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機構簡介
    年度報告
    年度計畫
    服務據點
    聯絡我們
  • 我們的服務
    1919食物銀行
    1919陪讀計畫
    1919急難家庭
    1919重災救助
    1919旺得福計畫
  • 財務徵信
    捐款徵信
    財務報告
    捐款紀錄查詢
  • 即時消息
    最新消息
    救助月刊
    活動專區
  • 會員專區
  • English
參與捐款

願上帝擦去一切的眼淚

  • 夏忠堅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公部門中,各級政府對於社會福利的重視,逐年加強,這是有目共睹,也是令人欣慰的事。不過在社會福利的主管官署—衛生福利部中,以組織來看,仍然偏重醫療、衛生、健康。有關社會福利的部門,僅有社會保險司、社會救助及社工司、社會及家庭署,以及衛福部直轄的幾處收容機構。

    還好,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業務中,急難救助還是相當被重視的一環。其政策設計,急難救助措施,共有三層:馬上關懷、地方政府救助、中央政府救助。在第一線的縣市社福中心、鄉鎮公所都可以受理及核定「馬上關懷」的申請案,遭受急難的家庭應該也可以快速地得到照顧。

    然而事實上,很多需要急難救助的家庭是很難從公部門得到適當救助的。也許是公部門的政策宣導不夠,一般人不太了解公部門資源,以致沒有得到應得的救助;也可能是公部門設定的急難條件太過嚴苛,以至於多數人的急難型態不符要求,而無法得到救援。

    基督教救助協會成立之初,是為了承擔重大災難救助的服務,然而自921 重建工作結束後,救助協會即擴大開展經常性服務。首先發展的服務項目就是急難家庭救助。從2003 年10 月至2019 年7 月底止,透過各地1919 服務中心,救助協會已累積資助12,704 個急難家庭,有超過13 萬人次的志工進行了6.4 萬次的探訪。「1919 急難家庭救助計劃」是以提供定額生活費補助的方式 ( 每月5,500 元,不超過4個月 ) ,幫助急難家庭紓解經濟燃眉之急,同時進行家庭訪視,予以心靈慰助。

    給予急難家庭一點經濟支持,即使是杯水車薪,但卻是及時甘霖。尤其我們更強調「陪伴」,這大概是公部門的急難救助所無法提供的服務!

    「雅各夢見天梯」是一個著名的聖經故事,該故事記載上帝在夢中告訴雅各說:「我要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必保佑你。」上帝給予雅各的最大恩惠,就是「陪伴」!

    路得的故事也是聖經中膾炙人口的事蹟。路得對她婆婆說:「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路得的宣告,正是「陪伴」的典範。

    對於急難家庭救助的「陪伴」,我們要求志工至少需要陪伴6 個月,每個月至少探訪一次。我們還為6 次的「陪伴」設計了話題:新資源、新生機、新形象、新態度、新人際、新心靈,而且將這6 次話題印製成精美的卡片。

    我們所求的無他,只是希望遭逢急難、惶恐無助的人,都能夠得到適當的「陪伴」。我們所做的雖然有限,但我們所期待的願景是:與哀哭的人同哭!直到這世界不再有眼淚,不再有悲哀哭嚎;直到上帝擦去人一切的眼淚!

    與哀哭的人同哭,直到上帝擦去人一切的眼淚!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等待天明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人生 像一條山路 
    有時平坦 有時崎嶇 
    有時起伏 有時彎曲

    人生 也像一首歌 
    有快有慢 有高有低 
    有強有弱 有喜有憂

    不管 路有多難走 
    不管 歌有多難唱 
    漫漫長夜 點盞燈 
    我們陪你 等天明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陪你 慢慢變老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台南白河區仙草里,自古以栽種仙草聞名。其中白水溪聚落,依白河水庫而居。村民都為平埔族後裔,目前約有50 戶人家,9 成以上都65 歲以上。白水溪1919 服務中心所屬的白水溪長老教會是聚落的生活中心,服務中心主任吳樂昌傳道說:「荷據時期,已經有教會的雛形;1870 年英國宣教師甘為霖來台宣教,巡視當時的教會,教堂遭暴民焚燒,甘牧師險遭殺害,但後來幾乎全村都歸信了基督教。」

    每天3 點 一起喝茶

    「我和太太原是土城長老教會會友,10 幾年前從科技公司總經理退休後,曾連續4 年帶教會年輕人來白水溪教會短宣。當時教會傳道因到別處事奉,力邀我前來服事。經過長久禱告,10 年前終於決定來此,擔任『囑託傳道』。」吳傳道說。

    吳傳道剛來時,村民們生活相當封閉。「這些老人家平常很宅,除了週日來教會,生病去醫院,其他時間都關在家裡。」為了拓展他們的視野,吳傳道開設了音樂營和繪畫班,還常帶他們外出吃西餐、搭高鐵、坐飛機,到處趴趴走。「前陣子我才剛帶他們去西螺學釀醬油呢。」吳傳道說。

    服務中心也開設了關懷據點,每天下午3 點,阿公阿嬤們就會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我來之前,每年都有阿公阿嬤離世。這幾年少了,也許是因為生活豐富了,精力也旺盛了。」

    省錢 只想給後代

    聚落屬山坡地形,住戶多半依地勢而居。74歲的阿菊嬤(化名)若把頭探出院子外,便能看到下方的關懷據點。每天下午3 點,她都會拄著拐杖,與老公下來聚會。「關懷據點除了量血壓,也會陪老人家讀經、唱詩歌、共餐。」吳傳道說。

    阿菊嬤83 歲的先生是土生土長的白水溪人,兩人年輕時一無所有,住在茅草屋內。靠著做粗工、農活,一點一滴累積收入,蓋了如今的磚房。吳傳道指出:「這裡的老人家為了存錢,吃用都很省。有時種高麗菜,就吃好幾個月的白飯配高麗菜加破布子。省下來的錢,就只想留給後代。」

    阿菊嬤有兩女一男,大女兒嫁去桃園,二女兒2 年前因乳癌過世,小兒子目前在台北的牛排館上班。4 年前阿菊嬤的腰開始痛,連走路都有問題。去醫院一看,才發現因年輕時搬重物,椎間軟骨已磨損殆盡,需開刀放人工軟骨。結果兩年內前後動了3 次手術,花了上百萬的積蓄,還是沒什麼改善,外出都得坐輪椅。

    對我好 不要看我受苦

    「開完刀需要復健,我老ㄟ用農用搬運車載我去。路不平,震得我更痛,後來乾脆不去了。」阿菊嬤嘆道。散盡家財仍看不好,讓她意志消沈,整天關在家裡,不肯出門。有時想不開,還會硬逼老公餵她農藥。「你若對我好,就不要看我受苦,讓我走得乾脆。」受不了老婆三天兩頭鬧脾氣,阿公只好順她的意,給阿菊嬤喝「農藥」。

    「老ㄟ,這藥味很淡,怎麼像白開水啊?」「喝啦,不會騙妳,真的是農藥。」原來為了讓阿菊嬤怨氣能發洩,阿公拿水充當農藥給她。阿菊嬤喝完發現不對,想起老公對自己的愛,氣也就消了。

    上帝啊 幫助我站起來

    2 年前,醫生再度提出開刀要求,並認為這次好的機會很大。知道阿菊嬤沒積蓄了,吳傳道替他們申請了2 萬元的1919 急難救助金,幫忙支付手術費用。開完刀後,奇蹟沒有發生,阿菊嬤依然要靠輪椅代步。為了振作阿菊嬤精神,吳傳道常常與阿公合作,輪流帶她去關懷據點與大家聊天。

    「傳道,謝謝你,我看這病是好不了。現在我每天都向上帝祈禱,趕快來帶我走。看我老ㄟ跟你每天為我操煩,內心很不捨。」「妳不要說傻話,我們的幫助是從上帝而來,妳想要身體好,就要努力跟祂禱告。」吳傳道回應。

    聽了吳傳道的話,當天晚上,阿菊嬤決定姑且試試。「上帝啊,請幫助我站起來,如果不行,就帶我走吧!」不久,她就夢見有人來到床邊,握住她的手,像在禱告。隔天醒來,阿菊嬤覺得身體輕鬆許多,靠著四腳拐杖,她能走了!

    快到終點 對自己好一點

    上帝的大能讓阿菊嬤精神大振,現在即使再辛苦,她都準時去復健。而且只靠一根拐杖,就能獨自來教會了。「心情本來很差,想說辛苦了一輩子,老了沒能享福,還得坐輪椅。現在能走,真的要感謝主!」阿菊嬤說。

    不久前,阿菊嬤夫婦才跟吳傳道一起去西螺,學做醬油。接下來,他們的目標是要去台南市,品嚐道地的懷石料理。吳傳道請他們一天存10 元,達到目標就出發!

    「他們辛苦一輩子,都是為了下一代,從來捨不得花錢在自己身上。我希望能改變他們的觀念。兒孫自有兒孫福,在人生快接近終點前,該對自己好一點。」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漫漫長夜 等待天明

  • 黃莉雯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5 月,母親節剛過,邱太太一家與當兵放假回來的兒子開心吃完晚飯。「碰!」的一聲,正在收拾碗盤的邱太太,突然倒地陷入昏迷。「哥,快來!媽昏倒了!」大女兒小真(化名)驚嚇大叫。

    大兒子阿鎮(化名)立刻從房裡衝出來,幫媽媽做人工呼吸。今年27 歲,在憲兵指揮部任職的阿鎮說:「媽媽一倒,我立刻幫她做CPR。救護車在我們通報後約10 分鐘到,現場做了3 次電擊才送到新光醫院。但媽媽的腦部還是因為缺氧造成損傷,到現在3 個多月了,意識一直沒恢復。」

    兒子18 歲就不想活了

    邱太太是蘆洲1919 服務中心長期關懷的對象,領過多年1919 食物包,也是2014 年1919 食物銀行紀錄片的主角。當時,她先生中風,兩個女兒讀國小,兩個兒子則為了家計簽下志願役。

    這個家,曾因先生不負責任和家暴,幾度風雨飄搖。後來先生中風,經濟來源頓失,邱太太只能日夜做裁縫,撐起一家6 口的生活。但日子實在太苦太累了,她曾在紀錄片中流著淚說:「我告訴過自己,等兒子18 歲後,我就不想活了。」

    2015 年底,1919 食物銀行第一間實體店面―蘆洲服務中心開幕,邱太太受聘成為工作人員。不久,她罹患甲狀腺癌,但仍以自己走過困苦的同理心,服務前來求助的朋友;也常在忙碌之餘,跟著教會去老人院探訪,還成為蘆洲禮拜堂的小組長和區長。

    2017 年時,邱太太爸爸過世,她分到一筆小遺產,加上兩個兒子在軍中有固定收入,她貸款買了間小房子。「謝謝服務中心和教會一路來的陪伴和照顧。我先生受洗了,孩子也很長大懂事,現在家裡情形好多了。」揮別過往,原以為終於可以歇口氣,過上好日子,沒想到2018 年初,她罹患了淋巴癌。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蘆洲禮拜堂羅金蓮牧師認識邱太太一家時,兩個兒子還小,兩個女兒也還未出生。金蓮牧師說,邱太太老家在台東,原生家庭很苦,結婚後家庭風波也不斷,直到這兩三年才算安穩下來。如今卻遇到令人措手不及的意外,著實令人難過。

    「過去這個家,大小事都是邱太太在承擔,非常勞累。這次意外我們雖然不捨、震驚,但看到孩子們的成長和承擔,讓我們很喜樂感恩,他們的媽媽也得安慰。我們相信這個家,一定不會因為這個意外打擊,而失去盼望!」羅牧師說。

    意外發生第一時間,服務中心的嘉慧傳道和牧區的姊妹立刻趕往新光醫院,協助孩子們處理種種問題。昏迷住院期間,志管人淑霞姐妹也幫忙申請1919 急難救助金救助。目前教會每週都有人前往養護中心輪班照料。

    金蓮牧師說:「邱太太過去幫助陪伴許多人,如今這些人開始回饋,我們也會一直陪伴他們,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信『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這句聖經中的祝福,一定會臨到邱太太一家。」

    另一種化妝的祝福

    雖然媽媽倒下了,但對邱太太一家來說,好似另一種化妝的祝福。時常關心孩子的嘉慧傳道說:「邱太太的信仰一直很虔誠,常花時間禱告。她最大的盼望,就是全家平安和樂。雖然眼前的狀況我們並不樂見,但孩子們的確比以往更加懂事,一起照顧中風的爸爸,也一起面對生活的挑戰。」

    阿鎮說:「媽媽的一生非常辛苦,我們會好好照顧媽媽。感謝這段時間所有幫助我們的人,給了我們一家很大的動力,讓我們知道我們不孤單。」

    漫漫長夜,讓我們一起陪邱太太等待天明 !

    得到愛 分享愛紀錄片>>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隱形紀念

  • 易家揚
    上一篇
    下一篇

    我想要回到那一年
    你守護我那一年
    想起遙遠那個夏夜 
    我記得你眼裡是我的臉 

    不管這世界是那麼的危險 
    我都悄悄的在你身邊 
    一直到某一個幸福期限 
    別忘記我的臉 

    隱形的紀念躲在心裡面 
    也許吧 也許不會再見 
    陰天或晴天 
    一天又一年 
    風它在對我說莫忘這一切
     (摘自歌曲:《隱形紀念》 詞:易家揚)

    16個 家園再造工作室 
    5個 生活重建中心

    執行方案數 176案 
    服務總人次 57,825人次
    服務總時數 20,224小時 
    志工動員人次 33,280小時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20 年前傷痛 20 年後希望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1999年9 月21 日凌晨1 點47 分, 台灣發生芮氏規模7.3. 的大地震。震央位於南投集集鎮,震源深度約8.0 公里。102秒的嚴重晃動,共造成2,415 人死亡、29 人失蹤,11,305 人受傷,51,711 間房屋全倒,53,768 間房屋半倒。其中以南投及台中市受創最嚴重。

    重建3 年 與災民同甘苦

    救助協會於9 月21 日早上8:00 於台北成立總指揮中心,並於松山「東星大樓」及新莊「博士的家」現場成立救助中心展開救災。而基督教界則在9 月24 日成立中部指揮中心,由前財政部長林振國擔任總指揮,救助協會也投入其中,協調各教會在災區舉辦告別禮拜、安頓居民、訪視受災戶、分發物資、輔導協談,及協助災民辦理保險、醫療、法律、房屋鑑定等事務。

    救助協會於9 月21 日早上8:00 於台北成立總指揮中心,並於松山「東星大樓」及新莊「博士的家」現場成立救助中心展開救災。而基督教界則在9 月24 日成立中部指揮中心,由前財政部長林振國擔任總指揮,救助協會也投入其中,協調各教會在災區舉辦告別禮拜、安頓居民、訪視受災戶、分發物資、輔導協談,及協助災民辦理保險、醫療、法律、房屋鑑定等事務。

    3 年間,救助協會一直保持約80 位全職工作人員,在第一線上與災民生活在一起。初期,志工四處探訪,在各組合屋中發放救助金、舉辦節慶晚會、園遊會。中後期則持續不斷以個案輔導照顧災民,並提供居服員訓練、居家照顧、兒少陪讀、婦女輔導,及心靈重建等。

    建構1919 網路 重建經驗擴全台

    3 年重建工作結束後,救助協會逆向思考,連結全台基督教會,建構1919 社服網路,希望能將重建的經驗擴及到全台,幫助需要救助的弱勢家庭。17 年來已在296 個鄉鎮建立了1297 個1919 服務中心,並陸續推出重大災難救助、急難家庭救助、弱勢兒童課後陪讀、食物銀行,及旺得福等5項方案。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指出,「這是我們紀念在震災中罹難、屋倒受苦的人,最好的方式!」

    夏忠堅表示,如聖經所預言的,未來的災禍會愈來愈多,尤其台灣又是全球自然災害風險最高的地區。因此他呼籲社會大眾不要因為921 的傷痛漸漸淡忘,而輕忽了防減災的重要性。要隨時儆醒,預備好自己,在災難與救助上盡上責任。而救助協會也將不忘初衷,永遠站在上帝的恩典與社會的托負上,災時救災,平時進行社區服務。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921二十周年紀念禮拜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9 月21 日下午1 點47 分,台中霧峰金陵山圓滿教堂傳來鐘聲21響,這是為紀念921 大地震20 週年的鐘聲。基督教救助協會特別選在地震發生的那刻- 1 點47 分( 凌晨),在一級災區霧峰,聯合當時參與重建的12 所教會與ASAA 台灣藝起發光促進協會,一起舉行「921 二十週年紀念禮拜」。

    台中市法制局局長李善植與社會局局長彭懷真,特別蒞臨致詞與祝禱。李善植局長說:「我們常問,為什麼會有災難發生,為什麼921 大地震會發生?很多時候沒有答案,但正如耶穌說的,末日將近時,會有各樣的災難。我們也必須藉著信心,忍耐到底,靠著主通過各項考驗,必定能看到希望。好比過去的聖徒們,最終必戰勝苦難,並得到榮耀。」

    彭懷真局長說:「20 年前的這場悲劇,讓台中市政府與救助協會得以合作,陪伴受災戶站起來。如今我們還一起推廣食物銀行,希望未來它能成為一個救助平台,媒合廣大志工與物資,讓更多人受益。」

    20 年感恩見證 懷念國姓一齒伯

    紀念禮拜由大里思恩堂室內樂團演奏,藝起發光促進協會的詩班帶領會眾演唱。大里思恩堂希望教會的蔡鳳梅師母代表受災戶,分享災後20 年來的感動與感恩。並邀請東勢蒙恩手語教會潘信宏牧師、浸宣和睦中心教會何志文牧師、新社行道會黎茂生牧師、台中重慶教會的李麗珍牧師、南投林秀惠師母、竹山曾紀平律師,及名間徐朝琴老師等當年家園再造工作室的工作人員,一一分享見證。

    會中也特別播放了災民阿逃伯與社工間的感人故事。70 多歲的阿逃伯獨居在國姓鄉,靠老人年金過活。他因滿口牙都掉光,只剩一齒,人稱「一齒伯」。當時他房子半倒,便買了一輛廢棄的9 人座車,每天睡在車裡。國姓家園再造工作室的社工婉婷,為他申請了家屋再造方案。房子快修好時,婉婷發現了腫瘤。一齒伯知道後,立刻包了一個紅包給婉婷。而婉婷擔心一齒伯房子好了沒錢買傢俱,也託工作室主任帶了一萬元給一齒伯。即使在急難中,仍能看到人性互助光明的一面。

    麥子落在土裡 結出累累子粒

    會中最感人的一幕,是新社行道1919 服務中心的50 人大合唱。合唱團在服務中心主任黎茂生牧師率領下,演唱「隱形的紀念」,以此表達對逝去親友的追念。合唱團組成有老有少,年輕人最多,而最年輕的才2 歲。

    清泉崗1919 服務中心的蘇秀娟教師,帶了25個陪讀班的孩子來參加紀念禮拜。她表示,今天是校外教學,早上去921 地震教育園區參觀,下午來禮拜,希望能讓孩子們更了解這段歷史。她說:「最感動的,就是看到黎茂生牧師深耕新社20 年,如今開花結果。他就像一粒埋在土裡的麥子,台上眾多的青年人,則是從他長出的累累子粒。」

    世上雖有苦難 上帝永遠同在

    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牧師表示:「紀念禮拜不在強調悲情,而是感恩。20 年前面對的是災難,但這些年來,在工作室的社工與居民努力下,已走出陰霾。合唱團中的許多社青,都是當年受災戶的孩子,如今已成為教會、職場與社區的領袖。他們藉由獻詩表達感恩,我們也藉此看到希望。」

    「除了感恩過去,我們也該向前看,想想未來20 年我們能做什麼?因921 地震,我們從16 個工作室開始,到目前遍布全台的1297 個1919 服務中心。期盼這些服務中心,能繼續向社區外展,志工們也能在家庭與職場,成為愛人、願意服事人的人。讓教會除了讓人得到救恩,也能提供生活上的救助。」

    結束前,夏忠堅牧師邀請全場400 人起立,一同獻唱祝福詩歌「賜福予你」。921 地震是災難,破碎了許多家庭。但在重建過後,拓展出許許多多的1919 服務中心,給予全台急難家庭即時的幫助。如同歌詞所說的,世上雖有苦難,但上帝的恩惠慈愛,卻永遠與我們同在。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災後重建-陪伴災民 再造家園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問一句「你好嗎?」

    南投家園再造工作室/林秀惠 我也是921 災民。夏忠堅牧師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你好嗎?」這就是救災的中心價值─看重人!在協助重建的過程中,最困難的是如何幫助倖存者心靈重建。有位單親媽媽房子蓋好後,竟半夜打電話來請我過去陪她睡覺,因她不敢一個人睡。

    一個司機爸爸因前晚喝了小酒沈睡,就再也沒機會醒來。而妻子和3 個孩子雖自倒塌的房中爬出,內心卻一直帶著未能好好和先生道別的遺憾。我們所做的,便是幫助這些家庭不再活在負面的自責中,能勇敢地活下去。

    為災民「收驚」

    名間家園再造工作室/徐朝琴 921 時,我原是位退休老師,我什麼都不會做,最初只是單純去災區當廚師,煮飯給災民、志工吃。沒想到,煮一煮,竟成為工作室主任,開始為災民「收驚」。最後還建立了名間靈糧堂,成為牧師,繼續陪伴關懷受驚的居民。從老師到廚師到牧師,至今在台北靈糧堂國度事奉中心任牧師,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

    打造「迦南美地」

    竹山家園再造工作室/曾紀平 地震發生時,我還在杭州律師事務所工作。災後第5 天,我來到南投竹山,改寫了我的人生下半場。我放下律師工作,回台承接救助協會竹山家園再造工作室及南投縣府生活重建中心的工作。提供兒少與婦女身心靈服務、老人居家照顧、災難救助。

    看到災區就業需求,為讓中高齡失業、單親等弱勢民眾有工作機會,我承租了一甲荒地。用以工代賑的方式,僱請竹山長者居民,共同打造了一個兼具自然景觀、生態解說,及體驗教育訓練的「迦南美地」美麗園區。而今退休的我和團隊一起,每月提供200 個居家服務,每天為7、80 位老人送餐。

    感動災民成志工

    峰家園再造工作室/何志文 我當時原打算一個月後就回到原來的生活軌道,沒想到竟在霧峰落籍生根,直到如今。災後居民住進了臨時收容帳棚區,我便率領志工選擇其他團隊最不想做的工作─清潔區內流動廁所。在缺水情況下,每天都要從遠方提水清潔。但我們認真的態度,感動了許多災民也主動加入志工行列。

    3 年重建期結束後,經費也用完了,但想到教會應該成為社區的逃城,守護那些弱勢有需要的人,於是成立浸宣和睦中心教會。17 年來,我們與救助協會合作,進行弱勢兒童課後陪讀與食物銀行的服務,並設24 小時社區愛心冰箱。

    與需要者一起

    大里家園再造工作室/蔡鳳梅 那年5 月,父親才剛過世,接著就發生921,房子全倒。雙重打擊下,我 極痛苦。上帝感動我:「妳要一直舔著自己傷口,還是要和那些需要的人站在 一起?」於是,我選擇與災民站在一起。

    一年後,我與林志仁牧師結婚,一同負責大里家園再造工作室。包括災民 心靈重建、生活輔導、親職教養、老人服務,並開辦托兒班。陪伴中,看到災 民從驚惶害怕,到離開組合屋、買房,重新建造完整的家,也讓我得著療癒。

    三合一守護

    東勢家園再造工作室/潘信宏 921 發生時,我原是台北信友堂的會友。被教會誤為客家人,派至東勢救災,其實我是道地的閩南人。但將錯就錯的美麗結果,讓我藉著烘焙工坊幫助許多聽障災民。3 年重建後,更建立了蒙恩手語教會、協會、烘焙工坊三合一的聽障教會,守護了無數聽障的人士。

    看似災難

    卻是祝福 台中重慶教會/李麗珍 921 把許多愛都震了出來,在動盪中,教會開了門,開始進行社區建造和宣教工作,把盼望帶給人。我們做社輔班,陪伴更多孩子成長,這一切看似災難,卻是祝福的開始。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老老重擔 不捨憨兒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苗栗公館有座黃昏市場,入口處有間印尼雜貨店。老闆麗麗( 化名) 表示:「這一帶老人家多,多數都有請印尼看護,她們也是我最主要的客人。」除了印尼雜貨,店門口有兩座水泥砌的窯,用來烤地瓜。「窯保溫能力好,熱源穩定,地瓜能烤得甜如蜜,是黃昏市場的秘密美食哦!」

    除了開店,她也是福星1919 服務中心的志工,「服務中心的黃靖翔傳道來這向我傳福音,不久我便成了基督徒。」麗麗說。黃靖翔是客家人,生命曾被毒癮殘害。在晨曦會台東戒毒輔導村戒毒成功後,進神學院就讀。畢業後在台中慕義堂實習。3年前,他與慕義堂的傅世瑩教師一起成立福星1919服務中心,開始透過救助協會的資源,幫助苗栗公館一帶的弱勢家庭。

    鎖大門 讓爸媽進不了門

    麗麗的店對面,就是她的家。隔壁有間老房子,正面是油漆斑駁的木頭拉門,門兩側則堆滿了瓶罐與空紙箱。透過門上玻璃往內望,能看見裡面堆滿雜物,白天偶爾還會看到有人影晃動。

    「可能是阮伯伯的大女兒小惠( 化名)。她幾乎所有時間都躲在家裡,有時還會把大門鎖起來,讓爸媽進不了門,喊半天也不一定會開。」麗麗說。

    阮伯伯今年75 歲,與64 歲的太太育有子女3人。他在附近當廟公,廟裡大小事都得做,幾乎24 小時都住在廟裡,很少回家。太太則在復健中心幫忙煮午餐,兩人的收入扣掉每月3 萬左右的開銷,所剩無幾。

    再苦 也要把他們留在身邊

    阮伯伯44 歲的長女小惠與40 歲的小兒子阿茂( 化名),都在19 歲時精神病發作,只有42 歲的長男阿佑( 化名) 正常。他在桃園電子廠工作,尚未娶妻生子。

    小惠口齒不清,情緒較不穩,一言不合就會翻桌子。阿茂無暴力傾向,偶爾會到附近打零工,拿到錢後就會到麗麗的店裡消費。「阿茂只會買兩樣東西―菸和酒。」麗麗說。

    阮伯伯看自己年紀漸長,阿佑也不一定會照顧姐姐與弟弟,就一直想把他們送到專業的看護機構。但阮媽媽捨不得,再苦也要把他們留在身邊。

    當志工 對需要敏銳起來

    阿茂作息不正常,常常半夜起來找媽媽討菸抽。媽媽會集中保管阿茂的煙,一次只給一根。有時自己累了,又嫌阿茂煩,就索性把房門鎖上。任憑兒子在外哀求喊叫,就是不理。

    麗麗說:「阮媽媽不怕吵,但整條街的鄰居全都醒了。我又剛好住她家隔壁,真是哭笑不得。」討菸的戲碼上演了十幾年,四周鄰居習以為常,沒人抗議,但也沒人願意幫忙。

    原本,麗麗也是習以為常,半夜沒聽到母子對罵反而不習慣。但成為1919 志工後,對人的需要敏銳了起來。她將阮家介紹給傅世瑩教師與黃靖翔傳道,替他們申請了1919 食物包。其中的米麵油,對阮媽媽最實用。

    食物包 貼補家用兼「賠錢」

    「還好有食物包,讓我們省下不少錢,除了可以貼補家用,還可用來『賠錢』!」阮伯伯說。原來阿茂閒暇之餘,會騎單車在附近兜風,但技術不好,常撞上汽機車。「有次,我們家阿茂竟賠了1萬5 千元。前陣子撞到獸醫的車,又賠了9 千元。唉,不知是否有適合的機構能照顧他們。」

    今年農曆年前後,慕義堂的彭茂丹執事也認識了阮伯伯一家。因為阮伯伯大都在廟裡,彭執事來時多半只能看到阮太太。他便每周來陪她聊天,聽她訴苦,然後一起禱告、讀經。麗麗說:「說也奇怪,自從彭執事開始陪她後,現在晚上聽不到母子吵架了。」

    阮伯伯的房子是自己的,不用房租,兩老又省吃儉用,沒什麼開銷。但兩人年紀大了,將來小惠與阿茂要托給誰呢?「唯一正常的兒子,自己生活都很辛苦了,我不會指望他將責任扛在自己肩上。」阮伯伯嘆道,憂慮在眉宇間展露無遺。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左營小精兵 報到!

  • 簡選
    上一篇
    下一篇

    高雄左營的果貿社區有13 棟大樓,住了5900戶1 萬3 千多人。因人口稠密,有「小香港」之稱,是南部最大的眷村。既是眷村,就少不了美食。從滷味、餛飩,到豆漿油條,應有盡有。而社區內的果峰1919 服務中心還提供免費午餐,僅限當地人知道。

    阿嬤 妳呷飽沒?

    服務中心於2008 年成立1919 陪讀班,除了照顧社區裡的弱勢家庭孩子,也提供長者共餐服務。「阿嬤,妳呷飽沒?今天特餐是魯肉飯配燙青菜喔!來這邊坐啦。」嘉琪說。

    今年升小6 的嘉琪(化名)才招呼完,同齡的玲玲(化名)就從廚房端出餐點招待阿嬤。「謝謝小朋友,你們好專業喔。」阿嬤笑著接過餐盤,還不忘給個大大的讚。

    陪讀班賴廣星幹事表示,為了服務社區,陪讀班的孩子們幾乎人人都能下廚。他說:「有時人多,大人們忙不過來,所以乾脆把孩子們訓練起來當志工,一起來服務長者們。」

    回家沒溫暖 只能到街上

    果貿1919 陪讀班目前有國小生12 名,來自附近的中山與永清2 間國小,以單親、隔代教養、新住民家庭為主。原來社區中有許多功能不彰的家庭,孩子們放學後常在外遊蕩,很容易就誤入歧途。別看現在嘉琪那麼乖,是陪讀班孩子們的楷模,但3 年前她也是個遊蕩份子,晚上常在籃球場徘徊。

    廣星指出:「嘉琪的父親吸毒坐牢,媽媽不知去向,主要由當清潔員的奶奶照顧她。奶奶外出工作時,家裡只有長期失業的大伯。回家沒溫暖,她只能留在街上。」

    為了保護嘉琪,廣星邀她進來與其他孩子一起寫功課、吃晚餐。而寒暑假時,老師們也會盡量將她留在身邊。「嘉琪,陪老師去郵局。」「嘉琪,我們去賣場一趟。」羅麗琴老師指出,嘉琪剛來時防衛心重,缺乏安全感,是個獨行俠。

    也許是陪讀班給了她家的感覺,還能學習吉他、律動,慢慢地,她建立了自信,交了朋友,也越來越開朗成熟。3 年前,暑假陪讀班舉辦的「精兵營」,更開啟了嘉琪的領袖特質。

    小小精兵 練出好功夫

    廣星軍人出身,皮膚黝黑,五官深邃。在他帶領下,精兵營格外精實。他表示,精兵營的成員清一色為陪讀班學生,舉辦期間一律睡教會。營會有靜態的禱告、讀經,也有游泳、長跑、騎單車等體能訓練,還有吉他、戰鼓、烹飪、詩歌帶領等才藝培訓。「我專下指令給嘉琪等大孩子,由他們帶學弟妹完成任務。這樣學長姐能操練領導力,也能樹立好榜樣。」廣星說。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成為精兵後,也相對要接受更大的挑戰。廣星曾帶孩子在3 天2 夜內完成高雄墾丁來回的壯舉;到屏東山上拔草,讓孩子體驗偏鄉生活;在社區包水餃給阿公阿嬤吃;教導烹飪,回家煮給爸媽吃。

    「精兵營的目的在陶塑品格,只有品格提升了,待人接物與成績才會跟著進步。」廣星說。在營會中,嘉琪不但學會了吉他,在台上領著學弟妹敬拜上帝,還能策劃執行各樣活動,練就出一身好功夫。不僅是老師們的好幫手,也是學弟妹的楷模。

    老師不怕 我們來禱告

    今年升小4 的子宏(化名)兩年前進來陪讀班,他父母離異,目前與擔任磁磚工人的爸爸住高雄,弟弟則在澎湖與阿嬤住。子宏剛進來時個性浮躁,不僅粗話連篇,還常欺負智力遲緩的同學。此外,又對男女之間的事特別好奇,常掀女生裙子或碰觸身體。

    麗琴老師表示,因為沒自信,所以他特別愛引人注意。這些事蹟,常被學校老師一一羅列在聯絡簿上。爸爸在外貼了一整天磁磚,回家已腰痠背痛,看了聯絡簿又心酸又頭痛。但在陪讀班,子宏發現同學們都很有禮貌,會關心他、接納他。更重要的是,老師會傾聽他說話,陪他說話。於是浮躁的心,慢慢被軟化。

    「子宏,爸爸每天頂著太陽貼磁磚,就是要讓你好好讀書。如果他在聯絡簿上看到你的表現,會不會很失望?」漸漸的,子宏不再講髒話了,連鹹豬手現在也變成禱告的手了。

    麗琴指出:「有一次服務中心後頭失火,一口氣來了10 餘台救火、救護車。全體師生都被恐懼的氣氛感染,子宏卻雙手緊握,對我說:『老師不怕,我們來禱告。』」

    陪讀班就像大海中的方舟,在暴風中為孩子們提供庇護之所,讓他們將來有一天,也能成為別人的守護者,為落難之人伸出援手。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Changer 青年領袖營會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為造就更多眼光獨到的領袖,標竿教育基金會與救助協會合作,於8 月11 至14 日,在新北市崇光女中舉辦第2 屆「Changer 改變者-領袖訓練營」。在全台各1919 陪讀班老師力薦下,共有75 名高中以上,曾受陪讀班幫助的青年領袖,一起接受密集培訓,學習如何提升影響力,成為改變世界的改變者(Changer)。

    一切都取決於你的眼光

    領袖為什麼能改變世界?是因為他們看得更高,看得更遠? 2019 年台灣領袖高峰會(GLS) 講員之一愛嘉布朗(Aja Brown),是一名黑人女性,但31 歲就當選加州康普頓市市長,是加州歷史上最年輕的市長,並於2017 年連任。

    她的多項開創性施政,聚焦於家庭價值、生活品質、經濟發展,及增加基礎設施,為全市帶來活力。甚至透過與幫派領袖協商,而不是加強警力,來降低犯罪率。自從與幫派定期會議以來,該市的暴力活動和犯罪率,比25 年前的歷史最高點少了約65%。她表示:「一切都取決於你的眼光!」

    改變從調整角度開始

    Changer 營會的目標,就是要提升青年領袖們的眼光,擴展他們的視野。因此特別邀請各行各業的菁英,前來分享自身經驗。包括詩人導演盧建彰、舊鞋救命國際基督關懷協會的創辦人楊右任、微客公益行動協會的朱永祥等。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遠。

    要改變眼光,要先調整看事情的角度。什麼是真正的領袖?一定要能力超群,樣樣第一?第一天,大會透過遊戲「人生護照RPG」,讓學員反思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到底是要不斷競爭得勝、累積得分的「人生勝利組」模式?亦或透過團隊合作,發揮最大影響力的「共贏」模式?還是選擇當一個人生的「觀眾」,對自己和他人的人生都漠不關心,直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刻?

    營會輔導長陶牧群傳道表示:「當遊戲結束,如果你只是不斷的賺錢、贏得名譽、增加知識,並不會得到什麼真實的獎勵。我們希望學員們能好好思想,有一天,當人生走到盡頭時,要有什麼回憶?是充滿競爭、壓力、悔恨,還是充滿愛、溫暖、喜樂?人離開世界,什麼也帶不走,即使賺得了全世界,卻因此失去健康、友誼、親情…,這樣的人生有意義嗎?」

    當生命只剩2 萬多天

    第二天是「領袖視野特訓班」,上午以跑堂聽課的方式進行。學員可以從7 個課堂中挑選3 堂有興趣的講題。下午由盧建彰主講「不要浪費生命,去成為改變世界的人」,晚上則由楊右任分享「找到機會,去成為改變世界的人。」

    來自美崙神召1919 陪讀班的小怡表示:「盧導改變了我的觀念。與其花時間抱怨22K 的不公,不如想想自己的人生,其實也只剩下2 萬多天。為什麼不花時間好好想想如何提升自己,讓這世界因我而更美好呢?」

    毘努伊勒1919 陪讀班的小品說:「朱永祥老師的提醒,讓我反思,當資源匱乏時,不要抱怨或悲觀,因為也許解決困難,正是自我成長的開始。」

    用愛為世界注入暖流

    上了理論課程,第三天學員們得實際上街,改變世界去。透過與街友共餐、發放餅乾點心給外籍移工,或擁抱路人等實際行動,用愛為世界注入暖流。

    新社行道1919 陪讀班的珊珊說:「以前從沒想過我能與陌生人說話。這次我在街上跟3 個不同的人對話。過程中不但不緊張,反而很開心,這次營會徹底改變了我自己。」

    台北神的教會1919 陪讀班的小穗指出:「出任務過程中,雖然被拒絕多次,但我們卻越挫越勇,總共送出了45 份餅乾給外籍移工,很有成就感!」

    你們比什麼都重要

    最後一天,學員們將感謝的話寫在卡片上給陪讀班老師,有些孩子還在現場call out 給老師,在眾人面前謝師恩。大鵬灣1919 陪讀班的學員們也嘗試打給邱靜宜牧師,第一次沒打通,過了十分鐘後再打才通。「牧師嗎?」「等等,我正在忙,晚一點再講。」邱牧師便掛了電話。

    孩子一臉錯愕,「牧師很忙…」眼看氣氛凝結至冰點,沒想到剛剛才掛斷孩子電話的邱牧師,竟出乎意外地現身了!

    陶傳道說:「你們以為牧師忙著建堂,其實在她心中,你們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她要從屏東上來...」話還沒說完,孩子們和邱牧師抱在一起哭了,整個會場充滿了感人的氣氛。

    4 天3 夜的營會雖然結束了,但過程中的感動,將永遠伴隨著孩子們。未來他們將帶著不同的眼光,在社會每個角落發揮影響力,改變世界。就像愛嘉布朗說的:「一切都取決於你的眼光!」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阿公阿嬤 玩遊戲囉!

  • 簡選
    上一篇
    下一篇

    東浸1919 服務中心位於台東森林公園附近,因教會年長者眾多,服務中心於8 年前開始推動銀髮族活動,並於2015 年3 月正式加入旺得福俱樂部的行列。

    盡情吃喝快樂 一起唱跳流淚

    60 歲的劉火明是主要負責人,9 年前自台東高中退休後,即投入長者關懷活動。人稱「劉老師」的他說:「5 年前,我們參加東靈1919 服務中心舉辦的活動,聽到旺得福計畫。覺得很有意義,就立刻參加培訓,開展至今已有4 年。」除了劉老師,服務中心主任李明福牧師與另外兩名同工也投入其中。

    在旺得福開展前,東浸服務中心的社區長者活動,以唱詩歌或專題演講等靜態活動居多。有些長者可能因體力不濟,常出神或打瞌睡。但旺得福以動態為主,長輩們注意力容易集中,每次都玩得津津有味。「有了旺得福,弟兄姊妹可以邀請需要關懷的長輩前來,讓我們將關懷延伸到教會以外的社區。」劉老師說。

    東浸旺得福於每週四早上9 點至11 點半舉行,固定聚會人數約25 至30 人,男女比約1:2。劉老師說:「我們中間會休息20 分鐘,讓大家聊天,彼此關心。也會準備多樣水果點心,讓大夥大快朵頤。我會特別強調,現在是開心時間,不要有禁忌,請盡情吃喝快樂!」

    每學期同工們會編一至兩支舞讓學員們練習,學期結束前,就帶大家到老人養護中心表演。李牧師表示:「不只養護中心的老人開心,連陪伴他們的家屬與工作人員,都會一起唱跳。有時聽到我們學員分享見證,還會感動到落淚。」

    不需放假 可以全年無休

    問起學員們最愛旺得福哪些活動,劉老師毫不遲疑地說:「遊戲!」59 歲的姚校長因為太太是旺得福學員,兩年前自綠島國小退休後,就受邀成為遊戲的設計與帶領者。他設計的「翻葉子」,就是大家公認最好玩的遊戲之一。

    「所有學員都站在一片約兩坪大小的帆布上,大家的腳能懸空,但不得踏出帆布外,然後要想辦法讓帆布翻面。」也許是旺得福的抗老肌力訓練有成,學員們腳步靈活,單腳懸空也沒問題。通常約10 分鐘就能完成翻面,至今從未失敗過。「他們覺得很刺激,很好玩。」

    在旺得福,可以天南地北地聊天,還能玩遊戲,運動抗老,因此學員們都很期待每週四的來臨,甚至提出延長上課時數。「我們本來上3 個月,休息3 個月,現在已經變成上課4 個月,中間休息2 個月。每年3~6 月與9~12 月上課,中間為寒暑假。」

    時間雖然改了, 但還是有學員不滿意:「牧師,寒假暑假改一個月好不好?」「劉老師, 其實我們不需要放假,可以全年無休。」但考慮到寒暑假期間,阿公阿嬤的孫子們會返家,為了讓他們享天倫之樂,目前上課時間仍維持不變。

    認識上帝 才是最大的祝福

    101 歲的張阿公今年初剛過世,生前他是相當活躍的成員。有一次全班至鹿野的馬背調整池公園踏青,張阿公看高處有個涼亭,想上去登高望遠一番。但通往涼亭的石階高又陡,他才踩了一階,就大喊吃不消。

    看著同學們陸續登上涼亭,張阿公不氣餒,決定找出別條路。有志者事竟成,他果然找到一斜坡,可以直通涼亭。他拉著劉老師,走上斜坡,最後終於登上涼亭。劉老師說:「張阿公雖然只能小碎步移動,但精力旺盛,骨骼強健。爬坡不用旁人扶,活動力超強。」

    未來,劉老師盼望能有更多人一起投入旺得福。「現在4 位同工看起來好像剛好,但只要有人因工作需要離開台東,就會立刻吃緊起來。兩年前就曾發生過,對牧師與我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李牧師說:「有更多人一起參與,我們在節目的安排上就能多些變化。未來我們會在宣傳上再加強力度,希望能吸引更多長者前來。不但在身心上得到益處,也能認識上帝,這才是最大的祝福。」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重回六零年代

  • 簡伯駿
  • 李鴻影
    上一篇
    下一篇

    「You are the dancing queen,Young and sweet, Only seventeen,…」一首首60年代的膾炙人口的西洋老歌,迴盪在1919藝文中心,映襯著古老的建築,讓人彷彿回到那個激烈動盪的60年代。

    8月10日,六零幫樂團與基督教救助協會聯合舉辦「1919愛gogo—六零幫懷舊慈善演唱會」,為1919陪讀計畫募集108學年度課後陪讀經費。這是六零幫樂團第7度與救協合作,民眾只要捐款1500元即可獲贈1張入場券,此次共計送出660張。

    回到從前 I feel good

    六零幫樂團是由一群熱愛60年代西洋老歌,而今都約60歲的企業老闆們所組成。除了安睿投顧總經理劉凱平、禾寶興業老闆朱右伯、醫百科技公司董事長黃大可、美國佛羅里達州駐亞太地區辦事處處長陳左雯、孫越的女兒孫向瑩等老班底外,今年還還加入了周鵡麋、Cathy、Eddie老師、小尤老師、陳亮穎、陳樹老師等。

    當天下午5點不到,已有許多觀眾迫不及待地想要入場。會場四周特別擺設許多懷舊童玩,包括戳戳樂、彈珠台、套圈圈、丟沙包、射飛鏢等,讓大夥重溫童年時光。只見許多帶著孩子前來的家長,玩得比孩子還要開心。

    演唱會7點準時開始,首先由孫向瑩以[I feel good]揭開序幕。接著一首首60年代的經典老歌傾瀉而出,台上台下勁歌熱舞,High成一片,讓人仿佛乘坐時光機,回到那段青澀懵懂的青春歲月。

    與我同行 愛永不止息

    演唱會主持人小馬(倪子鈞)特別獻唱[與我同行]。他呼籲來賓們,在歡樂之餘,也要慷慨為1919陪讀計畫捐款,享受「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祝福,讓整場演唱會充滿了愛與向上的能量。

    長久支持救助協會各項事工的TRAVELER旅行者總經理彭民雄, 是2017~2018天母扶輪社的社長,在他大力推動下,明德、天和等扶輪社員都大力支持,紛紛捐慷慨解曩。

    六零幫樂團主要發起人之一劉凱平,在結束時有感而發地說:「能讓更多人看到孩子的需要,幫助那些輸在起跑點上的孩子,讓這個演唱會非常有意義。未來只要我們還唱得動,我們就要繼續唱下去,因為愛是永不止息!」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維尼陪孩子FUN暑假

  • 李鴻影
    上一篇
    下一篇

    小熊維尼最愛吃什麼?」「遇到熊,你要怎麼辦?」「裝死,但不能爬上樹,因為熊爬的比你高!」7月23日,在HOLA新北中和店,三光1919陪讀班的12位小朋友,一邊用黏土裝飾著維尼的蜂蜜罐,一邊天南地北地聊著天。

    天馬行空 極具創意

    今年暑假,HOLA特力和樂結合了全台19家分店,特地為19班1919陪讀班的孩子,舉辦「HOLA彩繪蜜糖罐-維尼百畝森林盆栽DIY」手作活動。在老師指導下,孩子們將小植栽移植到彩繪完成的蜜糖罐中,再插上維尼等小玩偶,一個美麗的綠色植栽就完成了。有人做蜂蜜滿溢的罐子,有人則畫成地球。孩子們天馬行空的創意,讓每個盆栽都極有特色。

    HOLA特力和樂公關王思涵表示,孩子們比成年人更勇於嘗試,做出來的作品,常讓老師們驚艷不已。思涵曾多次參與特力集團為陪讀班孩子舉辦的活動,對孩子們特別有感情。

    「今年我們首度提供門市現有的親子課程,但特別修改原有的素材,結合了孩子最愛的小熊維尼與玩具總動員的商品,盼望能讓孩子們玩得更起勁。而從各店的回報中知道,同仁們都很熱誠地教導孩子,有位老師還傳授了植物換盆的秘訣,這可不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哦。」

    精心預備 孩子最愛

    活動接近尾聲時,HOLA還特別為每個孩子預備了精美禮物,原來是孩子們最愛的玩具總動員抱枕。「我要小豬!」「我要胡迪!」每個孩子都好興奮。思涵表示,這些抱枕都是特別保留給陪讀班孩子的。

    「今天我學到如何將植物放進花盆中。」「我畫畫的技巧更好了!」「很喜歡和同學一邊聊天,一邊做勞作。」三光1919陪讀班老師黃巧佩師母在活動結束後帶著孩子反思今天所學的。

    巧佩師母表示,陪讀班的暑假比學期間更忙。家長為了工作,每天早上7點多,就把孩子送來陪讀班,工作結束才來接。若是陪讀班不能為孩子安排活動,漫長的暑假孩子幾乎少有機會出去玩。

    「HOLA提供了手作植栽的活動,讓孩子在店裡舒適的環境中,除了彩繪、黏土塑型,還可以學習種植物,開擴眼界,延伸生活的觸角,讓這個暑期生活豐富而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災後重生-走過災難,成為愛的導管

  • 編輯室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震災發生時,珮晴才小四,經歷了睡在校園帳棚、在組合屋中上課的日子。珮晴的父親在震前就因為工作受傷,大腿骨折。災後被列為第一批家訪的對象,在腿傷好後,即到新社工作室擔任家訪員,隨著牧師發放物資,關心受災民眾。

    這樣的過程,讓珮晴從小就憧憬做一個社工員。大學選擇社工系,5年前更回到陪讀班擔任老師。「經過921,我體認到生命的可貴,也在信仰中找到真實的平安。讓我願意成為傳遞愛的導管,關懷弱勢家庭的孩子。」讓她感到安慰的是,所關心的孩子長大後,也紛紛回到陪讀班來服事,讓愛不斷走動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災後重生-我們長大了

  • 簡伯駿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新社行道1919 陪讀班,是921 後,救助協會成立的第一批13 班陪讀班之一。此次有8 位青年一同參與紀念禮拜,獻唱「隱形的紀念」。這群孩子當年才3、4 歲,在一陣天搖地動中,失去了家。還好有陪讀班的陪伴,讓他們能平安長大,而今能昂然挺立,追求盟想。

    當年5 歲的婉蓉和4 歲的婉玲,住在新社。半夜的強震,讓家全倒。家人逃出時,還一度忘了仍在沉睡的婉蓉。「還好媽媽想起來,冒死跑進去抱我。」

    妹妹婉玲回想起,「強震後,在半夜漆黑的殘破屋子裡,阿嬤一直撿拾著破米缸的白米。4 歲的我站在一旁嚎啕大哭,就怕再震一次會壓垮人。但還好有阿嬤撿的那些剩米,在救難人員進駐前,我們就靠那些米一點一點地撐過來。」

    如今,24 歲的婉玲不但長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還擔任教會團契主席。時尚服裝設計系畢業後,她回到陪讀班成為老師。有著陽光般笑容的婉玲說:「921 後,我們住了3 個月的帳篷,再搬進組合屋,之後又搬了3、4 次的家。今年我們終於努力存夠錢,買了自己的房子,這一路走來真的很感恩。我和妹妹、弟弟都在陪讀班成長,如今我們都長大了,明年我將要去澳洲學習,體驗新生活。很開心,夢不因地震而破碎,反而有了新的展望。」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倉皇的心,有了安定之所

  • 編輯室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住在霧峰的洪桂燕,921 發生時正在朋友家。所在的11 層樓垮成2 樓,為了逃命,桂燕一躍跳下,造成雙腳腳趾骨折,胸椎多處壓迫。由於霧峰醫療機構忙於搶救現場,由於外傷不到縫合程度,桂燕僅做暫時性的包紮、換藥,直到一個月後她才就醫。

    921 讓她3 年前才購置、裝潢近千萬的房子,一夕瓦解。震災後,桂燕和在鄉公所工作的先生,不敢再住進房子裡,向朋友承租了貨櫃屋3 年多,才敢住進建築物。20 年過去了,桂燕重建了家園,但先生也過世了。歷經人世的滄桑,遇見神後,桂燕一改過去對物資的看重,而更珍惜身邊的家人、朋友,並到社福機構工作。一顆倉皇的心,總算有了安定之所。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9年10月號
    本期目錄
    ×
    2019年10月號

    封面故事


    等待天明
    陪你 慢慢變老
    漫漫長夜 等待天明

    秘書長的話


    願上帝擦去一切的眼淚

    專題報導


    隱形紀念
    20 年前傷痛 20 年後希望
    921二十周年紀念禮拜
    災後重建-陪伴災民 再造家園
    災後重生-走過災難,成為愛的導管
    災後重生-我們長大了
    倉皇的心,有了安定之所

    特別企劃


    Changer 青年領袖營會

    1919食物銀行


    老老重擔 不捨憨兒

    1919陪讀計畫


    左營小精兵 報到!

    1919旺得福


    阿公阿嬤 玩遊戲囉!

    THE UPDATE


    重回六零年代
    維尼陪孩子FUN暑假
    Previous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