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機構簡介
    年度報告
    年度計畫
    服務據點
    聯絡我們
    人力招募
  • 我們的服務
    1919食物銀行
    1919陪讀計畫
    1919急難家庭
    1919重災救助
    1919旺得福計畫
  • 財務徵信
    捐款徵信
    財務報告
    捐款紀錄查詢
  • 即時消息
    最新消息
    救助月刊
    活動專區
  • 會員專區
  • English
參與捐款

栽培改變世界的新生代

  • 編輯室
  • 夏忠堅
    上一篇
    下一篇

    小希國小五年級時來到花蓮東昌1919 陪讀班,今年高中畢業,以正取第一名考上東華大學社工系。

    以前的年代,考上大學還有人放鞭炮,慶賀金榜題名,但現在讀大學好像理所當然,考不上才奇怪。今年大學錄取率是98.94%,只有269 位考生未錄取。因此,現在引起社會關注的,已經不是錄取率,而是有多少大學招不到學生!

    目前全台共有137 所大學,111 學年度總招生名額39,350 人,總錄取人數25,028 人。招生不足差額人數14,493 人,與110 學年度相比,增加了1,1761人。招生不足額的大學共有51 所,其中公立大學22所,私立大學29 所。

    造成招生不足差額直線上升的主要原因,當然是少子化!這不僅已升級為國安問題,連對1919 陪讀班也造成一些影響。1919 陪讀計畫原先設定的服務名額是每班不得超過20 名,經過幾年的實務調整,現在我們對每班的服務名額已調降至10 名,但總服務人數卻沒有降太多,也就是說,1919 陪讀班的班級數增加了。而大學錄取率幾乎接近100%,也促使1919 陪讀計畫更朝向多元發展。

    以小希為例,她在東昌陪讀班所得到的,不只「陪讀」,還有「陪伴」!小希的學測成績可以申請台北的國立大學,但她選擇東華,一方面是可以留在家裡照顧罹癌的阿嬤與二個弟弟,另外也可以繼續到陪讀班,幫忙照顧更小的孩子。在陪讀班的長期「陪伴」下,她不僅成績優秀,還學會彈琴、繪畫等多元才藝,懂得負責、關懷、捨己、付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為了培育更多「小希們」,近年來1919 陪讀班除了加強原有的陪讀、生命教育、家訪外,也朝多元才藝等培力課程發展。譬如,我們推出「藝術教育培力課程」,舉辦「彩繪夢想陪伴愛」藝術教育創作比賽。推出「勞倫斯假日體育班」,舉辦區域聯賽、邀請前籃球國手錢薇娟等教練示範10 堂籃球技巧線上教學課程。這些培力課程,都贏得陪讀班老師與孩子們的熱烈迴響。

    我們也鼓勵各1919 陪讀班可以按孩子的興趣與當地資源,自行開設各種培力課程。於是,木工班、廚藝班、烘焙班、科學營、閱讀力等各式各樣的課程紛紛出籠。

    我們只有一個想法:不但要讓弱勢家庭的孩子不輸在起跑點上,更要讓孩子開展卓越的人生,改變他們週遭的世界。邀請您也加入我們的行列,請支持1919 陪讀計畫,一起栽培更多改變世界的新生代!

    支持1919 陪讀計畫,一起栽培更多改變世界的新生代!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9月號
    本期目錄

    向陽逢春

  • 編輯室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向陽花木早逢春
    花木只要光照好,發芽早,就能欣欣向榮
    但若光照不足,影響光合作用
    植株就細弱、黃化、掉葉、落花

    弱勢孩子就像陰暗角落的小草
    缺少陽光照耀,沒有泥土扎根,渴求雨水灌溉
    但只要給它們一點空間與資源
    小草也能從石縫中昂然挺立

    少女小希,因陪伴
    不再自怨自艾,擁抱生命逆轉勝
    新住民媽媽,因陪伴
    不再怨天尤人 卸下心防迎接愛

    心如花木,向陽而生
    春日暖陽,讓心萌芽
    1919 邀您一起陪伴弱勢孩子
    讓每株小草都能拔地而起,長成大樹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9月號
    本期目錄

    女孩 不哭

  • 編輯室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小時候我根本不敢想像能上高中和大學,沒想到如今美夢成真了!」2019年1919 陪讀紀錄片《我想有個家》紀錄片的主角小希(化名)開心地說。今年,她不僅從花蓮女中畢業,還以正取第一名,考上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工作系!

    今年5 月大學入學面試時,小希十分緊張。或許是看到她的自傳,當時教授問:「人與其受家庭因素影響,其實是否還是個人問題居多?」聽完,平時堅忍自持的小希,眼淚竟不禁簌簌流下。或許是自覺失態,小希擦了擦眼淚,強顏以對,「我的家…」。

    3 姊弟 盼望有個家

    小希來自花蓮吉安鄉東昌村,這是一個傳統的阿美族部落,村民們多從事觀光服務業,或在大理石廠工作。小希爸媽不到20 歲就生下她,後來又陸續生了兩個弟弟。小弟10 個月大時就和大弟被安排住到寄養家庭,而小希則在爸媽和阿嬤間輾轉寄住。

    6 歲後小希就不曾再見過媽媽了,之後她和弟弟、爸爸住在一起,但爸爸工作不穩定,讓他們常有一頓沒一頓的。後來他乾脆北上工作,把3 姊弟留給在大理石廠工作的阿嬤,一年才回家一次。「從小我對爸媽的記憶,就只有爭吵!常常午夜夢迴,我都會暗自流淚,不斷問:我為什麼會生在這樣的家?」小希說。

    選擇花女 一個艱難的決定

    小五時,小希和弟弟們來到東昌1919 陪讀班( 東昌長老教會),從此他們有了另一個「家」,或者說是一個「溫暖的家」!在這裡,有老師陪她做功課、教她做人處事的道理、可以彈琴紓壓,每晚還有熱騰騰的飯菜!

    3 年前,小希國中畢業。當時部落的女生多唸選讀護理,男生則是報考軍警,如此才能較快改善家計和翻身。但小希卻獨排眾議,選擇唸第一志願花蓮女中。很難想像對於家境急待改善,總是細心體貼阿嬤辛勞的她,這是多麼艱難的一個決定!

    從學霸變學渣 每天都想哭

    「但上高一後,我每天都想哭。我從國中學霸變高中學渣,沒有朋友,也融不入團體,英文課更是我的致命傷。一連串的打擊和挫折,讓我一度想轉學。」回首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小希說:「還好劉牧師和陪讀班老師一直安慰我、鼓勵我,我才堅持下來。」

    高二時,小希有了比較多的朋友,陪讀班也有學妹考上花蓮女中。「有了伴,我的心才慢慢安定下來。我和學妹一起努力,成績也慢慢進步了。」終於,今年1 月,小希順利通過學測。「這兩年我非常努力,每天專心聽課、自修、考試。雖然壓力非常大,但慶幸的是,我沒有放棄,沒有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小希說。

    看阿嬤拖著病體打工 就很想哭

    小希的阿嬤今年63 歲,在大理石廠工作了13 年。即使身體不適,阿嬤也總是硬撐著,就怕沒錢吃飯。4 年前,劉金妹牧師幫她們申請了1919 食物包,讓阿嬤壓力減輕不少。

    但沒多久,阿嬤就被確診食道癌,「我胸口常不舒服,咳不停,直到咳血了才開始緊張。但因為要工作,沒時間去醫院檢查。後來喉嚨長腫瘤,切片檢查才知不妙。之前我住院時,都靠小希照顧我。我很怕哪天我真的不在了,他們姊弟3 人怎麼辦?」

    小希說:「阿嬤現在食道癌第3 期,每次看她拖著病體去打工,就很想哭。感謝中華海洋生技透過救助協會,從3 年前固定送『褐抑定』( 小分子褐藻醣膠) 給阿嬤補充營養,現在她的狀況穩定不少,真的很感恩。」

    生命影響生命 生命感動生命

    阿嬤的微薄收入,要養一家4 口,真的非常吃力,因此有好長一段時間,小希一家冬天都洗冷水澡。小希的公立高中學雜費雖然不多,但車錢加生活費還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還好後來救助協會幫她找企業贊助,支持她高中3 年的學雜和生活費。小希感謝地說:「非常感謝企業過去3 年的資助,讓我無後顧之憂,能專心唸書。這份恩情,我會永遠放在心上。」

    考完學測後,小希馬上到冰店打工,希望能幫阿嬤分擔一些生活開支。原本夢想大學能到台北讀,開拓眼界,但幾經考量後,為了就近照顧阿嬤與弟弟,免去到外地唸書的龐大生活費,還是選擇留在花蓮,讀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工作系。「在花蓮比較單純,離家也近。我的個性慢熟,能在自己成長的環境唸書也比較安心。」

    「我覺得我的個人特質,很適合唸社會工作系。」談起唸社工的志向,小希說:「因為家庭環境不好,在陪讀班陪伴下,我看到生命影響生命、生命感動生命的過程,那是再真實不過的改變。而社工的服務對象從幼兒到老人,重視身心靈的全人服務,我覺得非常有意義,也相信這是上帝給我的生命呼召。希望將來能貢獻所學,陪伴更多像我一樣的弱勢家庭孩子。」

    打開孤單心扉 發現無限可能

    談到陪讀班就像媽媽的劉金妹牧師,小希感激地說:「牧師真的很愛我,是我很能訴說的人。她總是認真地聽我說話,溫柔地回應我。她說的每句話我都能聽得懂,不會用艱澀的教條或口吻說教。」

    一路走來,小希很感謝有陪讀班,「陪讀班的分享和陪伴,激勵我也想成為助人的發光體。如果沒有陪讀班,我真不知還能去哪裡?在這裡我學會煮飯、彈琴、策劃活動…,更找到了家的安全感。」

    3 年前拍的紀錄片,常常夜深人靜時小希都會拿出來看。「每每看到影片中,金妹牧師和阿嬤說的話,我的心就會揪一下。我曾分享影片給很要好的朋友,他們看完後都驚呼:『這真的是妳嗎?』,也會特別關心我。而我也學著對自己更有信心,鼓勵自己不要想太多,或陷在想像的懼怕中。期待未來進入大學後,能學到更多,也能對一路照顧我的陪讀班有所回饋,陪伴更多學弟妹健康成長。」

    正如3 年前,劉金妹牧師在紀錄片中所說的:「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讓他們感受到真實的愛,他們的生命就可能被翻轉。我希望讓小希知道,不管如何,我們都在她身旁,而且一直都在!」

    是的,「陪伴」不僅能打開孩子孤單的心扉,也能為他們發掘生命的無限可能。

    「我想有個家」陪讀紀錄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pde_JXk9ak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bit.ly/3sUpi3X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9月號
    本期目錄

    媽媽 請你也加油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屏東縣東港鎮光復路一段,每到午後就可看到許多攤商在路邊準備擺攤,而東港牧鄰1919 陪讀班(東港牧鄰行道會)就位在其中。中心主任張啟嵩說:「這裡一到晚上就是夜市美食街,除非下雨,不然可是越夜越美麗,熱鬧得很!」

    回家時 爸媽都還沒回來

    陪讀班從週一至週五服務,目前有24位國小生,其中21 位來自附近東光國小。志工老師李淑萍說:「我們學生多來自單親或新住民家庭,不少孩子的媽媽都是越南籍配偶。」

    孩子們的家長多為工廠操作員,或從事餐飲服務業。不少孩子晚上7 點多從陪讀班回家,爸媽都還沒回來。「而他們早上去上學時,爸媽還在睡覺。」淑萍說。為此,陪讀班每天都提供營養晚餐。

    領取生鮮惜食 供應營養晚餐

    啟嵩說:「謝謝1919 食物銀行固定提供我們生鮮惜食,大大減少我們的備餐壓力。」每週一次,啟嵩會開車到1919 食物銀行位於高雄大寮的倉庫領取生鮮惜食。

    「品項有麵包、肉、青菜與水果,豐富多樣,讓我們可以做出美味與營養的熱食。」啟嵩表示,以牛排為例,可以變成漢堡肉,也可以與青菜搭配,夾入麵包變成牛肉卷。

    陪讀班使用的車是客貨兩用,將車廂板凳收起來,能載運惜食,放下來則能載人。啟嵩說:「我們也關懷東港的印尼漁工,他們遠離家鄉,工作環境並不甚理想。每週日來教會聚會,成了他們最快樂的時光。」

    因為漁工都分散在不同漁港,教會的志工會一一把他們接來教會聚會,用完晚餐後再送他們回漁港。「他們很單純,很善良,只要有白飯加青菜與辣椒,就吃得很開心。要離開前還會幫我們打掃環境,把這裡當成另一個家。」

    教做簡易料理 讓孩子學會自理

    顧慮到家長週末常不在家,老師們會教孩子們做簡易料理,如三明治、壽司、煎餅包、印尼炒麵等,甚至帶他們去市場買菜。淑萍說:「以前如果家長不在,他們通常就去超商買泡麵,或吃簡單的微波食物。透過訓練,我們希望他們至少會煎蛋,或用電鍋做料理,這樣比較營養。」

    除了訓練孩子基本料理能力,陪讀班也透過與東港漁會合作,幫助學生了解家鄉的特色與文化。「東港是漁村,以黑鮪魚與櫻花蝦聞名。我們會帶他們去漁港看漁船作業,參觀黑鮪魚與櫻花蝦的拍賣,認識海洋生態,同時也了解生態被破壞的後果。」淑萍說。

    一對一陪伴 用桌遊訓練注意力

    今年二年級的小漢(化名)去年才來,但不到4 個月,爸爸就因病去世了。媽媽在檳榔攤工作,每天從下午3 點做到晚上11 點。回家時,小漢都早睡了。

    小漢活潑好動,剛來時注意力無法集中,要他專心坐著寫功課,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後來我們就花時間一對一陪伴他,還藉由玩桌遊,來訓練他的組織、觀察、溝通力。以前他不懂得跟同學相處,常被排擠,現在狀況改善多了,作業也都能按時完成。」

    經常探訪 讓母女生活變正常

    小六的筱芸(化名)4 年前來陪讀班,由在越南小吃店做清潔工的媽媽獨力照顧。「媽媽有帶筱芸回越南讀了一陣子,後來母女倆又回到台灣。」看到她們的需要,教會也替她們申請了1919 食物包,以減輕生活負擔。

    「她媽媽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有時筱芸會到小吃店等她下班,順便幫忙打掃。」身處異鄉,加上小吃店環境複雜,又無法照顧好女兒,因此媽媽的心情一度很低落,還曾服藥輕生。

    淑萍說:「幸好她們租的房子就在派出所旁邊,筱芸看媽媽狀況不對,立刻跑去求救,才及時把媽媽救回來。所以後來我們就常到她家探訪,建議媽媽換工作。現在她改到鐵工廠上班,母女倆的生活已比以前正常多了。」

    建立信賴關係 慢慢讓她放心

    小婷(化名)今年唸小三,去年9 月才來陪讀班。「她媽媽也是越南籍,晚上在小吃店當坐檯小姐,常喝到爛醉,回家都晚上1、2 點了。」

    有幾次小婷的便當盒忘了在陪讀班,淑萍送去家裡沒人應門,再送去媽媽工作的小吃店,才發現母女倆都在那兒。「那裡客人身分複雜,小婷就坐在櫃檯旁等,而她周遭的陪酒小姐多衣衫不整,讓我們很擔心。」

    由於媽媽早上起不了床,沒力氣管小婷,導致她一週至少有2 天沒去學校。「於是我們找社工配合,與媽媽溝通,希望不管幾點,小婷都能到校。」起初淑萍到小婷家關心時,媽媽有戒心,只肯在門口聊。「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慢慢地媽媽才卸下心防,肯讓我進屋。」淑萍說。

    為了讓小婷能到校上課,淑萍鼓勵她,只要有到校,就送她小禮物,有時也不時會帶她去吃小火鍋獎勵她。「後來她就天天去學校了,從中午12 點到,改為10 點,再改為9 點。雖然還無法完全準時,但至少現在每天都能在校看到她。」

    轉眼,淑萍已在陪讀班13 年了,陪伴的孩子也早已超過百位。「當時因為八八風災,東港滿目瘡痍,看到有那麼多孩子需要幫助,我就留下來了。這一路走來,有歡笑,有淚水,有艱難,但更多的是恩典。看到許多孩子在陪讀班健康成長,甚至高中、大學畢業了,還會回來看我,這就是我最大的安慰。」淑萍說。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bit.ly/3sUpi3X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9月號
    本期目錄

    午安・晴天

  • 陳振傑、陳明華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受疫情影響,今年6 月失業率達3.74%,6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也飆高到3.59%。高失業加上高通膨,使得痛苦指數飆破7.3%,創10 年來新高!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 陪讀計畫的受助兒少都來自弱勢家庭,許多家長因打工機會減少,生活因而更加艱難。而同時1919 陪讀計畫的募款也深受衝擊,至6 月底收入僅達年度目標的1/3。

    因此,救助協會於8 月2 日假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辦「午安・晴天― 1919 陪讀計畫」勸募記者會,並邀請代言人王淨,及以家庭代工為生的受助孩子阿林( 化名) 與姑婆出席。呼籲民眾響應支持1919 陪讀計畫,資助全台2500 位弱勢家庭兒少免費上陪讀班,接受免費課輔、品格教育、多元才藝、營養晚餐,及家庭關懷。

    一家3 口老病殘弱 一天代工只賺200 元

    救助協會自2004 年推出「1919 陪讀計畫」,18 年來已累積資助超過6.5 萬人次的弱勢家庭孩子。據《1919 陪讀計畫110 學年上學期成果報告》指出,在所資助的2,296位兒少中,37% 為單親家庭,44% 需倚賴政府或社福單位的經濟補助。全體孩子中,558位孩子家庭有特殊狀況,其中21% 的家長以打零工為生,17% 為身心障礙。而以上這些家庭困境,來自台南安南區的阿林都有。

    阿林從小二就到台南神召1919 陪讀班,今年已小六。媽媽生下他後就不見了,12 年來他只在9 歲時看過媽媽一次。爸爸吸毒,經常進出監獄。阿公無力照顧,還好姑婆收養了他。姑婆有腎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腳也不良於行,平時就靠做按件計酬的家庭代工維生。她還要照顧一個智能不足的41 歲兒子,也就是阿林口中的「阿伯」。姑婆說:「代工價錢很不好,像穿眼鏡布袋線,一個2 角,一天拼1000 個,也才200 元。」

    而今年受到疫情衝擊,他們的生活更艱難了。6 月初,阿林與阿伯先後確診,業主因擔心代工品傳染病毒而暫停供貨2 週。姑婆與阿伯只好臨時去當掃馬路的派遣工,加上1919 食物銀行提供食物包,才勉強撐過這段沒工可代的日子。

    「阿林是學校轉介來的,剛來時總是皺著眉,整個人就像被烏雲籠罩,感覺很陰沉。或許是從小物質條件不佳,加上沒爸媽照顧,他很沒安全感,總覺得差人一截。打架、講髒話,是家常便飯。但現在他陽光多了,每天準時寫完功課,晚上回家會幫姑婆做代工,他還說將來長大要當消防隊員呢。」陪讀班柯婌文牧師說。

    姑婆說:「以前阿林很不喜歡過母親節,因為會想起自己沒有媽媽,內心總是無法平衡。但我提醒他,教會的牧師與老師把你當成自己孩子般疼愛。比起別人,你得到的愛反而更多。」姑婆表示,現在阿林不再憤憤不平,也越來越貼心,常從陪讀班帶好吃的東西回來,讓她很窩心。

    陪伴走過成長風雨 迎接燦爛亮麗晴天

    今年24 歲的新生代實力派演員王淨,第一次公益代言,就獻給1919 陪讀計畫。年紀輕輕就以《返校》與《瀑布》榮獲兩次提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她,看似人生勝利組,但其實她從小父母離異,國二時獨自赴美求學時,也曾被同學霸凌。但她還是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在成長過程中,她從沒缺少過愛。媽媽總是給她足夠的關懷與信任,鼓勵她做想做的事,陪伴她面對每一個挑戰。

    隨著演技獲得肯定,王淨知名度提升,她也開始思考如何透過自己的影響力來回饋社會。她說:「國中時父母離異,還好有教會牧師的輔導,還有青年團契哥姊的陪伴,帶給我極大的溫暖。為了想把這溫暖分享出去,所以我將第一次公益代言留給1919 陪讀計畫,希望能幫助許多正面臨人生風雨的孩子。」

    得知阿林未來想當消防隊員,王淨於現場送給他自己親手寫的卡片與一台嶄新的玩具消防車,鼓勵他努力朝消防隊午安員的目標邁進。阿林表示,他看過《返校》,也注意到她最近新拍了一支飲料廣告,今天看到本人非常開心,直說王淨比電影中更漂亮。

    王淨說:「每個生命都應被好好珍愛,我始終相信,就算再大的風雨,也有雨過天晴的時候。所以,我要鼓勵正處於人生雨天的孩子,逃避不是辦法。每段經歷、每段選擇,都有值得珍惜與感恩的一面。不知道怎麼克服時,就正視它、面對它,相信無論再大的風雨,也有天晴的時候。」

    「110 學年度1919 陪讀計畫將資助2500名弱勢家庭兒少,年度經費為6000 萬元。然而到今年到6 月底止,募款收入僅達年度目標1/3。每個國小班孩子一個月只要1200 元,國中班一個孩子一個月2000 元。就像我媽陪伴我一樣,懇請社會大眾一起來支持1919 陪讀計畫。讓我們一起陪伴需要陪伴的弱勢孩子,幫助他們走過成長的風與雨,迎接燦爛亮麗的晴天。」

    王靜代言陪讀勸募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0vHIP5JLLk
    午安.晴天陪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RbqpHoKyzI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bit.ly/3sUpi3X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9月號
    本期目錄

    謝謝幫助我媽媽

  • 簡選
  • 簡選
    上一篇
    下一篇

    2歲的偉偉(化名)眼睛大大的,鼻頭圓圓的,嘴巴小小的。他是婉菁(化名)3 個孩子中最小的,總是黏著媽媽,就像攀在樹上的無尾熊。婉菁說:「看不出來他出生時有唇顎裂吧?台北的醫生技術很高明,也很有愛心呢!」

    外遇懷孕 離婚再婚

    婉菁家住台中,有過兩段婚姻。除了偉偉,她還分別與前後兩任老公生了8 歲的小虹與6 歲的小彥( 均化名), 3 個孩子都由她一人獨力照顧。

    第一任老公志祥(化名)是名工地主任,經濟收入穩定,原本一家人生活平靜安穩。婉菁說:「會離婚,是因為我想面對自己所犯的錯誤。當時我有外遇對象,就是後來的第二任老公家豪( 化名)。我認為小彥可能就是他的孩子。信了上帝後,隱瞞這個錯誤讓我內心不安,所以就跟志祥坦白了。」

    原來在懷偉偉前,婉菁認識了西羅亞1919 服務中心(台中西羅亞靈糧堂)的志工陳鳳心 ,後來到教會信主,更感受到小組姊妹們的愛與關懷。

    以1 養5 積蓄耗盡

    在坦誠錯誤後,婉菁與志祥到醫院做親子鑑定。果然小彥非志祥親生,雙方也因此協議離婚。不久,婉菁就與家豪結婚,而且很快就有了偉偉。但他遊手好閒,整天在家玩手遊,全家生計就落在婉菁一人身上,內心的壓力與負擔真的很重。

    「後來產檢,超音波照出偉偉有唇顎裂,造成家豪心裡極大壓力。他以為手術及後續的治療花費極大,卻不知道健保其實都能給付。」婉菁說。孩子出生後,家豪便離家出走了,婉菁也因此再度離婚。「有他在,我一人等於要養5 口。少了他,我的負擔反而比較輕。」

    2 年前偉偉出世後,婉菁只能先用存款支付開銷,但沒幾個月就把積蓄用完了。因此,鳳心先替她申請了1919 急難金,接著又申請1919 食物包,讓她能把省下的開銷,多花些在孩子的教育上。

    因為有車,婉菁能自己到台中西屯區的1919實體食物銀行領取物資。「我喜歡到實體銀行,好處是除了平常的米、麵條、油、清潔用品外,還能挑自己需要的物資,例如奶粉、尿布或濕紙巾等,內容多樣又實用。」婉菁感恩地說。

    老闆加薪 剛好付租

    因為婉菁會固定到教會聚會,因此孩子們也會一起去。鳳心說:「只要她來,教會姊妹們都會搶著幫她帶孩子。像偉偉一開始很粘媽媽,沒有安全感,還很愛哭,但現在不怯生,也喜歡笑,真是可愛極了。」

    教會同小組的彥如姐妹開設中央廚房,邀請婉菁一週4 天去工作,從早上8 點做到下午2 點。「老板娘人很好很有愛心,為了讓我專心工作,不但熱心幫我帶偉偉,還幫我加薪,從1 萬加到1萬6 千,剛好可以付房租。」1 萬6 當然不夠婉菁一家4 口生活,所以不足的,還是要請在彰化的父母協助。

    雖然一人帶3 個孩子,但家裡卻佈置得溫馨整潔。玩具都整齊歸位,牆面也有許多色彩繽紛的油畫。「小虹是我的得力幫手,去了教會後變的很懂事,這些畫都是她畫的。」每逢週末志祥會帶小虹去學畫畫,透過畫畫展現小女孩細膩的心思,也培養父女的情感。

    自信快樂 感謝陪伴

    去年底,1919 單車環台車隊來到西羅亞服務中心訪問,婉菁一家4 口特地拍了影片表達感謝。影片中的孩子個個笑容滿面,老大小虹說:「謝謝1919 讓我的媽媽成為一位快樂、有自信的媽媽。」小彥則說:「謝謝愛我們的耶穌!」鏡頭前的老三,聽了也大聲地跟姊姊哥哥一起說「阿們!」

    為了節省開支,8 月婉菁已帶3 個孩子搬回彰化與父母同住。「實在很感謝1919 食物銀行與教會的陪伴,如果沒有你們,我和3 個孩子真不知道如何過日子。千言萬語,只有一句:有你們真好!」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86609995#113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bit.ly/3voP0zb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9月號
    本期目錄

    至少有我們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阿貞(化名)65 歲,獨居在高雄火車站附近的一間出租套房。大樓裡每層有10多戶,租客出入複雜。來到阿貞家,大門半掩著。「門怎麼沒關好?」「太熱了,我捨不得開冷氣,電扇吹出來的又都是熱風,門開點,比較通風。」阿貞說,旁邊一支小風扇嘎嘎作響。

    多年來阿貞一直在美容院當洗頭助理,但兩年前疫情爆發後就被資遣了。年紀大,加上有憂鬱症,她根本找不到工作,現在只能靠老人年金與身障補助,每個月約1 萬5 千元過活。「我父母都過世了,和2 個弟弟也沒聯絡,只有幾個朋友還有往來。以前我們家境還不錯,住在鹽埕鬧區…。」說著說著,她紅了眼眶。

    聽到要住院 立刻逃回家

    前年8 月阿貞不慎跌倒,右腳踝2 根骨頭斷裂,醫生要她住院休養。但沒有親人照顧,加上身上沒錢,聽到要住院,她立刻打退堂鼓,隔天辦完手續就逃回家。

    本以為自己在家休息就好,沒想到腳踝的傷口因糖尿病復原不易,一直潰爛。去了幾次小診所都看不好,診所醫生建議她去大醫院治療,否則可能截肢。她想,去大醫院免不了花錢,便打電話給幾個曾欠她錢的朋友,請他們還錢。「沒想到他們都說自己手頭緊,後來甚至不接我電話,斷了音訊。」阿貞搖頭嘆息。

    隔年10 月,因傷口潰爛得太嚴重,她只好再進醫院治療。後來醫生替她做了足後關節融合手術,住院5 天,手術自費約9 萬元。這筆龐大支出,後來由醫院社工協助處理。而腳踝需用石膏包裹,休養3 個月才能好。

    常常剛吃完 馬上又餓了

    就在這次住院時,阿貞認識了一位傳道人。除了關心她,為她禱告,還請救助協會安排離她家最近的好消息1919 服務中心(基督教好消息教會)前往關懷。

    張慧珍牧師是主要關心她的志工。「阿貞回診時,醫生交代她要買踝關節護步鞋穿,鐵製的2 萬元,塑膠的2 千元,她2 雙都必須買,換著穿。我請她先不要考慮錢,因為醫院有社工,可以與院方協調費用與繳費時間,就先買了。但這段期間外出都需搭計程車,所以我立刻替她申請了2 萬2 千元的急難救助金,讓她能支付這段時間的額外開支。」

    阿貞的住處狹小,中午社會局的社工會送餐,但晚上與假日,阿貞必須自己煮。她行動不便,採買不易,因此慧珍牧師又替她申請了1919 食物包,且每次都親自送去她家。

    但阿貞的食量大,常常才剛吃完飯,馬上又餓了。食物包裡的米或麵對她來說,分量有點少。「因為有糖尿病,她食量很大。所以除了1919 的食物包,每次我去她家時,都會再帶些米麵,這才夠她吃。」

    不管會如何 我們一直在

    因為少動,阿貞有肌少症,兩腿瘦巴巴的,容易跌倒,平常都以雨傘當拐杖。穿護步鞋,腳踝容易磨破,傷口易爛。但不穿鞋,又容易跌倒。阿貞原本就有憂鬱症,腳傷讓她更心煩,常常跟慧珍牧師說:「真不想活了,如果這個時候我走了,一切痛苦就解脫了!」

    「不要這麼想,不管有什麼問題,我們都會在你身邊!」慧珍牧師常鼓勵她。「阿貞是社會的邊緣人,沒有親友照顧,還好有救助協會,能提供她必要的支持。我們教會有長者關懷據點,中午也有供餐。所以我鼓勵阿貞努力養病,等她好了來教會,可以認識很多朋友,還有很多活動可以參加呢!」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
    https://bit.ly/3u2igvr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9月號
    本期目錄

    阿嬤阿太Wonderful!

  • 循下屏東1919服務中心
  • 簡選
    上一篇
    下一篇

    大家記得,下週二早上9 點,還要來旺得福哦!」午餐結束後,阿惠姨熱心地提醒大家別忘記下週課程照常進行。阿姿姨則拿著垃圾桶走到每個學員面前,讓大家投擲便當盒與紙巾。

    這裡是循下屏東1919 服務中心(中華循理會下屏東教會),主責同工索梅蓉師母說:「平常旺得福俱樂部結束後,我們會與長者一起用餐。有時叫外賣,有時則請廚房媽媽煮給大家吃。」

    認識朋友 也顧身體與心情

    索師母指出,中心於2 年前完成「1919 旺得福」長者服務計畫初階師資培訓。但因志工們認為邀請社區長者來參加的難度高,就暫停推動。「反而是我們1919 陪讀班的林蕙芳老師大有信心,覺得教會一定做得起來,加上她自己也很有意願,所以去年11 月上完中階課程後,我們就在今年3 月開辦第一期了。」

    目前循下屏東的旺得福俱樂部有14 位學員,大都是教會1919 陪讀班的家長,像熱心的阿姿姨有2 名外孫女在陪讀班。開辦前,志工就很積極地家訪,鼓勵她前來。

    「阿姿姨,我們旺得福要開辦了,請妳一起來,可以認識朋友,也能顧身體與心情哦!」阿姿姨是客家人,她指著自己的媽媽說:「不行,妳看我還要顧孩子的阿太(客家人曾祖母之意),不方便啦!」

    「那就把阿太一起帶來啊!」「那怎麼行,阿太坐不住,在教室趴趴走,會對你們造成困擾。」無論志工怎麼邀請,阿姿姨就是不肯。

    阿嬤帶阿太一起來 樂天笑呵呵

    索師母的先生,也是教會牧師王勝正知道後,決定開課當天再做最後一次努力。王牧師特地開車到她家,剛好阿姿姨與阿太在門口,便開口問:「阿姿姊,妳們要去哪?」「帶我媽媽去打疫苗啊。」「走,我開車載妳們去,剛好順路。」

    打完疫苗,阿姿姨母女倆表示,願意到教會看看旺得福。「結果上完第一堂課,她就表示下週還要來,也把阿太一起帶來。阿太只會客家話,因此她就充當翻譯,協助溝通。」

    阿姿姨的女婿,也是陪讀班兩姊妹的爸爸,因染毒在監獄服刑。她們的媽媽也不常在家,全家生計就靠她撿拾回收支撐。「經濟上不夠的,她在中部的弟弟,也就是姊妹的舅公,會幫一點。」

    因此,除了讓姊妹來陪讀班,索師母也替她們申請了1919 食物包,幫阿姿姨減輕一點經濟壓力。「阿姿姨最近身體不好,沒去撿回收,但她很樂天,每次看到她總是笑呵呵的。」

    別人包粽子 我們包吉納福

    學員中有好幾位是原住民,排灣族的阿卉(化名),今年在端午節前,特別發起包「吉納福」(Cinavu) 的活動。吉納福是排灣族傳統食物,以磨碎的小米製成,外頭包裹假酸漿葉,口感香醇有層次。「別人端午節包粽子,我們包吉納福,這就是多元文化的呈現。」索師母說。

    中午一起用餐,是大家培養感情的好時機。剛好教會有參與1919 食物銀行的惜食計畫,省去不少開銷。「感謝救助協會,我們每2 週會開車去1919 大寮倉庫領取惜食。品項很多,有水果、蔬菜、肉品、麵包、餅乾、點心。你看,這些蘋果、水梨與鳳梨,就是昨天拿回來的,等一下學員們休息時就可以享用。」

    索師母表示,救助協會提供的旺得福支持性團體,對他們帶領課程很有幫助。「現在我們正在規劃第二期的活動,救助協會舉辦的支持性團體中,有不少其他教會提供的創意課程,大家一起集思廣益,規畫起來就輕省許多。未來我們考慮加入些手工藝,或手搖鈴、響板等音樂課程,希望讓長者的生活更豐富,更旺得福(wonderful) !」

    捐款支持1919旺得福
    https://bit.ly/3eBSmZ4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9月號
    本期目錄

    1919x1919 台灣朝日飲料 捐贈52,512瓶開心成長 可爾必思

  • 黃莉雯
  • 黃莉雯
    上一篇
    下一篇

    1919年在日本上市的百年品牌「可爾必思」,來台已88年,是許多國人從小喝到大的酸甜記憶。為了延續百年來「國利民福」的品牌初衷,台灣朝日飲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台灣朝日飲料」)6月在全聯發起「購買一手(6瓶) 開心成長『可爾必思』,就捐出1瓶」活動。而後選在品牌誕生日─7月7日,捐出52,512瓶給包括救助協會在內的多家社福團體,並假蘆洲實體食物銀行為淡水毗努伊勒1919陪讀班舉辦《兒童乳酸菌研究室》課程。

    1919食物銀行總監張謙方代表孩子們接受捐贈:「謝謝『可爾必思』的愛心捐贈,讓全台1919陪讀班和食物銀行受助戶中6-12歲的孩童,都能收到『一手』的祝福!」台灣朝日飲料董事長大石立則說:「希望每個學童喝了『可爾必思』後,都能開心成長!」

    1919年7月7日 世上第一款乳酸菌飲料

    「可爾必思」是在1919年7月7月推出的乳酸菌飲料,這是世上最老牌的乳酸菌飲料,103年來清爽酸甜口味依舊。「『可爾必思』的原料很珍貴,就像台灣魯肉飯的滷汁和日本鰻魚飯的醬汁一樣,都很有歷史和故事。」大石立說。

    「『可爾必思』在單純的牛奶中加入乳酸菌發酵,以獨家配方製作出酸甜比例完美且好喝的乳酸菌飲料。『可爾必思』的發明者是三島海雲,他在內蒙古時感到身體不適,但喝了蒙古酸奶後感覺到身體逐漸康復,回日本後便研發出乳酸菌飲料。『可爾必思』來台已88年,1966年曾在桃園龜山設廠,目前和台灣4個工廠進行技術合作。」

    大石立25歲進入日本「可爾必思」工作,至今已20多年,10年前來台擔任台灣朝日飲料董事長,中文十分流利。他說:「這次捐贈的『可爾必思』有兩種口味,原味含有牛奶鈣,蘋果口味含有葉黃素,是孩童成長不可缺少的營養素,也是台灣家長最注重的。我自己升國中的兒子也每天都喝一罐,我們家自己就是最忠實的消費者!」

    健康營養 每口都是好味道

    當天的兒童乳酸菌研究室裡,16名小朋友先透過影片認識「可爾必思」的原料(牛奶與乳酸菌),然後學習用眼、口、鼻、手進行體驗。小四的小鈞嚐了一口量杯裡的「不明液體」,立刻就摀嘴說:「這好酸,我不敢吃!」原來他喝到了加糖前的發酵乳。小二的小佩則說:「我喜歡這個,酸酸甜甜的。」原來她喝到成品發酵乳。小朋友體會到酸甜比例太少或太多,都會影響適口性,這才發現「可爾必思」的酸甜比例真是完美!

    不一會兒,孩子們拿起兩位乳酸菌博士發的試紙,開始玩起變色遊戲。「這杯不會變色,但這杯試紙一放就變色。」「原來經過乳酸菌發酵的『可爾必思』會變酸耶。」一個小小的實驗,就能讓孩子體驗發酵的神奇,也了解蛋白質如何能被人體有效吸收,兼顧健康與美味。

    每個孩子在完成70分鐘的學習後,各個都獲頒「兒童乳酸菌博士」證書和文具小禮物,帶著滿滿的笑容離開。帶領的乳酸菌博士說:「台灣兒童乳酸茵研究室的課程內容和日本一模一樣,主要目的是讓小朋友們了解『可爾必思』的歷史、乳酸菌的知識,及製作過程。它不是用水加上酸甜調味,而是在牛奶中加入乳酸菌發酵,再加上自然的蔗糖調味而成,每一口都是健康營養的好味道。」

    美好巧合 共創美好價值

    「可爾必思」是在1919年誕生的,剛好和救助協會的「1919」撞名,是因為如此才特別找救助協會合作的嗎?大石立說:「這真是個美好的巧合!這次的合作是我公司張課長介紹的。我很驚訝台灣竟然還有30萬名弱勢家庭孩子,10萬名處於高風險家庭,這需要在台灣的大家一起更努力才行。」

    大石立表示,「可爾必思」十分看重「健康」、「環保」,及「地域共創」的議題,也十分認同救助協會在幫助弱勢家庭、兒童關懷上的努力。「我們在台灣生活,當然要攜手共創美好的價值。我想鼓勵在黑暗隧道中摸索的弱勢家庭,無論環境如何艱難,都請不要放棄。只要再多堅持一點,或許就能看到亮光。你的努力,一定會有人看見的,請相信自己!」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bit.ly/3sUpi3X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9月號
    本期目錄

    66間1919服務中心 關懷633戶確診者

  • 砂崙子1919服務中心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繼去年5月進入防疫三期警戒,沒想到今年5月台灣又陷入Omicron病毒風暴。2年多來,總計到8月22日,已造成約504萬人染疫,近9634人死亡。

    為了關懷弱勢家庭中的確診者,讓他們在隔離期間不致陷入困境,救助協會於今年5~7月推出「Covid-19社區確診者關懷計畫」。透過各地1919服務中心,主動發掘社區中生活困難的確診家庭,並為其代買生活必需品。每戶以申請一次為限,單次最高補助1,000元。自5月初起截至7月31日止,總共有68間服務中心替633戶申請,總金額627,971元。其中以桃竹苗區211戶最多,其次為北基宜區176戶。

    部落確診者多 煤源服務43戶

    申請戶數最高的為新竹尖石的煤源1919服務中心(煤源長老教會),總共服務43戶。其次為基隆的新堂1919服務中心(基隆教會新堂),有38戶。第三為桃園的砂崙子1919服務中心(砂崙子長老教會),有35戶。

    砂崙子1919服務中心位於桃園復興鄉,主責同工帖如伊梵傳道表示,5月底時部落的疫情最嚴重。「我們部落都是老鄰居,平常互動密切,所以疫情傳染得快。幸好大家都只是居家隔離,沒有人嚴重到需要住院。」而救助協會提供的防疫金,剛好讓她能用來採買快篩、體溫計、退燒藥、感冒藥與乾糧。

    「藥品的部分,都是我與同工開車去大溪買。疫情嚴重時,還必須請認識的藥局先替我們留一些快篩,不然到了現場常常撲空。」她表示,目前疫情已經減緩,不過也開始有人二度確診,所以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擴大幫助弱勢家庭 關懷金提高到2千元

    利河伯1919服務中心(利河伯長老教會)位於桃園八德,是都市型教會,這次共服務了28戶。主責同工林慧珍表示,在都市藥品比較好購買,所以關懷金多用在幫居隔家庭採買食物,例如米、麵、罐頭、牛奶等。

    她說:「在實行3+4之前,許多人無法外出採買,現在好多了,僅有獨居的人比較需要我們的協助。」林慧珍指出,在幫助的家庭中有幾戶是教會的會友,這也扭轉他們的印象:「以往他們認為救助協會主要在幫助急難家庭,但這次連弱勢家庭也受益了。」

    隨著確診者減少,但受疫情影響而生活艱難的人增多,自8月1日起至12月底,「Covid-19社區確診者關懷計畫」將改為「弱勢家庭疫情關懷計畫」。幫助對象主要為受疫情影響,而生活需要幫助的弱勢家庭。感謝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特別專案支持,之後每戶的關懷額度將提高到2千元!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
    https://bit.ly/3u2igvr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9月號
    本期目錄

    攜手「希望護航」救助烏克蘭難民

  • 編輯室
  • 張可承
    上一篇
    下一篇

    自2月24日俄羅斯發起所謂「特別軍事行動」,入侵烏克蘭以來,已超過6個月。雖然世界各國無不想盡辦法阻止衝突持續擴大,但效果顯然非常有限。其中最大的受害者,當然是烏克蘭上千萬無家可歸的難民們。估計至今已有500多萬人逃往鄰國,700萬人在烏克蘭境內流離失所,是歐洲自二戰以後最大的難民危機。

    「希望護航」(Convoy of Hope)是救助協會多年的海外救助合作夥伴。自戰爭爆發以來,希望護航即不斷透過各種方式提供烏克蘭人民最及時的援助。救助協會也自2月底,推出「救助烏克蘭難民」的募款行動。截至7月15日,總共收到捐款2,732,377元,而後分4次共匯出9萬美元至「希望護航」,支持烏克蘭難民的救助行動。

    希望護航目前服務工作已陸續擴展到歐洲10個國家,包括奧地利、保加利亞、德國、匈牙利、立陶宛、摩爾多瓦、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烏克蘭。他們和超過50個合作夥伴攜手,在不同區域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工作,包括熱食供應、交通運輸、臨時安置等。其中最主要的服務,是透過縝密的規劃和完善的物流系統,從各地採購救援物資,運送到布署好的倉庫,再轉運到不同的社區發送。

    志工們經常要冒生命的危險,將物資送到各需要的社區。他們提供的物資包山包海,除了食物、飲用水外,還有衛生用品、嬰兒用品、發電機、緊急照明設備、醫療用品、毯子、手電筒、新衣新鞋、床組、消毒用品、洗衣粉、濾水器,甚至兒童玩具等。

    捐款支持1919重大災難救助
    https://bit.ly/3voP0PH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9月號
    本期目錄

    第14間 1919實體食物銀行開幕 基隆碇內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7月8日上午,1919食物銀行的第14間實體食物銀行,於基隆暖暖區的傳愛社區1919服務中心(基隆碇內浸信會)開幕。雖然使用空間約只2坪大,是目前14間中空間最小的,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靠牆貨架上擺滿各種日常食品與生活用品,還有一台上掀式冷凍櫃可以存放生鮮。之前中心以志工親送方式每年約服務15戶弱勢家庭,預計今年年底可擴展至30戶。

    報好消息 讓愛動起來

    為了慶祝這個喜悅的時刻,中心特別舉行隆重的揭幕儀式與開幕禮拜。禮拜一開始,就先請由社區20多位長者組成的「千歲舞團」,以動感十足的台客舞曲迎賓。這些團員年齡總和超過2千歲,其中最年長的兩位甚至已95、96歲,但各個身手矯健,舞藝了得。

    長年從事社會運動,關心社會底層弱勢族群的基隆市議員王醒之,是暖暖區的在地議員,應邀致詞時,他看到程序單上的一句話,激動地說到:「這一句話我雖然沒有看過,但卻是我多年努力的目標,那就是『傳好消息給貧窮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受壓制的得自由…』。台灣的貧窮問題,需要靠政府、救助協會與教會通力合作,才能建立起社會安全網路,讓愛在台灣流動起來。」

    1919受助戶 開心當志工

    阿珍(化名)一早就來參加開幕禮拜,她是1919食物銀行的受助戶,也是志工。她說:「我家有3個唸國小的孩子,還有年邁的公婆,經濟全賴先生一人打工維持,常入不敷出。還好有教會與1919食物銀行的長年資助,減輕我們不小的經濟壓力。」

    之前還未成立實體銀行時,每次中心志工從1919食物銀行八里倉庫載回物資時,阿珍都會來幫忙打包成食物包。「每次來當志工,我都特別開心,因為能幫助到許多跟我一樣的家庭。以後我還是會繼續來,希望透過實體食物銀行的成立,能讓碇內更多弱勢家庭得到幫助。」阿珍說。

    服務中心主任宣承義牧師表示,在舊約聖經中,以色列人有「禧年」的制度,在那一年有債務的可以一筆勾銷,賣身為奴的可以恢復自由,變賣的田地也可以贖回來。「這個制度,讓每個人都有第二次機會,不會永遠貧窮。這也是耶穌來的目的,要拯救所有貧窮、心碎,與受壓迫的人。」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86609995#113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bit.ly/3voP0zb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9月號
    本期目錄

    東京威力科創集食送愛 疫情送暖不中斷

  • 東京威力科創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日本知名半導體及平面顯示器製造設備領導先驅TokyoElectron(TEL),在台子公司─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連續4年舉辦集食送愛活動,至今已募集超過2,800餘份食物箱,幫助超過上千個家庭。今年再度舉辦「集食送愛─愛心食物箱募集」活動,力邀同仁一同參與。總計兩周內募集超過1,000份食物箱,由同仁擔任志工齊力包裝後, 再由1919食物銀行協助分送至需要幫助的家庭。
    • 東京威力科創
    • 東京威力科創

    東京威力科創長期致力耕耘社會公益,關懷社會弱勢,實踐CSR(社會企業責任)的理念。今年6月舉辦「集食送愛─愛心食物箱募集」,適逢疫情嚴峻,許多家庭經濟來源受到極大影響,食物箱申請需求相當可觀。因此同仁得知後, 更加積極響應認購,期望可以幫助到更多人,為社會注入一股溫暖的力量。甚至不少人攜家帶眷到東京威力科創新竹總部,一起為愛心食物箱裝箱。不只接力傳遞食物,也將同仁的愛心與關懷一同打包。

    東京威力科創表示, 未來將會持續透過公益活動,號召同仁一同參與。期望能為他人帶來正面的影響,串連企業精神與資源,積極實踐「TELFOR GOOD™」的理念,把愛與溫暖傳送到社會各個角落。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86609995#113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bit.ly/3voP0zb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9月號
    本期目錄

    南門好少年 疫起愛無限

  • 林芯聿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5月台灣疫情升溫,各級學校紛紛停止實體上課。台北市南門國中連續第7年與1919食物銀行合作的「南門愛無限感飢12-1919食物銀行服務」,也因而延至6月29日舉行。雖然好事多磨,但因為在期末考後舉行,學生們無後顧之憂,服務起來更投入,也更有果效。

    家長捐米 師生包米

    南門國中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廣州街,毗臨植物園、歷史博物館、建中、北一女、總統府,享有得天獨厚豐沛的社教資源。除了努力教學,也特別致力於輔導學生認識生命意義、培養多元價值觀,啟發人文關懷精神,是台北市八大向度優質學校。因此,從2016年起,就與1919食物銀行合作,每年都安排學生到八里倉庫進行包米,或協助發放物資。

    6月29日一早,林芯聿教務主任、許雅嵐老師,與家長會副會長劉晏琦,就帶著807班師生共33人,來到1919食物銀行八里倉庫擔任包米志工。而在活動前,魏珮珍前會長率先認購90公斤白米,吳昌學會長也登高一呼。接著其他家長也陸續響應,最後不到一天就募到1,733公斤白米與1.5公斤糙米,還動用了兩台車到輾米廠運送。

    林芯聿主任表示:「這個活動7年前由謝扶成主任開始籌辦,感謝曾文龍校長、王福從校長全力支持。這是我第3年籌畫1919食物銀行志工服務,也是第2次來到八里倉庫。雖然這幾天特別熱,同學們各個揮汗如雨,但卻樂在其中。對於灑落工作桌的白米,也都珍惜地一一撿拾,最後一起包裝了1,113公斤,令人引以為榮。」

    人飢己飢 人溺己溺

    「南門愛無限─感飢12-1919食物銀行服務」是南門國中長期傳承的校園傳統。學生7年級時,就由楊雯雯老師先進行「惜食課程」,然後請8年級學長姊協助搜集資料與分工,再由學弟妹班進行小組座談,分享食物銀行的起源、發展,及國內外的運作模式等。最後在隔年4月底舉辦飢餓12小時的「感飢12」活動。

    楊雯雯老師表示:「我們的目的是讓同學了解食物生產、製造、運送與貯存,認識各類型食物銀行的設立與服務內容,進而同理別人的困境與需求,最後執行募集物資與志願服務。期盼同學們能將所學、所知,與所感的點滴,用行動在生活中實踐,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精神。」

    默默付出 粒粒辛苦

    林萩囷同學說:「我們分組進行,從拆米袋、倒米、包米、量米、封米,到運米。每個過程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有些日常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原來也能幫助許多人。在我們舒適的生活背後,其實有很多人在默默付出。非常期待下次能再參與這麼有意義的活動。」

    許喬映同學說:「以前讀過憫農詩:『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經過這次的包米服務,才更深刻體會到,原來一頓飯的後面有這麼多人的努力。尤其台灣有這麼多三餐不繼的弱勢家庭需要幫助,我們更不應該浪費食物,要好好珍惜每一餐才行。」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86609995#113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bit.ly/3voP0zb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9月號
    本期目錄

    90分鐘包4427公斤米 台灣科高突破目標

  • 編輯室
  • 林俊翰
    上一篇
    下一篇

    6月24日一早,雖然高溫炎熱,但台灣科高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台灣科高」),仍連續第4年來到救助協會八里倉庫擔任包米志工,為三餐不繼的家庭貢獻一己之力。

    重視在地承諾和企業責任

    台灣科高從事資訊軟體服務,深耕台灣16年,重視在地承諾和企業責任。每年6月,公司都會發起「科高服務」,鼓勵員工參與包括淨灘、捐血等活動關懷社會。同時每年感恩節期間,也會透過公益捐贈平台,號召員工捐款支持弱勢群體。今年則再次與1919食物銀行攜手,盼望透過包米與捐款來幫助經濟弱勢家庭。

    自2019年首次參與包米後,許多科高員工始終沒有忘記「包完的每一包米都將送到弱勢家庭」的感動,因此今年招募訊息一出,不到兩天就報名額滿,總共有60名志工參加。

    發揮工程師專業與精神

    志工團隊召集人Charles表示:「為了能幫助更多弱勢家庭,提高今年包米的總重量,我們提出『目標突破4,000公斤』的口號,來凝聚團隊士氣。我們的工程師部門也全力相挺,在志工日前一個月前就成立小組,以最佳化包米的人力分工、作法流程,讓搬米、拆封、裝米、封包,每個環節能在有限時間內,更有效率地完成,充分發揮工程師的專業與精神。」

    炎熱氣溫中,即使各個揮汗如雨,但志工們充分展現團隊精神,短短一個半小時內,就創下超高紀錄。總共包了4,427公斤的米,能提供1,500個受助家庭2個月的米糧!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86609995#113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bit.ly/3voP0zb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9月號
    本期目錄
    ×
    2022年9月號

    封面故事


    向陽逢春
    女孩 不哭
    媽媽 請你也加油

    理事長的話


    栽培改變世界的新生代

    特別企劃


    午安・晴天

    1919食物銀行


    謝謝幫助我媽媽

    1919急難家庭


    至少有我們

    1919旺得福


    阿嬤阿太Wonderful!

    THE UPDATE


    1919x1919 台灣朝日飲料 捐贈52,512瓶開心成長 可爾必思
    66間1919服務中心 關懷633戶確診者
    攜手「希望護航」救助烏克蘭難民
    第14間 1919實體食物銀行開幕 基隆碇內
    東京威力科創集食送愛 疫情送暖不中斷
    南門好少年 疫起愛無限
    90分鐘包4427公斤米 台灣科高突破目標
    Previous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