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機構簡介
    年度報告
    年度計畫
    服務據點
    聯絡我們
    人力招募
  • 我們的服務
    1919食物銀行
    1919陪讀計畫
    1919急難家庭
    1919重災救助
    1919旺得福計畫
  • 財務徵信
    捐款徵信
    財務報告
    捐款紀錄查詢
  • 即時消息
    最新消息
    救助月刊
    活動專區
  • 會員專區
  • English
參與捐款

愛永不止息

  • 編輯室
  • 夏忠堅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這不只是一場公衛抵抗流行病毒的戰役,更是一場人性與社會發展的實驗場。因著上帝格外的恩典與憐憫,相對許多國家,台灣輕微。然而,「明日過後」,我們又將如何?我們可以從防治「新冠肺炎」學到什麼寶貴的功課嗎?

    感恩

    首先,我們應當學會的是「感恩」。若不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犧牲奉獻、盡責盡力,我們無法如此安全;若不是全民團結,自動配戴口罩,自主健康管理,我們無法免於病毒的感染;若不是藥局、超商全面配合支援,我們無法快速取得口罩;若不是相關部門快速擬定策略,進行有效管理與溝通,民政系統、村里長總動員,全台無法如此安定。因此,我們要學會感恩,主動表達謝意。

    盡責

    在疫情肆虐中,許多人都在等候政府可以提出什麼有效的紓困方案。當然,公部門有責任採取有效措施,以協助全民度過艱難。然而,更有效、更有建設性的,應該是全民奮起,各盡其責,彼此幫扶,共度難關。

    當口罩供應吃緊時,有人發起「我OK,你先領」的活動,就是一個盡責的良好案例。在德國的全民限縮生活防疫政策下,有人預付度假費用給民宿旅館;有人做小額捐款或購買小店禮券,以協助小商家度過難關。德國人普遍認為這不是「同情心」,而是保護社會、保護自己的公民責任。希望這場疫情也可以讓我們善盡自己當盡的責任。

    探尋

    在防疫過程中,各級學校幾乎都發展了線上教學系統。有翻轉教育的學者認為「我們再也回不去了」,也就是說,被疫情所逼,教育已經有結構性的翻轉與突破。

    有公衛專家認為疫情要完全平復,可能需要2 至3 年。治療也許短時間可以達成,但對產業結構、商業模式、社會互動、教育實施、教會牧養…,所帶來的影響,也可能會是回不去的「翻轉」式改變。所以,我們需要勇敢積極去探尋未來生活的新模式。

    愛永不止息

    疫情帶給人的可能是懼怕、憂慮,但聖經說:「愛裡沒有懼怕」。因此,當疫情橫掃全球之際,4/10 受難節那天,救助協會協同全台教會發起了「愛永不止息—荒年撒種,祝福列國」的行動。盼望在第一期能募款1000 萬元,採購醫護防疫物資,支援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愛永不止息」(Love NeverFails),其直譯是「愛永不失敗」。但願因我們的彼此相愛,即使疫情肆虐,我們也永不失敗!

    愛永不止息http://www.1919.org.tw/2020/covid-19-help/

    Love Never Fails,愛永不失敗。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5月號
    本期目錄

    給我你的手

  • 簡伯駿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歷經滄桑的手長什麼樣?
    嚐盡無常的手又長什麼樣?

    活了快一世紀的阿桂嬤
    有雙拾荒不知凡幾的皺紋手

    半身癱瘓的阿勇
    有雙能撐起沉重身軀的厚繭手

    牽手,是真心的疼惜
    牽手,是責任的分擔

    給我你的手,讓我們患難相扶持
    給我你的手,讓我們勇敢向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5月號
    本期目錄

    酒矸倘賣嘸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花蓮吉安鄉太昌村鄰近慈濟科技大學,村內有千萬豪宅,但也有屋齡數十年的老宅。高齡90 歲的阿桂嬤與67 歲的女兒阿香( 皆化名),就住在門前擺滿空罐與紙箱的一棟斑駁老屋中。

    「那些都是準備賣給資源回收場的,但現在愈來愈難做,很多回收場都關了。還好有一個好心老闆,他怕我們沒收入,才暫時沒收起來。」阿桂嬤,身材纖瘦,牙齒掉光,雙唇凹陷,但茂密白髮下的雙眼,卻炯炯有神。「除了回收場老闆心腸好,附近鄰居也常幫我們。你們看門口的柚子,就是隔壁送來的。」

    高齡母女 相依為命

    阿桂嬤的先生是從湖北來的老兵,兩人育有一兒一女。「他很早就走了,21 年前我兒子也走了。你看我兒子的照片,帥不帥?」阿桂嬤興奮地拿出相本,話說當年。

    阿香說:「我哥哥喔,感情問題想不開,輕生了。他32 歲的女兒嫁到新竹,生了一男一女,平常很忙,有空才會回來看我們。」單身的阿香也有一個40 歲的女兒,但不常聯絡。

    阿桂嬤與阿香兩人住的房子,是阿香40 年前買的。5 年前,阿香回花蓮與獨居的媽媽同住。阿香身體不好,工作不穩,目前兩人就靠阿桂嬤一個月3700 元的老人年金,與榮民遺眷補助每月約1萬元度日。

    「我以為這是我的低收入補助耶。」「不是啦,這是爸爸過世後,妳才開始領的,可能是榮民遺眷補助吧。」具體名目是什麼,母女倆四目相對,都不太清楚細節。

    心理準備 隨時會走

    阿香年輕時務農,也到夜市洗碗打掃。「以前努力做,回報高,所以才買得起這房子。但現在工資低,加上我體力差,根本沒人願意請我。」她舉起手來,表示自己有板機指,東西都拿不穩。「我還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視力差,皮膚常搔癢。醫生警告我,要有心理準備,可能隨時會走。」

    阿桂嬤則有骨質疏鬆、白內障,另外胃也不好。「以前年輕時身體勇得很,怎麼老了就退化成這樣。我以前跑很快,跳很高耶。」阿桂嬤拿出以前年輕的照片,大大地嘆了口氣。

    母女倆都有睡眠障礙,阿桂嬤得吃安眠藥,而阿香則索性整夜看電視,直到睡著。「醫生跟媽媽說同樣的話,這麼大的年紀吃安眠藥,哪天有可能在夢中就走了。」兩人還很怕冷,即使在室內,也要穿著厚厚的衛生衣。「我有買電熱暖暖包給我媽,但她怕半夜電線走火,不敢用,寧可蓋厚棉被。」阿香說。

    有食物包 就很夠了

    3 年前,鄭馨儀傳道來到碧雲莊太昌1919 服務中心,透過家訪,了解她們的經濟需要,2 年前替母女倆申請了1919 食物包。「感謝主,謝謝救助協會,看到傳道搬食物包來,吃的、用的,都不用再花錢買,心情就輕鬆起來。」阿桂嬤說。

    負責料理的阿香覺得酪梨油最好用,「很大一罐,我可以用很久。炒菜時煙少很多,對人體比較健康。」阿香說食物包省下的錢,就夠她付水電費了。

    鄭傳道說:「阿桂嬤很樂觀,每次我問需要什麼,她都說不用,食物包的幫助已經很夠了。如果有資源,一定要送給其他更需要的人。」阿桂嬤的孫女長期在新竹,外孫女則是單親媽媽,經濟也困難。而阿香一身病痛,根本找不到工作。阿桂嬤嘴上說沒事,其實心裡很難過。

    阿桂嬤說:「紙餐盒有塑膠膜不好處理,沒人要收,現在價格最好的是鋁罐。」因此,鄭傳道也會整理教會的紙箱、空瓶給她們,「弟兄們有時會喝啤酒,累積了一堆空罐不知怎麼處理,正好可以幫助阿桂嬤。」鄭傳道說。但資源回收行情不好,現在兩個月也回收不到1 千元。

    「最快明年,教會想成立1919 陪讀班,照顧村裡經濟弱勢的國小生。阿香會開車,也會料理,陪讀班成立後,我們就可以請她來幫忙,負責接送孩子、煮飯。這樣至少她們母女倆能溫飽,我們也能就近照顧。」鄭傳道說。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5月號
    本期目錄

    勇敢 向前行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苗栗縣公館鄉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客家小鎮,盛產福菜、榨菜、柿子、紅棗、芋頭等。清嘉慶年間曾是「亞洲第一口油井」的開發地,是台灣最早發現石油的地方。又因有良好的黏土,適合燒陶,因此鄉內陶廠林立,是台灣早期陶瓷工業重鎮。

    公館的居民以客家人居多,鄉民純樸善良,勤奮好客。45 歲的阿勇(化名)就是世居公館的客家人,常可見他駕著電動輪椅在路上。但和一般殘障者不同,阿勇的兩腿總是高高舉著,腳踝緊緊綁著布條。「不綁不行,我雙腳會突然抽筋,若抽得太激烈,整個人會跌下輪椅。那就得等路人經過,再把我抬上來。」阿勇說著。

    你可能永遠也好不了

    阿勇原是水電師傅,29 歲時因車禍導致頸部神經受損,復健後肩膀與上肢關節勉強能動,但手指不靈巧,無法寫字。「那時女兒快出世,為了多賺點奶粉錢,我跟同事夜間去接案。他開車,我先睡。沒想到他開到睡著,車子撞上電線桿。他沒事,但我從此半身不遂…」。

    「我全身上下沒外傷,但脖子撞擊過大,把頸椎神經撕裂了。一開始昏迷指數很低,院方曾發3次病危通知,好不容易才搶救回來。」

    轉進普通病房3 天後,阿勇才勉強能發聲。照顧他的護理師說:「明天我就要轉去北部醫院了,先告訴你,你現在頸椎以下癱瘓,不知道多久會好。也許7 天、7 個月或7 年,但也可能永遠好不了,你要有心理準備…。」

    想到他們比我還嚴重

    聽到那些話,阿勇完全無法接受:「為什麼是我?太太與女兒怎麼辦?」他與太太是奉女成婚,原本打算生產後,再去拍婚紗照,但這場車禍卻把一切都毀了。

    他說:「女兒小妍(化名)生下來後,太太同時照顧我們父女倆。可能壓力太大,她開始酗酒,喝醉了還會打孩子。」為了孩子,阿勇決定讓太太離開,條件是由她照顧女兒。「沒想到婚是離了,但她卻改嫁,把小妍留給我…」。

    當時阿勇的媽媽還在,餵奶、洗澡與換尿布等,都由她負責。阿勇則把握3 年黃金期,努力復健。「當時有專業物理治療師協助,我的復原情形不錯,能夠用手撐地,把自己抬離地面,也能用輪椅把自己推進20、30 公尺。」

    結束醫院3 年的復健後,阿勇前往台北榮總,參加一個月的脊髓傷友研討會。「看到有人裝呼吸器,有人裝抽痰機,還有人24 小時不停抽搐。想到他們比我還嚴重,卻勇敢地活著,那我也行!」回家後,阿勇透過職業輔導訓練,成了網頁設計師。

    1919 服務中心接力照顧

    但因為阿勇與的團隊成員皆為脊髓損傷患者,能負荷的工時較短,動作也較慢,3 至4 位病友才抵得上一個普通人。因此團隊接了幾次案子,就解散了。

    住房是爸爸用退休金買的,不用租金。阿勇有低收入身分,看病拿藥不用錢,每個月能免費搭乘4 趟「康復巴士」至醫院就醫。加上3500 元的身障津貼,還有父母照顧,日子也還過得去。

    5 年前,他因消化問題前往頭份就醫。在社工安排下,住到醫院附近的安養院。「剛好頭份靈糧堂的會友來向我傳福音,我就信主了。」頭份醫療方便,但老母已過世,想著家中老父無法照顧小妍,療養院也沒地方讓孩子住,為了一老一小,他中斷治療,搬回公館。

    在頭份靈糧堂轉介下,明光1919 服務中心很快就接手關心阿勇,替他申請了1919 食物包,又於2019 年轉介給離他家更近的館福1919 服務中心( 台灣信義會館福慕義堂),由主任麗麗姊代為關懷。

    上帝必看顧祂所愛的羊

    「食物包的米、油、衛生紙數量都足夠,也省去我出門採購的噩夢。」怕爸爸騎車摔倒,他自己開電動輪椅去買,但得避開大熱天或雨天。「很多人問,為什麼不加傘在車上,能遮陽擋雨。他們不懂,加傘之後,只要大風一吹,我會連人帶車摔倒,到時又得等好心人路過,才能扶我上車了…」

    除了食物包,服務中心志工也提供自己種的菜給阿勇,讓他感覺非常溫暖。「謝謝麗麗姊以及1919 食物銀行,讓我知道上帝必看顧祂所愛的羊。」

    阿勇最擔心的,是獨生女小妍。「上國中後她就不愛念書,常翹課。高二時開始交網友,今年因為找網友,翹家5 次。前4 次警察都有找到,但這次已失蹤2 個多月了,我好擔心...。我只希望她能趕快回家,學一技之長,養活自己。沒目標方向,一個女生又不能去做板模和水電工,要是跟她媽媽一樣,染上酒癮,怎麼辦?」

    面對獨生愛女離去,躺坐在輪椅上的阿勇,除了著急,只能禱告。但願小妍能體會父親的苦心,別白白揮霍青春,徒留悔恨。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5月號
    本期目錄

    媽媽 蟲蟲要來咬我了

  • 簡選
  • 簡選
    上一篇
    下一篇

    屏東里港鄉的信國社區,是著名的雲南村。居民多為1960 年代從雲南、緬甸、泰北金三角一帶,撤退來台的國軍及其家眷。社區中有多間雲南餐廳,許多觀光客不遠千里而來,就為一嚐美味的牛肉米線或豌豆粉。

    40 歲的麗華(化名)的爸爸是雲南騰衝人,從小在此長大,與當建築工人的先生育有兩男一女,長男已20 歲,次女10 歲,老么軒軒(化名)才6 歲。

    1 個月收入只有萬元

    麗華是家管,全靠先生當建築工養活一家。但他有遺傳性高血壓與心臟病,無法太勞累。加上有時天候不好,工地停工,常常一個月收入只有萬元上下。為了經濟考量,麗華一家與娘家住,也好彼此有個照應。

    4 年前,麗華的媽媽膽囊開刀,術後需要藥品與營養補充品,但家裡無力負擔。當時麗華的公公在信國浸信會聚會,教會轉請里港靈糧1919 服務中心( 里港靈糧堂) 協助。於是林坤宏牧師與李淑娟師母立刻前往探視,並為他們申請了1919 急難救助金,才解了燃眉之急。

    同時,林牧師也為麗華一家申請1919 食物包,減輕其生活負擔。麗華說:「米、麵條與罐頭很實用。孩子肚子餓的時候,煮個麵條配罐頭,一餐就解決了。最小的軒軒最喜歡麵筋了,因為吃起來甜甜的。」

    右耳被車輪扯下來

    小軒軒頭髮自然捲,眼睛細長,皮膚白皙,惹人憐愛。很難想像他在3 年前,曾發生嚴重意外,差點沒命。麗華說:「社區有人倒車沒注意,把他捲進後輪,右耳被車輪扯了下來。」

    看他躺在地上,動也不動,麗華嚇壞了,立刻與先生把孩子送去醫院。還好他的小命保住了,但受傷嚴重。「醫生把衣服剪開,發現他背部、屁股,都深深印著輪胎的痕跡。」

    車禍發生第一時間,麗華與先生都忘了報警,當時肇事者也說會負責。但孩子住院期間,對方卻避不見面,醫療費也不肯支付。因此,林牧師又再次為麗華申請了2 萬元救助金。

    猶如千百隻蟲在咬

    在醫院足足待了1 個月後,軒軒才終於出院。但從此兩耳一高一低,右耳也因為長期擦藥,顏色偏黑。「現在他出門一定會戴帽子,把耳朵蓋住。他不喜歡去學校或人多的地方,因為大家會一直問他耳朵怎麼了。」麗華說。

    而每逢下雨前夕,軒軒的耳朵就有如千百隻蟲子在咬。常痛到他用力扯耳朵,在地上打滾。「我只能抱著他,安慰他。他的右耳沒有軟骨,扯太用力,是真的會被他扯下來的。」現在只要看到烏雲,軒軒就會抱緊麗華,發抖地說:「媽媽,蟲蟲要來咬我了!」

    除了耳朵痛,軒軒也很容易因氣候改變,全身發燒。而只要一燒起來,就得送醫吊點滴,免得引起其他併發症。有時候軒軒會痛得亂叫亂動,麗華還要把他綁起來,才能讓醫生看診。「醫生說,可能是治療時,下的麻藥太重,影響了免疫力。這種情況只能等他長大了,免疫力變好,慢慢才會改善。」

    陪伴走過風風雨雨

    去年,麗華一家搬出娘家,在里港鄉租了間房子。租金加上生活費,要2 萬出頭。還好大兒子現在有工作,一個月有2 萬多元的收入。麗華的婆婆已過世,84 歲的公公失智症嚴重惡化,先生便把他接來同住。

    「去年5 月,公公下樓時不慎摔傷脖子,送醫治療雖無大礙,但他現在已認不得人,口齒不清,大小便也失禁。他只准我幫他換尿布與翻身,別人一靠近,他就發出不悅的聲音,不想被碰觸身體。尿布、看護墊,及營養品,每個月要數千元,幸好1919 食物包為我們省去不少費用,剛好能用來購買公公的必需品。」

    「看軒軒受折磨,已經很痛苦了,現在每天還得幫公公翻身、換尿布。有時我會累到有負面想法,想就這樣一走了之。還好有林牧師與師母的陪伴與鼓勵,我們才能走過這些風風雨雨。」

    「我現在最擔心的還是軒軒,他現在連運動也不愛了,因為受過傷,跑起來姿勢怪怪的。大家看了,就一直問:『軒軒,你怎麼了』。我這個當媽的,也只能禱告,希望他能更有自信,不再害怕別人的眼光。」麗華把目光移向窗外,若有所思地說。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
    https://is.gd/GgsiK5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5月號
    本期目錄

    今晚來個牛肉炒飯吧

  • 簡選
  • 簡選
    上一篇
    下一篇

    萬芳國宅的低收入戶、身心障礙戶、單親家庭約占4 成,鄭牧師指出:「8 年前,我們就與附近里長接觸,請他們提供需要關懷的孩子名單,結果每個里長都提出了超過百人的需求。」人數雖多,但最後真正來1919 陪讀班的卻不多,目前有國小9 人,國高中6 人,分別來自萬芳國小與萬芳高中。

    處理不了的 才送來這裡

    班主任連祈生傳道指出:「這幾年少子化嚴重,學生少了不少,加上學校的課輔班經營得不錯,學生能待到晚上7 點,多少都影響我們的招生。這裡經濟能力許可的,會先送安親班;其次選擇學校課輔班;再來是家長自己帶;都處理不了的,才會送來我們這裡。」

    由於孩子們的家長經常因工作晚歸,或因病、衝突,而造成孩子回家無人照料,因此陪讀班週一至六都有供應晚餐,讓孩子們吃飽再回家。連祈生會陪孩子寫功課,並負責下廚煮晚餐。附近餐廳也常支持陪讀班,提供生鮮食材給孩子們加菜。連傳道指著一袋袋牛肉與青菜說:「這是連鎖火鍋店提供的,我看今晚就來個牛肉炒飯,高麗菜就做水餃餡。」

    要準備一頓晚餐,清洗、切菜…,其實很耗時,「還好1919 食物銀行會固定提供冷凍調理包,讓我們省時、省事,又省錢。」連傳道說。1 公斤裝的調理包儲存方便,種類多,隔水加熱後,搭配白飯或麵即可食用。「問題是我們天天開伙,孩子食量又大,調理包份量雖多,但還是不夠吃。」

    萬芳陪讀班的孩子多來自單親和低收入家庭。有些家庭因有智力障礙或精神障礙的家人,也影響孩子們的生活習慣或社交能力。班上就有自閉症孩子,經常是要睡到10 點才去學校。因此,起初陪讀班被社區貼上標籤:「有病的孩子去的地方」。曾有孩子轉去安親班,一個禮拜又回來了。連傳道說:「據說,他把安親班的垃圾桶給燒了。」

    聽到「不」 就會推人

    國二的祥祥( 化名) 從小1 時就來陪讀班。他的爸爸工作繁忙,媽媽有情緒障礙,自己則有自閉症。連傳道指出,「他不能接受別人說『不行』、『不要』、『不可以』,聽到了就會推人。」祥祥的爺爺,就曾被他推倒,從樓梯上摔下,差點喪命。學校的課輔班與安親班都不收他,爸爸又不可能辭職照顧兒子。絕望之際,社會局告知,可以送來萬芳1919 陪讀班。

    因應祥祥的問題,陪讀班得派一名老師全時間跟在他旁邊。「一不注意,他會在教室隨意大小便。」連傳道說。但祥祥其實是個愛乾淨的孩子,常常一放學,便衝進陪讀班的盥洗室洗澡。「只不過他是穿著衣服洗!」為了幫助祥祥適應陪讀班,連傳道與老師們得透過科學方法:觀察行為、與爸爸討論、做出理論,再大膽實驗。

    祥祥剛上國中時,吃飯吃到剩半碗,就一定要倒掉。若沒吃飽,他會再去盛一碗白飯,吃到一半,又再倒掉。一開始老師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鄭聖惠牧師發現,也許問題出在容器。「有一次他用方型便當盒,結果竟全程乖乖吃完。」與爸爸討論後,他研判祥祥在學校時,老師就是用便當盒盛飯。後來陪讀班就讓他改用便當盒,果然祥祥再也沒有吃一半就倒掉了。

    孩子各有狀況 15 人要4 名老師

    「現在他已進步很多了,回家會自己洗澡,摺衣服。希望他未來能學會獨立,好好照顧自己。」但不是祥祥所有的家人,都知道這些「眉角」。連傳道說:「去年他就曾在公車站,把外公、外婆與媽媽全部推倒。老人家進了急診室,媽媽頭上腫了個大包。我在警察局幫忙做筆錄,直到深夜11 點。」

    雖然目前陪讀班與政大和台大合作,大學生會前來陪孩子寫作業,但師資人力仍舊吃緊。因為孩子各有各的狀況,全部人數雖不滿15 人,一次卻需要4 名老師。

    「老師們都得全程看著他們,頂多一個老師盯2 個學生,數量再多,就控制不住了。深深期盼,未來能有更多志工投入,讓更多像祥祥這樣的孩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顧與陪伴。」連傳道說。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is.gd/Lz1qao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5月號
    本期目錄

    從手遊到瘋籃

  • 編輯室
  • 李鴻影
    上一篇
    下一篇

    子宣姊,我可以去打籃球嗎?晚飯前就回來!」這是「2019 年台灣勞倫斯公益體育運動會」亞軍—台北惠林1919 國中陪讀班的孩子們,常與輔導黃子宣的對話。南京東路禮拜堂惠林陪讀班秘書長柴中鳳表示,自從參加了勞倫斯課程,孩子變得自信、自律、有責任感,對班級也更有向心力了。

    不再埋首手機

    「但以前可不是這樣,那時孩子們沒智慧型手機,又去不起網咖。趁下課常跑去手機店,玩展示的平板,連老闆都認得他們。有時玩過頭,忘了來陪讀班,還要老師去抓回來。但勞倫斯體育公益計畫卻改變了這一切,讓孩子們不再埋首於手機遊戲,現在生活更有紀律,也更用功讀書了。」柴中鳳說。

    2016 年起,台灣賓士引進國際資源,與救助協會攜手合作,進行「台灣勞倫斯體育公益計畫」。隔年4 月起,結合台電女籃志工師資,展開「假日體育班」。中華福音神學院神學生黃子宣,當時來惠林擔任輔導。熱愛籃球運動的子宣,結合了體育精神、品格教育及領導管理,透過勞倫斯計畫,改變了惠林國中班體質。

    子宣深信一個好球員,不只是球技要好,更要看重品格與課業。而要成為孩子們的心靈補手,就要「先同行,後領導」。即要先與孩子有深入關係,才能影響孩子,陪他們走過成長之路。

    球場是神聖的

    子宣教導孩子,「球場是神聖的」!打球不是玩球,只要遲到、沒耐心、態度不好、爆粗口,一定要被罰。日子久了,孩子們發現,有了規範,他們學到更多了。

    原本惠林籃球隊的球員素質參差不齊,會打球的大哥哥常對毫無球技的孩子,不屑一顧。於是子宣建立學長姊制度,陪養了一群少年領袖。學長姊們要帶領學弟妹一起組隊練習,遇到有人吵架、犯錯,都要出面處理。

    「過去他們眼中只看到自己。但建立制度後,他們有了更寬廣視野,也看到其他孩子的需要。」而原本沒自信的孩子,看到學長姊的模範,也開始願意改變自己,追求成長。

    過去班上的女孩子很不愛運動,認為打不好是應該的。動不動就吵架,彼此指責。每次練球一喊停,女孩們就在旁邊哭邊碎念。但經過一年的訓練後,她們發現球技比學校其他同學要好得多,甚至投籃穩定度也比男同學都強,於是開始建立自信,「現在她們不再是跑龍套,也是參與戰略的決策者了。」子宣欣慰地說。

    主動關心學弟妹

    柴中鳳表示,惠林的國中班有12 人,大多來自單親新住民。進入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情緒常不穩定,沒方向,學習沒動力。但9 年級的小凱(化名)卻是個異數,他是資優生。7 年級參加社團,自學法國號。全陪讀班只有他申請到獎學金,更是籃球場上的控場人物。

    來自單親的小凱,媽媽辛苦工作,但收入不穩,有時還得靠兒子的獎學金才能付房租。早熟的小凱很節儉,也很會做家事,把家打理得十分整齊,但卻很憂鬱。「還好子宣姊常聽我的想法,給我建議。」小凱說。

    小學時,小凱很少講話,也不關心人,覺得只要自己好,就好了。但自從參加勞倫斯假日體育班,他自覺改變很多,「擔任學長後,我必須主動關心學弟妹,了解他們的能力,才能決定戰略。」現在小凱的世界不再只看見自己,去年「第三屆台灣勞倫斯公益體育運動會」,惠林進入冠亞軍賽,平手後兩次延長賽,最後才敗給台中清泉崗1919陪讀班,獲得亞軍。但小凱看到的,不再是輸贏,而是大家盡力拚搏的精神!

    成為相愛的夥伴

    子宣也把球場精神帶回陪讀班,讓他們懂得尊重陪讀班,成為有規矩、禮貌,彼此相愛的夥伴。現在只要有人做錯事,學長都會處理,並彼此打氣。柴中鳳認為,參加勞倫斯計畫後,孩子們最大的改變,就是建立起自信。

    小豪(化名)父母離異,從小由姑姑與阿嬤帶大。由於成績不好,人緣很差,「以前他可以為了不寫功課,賴躺在地上睡著。」中鳳說。談到過去,小豪也不好意思地說:「小學時課業成績太差,下課都在訂正功課,被同學瞧不起,再加上脾氣不好,動嘴講不贏就動手,所以常被同學排擠。」

    但自從參加體育班後,小豪不僅體力、球技變強了,還懂得運用戰術替隊友卡位。自信建立後,以前消極退縮的小豪不見了。「現在我知道自己要什麼,會自己完成功課,理解力也變好了!」而最讓小豪開心的是,現在他有了許多愛打籃球的好夥伴,不僅不再被排擠,還會一起約出去打球呢!

    捐款支持台灣勞倫斯體育公益計畫
    https://is.gd/4fw2wn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is.gd/Lz1qao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5月號
    本期目錄

    我們一點也不想Stay Home

  • 編輯室
  • 李鴻影
    上一篇
    下一篇

    3月11 日,一走進五股靈糧1919 旺得福俱樂部( 五股靈糧福音中心),就看到許多阿公阿嬤帶著口罩,魚貫而入,排隊量體溫。即使新冠疫情仍然嚴峻,而長者們又是最容易被感染的族群,但他們可一點也不想Stay Home!

    林育伶牧師說:「我們這裡有很多獨居長者,除了過年停課,即使是寒暑假也照常開課。停課太久,長輩們可是會抗議的。」五股靈糧1919 旺得福俱樂部,目前有40 位長輩。即使因為疫情,有些長者被家人要求禁足在家,也仍有20 多位長輩前來。

    可以再給我一碗嗎

    活動一開始,首先由體適能老師陪長者們練下肢運動。雖然是動作簡單,但配合輕柔音樂,阿公阿嬤們各個心情愉悅。肌肉不再緊繃,動作也更靈活了。

    身體動完,肚子也餓了。要戰勝病毒,就要增強免疫力。這天,俱樂部特別邀請了名廚阿山師,來教大家烹煮增強免疫力的湯品。看著阿山師現煮的兩鍋黑白大補湯,阿公阿嬤們格外認真做筆記。「老師,這個湯怎麼那麼甜?是加什麼煮的?」「好好喝,可以再給我一碗嗎?」

    「這些都是天然食材熬煮的,沒有添加半點調味料哦!白湯用甘蔗汁熬,顧脾胃;黑湯用何首烏和猴頭菇煮,顧筋骨…。」阿山師傳授他的獨門撇步,每位長者都豎直耳朵仔細聽,比考大學還認真。

    寂寞是會殺人的

    「寂寞是會殺人的!」68 歲的文娟嬤悠悠地說。從小出生貧困家庭,身為長女的她,只能唸到小學三年級,14 歲開始負責煮飯給全家人吃。25 歲結婚後,又繼續為先生兒女打拼。3 年前,文娟嬤的先生在工作中意外跌倒,不到一個月就過世了,讓她痛苦不已。「我整個人就像掉進了谷底,睡也睡不著,身體也垮了。」憶起先生,她難忍淚水。

    自從來參與旺得福後,文娟嬤才慢慢重拾歡顏。剪著俏麗的短髮、穿著牛仔褲的她,從頭到腳的裝扮,都出自自己的巧手,「我是全勤的好學生,從沒缺過課哦!」她帶著在旺得福學的各種才藝作品,開心地分享點點滴滴,甚至還寫下滿滿的學習心得。用功程度,令人驚嘆。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63 歲的滿秀嬤,先生過世後也獨居10 年了。原本個性內向的她,現在不但在女兒的鼓勵下走出家門,學習各項事物,也更獨立了。「我本來身體僵硬,完全沒表演細胞,沒想到現在竟能上台表演跳舞!」滿秀嬤睜著發亮的眼睛,開心地談論著之前參與節慶演出的前衛造型。

    「我還跑去學英文,雖然老了,背英文單字一背就忘,但我還是學得很開心,還能唸完一整段文章哩!」滿秀嬤說。來旺得福讓她敞開心,結交了很多好朋友,還嚐試了過去不曾學做的版畫與水彩。

    喬伯伯88 歲,每星期孫女都會特地請假,陪他參加。前陣子喬伯伯肺炎住院,一出院就迫不及待地要孫女用輪椅推他前來。即使中風四肢退化,他也認真努力地坐在輪椅上做伸展操,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志工孫立芳說:「自從辦1919 旺得福俱樂部後,許多社區長輩都主動走了進來。每季一開放報名,就立刻秒殺。每周我們上午活動結束,會接著再辦下午茶時間,讓長者們有更多時間互動和談心。」

    林育伶牧師說:「旺得福重視五顧課程,顧健康、顧心情、顧關係、顧家庭、顧信心,真的很周全地顧及了長者的需要。期盼每個來參加的長者,都能因為我們的一點小小付出,而活得健康喜樂,蒙恩得力。」

    捐款支持1919旺得福
    https://is.gd/IUSPIu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5月號
    本期目錄

    讓人變美 更讓人幸福

  • 曼都集團
  • 黃莉雯
    上一篇
    下一篇

    成立於1966 年的曼都,今年邁入第54 年。從原本49 間店的連鎖規模,透過併購開拓,發展至今,已擁有全台460 間店,是年營收超過50億元的華人最大美髮集團。

    曼都集團董事長賴淑芬,2016 年從創辦人,同時也是父親賴孝義手中,接下了經營的棒子。在國外讀完經營學系的賴淑芬,短暫在外工作後,就被父親召回,那年,她才26 歲。

    最大的堅持 就是堅持做對的事

    「從小媽媽覺得做美髮太辛苦了,所以要我多讀書,到外面工作。我本來沒打算進曼都的,但捨不得爸媽辛苦,最後還是進來了。進曼都後,我先從董事長特助做起,當司機、拎包包,一路陪著父親一間間巡店。」賴淑芬說。

    進公司11 年後,她當上了總經理。長達25 年在父親身邊學習,讓賴淑芬體會每條經營規則訂定背後的用心,也免去了二代接班的衝撞,成功守住曼都「親切、熱情」的品牌價值與精神。回首這段跟在父親身邊學習的日子,賴淑芬表示,最大的堅持,就是「堅持做對的事」!

    賴淑芬指出,對股東、對企業好的,就是對的事情。「記得多年前我們想做一些併購,但股東間有不同的聲音。企業多品牌是發展趨勢,當時我們想併購小美冰淇淋,而股東覺得我們是外行。不懂,可以靠努力和學習改善。這是曼都多角化經營的一個機會,而且我們也不是只顧自己的利益,因此我還是堅持去做對大家都好的事。」

    最後證明賴淑芬的投資眼光神準,小美冰淇淋這幾年的成長快速。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賴淑芬與團隊成功用一枝黑糖珍奶冰棒,讓有70年歷史的小美冰淇淋反敗為勝,由原本虧損連連的黑牌,轉為營收上億的紅牌!

    有人形容這是「拼命三郎帶出拼命三娘」的結果,但令人羡慕的成功背後,卻是用1 間店1 年可以巡2-3 次的勤奮與堅持累積而來。成功背後所付出的用心,才更值得佩服與學習。

    教技術 教服務 也教如何存錢

    從提供弱勢建教學生一技之長、低利貸款協助員工開店,到讓員工入股佔公司7 成等,曼都對員工的愛與照顧,讓人感動。賴淑芬說父親的理念是,與其給人魚吃,不如給人釣竿。因此曼都教技術、教服務,也教員工如何存錢。

    「很多員工到曼都時,只有16 歲,公司就是他們的啟蒙。如今曼都54 年了,小女孩也變成阿嬤了,公司怎能不照顧他們?還記得以前一到發薪日,有些員工的爸媽就會等在店門口拿錢,所以我們就會想辦法幫她們把錢存下來。我們也辦理創業低利貸款,讓員工能有資金來開他們的第一間店。」賴淑芬說。

    參加幸福巴士 每個SOP 都要到位

    賴淑芬不只心中有愛,也鼓勵團隊有愛的行動,至今已連續4 年參與救助協會的「1919 幸福巴士」。每年派出全台上百位的髮型設計師,連續15 天輪流到偏鄉,為弱勢長者提供美髮造型服務。

    「之所以參加1919 幸福巴士,成為環台義剪的唯一團隊,起源於幸福巴士創辦人彭民雄(Michael 哥)的邀約。我和Michael 哥是球友,都是連鎖暨加盟協會的會員。知道他連續多年騎車環台,為急難家庭募款。所以當他邀請曼都和台塑食品加入時,我就答應了。」

    賴淑芬十分認同幸福巴士與Michael 哥的助人理念,她說:「我們不能用施捨的態度來幫助人,這也是曼都一直以來對設計師們的要求―要把來接受義剪的朋友們,當成消費的顧客。不論是問候、聊天、按摩、詢問需求和剪髮習慣,每一個SOP都要到位。要讓每一個被我們服務的長輩,不會覺得自己是被施捨的。」

    曼都自己也經常在商圈舉辦弱勢義剪活動,新任設計師上任前,也會受邀到老人院或育幼院服務。賴淑芬強調:「曼都做義剪30 年了,我們知道接受義剪的朋友生活都很辛苦,所以設計師一定要一視同仁,不能有差別待遇,否則就會造成二次傷害。」

    服務偏鄉長者 這是件很美的事

    曼都店面大多開在人口稠密的都市,顧客也有一定的生活水平,因此頭髮大部份是乾淨的。但隨幸福巴士到偏鄉,生活條件沒有那麼好時,身體就可能有異味或頭髮多天沒洗。「第一年,我們先讓林振三部長帶著夥伴團隊做一次,再從中改善、精進。跟了第一天後,第二天開始,我們每剪完一位,就會用酒精消毒器具。第二年,再增加10 面立鏡,好讓被服務的朋友們,在第一時間就看到自己最美的模樣!」賴淑芬說。

    幸福巴士的第1 年,賴淑芬帶著全家人到墾丁和義剪設計師們一起跨年,第2 年也到台南探班。而每年在凱達格蘭大道的啟程,她都會起個大早,為同仁們加油。「雖然我沒辦法全程陪同,但我都會進去同仁們的臉書,看他們的分享,也會按讚。我們也有主管全程參與,他們都會把大家晚餐後的分享跟我說。「曼都是在一個地方開店,等客人前來。但幸福巴士是專程去一個地方服務長者,尤其是去偏鄉,這是件很美的事。」

    把每個設計師 當自己弟弟妹妹

    賴淑芬把來到曼都的設計師,都當作自己的弟弟妹妹。她說:「在曼都從事美髮業的設計師,大多是來自比較辛苦的家庭,很多也是隔代教養或單親家庭。所以當他們可以去幫助弱勢老人家或小朋友時,都特別開心。因為他們假日時也會在家幫自己的阿公阿嬤剪髮,所以心情是一樣的。」

    連續4 年參加幸福巴士,曼都每年都會有些調整。第一年,是台南團隊先整個做一遍;第二年起就全台各區接力。那麼哪一區報名最搶手呢?賴淑芬笑說:「若要按地區反應來看,屏東、花東的反應最好。因為幸福巴士挑的地點都是一般觀光客比較不會去的地方,相對清靜。有時設計師義剪後也會走走看看,還有人反映吃到教會烤的山豬肉,美味到讓他們難忘呢!」

    1919 幸福巴士環台服務4 年,有曼都設計師也跟著服務了4 年,「因為他們感受到幸福巴士的使命和心中價值相符,所以才會持續地做。」賴淑芬十分肯定參加幸福巴士的價值,因此每年都會在集團春酒時,為每位參加者頒發感謝狀,並把服務過程拍成紀錄片。

    「我現在很頭痛,因為1919 幸福巴士口碑好,報名的設計師愈來愈多。今年已有120 位報名,不只額滿,還有很多人在候補呢!」

    所有付出 最後會回饋到自己身上

    賴淑芬平常對人親切,但身為曼都大家長,她的要求也相當嚴格,尤其在打造專業團隊上。她說:「對事,我是魔鬼般的要求,我很重視細節;但對人,我們都是以良善為出發點。」

    「身為領導者和經營者,很需要一個重要特質,就是感情豐富。我們服務業就是要感情豐富,要把每個員工當作自己妹妹、小孩一樣。你對他感情豐富,他們也會回饋你,最後所有的付出,都會回饋到自己身上。我相信『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上天會鼓勵勤勞的人。心存善念,善就會循環。只要你勤勞善良,天地都會祝福你。」

    對賴淑芬來說,心中最多的感動,是來自曼都員工。「我們員工很多來自弱勢家庭,能幫助他們從不會到會;從沒錢到有錢;從沒自信到有自信;擁有改變自己命運的能力,這樣的過程,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感動!」

    阮芳婷 設計師•台中河南店

    參加1919 幸福巴士服務時,遇到過一個一直在嫌棄的老人家。後來才發現,他之所以「嫌棄」,其實只是要我們更關心他。「抱怨」只是他想要更多人跟他講話的一種方式。

    許惠萍 設計師•桃園泰山店

    參加1919 幸福巴士後,讓我更知足,也更想幫助人。以前我只是一個髮型設計師,現在我還是一個傾聽者。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
    https://is.gd/GgsiK5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5月號
    本期目錄

    「幸福圓夢」從「喜樂」築起

  • 李淑美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為提升弱勢孩子的美學鑑賞力與創造力,國內最大的室內設計平台「幸福空間」,與救助協會攜手,舉辦「2020幸福圓夢計畫」。自3/11至7/1,邀請國內知名燈光大師袁宗南、結構大師張盈智等9位設計暨色彩專業講師,到深坑、三重、淡水等1919陪讀班,為孩子們連續進行11堂美感體驗課程。其中第一場就在深坑喜樂1919陪讀班舉行。

    在孩子心田埋下美學種子

    「幸福空間」表示,除長期致力改善台灣的居家空間美感外,也一直想為弱勢家庭的孩子盡一份力。因此,未來將擴大結合平台設計師群、各居家品牌資源。盼望透過一系列美感體驗課程與環境改造,讓弱勢孩子能對生活空間產生互動,進而啟發環境美學的想像與創造力。而上半年的11堂課只是開始,下半年起還要更深入偏鄉。只要陪讀班的孩子能從課程中有所得,就是此次活動最暖心的回饋了。

    此次計畫共同發起人之一的六國景觀設計負責人蘇瑞泉表示,「雖然我們能做的有限,但希望藉此在孩子們的心田埋下美學的種子,將來能開花結果,更多回饋這片曾經灌溉他們的土地。」

    孩子的畫讓家有了靈魂

    幸福圓夢計畫特別為孩子設計了5種課程,包括:運用彩色圖型紙片,拼貼成為一幅畫作,並裝上畫框,讓孩子帶回去布置自己的家;用彩色黏土,布置屬於自己的夢想空間;利用布塊拼接,設計自己的小抱枕;透過聽故事將非具象的語言,轉換成具體的圖畫;玩色彩,動手油漆自己的陪讀班教室。

    3/11的課程,由謝雅蓉設計師負責規劃。她教導孩子們運用大大小小的心型調和色紙片,透過排列表現創意,最後裝框,讓孩子帶回家。

    謝雅蓉表示,「美」對於孩子是很抽象的。但透過實作,孩子就能真實地感受到。「美」不一定要花很多錢,只要在手作中加上巧思,就會是很棒的作品。「而一個家有了孩子的作品,整個家就有了靈魂。希望這幅畫帶回去後,能開啟孩子們對美的注重!」

    驚艷孩子的創意與潛能

    深坑喜樂1919陪讀班主責老師朱宣慈,自己就是從陪班長大的孩子。她表示,孩子們的創意與潛能,讓她非常驚艷,「當他們的作品被掛起來時,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成就感。」

    尤其讓她印象深刻的是,這次參加活動的9個孩子中,有好幾個有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平常寫功課根本坐不住,但這次卻十分專注,完全判若兩人。像小三的阿志(化名),爸爸罹患肝癌,媽媽無力教導功課。他有過動傾向,功課常常要寫到很晚才回家。而活動當天,阿志整個程中竟然都沒離開位置,非常專注地完成作品。

    此次活動,除了啟發孩子的美學力,「幸福空間」也應課程需要,為孩子們募集了許多學習用品。包括全新的平版電腦、USB、檯燈、線上閱讀APP、文具白膠,及修繕強力膠。另外,還為孩子們預備知名品牌包包當作紀念禮,並享用精緻點心。讓孩子們學得充實,玩得開心。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5月號
    本期目錄

    用愛增強免疫力

  • 姚以琳
  • 姚以琳
    上一篇
    下一篇

    2月12日,台灣藝起發光促進協會邀請86位藝人朋友,一起至八里救助協會倉庫,當1919食物銀行的包米志工,以「公益」為2020年開工暖身。藝起發光自2017年開始參與1919食物銀行的志工服務,除了包米、整理物資、協助物資發放,更多次前往受助家庭探訪親送食物包。

    此次活動,參與的藝人有宋逸民、陳維齡、吳東諺、白家綺、白吉勝、徐小可、葉家妤、李又汝、小馬等人。第2度參與1919志工行列的藝人葉歡說:「藝人的工作時間多半在晚上至夜間,要早起真不容易,但大家仍很期待來當志工。我也從助人中感受到快樂,真的很棒!」

    來包米 不用去健身房

    在有多次包米經驗的陳維齡師母登高一呼後,志工們很快就各就各位。「這裡需要有經驗的人來拆線」、「後端需要壯丁」。有識途老馬引路,新志工們很快就進入情況。

    過程中,竟然有人很專業地自備手套與推車!原來是沙畫家莊明達,他靦腆地說:「上次來過,發現扛米袋手容易磨破,所以特地帶了手套來。一袋袋的白米很重,搬久了腰也會受傷,就用小推車來搬運。」

    多次擔任1919服務志工的藝人小馬(倪子鈞),單手扛起沉甸甸的封口機,讓逸民笑著說:「來包米,可以鍛鍊身體,不用去健身房了啦!」而身形高大的嚴浩,為了將大米袋平均放在棧板上,整個上午幾乎都以90度鞠躬姿勢,彎下腰來細心整頓。在這群藝人生力軍的努力下,2小時內便完成了6243公斤的包米量。

    首次參與包米志工的李又汝,去年底曾參與1919食物銀行的物資發放,讓她印象深刻。所以這次熱情地邀約了身邊朋友一起參加,沒想到有5位同事馬上響應。

    疫情? 有愛就不怕

    「疫情,完全沒有影響大家的參與,反而讓更多人加入了!」藝起發光理事長宋逸民牧師振奮地分享著。年前,藝起發光向藝人朋友發出志工需求,當時就有人報名加入。沒想到年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卻有更多人詢問,「還需不需要志工?」「還可以加人嗎?」,大家似乎都有默契,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因此,這次的志工人數大大超越過往紀錄,也多了不少藝人的家人參與。

    在這裡,沒有鎂光燈聚焦,只有太陽曬得熱烘烘的鐵皮屋,讓人汗流浹背。但每個人都感受到給予的幸福,獲得了加倍的滿足。在大環境不景氣之下,疫情也似乎未看到盡頭,但愛,讓人增強免疫力;有愛,就沒有懼怕!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5月號
    本期目錄

    霓莊友善米 粒粒皆有愛

  • 霓莊農場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宜蘭霓莊農場自去年3月開始,陸續捐白米給1919食物銀行,1年來總共捐出1240公斤。不只讓許多受助戶得以溫飽,也讓他們嚐到友善耕作的好滋味!

    錢我不是很多 但我有自種的米

    「霓莊農場」取自莊主黃政莊與太太蔡箴霓之名。2008年,他們夫婦倆帶著當時才6歲的女兒與2歲的兒子,舉家自板橋遷至宜蘭,開始務農。這對原本留學英國紡織設計研究所,並在台灣從事紡織業多年的兩人,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其實務農收入不如上班,我們整整花了4年才站穩腳步。」黃政莊笑著說。

    轉眼12年過去了,如今女兒已上大學,兒子也上國中。兩個孩子在課業之餘,都會幫忙農務。除享受全家一起打拼的天倫之樂,也真實體會到父母「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勞。

    黃政莊說:「我從網站上了解到1919食物銀行幫助了很多人,便開始捐自家種的米。錢我不是很多,但我有自種的米,所以很想盡點力幫助人。」過去一年來,黃政莊總共捐了1240公斤的米,透過志工們的幫忙,分裝了400多包3公斤的白米。

    2甲秈稻米 天然湧泉栽種

    霓莊農場種植了2甲的秈稻米,採自然農法一年一作。由於採用宜蘭特有的天然湧泉栽種,霓莊的米格外香Q好吃。每年還沒到7月收割,老客戶們就已紛紛預約。「我們不用農藥和化學肥料,對除草劑更是拒絕往來戶,因此需要許多人工除草,比一般稻農要花費更多力氣照顧。但如此友善的耕作,才有益於大自然和人類長久良善的生存。」黃政莊語重心長地說。

    為保持白米的新鮮好吃,霓莊常在客戶訂購出貨前才碾米,以延長米的新鮮味道。最近,因疫情嚴峻,許多人都開始儲糧。對此,黃政莊建議,「其實白米真空包裝只要放在陰涼處好好保,放上2年以上是沒問題的。」

    從坐辦公室到下田耕種,黃政莊夫婦一路走來,即使跌跌撞撞,但正如黃政莊所體認到的,「生活不是只有工作,更應該把生命儘量用在有意義的事業與學習之上。」而對他而言,把自己用心栽種的好米捐給需要的人,就是這個理念的最佳實踐。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5月號
    本期目錄

    一起把愛傳出去

  • 編輯室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東杰貿易是飛利浦汽車照明部門的台灣總代理, 「溫暖、關懷、愛台灣」是企業創立40餘年來始終如一的精神。因新冠疫情嚴峻,弱勢家庭勢必面對更艱難的生活,因此,東杰特發起「飛利浦x1919救助套餐,與您一起把愛傳出去」的活動,盼望能呼籲愛車族一起認捐救助套餐,讓弱勢家庭也能在景氣寒冬感受到溫暖與關懷。

    買車燈 就捐救助套餐

    自3月9日至4月30日,消費者只要至各大汽車精品百貨或東杰電商賣場,購買「飛利浦HID氙汽車燈」2入,東杰即代表飛利浦,認捐一套「300元救助套餐」,讓弱勢家庭能三餐不斷炊。

    東杰品牌整合行銷經理柯怡佳表示,最近受疫情影響,許多上班族面臨無薪假、裁員的威脅,飛利浦認為這時更該為社會盡一份力。剛好有同仁介紹1919食物銀行,在深入了解後,覺得認捐救助套餐的確是非常適切的管道,便促成了這次的愛心活動。

    有愛不孤單 未來有盼望

    柯經理說:「全台汽車精品百貨門市原本就有上架飛利浦汽車照明產品。這次我們針對單價較高的『氙汽車燈』辦活動,一方面增加銷售力,一方面也能幫助台灣的社福邊緣戶。」因為很認同這個救助計畫,柯經理也親自到7-ELEVEn認購了一組套餐,以實際行動支持經濟弱勢的家庭。

    「生活很不容易,但你們並不孤單,因為這世界充滿愛。希望我們的一點力量,能讓弱勢家庭知道,未來是充滿盼望的。度過風風雨雨的今天,明天又將是嶄新的開始。」她說。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5月號
    本期目錄

    漢堡王請吃堡 陪讀班吃堡飽

  • 編輯室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到速食店吃漢堡、炸雞、薯條,是許多上班族的日常,更是許多小孩的最愛。但對許多1919陪讀班的孩子而言,卻常是生日或表現優異時,老師才會給他們的獎勵。Burger King漢堡王了解弱勢孩子的渴望,於去年12月為陪讀班孩子募集漢堡下午茶,並於今年3月起做好一切防疫準備,邀請北中南17班近400位師生到店享受漢堡下午茶。雖因疫情影響,其中有13班將延至疫情結束,但漢堡王仍不減對社會的貢獻之心:漢堡王特別捐贈了市值60萬元的招牌食材給1919食物銀行,將為全台陪讀班製作營養晚餐調理包。

    吸吮指間的幸福美味

    漢堡王於去年12月發起漢堡下午茶募集公益活動,民眾只要到漢堡王全省分店消費超過200元,或點購義式青醬烤時蔬堡,即可獲贈漢堡兌換券,或將兌換券捐給1919陪讀班。活動結束後總共統計可招待400位陪讀班師生。

    今年3月11日,漢堡王在進行店面消毒、確實做好防疫措施的情況下,同時招待了三峽、夢想、基隆學生中心,及台中潭子等4個陪讀班班來店安心享用下午茶。潭子陪讀班有30位師生,孩子們中午寫完功課後,即在江麥莉師母帶隊下,興奮地來到漢堡王豐原店,開心享用小華堡、炸雞、雞塊及華鱈魚堡等主餐,再配上薯條、可樂。各個滿足地吸吮著指間美味的醬汁,充滿幸福的笑容。

    帶回家給媽媽嚐嚐

    今年小一的小茹(化名),來自單親家庭,她小六的姊姊也在陪讀班。家裡就靠媽媽一人賺錢,生活非常拮据。當大家大塊朵頤時,只見小茹悄悄地將吃了一半的漢堡王雞塊包了起來,她告訴師母:「我要帶好吃的雞塊回家給媽媽嚐嚐,因為媽媽太辛苦了。」

    江麥莉師母指出,陪讀班的孩子都來自弱勢家庭,幾乎都沒吃過漢堡王。「感謝上帝聽了老師們的禱告,讓孩子們吃到夢寐以求的美食大餐!」

    原來潭子陪讀班每天都會預備點心給孩子,但因經費有限,大多煮一些甜湯,配上店家捐贈的麵包、餅干。今年寒假前,陪讀班老師們討論,想帶孩子們去遊樂園,並吃一頓豐富的午餐。但怎麼算,錢就是不夠。即使遊樂園給了半價優惠,還是沒辦法讓孩子吃午餐。所以當聽到漢堡王要請客時,老師們都很感恩,直說上帝真是聽禱告的神!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is.gd/Lz1qao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5月號
    本期目錄

    受疫情衝擊 陪讀計畫減少一成補助

  • 編輯室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台灣也深受衝擊,百業蕭條,無薪假、失業者愈來愈多,而靠社會大眾捐助的社福單位也成重災戶,其中基督教救助協會就面臨成立22年以來最嚴峻的挑戰,今年1~3月的財務缺口已達7,149,411元。面對看不到終點的景氣寒冬,為了讓1919陪讀計畫能長遠執行,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表示,新學年起1919陪讀計畫將減少一成(約250名)兒童的補助名額,同時多元才藝班也將暫停。

    疫情衝擊 孩子家庭生計

    因應疫情升溫,台灣雖暫時沒有跟進「封城」,但居家檢疫人數不斷增加,許多企業也採分流上班制度,使得不少民眾開始深居簡出,餐飲、攤商等行業無人問津。根據經濟部最新統計,餐飲業2月營收年減17%,創SARS以來最大減幅,而預計3月批發、零售、餐飲恐將蒸發824億。

    基督教救助協會的1919陪讀計畫,提供弱勢家庭的國中小學生免費上陪讀班,接受課業輔導、品格教育、營養晚餐、多元才藝,與家庭關懷,平均每年約支持3千位孩子。而這些孩子的父母親很多都是小攤販或靠打零工維生,疫情一來,生意即遭受嚴重衝擊。

    越籍單親媽媽家暴又失業

    今年國三的雅琪(化名)小一就來到桃園龍潭1919陪讀班。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雅琪,小二就做開心手術,之後每個月都需回診。另外她還有注意力缺失的問題,需每天服藥。她的媽媽秋琴(化名)來自越南,因家暴而與先生離婚。陪讀班的林千郁老師表示,雅琪媽媽第一次來陪讀班時,腳趾裹著紗布,原來就是被先生打斷的。

    由於秋琴不會讀寫中文,找工作十分不易,每次都靠陪讀班的支持,才走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去年6月,因為推摩托車用力不當,脊椎滑脫,無法工作,幸好陪讀班為她向救助協會申請了1919急難救助金。今年2月好不容易痊癒了,卻又遇到疫情。工廠接不到訂單,秋琴當然也就沒工作可做。目前就靠服務中心為她申請1919食物包,及受傷時申請的各種補助金勉強支撐。

    半小時接到3通求助電話

    新冠肺炎疫情是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受創的經濟也不知何時才能恢復。這對一般上班族或許還不會有立即影響,但對靠打工維生或失業的弱勢族群,就可能面臨斷炊的威脅。

    「最近我們接到求助的電話,即明顯比平常多,還曾半小時內接到3通求助電話。問題是,經濟緊縮,連帶著捐款就減少。眼看需求不斷增加,但捐款卻銳減,我們也很心急。」夏忠堅說。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is.gd/Lz1qao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5月號
    本期目錄
    ×
    2020年5月號

    封面故事


    給我你的手
    酒矸倘賣嘸
    勇敢 向前行

    理事長的話


    愛永不止息

    1919陪讀計畫


    今晚來個牛肉炒飯吧

    1919急難家庭


    媽媽 蟲蟲要來咬我了

    1919旺得福


    我們一點也不想Stay Home

    愛心花園


    從手遊到瘋籃

    企業公益


    讓人變美 更讓人幸福

    THE UPDATE


    「幸福圓夢」從「喜樂」築起
    用愛增強免疫力
    霓莊友善米 粒粒皆有愛
    一起把愛傳出去
    漢堡王請吃堡 陪讀班吃堡飽
    受疫情衝擊 陪讀計畫減少一成補助
    Previous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