌仔戲團。身兼團長與當家小生,以傳承歌仔戲為己任。之後製作的劇目雖然深受觀眾歡迎,然而大環境的不景氣,造成許多專業人才流失。10 幾年下來,亞蘭幕前幕後,出錢出力,一人抵多人用,以致身心俱疲。

    「當時,我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似乎已走到谷底。好像再怎麼努力,還是看不到未來,也不知道下齣戲在哪裡,幾乎想放棄。我向楊老師求助,她只給了我4 個字:『順其自然』,這才讓我的心稍稍安定下來。」

    而後,因為獲得男主角獎,整個歌仔戲團隊再度受到重視,才讓亞蘭再度有信心製作新戲。最近剛播畢的人氣話題歌仔戲職人劇《勇氣家族》,還有目前正積極籌備中的《嘉慶君再遊台灣》,就是上天讓她從谷底再起的恩賜。

    除了感謝楊老師,亞蘭也特別感謝她在台師大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GF-EMBA)的同學,前故宮院長馮明珠。馮院長多年擔任陳亞蘭劇團的藝術顧問,不僅協助劇團進行許多歷史考據,還賦予歌仔戲復古時尚的形象,吸引年輕人來親近歌仔戲。

    亞蘭表示,「無論是編劇或導戲,我都是邊做邊學。2017 年,我選擇進修時尚科系,就是希望將時尚帶進傳統歌仔戲,為歌仔戲注入新元素。」

    爬到高點 遠眺山頂最美麗的風景

    經歷過事業的低潮,除了忙於籌備新劇外,亞蘭也從未忘記那些隱藏在各個角落,需要幫助的人。「我有一個患僵直性關節炎的哥哥,和得自閉症的侄子。他們的生活艱苦,但因申請條件不符規定,而無法得到政府的補助,還好我還能幫點忙。所以我很能體會弱勢家庭的難處,他們如果得不到資助,勢必就陷入貧病交加的惡性循環中。」

    因此,亞蘭呼籲民眾能踴躍支持1919食物銀行,到7-11 認捐300 元救助套餐。同時,她也要鼓勵所有接受資助的朋友:「300元套餐所代表的,不只是食物,更是一份關懷。我們的社會處處有溫暖,不論你現在處於什麼景況,即使再累再苦,都不能放棄。台灣有句俗話:『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只要爬到高點,就能遠眺山頂最美的風景!」

    我想支持1919救助套餐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4年7月號
    本期目錄

    那年我還未滿16 歲

  • 簡伯駿
  • 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還未滿16 歲,阿鳳(化名)就由父親做主,嫁給了年長她28 歲的阿國(化名)。但她沒有半點怨懟,已69 歲的她,至今仍守著40 多年前兩人蓋的屋舍。望著牆上阿國的遺照,阿鳳的嘴角不覺上揚,思緒回到53 年前。

    爸爸說嫁外省人有饅頭吃

    阿鳳出生在花蓮萬榮鄉的一個太魯閣族家庭,有8 個兄弟姊妹。當時,原住民家庭為了改善經濟,常將女兒嫁給「外省老兵」。

    「爸爸說嫁給外省人就有饅頭吃,本來談婚嫁的是我姊姊,但她在高雄唱歌,還簽有合約,所以爸爸就把我嫁出去了。」當時差1 個月才滿 16 歲的她,就這樣懵懵懂懂結婚了,幸運的是先生對她很好。

    阿國原籍江西,是隨著國民政府來台的軍人,駐紮在左營。雖然年齡相差28 歲,但他就像疼愛女兒一樣對待阿鳳,教導她做家務、烹飪等。婚後,她生下2 子1 女。之後,阿國轉職警察。為了讓患有心臟病的阿鳳有較好的生活環境,他從高雄請調回花蓮鳳林戶政事務所,並在阿鳳娘家土地上蓋了間兩層樓的透天厝。

    只有國小畢業的阿鳳很敬重阿國,以他為天。「我先生很聰明哦,他一直考試,後來在鳳林戶政事務所做到股長。他教我煮菜、整理家務,我就在家安心當家庭主婦。」

    慶幸還有爸爸留下的房子

    然而,平靜的婚姻生活只維持了16 年。阿鳳32 歲那年,阿國在辦公室突然心肌梗塞,緊急送醫後第3 天就去世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阿鳳完全不知所措,「我一個人也不知道怎麼辦,唸幼兒園的小兒子還天天問我,爸爸何時回來?」

    阿鳳只能獨力扛起經濟重擔,幫人砍竹子、劈甘蔗、種西瓜、除草、採梨,什麼勞力活都做。當時阿國的同袍來探望,看她忙不過來,還建議她將孩子們送去育幼院,或乾脆改嫁,但她還是決定一肩扛起。

    後來,家裡一陣混亂,因疏於管教,大兒子國三未畢業,就跟朋友犯案入獄,此後半生都在牢裡進進出出。唯一的女兒國中未畢業就離家出走,找到時還懷有身孕,生下孩子後常流連在外,四處為家。

    只有小兒子阿昌( 化名) 陪伴在阿鳳身邊。他服役後做過保全、救生員,後來跟著舅舅做木工、水泥工等。結婚後生了5 個小孩,夫妻倆一起打工養家。但4 年前,阿昌太太交了男友,與他離婚後離家。41 歲的他,從此一蹶不振。又碰到疫情,打工的機會減少,有時做了幾個月竟領不到工資。慶幸的是還有爸爸留下的房子可安身,5 個小孩還有阿鳳可照顧。

    「阿昌離婚前很顧家,很孝順,但太太走後,就變得很消沉,一直都沒恢復過來。孫子們到校被嘲笑沒有媽媽,我只能鼓勵他們用功讀書給人看。哀,我的能力有限,還能怎麼辦呢?」

    走過坎坷依然純真樂觀

    目前,唸高中的大孫女因打籃球住校,老二唸國中,3 個還唸國小的,跟阿鳳一起住,孫子們的媽媽這兩年只回來探望過1 次。全家經濟靠政府補助每個孩子3,600 元共18,000 元,還有家扶中心5,000 元、世界展望會每學期給孩子各7,500 元,艱苦維持家計。「我只期望阿昌能趕快振作起來,找到工作,負起養家的責任。」阿鳳說。

    八福靈糧1919 服務中心( 八福靈糧福音中心)是屏東靈糧堂的分堂。顏玉美傳道去年偕先生和女兒一起回到先生的故鄉萬榮,在家族土地上建立了教會。夫妻倆不僅牧會、服務社區,也在自家土地上種菜、養雞,運用自然農法。

    去年7 月,玉美傳道開始關懷阿鳳一家。知道他們生活艱難,馬上幫他們申請了1919 食物包。「第一次送來時,看到這麼多東西,真的好高興。我很愛乾淨,送來的清潔用品、洗髮精、洗潔精好香,我跟孫子們都好喜歡。這些善心企業捐的物資,我都省著用,也教孩子們不能隨便浪費,真的很感謝。」

    阿鳳的女兒去年因病過世,今年大兒子也將服完刑。走過坎坷的半生,阿鳳依然保有純真和樂觀。「我沒什麼太大的期望,只希望兒子們能重新做人,孫子們能好好成長,將來有穩定的工作,這樣我就心滿意足了。」阿鳳知足地說。

    我想支持1919食物銀行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4年7月號
    本期目錄

    哭著哭著 就笑了

  • 簡伯駿
  • 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阿爸天父,我的命怎麼這麼苦啊?爸媽走了,先生走了,弟弟也走了,留下我一個人帶兩個小孩,現在身體又有狀況。求主給我一個好醫生,醫治我的身體,我還要養家呢!」46 歲的阿秀( 化名) 坐在零亂的客廳,帶著鼻氧器,談著這幾年的境遇。說著說著,哭了起來;哭著哭著,又笑了起來。

    先生走時 小女兒才6 個月

    身材豐盈的阿秀,在桃園觀音草漯的眷村長大。爸爸是老兵,娶了小30 歲的客家籍媽媽。除了她,家中還有一個小她兩歲的弟弟。「老爸退役後選擇一次領錢,後來都靠當苦力養家。我媽身體本來就不好,沒辦法做什麼工作。我高職畢業後就開始工作貼補家用,做過倉庫管理和食品品管員。」家裡經濟雖不寬裕,但生活還算平穩。

    25 歲時,阿秀跟從事傳統車床工作的先生結婚。先生收入約有5、6 萬,所以生完大女兒後,她就在家帶孩子。然而32 歲時,大她沒幾歲的先生竟驗出腦水腫。為了治病,他們把房子賣了,但先生後來還是過世了。

    阿秀說:「那時小女兒才6 個月,為了多賺點錢,我揹著她到處做工,有時託我媽照顧,假日也不休息。哪裡有工作,我就去,每個月加兼差約有3、4 萬收入。孩子稍微懂事後,假日常叫我不要去工作,因為我都沒時間陪她們。」

    體弱多病 3 度申請救助金

    還好媽媽、弟弟同住,讓阿秀能無後顧之憂地打工。6 年前媽媽過世前,有社工與宏恩長老教會的牧者前來關懷,後來她帶了孩子一起受洗。媽媽過世後,桃園市府1919 服務中心( 桃園市府靈糧堂) 的戴鍾祥幹事前來探望,幫她申請了2 萬元的1919 救助金,同時也申請了1919 食物包。但3 年前,原本同住的弟弟突然病逝,加上疫情導致工作減少,於是後來又為阿秀申請了2 萬2 千元的救助金。

    但10 幾年來的重度勞動,終於讓阿秀的身體撐不住了。兩年前,她脊椎受傷,需要做重建手術,總共要30 幾萬元,還好宏恩長老教會為她在教會內部募款。但她術後必須休養,無法工作。後來又驗出肺阻塞,去年3 月又得鼻竇炎、泌尿道發炎,手術後住院兩週。

    這兩年,陸續購買醫療床墊1 萬5 千元、製氧機2 萬5 千元、呼吸器6 萬元。光是這些設備,把阿秀的積蓄都花光了,於是去年服務中心又替阿秀第3 度申請1919 救助金。阿秀很感慨地說:「我一直很拼命工作,沒亂花錢,也很想能有收入。第3 次申請救助金,覺得很不好意思,但身體就是好不起來。」

    目前,她靠政府的低收補助6 千元、身障補助6 千元、兒少補助2 千7 百元,租屋補助4 千元過活。但租房在桃園藝文特區附近,就要1 萬2 千元,生活費如此微薄,外面仍有債要還,讓已經一年半無法工作的阿秀苦惱不已。「感謝主,這次的救助金就像及時雨,給了我一點喘息的空間。」阿秀說。

    上帝憐恤 患難中有喜樂

    還好患難中也有喜樂,21 歲的大女兒雖是遲緩兒、聽覺障礙,但已高中畢業,在庇護工廠做事,生活大部分能自理,也有幾千元的收入。小女兒14 歲,唸國二,從小活潑好動,幼兒園開始就練舞,常跟著老師到處表演或參加舞蹈比賽。

    「還好上帝給了我一個健康的孩子,她雖是早產兒,但健康成長,很喜歡跳舞。」阿秀拿出手機中小女兒的照片,她穿著漂亮芭雷舞衣,擺出曼妙舞姿,看著看著就笑了,那是她的驕傲。

    但命運好像要跟她開玩笑似地,小女兒3 年前舞展時滑了一跤,左膝蓋錯位。「去年要做第2 次手術矯正左腿時,我向天上的阿爸禱告,希望給我一個好醫生來醫治女兒的腿,讓她可以走路正常,重新站上舞台上舞。還好經過手術,現在她已恢復正常。」

    前陣子,鍾祥幹事幫阿秀介紹工作,一天1 小時做商品櫃位的清潔工作,1 個月約有7 千元。但雇主看到她的身體狀況,覺得不合適。鍾祥幹事說:「經歷這麼多生活的磨難,阿秀雖然身體差,但還是很積極,常常表示願意出來做清潔工作,但這次雇主看到她,怕她隨時會昏倒,不敢用。」

    雖然還沒能找到工作,但阿秀每週仍會去教會,跟大家一起敬拜。讓我們一起為她祝福,願憐憫孤兒寡婦的主體恤她的苦情,讓她與女兒們能剛強壯膽,重新站起。

    我想支持1919急難家庭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4年7月號
    本期目錄

    讓孩子愛上數學 數學補教計畫啟發部落孩子數學力

  • 魯拉克斯1919陪讀班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根據「2022 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台灣學生在數學、科學、閱讀三領域表現不俗,但「雙峰現象」卻高居全球第一。這是指隨機抽樣一群15 歲的學生考試,最高分與最低分的落差值。其中,台灣學生數學科相差54分、科學44 分,閱讀43 分。而每差20 分,約有一學年的落差。也就是說台灣學生數學科成績的能力落差,將近3 個年段!

    以提升偏鄉孩子數學力為己任

    有鑑於此,企業界的李先生、魏先生與魏太太,特別成立積木基金,以提升偏鄉孩子數學力為己任。去年9 月,積木基金鎖定教育資源較匱乏的台東部落地區,透過與台東大學應用數學系產學合作,推出了「1919 台東數學補教計畫」。目前有5個1919 陪讀班參與,包括迦南、魯拉克斯、溫泉、新富與大溪等5 班。

    該計畫由台東大學應用數學系甄選有教學熱誠的大學生,一週至陪讀班服務兩次,每次兩小時,一趟教學補助交通費與教學津貼。

    救助協會服務管理組主任梁佳宏表示:「魏先生是理科人,深知數學可以訓練邏輯推理能力,而台東部落陪讀班的數學師資嚴重不足,如果孩子從小放棄數學,未來的發展將深受限制。因此,特別推出數學補教計畫,希望能啟發孩子的數學力。另一方面也幫助有數學天份的孩子,提升他們的成就感,或許還能成為小老師,就像迦南1919 陪讀班( 嘉蘭浸信會) 的小恩(化名)。」

    很多題目陪讀老師也解不出來

    迦南1919 陪讀班於今年3 月開始執行,目前有3 位小六生與6 位國中生參加,由東大應用數學系三年級的學生何凱葲指導。陪讀班主任陳秀鳳傳道表示,「我們陪讀班只有2 位老師,要面對20多個孩子,常感分身乏術。就算有時間、有餘力,很多題目我們也解不出來。以前孩子們能勉強完成學校的作業,就很不容易了。如今不僅能完成作業,能撰寫評量,甚至還能當小老師,真是太感恩了。」

    「像唸小四的小恩,從小有數學天分,常用心算直接解題。雖然不到六年級,我們還是讓他跟著一起學,並準備了評量。若解題遇到困難,就能直接問老師。他的成績因此突飛猛進,才四年級就可以解五年級的題目。現在他是我們的小老師,五年級以下孩子的數學有問題,找他都沒問題!」秀鳳傳道說,未來陪讀班會引導小恩,讓他朝理工領域發展。

    而六年級的宇軒(化名),以前好動坐不住,常忘記帶作業,數學從沒及格過,總在教室內跑來跑去。但經過大哥哥一個學期的指導後,這次段考成績竟進步了10 多分。「宇軒的媽媽有過幾段婚姻,他除了有2 個同父同母的姊姊,還有4 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妹妹。」但說也奇怪,自從數學老師來後,他總能安靜坐下,接受大哥哥的指導。「可能他從小缺少爸爸的陪伴,而數學老師的耐心與愛心,彌補了他內心的空缺,也改變了他的學習態度。」秀鳳傳道說。

    幫助更多偏鄉孩子愛上數學

    台東魯拉克斯1919 陪讀班( 歷坵浸信會) 於去年11 月開始執行,目前有國中、國小各一班,每班約11 名學生。陪讀班主任杜義輝牧師說,教國語與英文,對原本陪讀班的老師沒問題,但三年級以上的數學題目,他們教起來就吃力了。「以前國小生可以由國中生教,但國中生就沒人教了,只能等寒暑假,唸大學的學長姊回來再指導了。」

    「但自從有數學補教計畫後,陪讀班老師們輕省不少,孩子看到數學也不再害怕了。大哥哥不採傳統單向教學,會等孩子發問,再引導他們找出答案,然後再變化題型,讓學生再次嘗試、討論。」杜牧師說,以前教室的白板都沒人用,現在則成了師生間腦力激盪的園地。

    國三的小婷(化名),數學成績低落,家人雖想過讓她補習,但每個月2 千多的學費,對部落家庭負擔不小。自從有補教計畫,小婷的成績不僅進步,態度也從以前的逃避,變成會主動與老師討論了。

    梁佳宏表示,數學補教計畫的目的,在培養孩子的基本數理能力,進而提升學習的成就感。就像小恩,數理能力因此飛躍;或像小婷,從逃避變成主動,願意思考與討論。「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未來我們會繼續累積經驗,希望很快能將這個計畫從台東擴展到其他偏鄉部落,讓更多孩子不怕數學,甚至愛上數學!」

    我想支持1919陪讀計畫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4年7月號
    本期目錄

    0403 牧家紓壓營放下重擔 重新得力

  • 林俊翰、吳家瑜
  • 林俊翰
    上一篇
    下一篇

    0403花蓮強震為許多花蓮居民帶來巨大損失和心理創傷,居民們不僅需要重建家園,更需心靈的撫慰和支持。然而許多1919 服務中心的牧者,自己也是受災戶,有些即使沒有受災,但面對許多需要救助的居民,也承受了不少壓力。因此,5 月19 至21 日,救助協會特別假花蓮理想大地渡假村,為花蓮1919 服務中心的牧家舉辦兩天的「安心紓壓營」,及第3 天的領袖高峰會課程。希望能讓他們能放下重擔,重新得力,總計有84 人參加,包括72 個大人、12 個小孩。

    先學會自我照顧 再照顧別人

    救助協會服務管理組主任梁佳宏指出:「不少1919 服務中心的牧者們,在這次地震中除了是受災戶,還肩負著關懷陪伴其他受災戶的重任,有些人甚至出現創傷症候群。因此,我們特別為牧家安排安心紓壓營與領袖高峰會的課程。希望讓他們能得著喘息,學會照顧自己,進而有力量去照顧別人。同時,也為孩子們舉行牧家子女生活營,內容豐富,包括生態導覽、植物拓印、親子手作披薩,及團康活動等。」

    在首日的活動中,靈糧神學院牧靈諮商科團隊的林貞莉老師,首先帶領牧者們學習「如何專注於自我照顧」。透過屬靈深呼吸、默想平靜安穩的地方,進入平靜安穩的狀態。這個練習能平衡交感神經「戰或逃反應」與「凍僵反應」,調解自律神經的失序,恢復心靈和身體的平衡。她解釋:「在重大危機事件後,助人者常因感同身受服務對象的痛苦,而產生替代性創傷。加上長期壓力和忙碌的服務過程,就容易產生耗竭的狀況」。

    第二天進行「畫話說情緒轉化壓力」與「默觀耶穌同在」課程,貞莉老師指出:「這是一種藝術治療,是因應921 大地震後PTSD,發展出來的一種創傷治療。通過繪畫,參與者可以將深藏在內心的情緒具象化,並在分享過程中釋放出來。」

    不少牧者在課程中都感受到內心的釋放,有人畫出了象徵黑暗情緒的灰色迷宮,但隨著課程進行,這些灰色漸漸被充滿希望的色彩取代。「透過繪畫,參加者不僅能看見自己的情緒,當在小組中彼此分享想法時,也能找到理解和支持。」貞莉老師說。

    一位牧者分享:「在畫的過程中,我感受到心中的重擔逐漸減輕。這次的活動讓我學會如何用視覺化的方式面對和處理壓力,相信會對我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助益。」

    學習紓壓交託 找到平安和力量

    太魯閣地區是0403 花蓮地震的主要災區之一,太魯閣1919 服務中心( 太魯閣長老教會) 的吳正義牧師自己也是受災戶。他表示:「我們部落三面環山,地震那天很多土石崩落,有人外出工作時被落石砸傷,部落中也有很多房屋受損。」

    除了地震帶來的驚慌,吳牧師還需陪伴族人度過重建的壓力。他說:「現在部落已經沒外界想像的那麼危險,但太魯閣的自然景觀和建設,可能需要3 ~ 5 年才能恢復,許多族人也持續面對生計的壓力。我希望透過這次紓壓營的學習,未來能在部落中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幫助。」

    美雅麥長老教會的若海.阿安沐牧師表示,這次活動讓他受益匪淺。「這段時間我睡得很不好,壓力很大,但這次紓壓營,讓我真的感受到休息,這是我很大的收穫。透過老師的引導,我重新對焦在上帝面前,把壓力交托給祂,找回了平安和喜樂。」

    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牧師說:「這些減壓的活動,可能不會讓懼怕就此消失,也不會讓傷痛完全遺忘,但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找到內心的平安和力量,重新面對傷痛、恐懼,及眼淚。因為每個苦難和每滴眼淚,都是上帝對我們生命最美好的刻畫。」

    我想支持1919重災救助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4年7月號
    本期目錄

    從幼兒園到長者樂園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從幼兒園到長者樂園

    高雄湖內1919 服務中心(湖內聖教會)的位置很特殊。左側是湖內區公所,右側緊鄰消防局、警察局,及戶政事物所,是湖內中正路這段唯一非公家單位的建築。從對面望過去,特別搶眼。

    從勁歌熱舞到あいうえお

    蘇麗美執事表示,教會以前曾經營幼兒園,後來停辦,原來場地就留給教會進行社區活動。只見室外走廊寬敞,後面有停車場,外面還有一片碧草如茵的綠地,令人心曠神怡。

    籃球場外的戶外廚房,一早就有4、5 位志工忙著洗菜燒飯,為11 點結束的旺得福俱樂部預備午餐。由於參加的長輩甚多,志工們不得不提前準備,才能讓大夥大快朵頤。

    另一邊,室內活動已經開始。麗美執事在台上帶領暖身後,接下來就是由陳瑾瑜師母帶領的勁歌熱舞。中場休息時,大家會享用蛋糕與海燕窩等點心,等待「基本日語教學」上場。老師是今年已94 高齡的退休教授王世雄,曾在各大專院校教授日文的他,還榮獲前總統李登輝頒獎呢!

    從低調邀請到下次請早

    黃恩澤傳道表示,自去年8 月開始執行旺得福以來,除了春節期間,都未曾中斷。社區長者參與踴躍,現在已有40 位學員,處於爆滿狀態。他說:「我們看到岡山聖教會與南投聖教會執行旺得福很有果效,就主動詢問救助協會高屏辦公室,並於去年7 月陸續接受初階與進階訓練,然後8 月就開課了。」

    麗美執事曾在湖內區的社區據點服務了17年,深受長者信任。她說:「去年剛開課時,我們怕人數太多超過負荷,就只低調地通知幾位長者。沒想到她們來了後覺得很好,口碑傳出去,一下子就達到40 人。後來太晚報名的,我們就只能忍痛拒收,畢竟人力與場地有限呀!」

    恩澤傳道指出,他會在中午用餐時,鼓勵長輩提出代禱需求。因禱告陸續獲得回應,大家越來越踴躍表達,也漸漸融入教會生活。「當初教會決定執行旺得福時,剛好與以長者為主要成員的長青團契時間相同,最後決定以旺得福取代長青團契。一開始,怕大哥大姊們適應上有問題,沒想到結果出乎意外得好,大家都很穩定參與。現在60 多歲的多半為旺得福同工,而70 歲到90 歲的,則成為學員,接受服務。」

    從相約出遊到爭相買單

    由於學員們多半是附近鄰居,參與旺得福後感情變得更好,經常相約出遊,而火車就成為他們的主要交通工具。他們對教會相當慷慨,常主動負擔活動費用。「他們常為點心飲料買單,如果這次來不及付,就會約定下週或未來那一週由他們負擔,真是可愛又溫暖。像今天的海燕窩,就由一位大姊買單!」

    70 多歲的阿燕姊(化名),原本較內向,剛來時話不多,但來了幾次後,就變開朗起來了。「瑾瑜師母是阿美族,個性溫暖活潑,看到這些大哥大姊,都會主動擁抱問安,『我愛你』不離口。來這邊被師母抱過幾次,阿燕姊也變得溫暖起來。現在只要看到人,就會主動擁抱,問候與愛不離口,完全像變了個人似地。」

    祝福湖內1919 服務中心服務的所有長者們,都能像阿燕姊,在旺得福俱樂部的關懷下,愛不離口,個個「旺得福」(wonderful) !

    我想支持1919旺得福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4年7月號
    本期目錄

    《BIG》傳遞堅韌與盼望

  • 編輯室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5月11日母親節前一天,台北的樂聲影城變身為希望的舞台!知名導演魏德聖在此舉辦公益特映會,放映他的最新作品《BIG》。魏導特別邀請了110位1919服務中心的志工、受助案家與孩子們前來觀賞。希望在這個充滿愛與關懷的日子裡,大家能重新認識生活的美好,帶來心靈的慰藉與啟發。

    816兒童癌症病房 逆轉社會負能量

    《BIG》是一部以「816」兒童癌症病房為背景的影片。講述來自不同社會階層、不同面向的6組家庭,從衝突到最後相互支持的故事。片中,一位曾住在該間病房的病童在抗癌成功,離開病房前,將「816」用筆繪製成了「BIG」,用來鼓勵所有住進該房的病童,要勇敢面對病魔,不要失去盼望。

    魏導表示,今年3月初他參加第6屆「北美台灣電影巡迴影展」(NATFTF)。自3月初起至4月14日在加拿大、美國等近30個城市放映《BIG》,獲得極大的迴響。許多人踴躍捐款,希望讓更多台灣的孩子也能看到這部影片,才促成了這次的特映會。

    「孩子們很難從課堂上,了解生命存在、追求人生價值的意義。但透過影片,孩子們可以更快理解,也希望能藉此逆轉社會的一些負能量。」魏導說。這幾年,全世界有許多戰爭、疫病。台灣則有貧富差距的壓力,孩子們常被學業壓得喘不過氣來,許多人肚子裡一股氣沒地方發洩,變成酸民,在網路上攻擊別人,散佈負能量,讓台灣的氛圍每況愈下。

    魏導鼓勵大家:「如果你覺得社會氛圍不好,那就努力讓自己過得更好、更精彩。這並不是說要賺更多錢、更有名,而是要勇敢追求有意義的事,成為更好的自己。越多人好好活著,社會就會慢慢變好!」

    逃避不是方法 困難總會被解決

    3年前因為疫情嚴重,魏導必須停止籌備已久的《台灣三部曲》的拍攝。除了累積龐大的債務,也遭到許多酸民的攻擊,讓他一度對自己失去信心,差點走不出來。「但逃避不是方法,面對困難、暫時解決不了的事,就先賴著,總有一天問題還是會被解決的。」因此,他開始撰寫《BIG》的劇本。邊寫邊笑邊哭,等劇本寫完了,他感到內心的傷也被療癒了。

    他指出,既然光寫劇本就療癒了自己,那拍出來給更多人看,一定可以帶給更多人慰藉。於是,他在有限的經費與時間中,完成了這部影片的拍攝。自2023年12月1日首映以來,至今已在台灣舉行1,700多場的包場放映,而且這股旋風還在強力發酵中。

    小英雄對抗病魔大軍 4歲孩子也看入迷

    道生1919陪讀班(道生長老會錫安教會)的張旂牧師,帶了30位陪讀班的孩子與家長前來觀賞。張牧師指出,影片中醫護人員與癌症病童互動衍生的堅強與人性,讓他印象深刻。「BIG以動畫的方式呈現,深刻描述照顧者在己身情感與責任中的拉扯。將孩子化身為小英雄,對抗病魔大軍,很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連我4歲的小兒子都看得很入迷。」

    小豪與小潔(皆化名)兩兄妹是陪讀班的孩子。小潔曾罹患眼癌,如今已抗癌成功。她說:「這部電影讓我回到過去在醫院化療的日子,也想起那時一起奮鬥努力的小戰友們。」小豪則說:「看這部電影時會讓我想到妹妹在醫院化療的狀況,還有她每個月接受全身麻醉治療的辛苦。妹妹真的很勇敢,我希望她能健康平安地長大。」

    注重孩子戶外活動 看見真實世界的美好

    林口麥子園1919陪讀班(林口麥子園教會)有10個孩子前來觀賞。負責帶隊的伍碧瑜師母表示,孩子們看完後,紛紛表示身體健康很重要,也表示會聽老師的話,養成健康飲食的好習慣。「導演的手法很巧妙,尤其劇中帶孩子外出圓夢那幕特別感人。」

    「我們陪讀班的家長社經地位低,孩子們下課後常關在家裡玩3C,不知不覺沉溺其中。而認識的網友中,有些可能心存歹念,會引發進一步的危險。劇中的病童是因罹癌被關在病房裡,但弱勢家庭的孩子被關在家裡,則是因罹患了網路成癮的癌。因此未來我們會特別注重孩子的戶外活動,希望能帶領他們看見真實世界的美好!」

    我想支持1919陪讀計畫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4年7月號
    本期目錄

    北捷永續展玩中學

  • 臺北捷運公司
  • 陳雪峰
    上一篇
    下一篇

    配合每學期一次的親子活動,5月25日一早9點,深坑喜樂1919陪讀班應台北捷運公司邀請,師生連同12位家長共40人,來到兒童新樂園。一整天大家盡情玩耍,4點半參觀「2024年臺北捷運永續展」,並接受北捷捐贈的200本童書。

    北捷以致力永續發展慶祝30周年

    喜樂陪讀班這次的親子活動,是應台北捷運公司之邀。北捷將於今年7月27日成立滿30年,該公司為紀念30周年,同時致力企業永續發展,以ESG為經營目標,特於5月24日至 6月16日在兒童新樂園舉辦「2024年臺北捷運永續展」。同時現場辦理二手書捐贈活動,邀請民眾將家中適合3至15歲兒童與青少年閱讀,或與永續、ESG議題相關的書籍,帶至會場捐贈。每捐1本書,可獲得兒童新樂園單次免費遊樂券1張。而民眾捐贈的書,將持續放在展場,供其他民眾閱讀。

    北捷表示,感謝時報文化出版以每本60元的優惠價格,提供200本永續或兒童相關圖書響應本次公益。待展覽結束,這些圖書將捐給1919陪讀計畫,送給弱勢家庭學童。

    記得與爸媽一起玩樂的這天

    深坑喜樂教會由吳政達和黃淑如牧師夫婦牧養,他們設立陪讀班已20多年,甚至他們自己的3個孩子,也都在陪讀班長大。曾經他們因太過勞累,一度想放棄,可是連自己的孩子都不同意。目前陪讀班有國小生17人、國中生15人、高中生3人。「我們陪讀班每學期會舉辦一次戶外親子活動,前幾天陰雨綿綿,小朋友一直擔心下雨會取消活動,因為大家都期待好久了。」朱宣慈老師說。

    在兒童新樂園玩了一整天,又在永續展中玩互動遊戲,增進節能減碳的知識,孩子們「玩中學,學中玩」。但願你們記得與爸媽一起玩樂的這天,也對永續、環保的概念有基本認識,進而實踐到生活中。

    我想支持1919陪讀計畫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4年7月號
    本期目錄

    每100步捐1元給1919

  • 趙誼
  • 林俊翰
    上一篇
    下一篇

    5月9日,以零元徒步環島的趙誼,在旅程的最後一站,來到救助協會。將旅程中總共募得的19,800元善款,分別捐6,600元給1919急難家庭計畫、陪讀計畫、食物銀行,以實際行動支持弱勢家庭。

    零元徒步環島 進入職場的啟程禮

    今年23歲的趙誼,去年自輔大兒童與家庭學系畢業,剛從成功嶺替代役幹訓班退伍。在即將踏入社會之際,他決定以「零元徒步環島」來挑戰自己,並發起「每走100步就捐出1元給1919」的募款活動,來作為進入職場的啟程禮。

    零元徒步環島最大的挑戰,除了需要有足夠的體力來面對每天的路程外,從住宿、交通,到食物、水,這些基本需求,都不能花錢解決,而要依靠路途中所遇到人們的善意與援助。趙誼說:「一路上我遇到好多熱心的人,有人拿出小額現金支持,也有人看我背著『徒步環島中』的布條,就專程去買食物與水來為我打氣。」

    為了對旅途中的幫助者表達感謝,趙誼除了預備寫著感恩話語的小卡片,同時也當面為每個人祝福禱告。趙誼說:「接受別人幫助時,還是有點不好意思,因為當下真的沒有什麼能夠回饋。所以除了表達感謝外,我也希望能為每個幫助我的人祝福。」

    真實體驗「餓」 同理需要者的辛苦

    問他旅途40天中,是否有特別難忘的回憶?趙誼說,第12天傍晚走到麻豆時,一對騎著機車的夫妻在他面前停下。原來他們是麻豆恩典1919服務中心(麻豆恩典之家基督教會)的郝立仁牧師與師母。他們說,從服務中心設立以來,幾乎每年都會接待挑戰環島的旅行者。所以一看到趙誼,就立刻帶他去品嚐台南著名的牛肉湯,並為他安排住宿。趙誼說:「疲憊一天後,能夠有人接待、關心、祝福,真是打從心裡感動且幸福的事」。

    經過40天的旅程,完成徒步環島後,趙誼說:「因為要為每一天每一餐盤算,所以得省吃儉用,真實地在挑戰中體驗到什麼是『餓』。有過這樣的經歷,想到還有人的處境比我更苦,所以我希望藉著一點捐款,能確實幫助到有需要的家庭和兒童,特別是發育中的孩子。希望他們不僅吃得飽、穿得暖,也能健康成長。」

    我想支持1919急難家庭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4年7月號
    本期目錄
    ×
    2024年7月號

    封面故事


    午安.燦爛
    豔陽下 更加燦爛
    小溪旁 安歇的家

    理事長的話


    讓孩子到我們這裡來

    專題報導


    讓孩子愛上數學 數學補教計畫啟發部落孩子數學力

    特別企劃


    戲棚下陳亞蘭與生命中的最佳「男」主角

    1919食物銀行


    那年我還未滿16 歲

    1919急難家庭


    哭著哭著 就笑了

    1919旺得福


    從幼兒園到長者樂園

    THE UPDATE


    《BIG》傳遞堅韌與盼望
    北捷永續展玩中學
    每100步捐1元給1919

    1919災難救助


    0403 牧家紓壓營放下重擔 重新得力
    Previous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