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機構簡介
    年度報告
    年度計畫
    服務據點
    聯絡我們
  • 我們的服務
    1919食物銀行
    1919陪讀計畫
    1919急難家庭
    1919重災救助
    1919旺得福計畫
  • 財務徵信
    捐款徵信
    財務報告
    捐款紀錄查詢
  • 即時消息
    最新消息
    救助月刊
    活動專區
  • 會員專區
  • English
參與捐款

5餅2魚

  • 編輯室
  • 夏忠堅
    上一篇
    下一篇

    在2018 年度1919 食物銀行分析報告,1919食物銀行受助戶共5,334 戶,受益總人數16,239 人。受助戶中,有3,954 戶(74%)是無法取得政府中低收救助的「社福邊緣戶」。

    在這些受助戶中,穩定就業者(兼職與全職),僅佔6.11% 。近6 成為單親、隔代教養、獨居的家庭。其中,單單獨居老人,就佔所有受助戶的23%。而受助案主中,65 歲以上者佔31%。其中超過12% 仍需就業,方能維持生活。

    受助戶月的平均所得僅16,474 元,連全台最低所得20% 家庭平均月所得28,190 元的6 成都不到。而每月平均支出卻高達22,353 元,即每月超支5,879元。都會區如北北基宜更嚴重,月平均超支高達9,920元。據行政院主計處2018 年統計,台灣家戶消費性支出,食品類佔14.3%,然而1919 食物銀行受助戶的伙食費支出,卻佔消費性支出的35.36%,將近普通家庭的三倍。顯示受助戶長期入不敷出,所得需先照顧基本溫飽,能用在醫療、教育、交通、休閒等支出上,非常有限。誰能幫助這許許多多連基本溫飽都缺乏的弱勢朋友呢?

    聖經的4卷福音書都記載了耶穌所行的一個神蹟—「5餅2魚」。有許多人跟隨耶穌到曠野,要聽祂講道、求祂醫治。將近黃昏,門徒來對耶穌說,「群眾整天沒吃什麼東西,讓他們散去到附近鄉鎮各自買吃的吧!」耶穌卻對門徒說:「你們給他們吃吧!」有一位門徒說,就算我們有20兩銀子可以買餅,也只夠每人吃一口。

    有門徒帶了一個小孩到耶穌面前說:「這孩子帶了5個大麥餅,還有2 條小魚!」耶穌吩咐叫群眾一排一排坐下來,耶穌拿起5個餅、2條魚,望天祝謝,就擘開分給門徒,由門徒分給群眾。餅與魚越分越多,最後大家都吃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還裝滿了12個籃子。吃餅、吃魚的群眾,大約有5,000人。

    有人很戲劇化地改寫了這個故事的結尾:有一個門徒把一籃子零星的餅和魚給了這個孩子。孩子很快樂地回家,媽媽說:「你哪來的這一籃子餅和魚,早上我給你帶的野餐呢?」孩子說:「你給我帶的5個餅、2條魚,我給了耶穌。祂擘開分給大家,結果大家都吃飽了。收拾剩下的,裝滿了12 個籃子,他們要我帶一籃子回來給媽媽。」

    在台灣的偏鄉、部落、社會底層,還有許許多多無法享受溫飽的人。如果耶穌今天在我們中間,祂也會吩咐我們說:「你們給他們吃吧!」你手上有多少餅,有多少魚?即使僅有5 個餅、2 條魚,但只要我們願意給出去,就能讓一些人得著溫飽;而我們心靈所能獲得的喜悅與滿足,也將滿滿一籃子。

    你們給他們吃吧!

    參與捐款,幫助弱勢家庭
    https://hq.ccea.org.tw/CCRA/donation/index.aspx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向前

  • 郭潔渝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曾經
    流落街頭 有家歸不得
    曾經
    作奸犯科 妻兒無所依
    曾經
    燈紅酒綠 千金全散盡

    不堪回首 恍然如夢
    浪子回頭 只因有愛

    人生無常 唯愛永恆
    1919 陪你 一起向前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回頭是愛

  • 郭潔渝
  • 黃莉雯
    上一篇
    下一篇

    47歲的張志城,是去年1919 食物銀行紀錄片《我的名字》的主角(詳見2019 年3 月救助月刊)。年輕時的志城,在綠島監獄當「大哥」們的管訓員。還曾因在火車上制伏現行殺人犯,而被鐵路警察局稱為「義勇哥」,但後因詐欺而入獄。出獄後,他車禍受傷,流落街頭,身上只剩一張悠遊卡,直到走進桃園市府1919 服務中心(桃園市府靈糧堂),接受食物包,並回到30 年未曾回去的老家,照顧老父。

    去年,志城努力考取了照護員資格,並完成職訓。如今是榮民總醫院的全職照服員,假日則在桃園市府1919 服務中心和愛鄰協會擔任關懷志工。有好廚藝的他,還常在陪讀班為孩子們預備餐食。

    餓到連腳尾飯也不忌

    65 歲的阿國( 化名) 年輕時曾罹患口腔癌。15歲時因偷鴿子被判刑,之後不斷進出監獄,總共25 年。年輕時的阿國從事八大行業,曾經營3 間理容院。「我估計我輸在打電動上的錢,至少就有2 千萬元。長期過著日夜顛倒、又煙又酒的生活。」阿國說。

    後來阿國生意失敗,開始過著入不敷出,四處借貸的生活。他有過二段婚姻,但兩任太太都已因病去世。最落魄時,他連棲身之所都沒有,只得睡在火車站或公園的公廁。因時常三餐不繼,阿國連腳尾飯也不忌諱,直到社會局將他轉介到桃園市府1919 服務中心。

    也曾是街友的志城,深深了解阿國的苦,所以常去探望他,並為他申請1919 食物包。志城說:「阿國住在菜市場附近,跟很多人同住一層,裡面隔成很多小房間,他就住其中一間;長期為病痛、三餐、醫藥費煩惱。」

    為回饋大家的幫助,阿國現在也到桃園市府1919 服務中心當志工,幫忙整理食物包,感受到其他志工的真心接納。

    10多年來靠泡麵裹腹

    72 歲的森哥( 化名),瘦削黝黑。年少時加入幫派,肺部曾受槍擊,幸虧撿回一命,後因違反槍枝管制條例入獄。森哥有情義,面對腦中風的植物人太太與有自閉傾向的兒子,他不離不棄。為了養家,墳場割草、街頭舉牌…,再累的活他都做,10多年來幾乎只吃泡麵裹腹。

    去年,森哥的太太中風倒下,二度急救住院的費用,讓靠打臨工維生的一家,雪上加霜。「我們有中低收證明,但一旦遇到意外,還是沒辦法。我實在放不下我太太,還有讀高中的兒子。」

    「我不想給人添麻煩!」但為了太太和孩子,也只得放下身段,向外求援,後來由社會局轉介到桃園市府1919 服務中心。「志城他們第一次來看我時,我很抗拒,想不到他們還來第二次。」森哥說。

    怕我一個人死在家裡

    現在志城只要一有空,就會找阿國、森哥,一起到桃園市府1919 服務中心幫忙,也在新開設的實體食物銀行協助前來領取物資的弱勢朋友們。阿國說:「我口腔癌很痛,失眠很久了,沒錢看醫生,只在藥房拿止痛藥吃。志城教我禱告,以前每晚會醒來4 次,現在一覺到天亮。謝謝食物銀行讓我有東西吃,不用挨餓。教會的弟兄也時常打電話給我,問我有沒有東西吃,約我當志工。我知道他們很怕我一個人死在家裡,沒人知道。」阿國哭著說。

    「我30 多歲時就得口腔癌了,一開始只是嘴裡長了東西,沒留意。後來動手術把大腿肉補上右臉頰,但這兩年又開始痛了。」病痛的折磨加上孤單,阿國的後半生過得辛苦。「但自從認識志城他們,接受幫助這半年來,我過得很平靜滿足。我知道這不是我應得的,而是上帝賜給我的。」阿國邊說邊摸著聖經。

    靠清寒和殘障津貼8500 元生活的阿國,房租就去掉5000 元,最近因為口腔癌復發,服務中心已幫他申請1919 急難金,未來也會在就醫與看護上給予幫助。阿國說:「我生活中最大的支出是藥費,去藥房拿止痛藥1 個月大約1 千元,還要買酸痛貼布,實在沒有錢看醫生。真希望我的身體能趕快好起來,再去做臨時工。」

    一個人真的扛不起來

    過去混黑道的森哥,年少輕狂,做過不少荒唐事。「人愈老,日子愈難過,尤其男人要養家。我不會逃避,但我一個人真的扛不起來。」在接受食物銀行和志工的關心後,森哥不只擔子變輕了,連躺在床上的植物人太太和自閉的兒子,也有了明顯轉變。

    「這真是神蹟!我太太原本就有躁鬱症,變植物人後也起起落落,一下發燒、一下呼吸困難。但現在不只病況好轉,情緒也穩定不少,還會對我眨眼,不像以往那麼僵硬了。重點是,她現在對痛有反應了,連醫生都嘖嘖稱奇。兒子以前較自閉,講什麼也不聽。但自從去教會青年小組後,開朗不少,我們的關係也不那麼緊繃了。」

    森哥說:「我現在天天禱告,把太太和兒子的事講給上帝聽。加上1919 食物銀行給我的物資,省下的錢,可以多少還點債,買點營養品給太太吃。」笑稱自己過去10 多年為了太太兒子,省下自己的三餐,都吃19 元泡麵配「山珍海味」(菜脯和鹽巴)的他,也終於可以稍微吃好一點了!

    2月初,在志城協助下,森哥順利找到了醫院送件員的工作。「我會珍惜這份工作,好好努力,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志城一樣,成為助人者。」森哥感恩地說。

    從服務20 戶到上百戶

    志城現在有穩定收入,經濟改善,除了已不再申請食物包,也是食物銀行的關懷志工。志城說:「為了三餐溫飽而拼命掙扎的那種苦,我嘗過,所以現在只希望能幫助更多人,讓他們早日脫離痛苦的困境,不要重蹈我的覆轍。」

    桃園市府1919 服務中心林伯昶傳道說:「今年2 月開始,我們開設社區型實體食物銀行。過去我們把食物包親送到府,但最多只能服務20 戶,以後則可以倍數成長,甚至服務上百戶都沒問題!以前食物包的內容是固定的,但未來則能讓受助戶自行選擇他們需要的物資,還可以安排像志城的志工來關懷他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弱勢朋友得到幫助,就像阿國與森哥,回頭找到愛!」 

    我的名字紀錄片、回頭是愛紀錄片
    https://is.gd/qIo9jo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老伴伴老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長濱是臺東縣最北的鄉,北鄰花蓮豐濱,東濱太平洋。居民多為阿美族,以舊石器時代的長濱遺址與自然海蝕景觀聞名。長濱可說是偏鄉中的偏鄉,交通不便,工作機會少,青壯人口流失嚴重,只剩老人獨守部落,因此老化指數偏高,高居台東第一。

    好佳哉 袂疼啦

    82 歲的阿坤伯(化名)是閩南人,從年輕就是北漂一族,直到70 歲才返鄉。他與太太阿英姨育有8 個孩子,為了養家,他長期在外打拚,「少年時,什麼工作都做過,電線工廠啊、牙刷工廠啊,攏做過。40 歲時,還去跑遠洋漁船10 年哦。」

    阿坤伯的嘴唇因牙齒脫落凹陷,雙手指節因痛風,長了許多樹瘤般的結石。「醫生說拖太久,手的組織把石頭包住,沒辦法開刀。但是好佳哉,袂疼啦!」他樂天地說。

    碎碎唸 很吵呢

    阿坤伯的三子阿忠(化名)原住新北,20 年前車禍,墜落橋下撞傷腦部,下半生都需人照顧。當時70 歲的阿坤伯毅然決然地放下工作,把阿忠帶回老家。「這間厝,就是回來時,跟農會貸款蓋的。」阿坤伯看著天花板,驕傲地說。

    一樓門口左邊有張床,原來是給阿忠睡的。「伊喔,可以講話,拿拐杖走路,但腦袋不清楚。」阿忠常坐在床上,像鸚鵡一樣重複當年車禍的經過,即使樂天如阿坤伯,聽了10 幾年也吃不消。「碎碎唸,吼!很吵呢。」他搖頭說道。

    丈夫長期在外,年輕時的阿英姨除了獨自帶孩子,還得從事許多體力活貼補家用,因常搬重物,腰椎、膝蓋都壞了,換過人工關節,腰也動過手術。但術後沒復健,肌肉流失,雙腿無力,如果沒助行器,哪兒都去不了。有時聽阿忠唸得煩了,她便蹣跚地移至鐵捲門處,靜靜地看著外面。

    妻兒都不良於行,阿坤伯從買菜、煮飯、洗衣服和打掃,一手包辦。「我以前是伙食兵,很會做菜哦,我都煮紅燒魚給大家吃。」阿忠床邊有台電動摩托車,阿坤伯外出買菜,阿英姨到衛生所看病,都得靠它。

    兩個老人家每個月的年金,加上阿忠的重殘補助,約有1 萬8 千元。二兒子每個月會寄5000 元回來,阿坤伯就靠這2 萬3 千元,養活一家3口。

    人昧爽快 營養不良

    去年初,第三屆1919 幸福巴士到訪長濱1919服務中心,志工田雪蓉長老邀請阿坤伯參加。得知能獲贈全新的禦寒衣褲與美髮服務, 阿坤伯滿心期待,但卻在巴士到訪的那天缺席了。「人昧爽快,去看醫生。」他說

    在服務中心嚴婉玲主任與田長老去醫院探訪後,才發現阿坤伯是營養不良。他把錢都用在妻兒身上,自己三餐都吃稀飯配醬菜。10 幾年來妻兒被照顧妥當了,但他卻越來越虛弱。因此田長老替阿坤伯申請了1919 食物包,希望能減輕他一些生活壓力。

    阿坤伯說:「油很好用,我做菜都會用到。」而米也很實用,因為沒有牙齒,所以他都煮稀飯來吃。「鮮奶麥片也很好,滾水一沖就能吃,足方便咧。台塑的清潔用品,像洗髮精、沐浴乳、洗衣粉等,量大品質好,很好用,我嘛有甲意。」

    在田長老的邀請下,阿坤伯開始到教會聚會,從去年初到現在,都沒缺席過。阿坤伯說:「教會的人很不一樣,很有疼心,會主動跟我打招呼、握手,感覺多了很多家人。」

    攏沒錢了 還沒煩惱

    去年夏天,阿忠突然暴躁起來,會罵人、打人。兩老哪捱得住打,阿坤伯只好把他送去玉里榮民醫院。只是每個月要2 萬多的看護費,讓阿坤伯的負擔更重了。

    「不會啦,沒什麼煩惱,什麼都不缺。」阿坤伯說。一旁沉默的阿英姨突然哼了一聲:「哼,沒煩惱?攏沒錢了,還沒煩惱?」說完,吃力地拄著助行器往門口走去。

    除了經濟問題,阿英姨還常跌倒。田長老說:「她前陣子才跌過,阿伯年紀也大了,身體差,看他們這樣,實在很心疼。孩子雖多,長期在外討生活,各自成家後,經濟不佳,自身難保,根本無力照顧家鄉的父母,這大概也是台灣許多偏鄉的共同難題吧!」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因應疫情1919 陪讀班高度警覺

  • 編輯室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1月底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各中小學延後開學,全台民眾無不嚴陣以待。基督教救助協會亦密切關注疫情發展,特別針對1919 陪讀計畫在全台的243 個陪讀班研擬因應對策。自2 月2 日教育部宣布國中、小學童延後開學,救助協會立即通告全台1919 陪讀班,配合政令調整陪讀天數為每週3 天,並向各陪讀班宣導防疫觀念,及進行課室消毒。因各地情況不同,救助協會尊重各班自主評估是否停課,目前已有近3 成暫時停課。

    安全考量 67 班停課

    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 陪讀計畫目前在全台服務約3000 名弱勢家庭國中小生,新住民家庭是主要服務的對象之一。適逢年節,不少難得返鄉的大陸籍配偶帶孩子回娘家,但卻因疫情而滯留大陸。因為陪讀班無法完全掌握孩子的旅遊史與接觸史,基於安全考量,總計有67 班停課。而對於滯留大陸的家庭,各陪讀班都在努力聯繫中。

    澎湖吉貝1919 陪讀班有6 名新住民孩子,其中有2 位媽媽來自大陸。穆玲玲牧師表示,有一個家庭經由小三通去過大陸,回台後即自主居家隔離。她只能透過視訊關懷孩子、教導樂器。「今年春節有好幾個新住民媽媽回大陸、越南娘家,也有不少回台灣本島過年,接觸史複雜。吉貝島面積小,社區關係緊密,但居民防疫觀念落差頗大。我擔心過多的密集接觸,會讓病毒有機可趁,因此吉貝1919 陪讀班配合教育部政策,要到2/25 才會正式開課。」

    孩子需要照顧 又怕群聚傳染

    寒假延長,對孩子或許是一大喜訊,但對弱勢家庭的家長而言,則是一大難題。穆牧師指出,弱勢家庭的家長多忙於生計,陪讀班停課期間,孩子無人陪伴,又無處可去。所以雖然沒正式開課,但陪讀班還是會天天開門,保持通風,落實正確洗手。寒假期間每天約有20 名學生到陪讀班練琴、寫功課。

    位於台南白河水庫旁的白水溪1919 陪讀班吳樂昌傳道表示,他們陪讀班位處偏鄉,村民大都為年長農民與兒童,父母則多在外地工作。寒假延長,把孩子留在家中,乏人照顧實在不行,因此他們陪讀班還是維持一週五天的正常上課。只是要加強防疫措施,通風、洗手、消毒,缺一不可。由於目前買不到酒精,暫以酒精棉片代替消毒,外加每天給孩子一顆維他命C。

    關心疫情發展 保持高度警覺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救助協會透過7 個地區辦事處,提供防疫資訊給各1919 陪讀班,要求各班務必做好相關防疫措施,並透過網路繪本教導孩子正確戴口罩的方式。救助協會災害管理部也同步向救災先遣志工傳遞相關病毒醫學知識,並在志工群組中進行討論,交換最新資訊,維持對疫情的高度警覺。

    救助協會曾參與17 年前SARS 第一線的關懷工作,在基河國宅服務和平醫院醫護人員、為居家者隔離者送餐,及為街友量體溫。秘書長夏忠堅表示,目前公部門的防疫系統比SARS 時更完備,民眾也更有防疫觀念。救助協會將密切注意疫情發展,隨時準備協助公部門進行防疫。同時也自2 月1 日發起「新型冠狀病毒28 天禁食禱告」,邀請全台基督徒在28 天中選擇一餐禁食,為疫情停止、感染者得醫治、民眾健康祝福禱告。

    捐款支持陪讀計畫
    https://is.gd/Lz1qao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愛鄰舍 陪孩子長大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壢愛鄰舍1919 服務中心(中壢真理堂)位於中壢火車站附近辦公大樓內,共有4 層樓,每層面積約2 百坪。林麗珍總幹事說:「3 樓是長照站、廚房,及咖啡工廠,4 樓是女學生教室,6 樓是男學生教室。」目前全職人員有30 多位,加上其他服務同工,含大專生與高中生等,約有200人,陣容堅強。

    長照志工 陪讀班長大

    服務中心主任林雄堅牧師,86 年自美國學成歸國後,就到中壢從事兒少關懷工作。93 年與救助協會合作,加入1919 陪讀計畫。目前服務國小生13 名,國中生7 名,主要來自隔代教養、單親、新住民、失親,與更生人家庭。

    「10 年前,我們決定擴大陪讀計畫,到各小學內設陪讀班,最高紀錄曾有19 個據點。」舉凡中壢、新街、新明、平鎮、祥安國小等,都能看到「愛鄰舍」志工老師的身影。

    雖然近年來因少子化,陪讀據點縮編至6 個,但卻新增了社區長者的服務工作。「因政府推長照2.0,我們也跟上社會需求,目前已設置5 個長照C級據點。」負責與長者互動的志工,多是年輕大專生,也都是陪讀班長大的孩子。

    陪讀班每周會給學童一個目標,並在該周反覆練習。「例如學按摩,我們會請專人來教,並強調『三道』:穴道、力道與周到。三道齊了才算合格。」服務中心每周日會舉辦「樂齡幸福CLUB」,邀請社區的長者前來,由孩子們負責招待、餐宴、廁所清潔、舞台劇表演,與歌唱等。「當然,一定有按摩啦!」

    因為能學的事情多,孩子從中找到興趣,如今愛鄰舍1919 陪讀班已培養出許多專業人才。「我們目前有2 位自己的社工,有一個孩子也快畢業回來了。」劉薏瑄是陪讀班長大的孩子,目前也在陪讀班工作。專業是影視編劇的她,負責編排孩子們的舞台劇與相關輔導工作。

    別怕 老師愛妳

    薏瑄曾開放自己的住處當家屋。今年5 年級的小悠(化名),就曾與她同住。小悠小一時來陪讀班,母親不知去向,父親精神失常,她與哥哥由外公照顧。外公老邁,疏於照顧,小悠身上常有異味,也不會配合季節穿衣。夏天穿禦寒的厚衣,冬天穿輕薄短袖。不是汗流滿面,就是鼻涕滿臉,人見人躲。

    因為住一起,薏瑄當起衛教老師,花了整整一年,小悠才學會打理自己。「後來她在學校碰到前任導師,導師又驚訝又讚許地說:『小悠,妳變好多喔。』」

    以前小悠有自殘傾向。第一天到陪讀班時,看周遭都是陌生人,加上作業不會寫,心理壓力極大,竟一個人躲到教室後頭。不久傳來淒厲叫聲,薏瑄抬頭一看,發現小悠全身亂抓,披頭散髮。薏瑄連忙把她帶到角落,安慰她:「小悠,妳別怕,老師愛妳。作業不會沒關係,老師幫妳想辦法。」

    看著失去理智的小悠,薏瑄深怕自己被她咬傷抓傷,只能邊安慰邊禱告。漸漸地,小悠情緒緩和下來。「以前失控時,學校老師會罵她,但她發現這裡不會,便冷靜下來了。」雖然小悠後來又失控了幾次,但陪讀班老師的態度很一致,總是溫柔地安慰鼓勵她。所以現在小悠碰到挫折,已不會自殘了。

    因著愛與陪伴,小悠有了安全感與自信。「以前她寫功課容易放棄,現在她會試著跟老師學,想找出答案。」此外,小悠看到同學有需要,也樂意提供幫助,是個細心、有愛心的孩子。

    人多好辦事,服務中心人手充足,附近的鄰居都因他們而受益。林麗珍表示:「我們看起來不缺資源,其實很缺。」負責募款的她,常面臨發不出薪水的窘境。然而上帝的恩典夠用,總是在最後關頭及時發出,一次也沒欠過。「上帝是信實的!」

    捐款支持陪讀計畫
    https://is.gd/Lz1qao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屋漏夜雨 仍安眠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46歲的阿悅(化名)20 年前與前夫離婚後,帶著媽媽到台中東勢,租地學種高接梨。憑著勤奮與毅力,漸漸地闖出一片天。梨子穩定熱銷,不但讓她養活自己與媽媽,還能幫前夫養育3個孩子。她說:「雖然離婚了,孩子監護權歸前夫,但我仍與他一起負擔孩子的生活費。」

    6 年前,阿悅媽媽被診斷出肺癌,電療與化療都需要現金。「當農夫得等貨賣出後,才有錢進來,所以手上的現金不多。」因此,阿悅晚上去醫院兼差當清潔工。有天她騎車回家,因體力不支出了車禍。「出發前我已經先睡1 小時,還喝了蠻牛,沒想到還是出事了。」阿悅說。

    腦中沒有「可憐」兩字

    當天騎車到一半,阿悅突然眼前一黑,撞上變電箱。她往後飛,小腿骨折,肝臟破裂,幸好有戴安全帽,才撿回一命。「飛出去的當下,我就想,孩子的生活費、媽媽和我的醫藥費,該怎麼辦?」幸好當時阿悅的大女兒正好國中畢業,有較多時間可以照顧她。

    出院前醫生特別叮嚀:「要把握時間復健,不然會長短腳哦!」但阿悅還有媽媽及果園要顧,哪有時間復健?因此,她刻意不坐輪椅,硬是拄著兩支拐杖在家來回走,很快只靠一根拐杖就能走了。

    「我太心急,後來又摔斷一隻手。」雖然斷手,但她腦中沒有「可憐」兩個字。為了家人,她得趕快站起來。車禍2 個月後,她真的不用拐杖也能走了。

    但康復後不久,媽媽卻走了。媽媽的病花光她所有積蓄,還欠了數十萬。龐大的經濟壓力,引發她僵直性脊椎炎,常疼到痛不欲生。有次她躺在床上3 天3 夜無法下床,等病情稍微好轉,她緊急打電話給北部的舅舅求救,暫時住進了舅舅家。「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胃出血,子宮還有惡性腫瘤,得立即開刀。」阿悅說。

    眼看房租快付不出來

    身體稍微康復,阿悅就想:「未來我能去哪?可以做什麼工作?」因為有脊椎炎,阿悅決定轉換跑道,找個不用彎腰的工作。「最後我決定去職訓局上課,轉行做美髮。」在朋友幫助下,她先去桃園學,最後決定回故鄉花蓮。「花蓮有一個老師知道我的情況,給了我很優惠的學費。」學費少了,多出來的錢剛好夠租一間套房,每個月4500 元。

    在眾多貴人的協助下,阿悅前年6 月考到髮型設計師執照,但這才是挑戰的開始。「理髮店都偏好年輕人,加上我不瘦,身上一堆病,找工作常被拒絕。」找了5 個月,眼看房租快付不出來了,阿悅不禁懷疑起自己的決定。在美髮老師的介紹下,她來到東華1919 服務中心所屬的東華浸信會聚會。小組長知道阿悅的難處後,立刻替她申請了2 萬2千元的1919 急難金,並請志工游素美予以關懷。

    我是天下最幸運的人

    此後只要阿悅感到焦慮、徬徨,都會找素美談天。情緒有了出口,她的心情也慢慢穩定下來。「之前她不確定是否要留在花蓮,因為找不到工作,只能四處義剪,像無頭蒼蠅般飛來飛去。」游素美說。

    後來阿悅到一家百元剪髮店,要求老闆讓她在旁觀摩,也幫設計師們掃地、倒水。去年2 月,有天阿悅突然接到老闆電話:「阿悅,過完年後能來上班嗎?」「46 歲還能轉職成功,我真是天下最幸運的人。」目前阿悅是兼職,一個月薪水約2 萬,升為正職後有3 萬,但一天得站12 個小時。她身體能否負荷,還有待觀察。

    為了支付母親醫藥費,阿悅欠了50 萬,朋友們知道她的難處,都要她有能力再還。「等我上手後,我想回老家富里,幫老人家義剪。現在的富里沒落了,有很多老人家,他們一定需要我幫忙。」阿悅說。

    一路走來雖多磨難,但阿悅一點也沒有怨天尤人,反而積極樂觀。下次到富里,若看到設計師在幫獨居老人義剪,那或許就是阿悅哦!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
    https://is.gd/GgsiK5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旺得福望你得福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台中逢甲1919 服務中心(台灣信義會逢甲慕義堂)位於逢甲夜市旁,因鄰近眷村改建的大鵬新城,居民多為榮民與榮眷。2 年多前,周純琿師母與邱智群等4 名服務中心的同工,接受救助協會1919 旺得福課程培訓,而後在去年3 月開始舉辦第一期的「1919 旺得福俱樂部」社區長者服務,目前已進入第三期。

    近80 歲的趙媽媽是第一期的學員,台風穩健,甚具舞台魅力,因此從第一期中段起,便開始請她上台帶手語歌。「你若來台東,請你斟酌看,出名鯉魚山,亦有一支石雨傘…」她一身紅衣,在台上手舞足蹈,領著台下的同學一起唱跳「來去台東」。在她賣力演出下,鯉魚山、三仙台…,彷彿就在眼前。

    獲益匪淺 愈做愈喜樂

    慕義堂旺得福俱樂部每周三上午舉行,結束後會與學員們一起共餐,大家聊天培養感情。除了受訓的4 位同工,服務中心另外還有5 位同工加入,他們也都因旺得福而獲益匪淺。

    智群表示,有位40 多歲的同工,活動開始前髖關節不舒服,結果才做完上下肢運動,就不藥而癒了。還有位65 歲的姊妹,來旺得福後失眠也改善了。

    60 多歲的柯媽媽是香港人,是4 位核心同工之一。培訓初期因為缺乏這類的服事經驗,造成她極大的心理壓力,擔心無法勝任;但因著救助協會培訓課程的裝備,漸漸產生自信和勇氣。然而在旺得福活動一開始,她上台仍非常緊張,只想著把流程趕快跑完,但隨著經驗累積,慢慢地她熟能生巧,現在不僅能帶學員們流暢的做各樣的體適能運動,還會用台語逗大家開心。

    「她因著熟悉服事的內容,並和長輩建立愛的關係之後,壓力漸漸釋放,整個人也就跟著放開。看到大家身心狀況越來越好,感覺付出有收穫,也就更有成就感了。加上在旺得福能不斷學到新東西,她現在是越做越喜樂。」智群說。

    不怕拒絕 繼續關心她

    80 多歲的阿茶姊總是第一個報到,每次來總是帶著一副墨鏡。「一開始我們以為她是愛漂亮,但整個過程她都沒摘下來,我們就猜她可能畏光。」

    第一學期有次中午舉辦「一家一菜」,邀請學員每人帶一道拿手菜與大家分享。但每次上課都第一個到的阿茶姊,那天卻缺席了。智群致電關心她,阿茶姊也沒有特別交代原因。「第一期結束時,我們想到她家探訪,也被她拒絕了。」

    雖然關心屢遭閉門羹,但智群還是持續每周打電話關心她。「雖然我怕她接電話接到煩,但我想她肯定有需要關心的地方,所以就堅持打下去,我們也慢慢熟了起來。」

    某次聚會, 阿茶姊突然對一旁的智群說:「智群,我其實只有一隻眼睛,另外一隻已經摘掉了…」原來阿茶姊肝臟曾受細菌感染,在病床上昏迷40 天,肝臟被細菌吃掉一大半,一隻眼睛也因感染而摘掉。「這模樣,我怕會嚇到人,所以墨鏡一直帶著。」

    那次談話後,阿茶姊卸下心防,開始主動與大家打招呼,也越來越活躍。阿茶姊還有一個兒子,聽說身體也不好,但她還沒有向同工們透漏太多細節。「這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目標,要更深入關心她。盼阿茶姊主動分享她和家人的需要,我們可以為她家庭的需要代禱。」

    人力吃緊 缺一都不行

    每次活動看似人手充足,但只要有人請假,調度會立刻吃緊。「每個位置都很重要,少了任何一個人,我們關懷長者的時間就會大大壓縮,因為剩餘人力僅夠跑完流程。」

    因此,周純琿師母說:「希望未來有更多人投入旺得福,我們才能更深入關心這些長者。同工之間也能有時間喘口氣,充充電,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捐款支持1919旺得福
    https://is.gd/IUSPIu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創為精密 為愛閃亮

  • 張芷芸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創為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從2006 年開始支持救助協會,14 年來一直是救協的好夥伴。2008 年起開始投入1919 陪讀計畫,認領陪讀班。而為使成長中的弱勢家庭孩子能吃到營養晚餐,今年起創為還特別資助1919 食物銀行「偏鄉陪讀班晚餐食材補助計畫」。製作冷凍調理包,按時寄送到各班,讓孩子們能吃得營養,健康均衡,平安長大。

    看見需要 就要付出

    創為成立至今22 年,以追求最高「品質」為主要目標。所生產的觸控螢幕,備受各界肯定。談到品牌的創新理念和經營之道,如何在多元變化的世代中求新求變,創為總經理趙書華直言:「這世界一個不變的道理,就是變!」

    「現在,大陸出名的方便麵被外送給打敗了。連小偷這行也失業了,因為大家都不帶錢,改用電子支付。時代發展如此神速,誰會想到許多工作會被異業所取代?不變是不行的。」所以,趙書華非常重視創意,常常和夥伴們腦力激盪。「夥伴們都是我的智囊團,我們常直來直往溝通。身為領袖,一定要有創新理念,才能帶領大家前進。」

    在公司有「俠女」美譽的趙書華,不但要掌管海內外的事業,還要面對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但有著爽朗笑聲的她,更熱心公益,古道熱腸。「看見需要,就要付出。我們公司的公益理念就是:『取之社會、用於社會,將愛傳出去』。」趙書華說。

    原來 台灣還有人沒飯吃

    多年前,趙書華曾應邀到一所偏鄉原住民學校參加畢業典禮。台下孩子們的座位下都放著一大包米,讓她很好奇。「原來,快放暑假了,孩子們少了學校的營養午餐,回到家可能沒飯吃,而一包25 公斤的白米可讓孩子的家撐一個月。我當時非常震驚,原來在台灣還真的有人沒飯吃。」也因此,趙書華對於捐米和幫助孩子,向來不遺餘力。

    創為每年都固定提撥數百萬,設立急難救助專戶,並發函各學校,幫助需要的孩子。「公司如果有賺錢,員工一定要能享受到,再推及到相關的供應商、客戶,還有社會。不論是育幼院、老人送餐、陪讀等,我們都會持續關心。」趙書華說。

    關心員工 捧在手心疼

    近年來,台灣少子化問題已成國安問題。多年來趙書華為鼓勵員工結婚,不但舉辦未婚聯誼會,還加碼員工福利,讓大家安心生育。只要家有6 歲以下的孩子,每名每月補助3 千元。「有員工連生3 個小孩,每個月公司就補助9 千元,大大減輕了壓力!」管理部許國寶經理笑著說。「在我們公司,孕婦走起路來可威風了!」在這裡,孕婦可說是被捧在手心疼,也讓幸福企業的美名不徑而走。

    趙書華回憶,有次,一位女員工騎車回家,行經新北深坑,因區公所沒經費,整條路都沒燈。昏暗中,女員工出了車禍,從大卡車底下被搶救出來,粉碎性骨折。趙書華得知後,立刻找人了解原因,後來出資裝了一整排路燈。「沒想到燈裝好了,區公所竟說沒錢繳電費。既然燈都裝了,最後索性連電費我們也付了吧!」趙書華滿臉笑意地說。

    不管天多黑 星星依舊閃亮

    幾年前,趙書華還曾資助一位屏東排灣族部落的女孩。當時她爸媽生病,一度讓她無法升學。於是趙書華開始資助她,最後一路讀到屏東教育大學。去年底,女孩長大了,在部落舉行婚禮,因感念趙書華的幫助,還特別邀她來見證人生大事。

    趙書華期盼年輕人都能有超越黑暗的眼光,看見隱藏在艱難後面的夢想與希望,而這也是她認領1919 陪讀班的主要緣由。「我是個樂觀的人,即使在黑夜中,總相信黑夜必將過去,而黎明就要來到。就像《眼光》中的歌詞:『不管天有多黑,星星還在夜裡閃亮…。誰能跨過艱難,誰能飛越沮喪,誰能看見前面有夢可想,上帝的心看見希望,你的心裡要有眼光!』」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is.gd/Lz1qao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讓愛繼續走動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1月16日晚上,救助協會於台北基督之家舉辦「第18屆1919愛走動-單車環台與幸福巴士」感恩分享餐會,參與單車募款的勇士、幸福巴士志工與其親朋好友齊聚一堂,分享經驗,也觀看紀錄片與微電影。

    用餐過後,單車勇士與幸福巴士成員齊聚台上,合唱「讓愛走動」。一旁伴奏的小提琴手是去年總統教育獎得主陳冠文,他是個自閉症患者;另一邊的手風琴手是多障音樂天才廖庭澔。兩人都靠著毅力,突破天生的障礙,靠音樂翻轉人生,也讓大合唱聽來更動人溫暖。

    不畏經濟寒冬 勇士拼環台募款

    不畏經濟寒冬 勇士拼環台募款夏忠堅牧師表示:「2019年台灣遭逢經濟寒冬,1000個急難救助金名額在年底前即用完。救助協會今年到年底也嚴重赤字,整體情形嚴峻。」外在條件雖嚴苛,卻更激發勇士的愛心。今年才13歲的吳翔蘋第一次環台,是9屆環台勇士吳炘庭的長女,外號「小蘋果」。

    小蘋果表示,自己體力差常常落後,但因押騎的鄭惠安、王琛與王公誠的陪伴與鼓勵,才能順利完成環台。除了騎車,小蘋果在學校、教會、親友長輩間積極募款。「來分享會前,我的公民老師捐了2000元,這給我很大的鼓勵。到今天,我的募款金額已接近15萬了!」

    繼續陪急難家庭 走過人生最低谷

    在黃明裕醫師的號召下,共有37名牙醫師加入幸福巴士牙醫環台義診團隊。「我想在台北市參與外展服務的牙醫師不到10位,而今年全台的數字應該是破紀錄了。」

    大環境雖險峻,但參與愛走動的人卻有增無減。而今年年底,這群勇士仍將繼續踏上募款之旅,陪伴急難家庭一起走過人生的最低谷。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
    https://is.gd/GgsiK5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溫馨年菜 愛心快遞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為讓弱勢長輩溫暖過年,台北市政府連續第12年舉辦「溫馨年菜‧愛心快遞」。今年仍由救助協會邀170位1919志工,開40輛車,把美味年菜親送至150位長者家中。除了年菜,中視慈善愛心基金會與台北市偉慈慈善基金會也贈送每位長者1000元紅包,願他們開心過節,平安喜樂。

    麗山1919服務中心主任周飛來傳道,負責送台北市延平北路7-9段。這裡又稱「社子島」,雖屬台北市,但沿路盡是紅磚平房、菜田,及工廠。由於社子島限建多年,來到這裡就彷彿穿越到40年前的台北。

    周傳道一行人陸續送完前幾位長者後,最後一戶要送的是一對夫婦。但只有阿公在家,他太太阿惠嬤則在洗腎。眾人在門外費了一番力氣,才把阿公從睡夢中喚醒,將年菜與紅包交給他。

    「阿公,你太太的印章,還有身份證呢?要這兩樣才能幫她領紅包耶!」「不知道耶,她也沒有交給我。」周師母連忙打給阿惠嬤:「阿姨,妳的印章、身份證擺在哪裡?紅包要給妳呢!」「那,沒關係啦,謝謝你們,祝你們新年快樂喔…」

    紅包沒給出去,按規定,得將紅包送回士林區的社福中心。途中,周傳道靈機一動:「阿嬤不就在附近洗腎嗎,那我們順道繞過去給她好了!」車子掉了頭,開去醫院,將紅包送給在病床上的阿惠嬤。「謝謝你們耶,還特別跑來。」阿嬤戴著口罩看不到表情,但聽得出來非常開心。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不給糖不搗蛋 募集食物做愛心

  • 文大幼兒園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行在美加等地的萬聖節,近年來在台灣幼教界也愈來愈風行。每到萬聖節,常會看到幼兒園的老師帶著一群特殊裝扮、載著面具的孩子,在街上遊行,並向店家索取糖果。然而新北文大幼兒園的萬聖節十分與眾不同,他們的口號是:「不給糖不搗蛋,募集食物做愛心」將萬聖節索討糖果,變成為募集愛心物資。

    文大幼兒園黃國沛主任表示,3年前有同事提議,吃太多糖對孩子不好,與其讓孩子要糖,不如教孩子助人,去募集一些弱勢家庭需要的物資。於是自2017年募集玩具送台大兒童癌症病房;2018年募鞋送到非洲;去年則募集食物,捐給1919食物銀行。

    去年萬聖節當天,文大幼兒園的孩子們扮成爆米花、西瓜、玉米、甜甜圈等各種食物的造型,到商家募集物資。結果店家響應熱烈,有直接寄來3大箱紙尿布,有婦產科捐出大批的牙刷與清潔用品,連警察局也捐米響應。而孩子們也紛紛捐出自己最愛的食品,如麥片等。

    「加上安親班的孩子,此次活動共有百餘人次參與,募集了103個品項,總共市價達52,750的物資。我們還親自送到救助協會的辦公室,運了兩趟才完成。」黃主任說。

    「有很多人沒有飯吃,你怎麼可以浪費呢?」現在只要有孩子不想吃點心,就會被其他同學糾正。黃主任表示,自從萬聖節活動後,孩子們都更珍惜食物了。這個溫馨的意外收穫,讓他非常欣慰。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攜手台南實體愛心銀行—溪南分行

  • 李淑美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救助助協會開辦1919食物銀行已有10年,近年來常提供經驗技術,與公部門協力照顧弱勢家庭,包括新北市惜食計劃、桃園安家實物銀行。而由1919食物銀行提供技術支援、ihope愛希望全人關懷協會(台南神召會)承辦的台南市實體愛心銀行—溪南分行,是第三個合作案,於2019年11月21日正式營運。

    親臨剪綵的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續食、惜食及公共愛心倉儲計畫,是他上任後的重點政策。2019年已陸續開辦2處實物銀行實體店面,及多個惜食平台,盼望能將各種愛心資源輸送到最需要的弱勢民眾手中。

    ihope愛希望全人關懷協會隸屬的台南神召會,也是救助協會的1919服務中心,設有神召1919陪讀班,目前照顧國小50人,國高中25人。負責人柯婌文牧師說:「我們已與台南市府合作兒少保護工作多年,目前有2個安置家庭,負責照顧社會局所委託高風險家庭的孩子。」

    柯牧師指出,溪南分行不僅提供物資,也安排志工逐家探訪,深入了解受助家庭的需要,並提供其他的資源。「我們營運至今才3個月,但受助家庭已超過百戶。有一個受助者,父親年邁,媽媽洗腎,妹妹身心障礙,只好辭掉工作照顧。但近日媽媽突然住進加護病房,志工得知他的情況後,立即前往醫院探望,進一步了解後,還為他申請了1919急難救助金呢。」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認購1919救助套餐
    https://www.1919.org.tw/2017/foodbank300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緣馨送8000毛毯 溫暖1919受助戶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中華緣馨醫療援助會一直是1919食物銀行的好夥伴,繼前年為急難家庭募集1萬2千件發熱衣後,去年底又募到8000條「1919保暖毯」,贈送給1919食物銀行的受助戶與1919陪讀班的孩子,讓他們能在寒冬中溫暖過年。

    特製刷毛毯 寒流也不怕

    緣馨會的靈魂人物阿祥(化名)表示:「這次特別找做外銷防寒衣的廠商幫忙,毯子採用刷毛材質,鋪在身上再加原本的棉被,暖度倍增,寒流來了也不怕。」

    阿祥是先付訂金給廠商,再進行募款。「在自己的臉書呼籲募款,不到5天就募足款項,共有1千多名粉絲捐款。」長期用臉書做公益的阿祥,相當專業。捐款金額沒有門檻,捐款人也會有電子收據。「以前是手寫收據,今年全面E化。捐款人從email收到後,列印即可用來報稅。」

    聽說是要送弱勢家庭,廠商也非常支持,立刻推開其他訂單,先專心製作這批毯子。「毯子上縫製的救助協會鴿子布標,每條成本在1-2元,但廠商全部吸收,不跟我們收錢。」

    救協最積極 分發渠道廣

    除了呼籲捐款,阿祥也鼓勵粉絲參與11月18日北基宜地區集散點的物資發放。加上他,那天緣馨會共來了11名志工。從新竹來的黃小姐,帶著1歲的女兒一起來。她表示:「得知消息時,募款已截止,很可惜。還好還能參與發放,當然一定要來。」忍受著低溫寒意,那天志工們順利發放了496份食物包的物資。

    阿祥說:「我曾與許多公益團體合作過,其中救協最積極,分發管道也最廣。無論是發熱衣或毯子,都能親送到經濟弱勢家庭手中,免去物流運送產生的運費。2020年我們想募集牙膏、牙刷、毛巾等,希望能透過1919食物銀行的網絡,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關心220位偏鄉清寒牧者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台超過5700家7-ELEVEn的統一超商,近2年不只成為救助協會的好夥伴,一起募集1919救助套餐,更在去年聖誕節前夕,動員總部22位志工,來到救助協會八里倉庫,協助打包禮物箱與包米。

    聖誕禮物 給偏鄉牧者

    有別於一般企業志工的包米,這次打包的220份禮物箱,是救助協會專程為偏鄉的1919服務中心牧者所預備的。1919食物銀行總監張謙方說:「1919服務中心(教會)的牧者們長年陪伴、服務社區的弱勢朋友們,十分辛勞。其中約有半數牧者都在偏鄉,他們長年埋首服務,但因教會弱小,有些連薪資都沒有,或只有少數謝禮,生活非常清苦。因此,在聖誕節前,希望能送一份聖誕禮物給他們,表達我們的關心。」

    這些禮物箱每箱重約20公斤,內含營養品、奶粉、乾燥香菇、罐頭、毛毯等10多樣物品,相當實用。「希望1919服務中心的牧者們不只關心弱勢朋友的需要,也能好好照顧自己。很謝謝統一超商的志工前來幫忙打包這份愛的禮物!」

    每份禮物箱都是用厚紙箱承裝,因此從紙箱預備,到把每份禮物按次序擺好,再檢查後封箱等,都需要一定的流程。統一超商的志工們果然訓練有素,一下就掌握分裝技巧,很快就逐一點收完成!

    我不累 只想表心意

    2小時包完220份的禮物箱後,志工們又捲起袖子,包了300公斤的米。志工們不只出體力,熱情的心也讓人感動!此次帶隊的田經理表示,這次活動採取自由報名方式,鼓勵員工們透過公益體驗打包愛心,把愛傳遞出去。本來以為年底業務繁忙加上聖誕節前夕,報名人數可能不多,沒想到還十分踴躍。

    「看到1919食物銀行紀錄片裡的高雄潮寮黃阿嬤,那份養育4個殘障子女的堅強毅力,讓我很感動!所以包完禮物箱,再包米,一點也不累。我就是想表達一份心意給阿嬤,還有跟她一樣需要關懷的朋友們。」在統一超商財務部工作的純純說。

    負責公益品牌溝通的薛經理說,這是她第一次帶女兒當志工。「希望8歲的女兒能學習和體驗助人的快樂,而自己也能更認識1919食物銀行,了解如何募集物資與運用。」

    人資部的俐穎,也是第一次帶11歲兒子當志工,「現在的小朋友生活太好,物質方面都不缺。兒子快讀國中了,我想帶他來看看弱勢群體的需要,也讓他獨立完成一些工作。參加這樣的志工活動,有助他和社會連結,也希望能提升他的人生視野。」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捐食物包 包米志工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服務社區始終為國際扶輪社的最高使命!去年,國際扶輪3482地區總動員,到救協八里倉庫進行3場包米活動,志工總人數高達427人。社區服務主委PP Sharon表示:「原本每場預估60人次,但社員的愛心超乎想像,場場爆滿。」第一場108人,第二場167人,第3場在去年12月7日舉行,有152名社員參加。

    這點錢 怎麼夠養活一家

    Sharon指出,當初在捷運站看到2018年食物銀行紀錄片主角諾凡的看板廣告,上網看了紀錄片後倍受感動,便與兩位好友Nana社長、Jamie,及台北圓環社Nelson總監討論,決定2019-2020年與1919食物銀行合作,在3482地區特別成立食物銀行委員會,由Nana擔任主委、Jamie擔任副主委,並推動認捐食物包,發起包米志工活動。

    因為參與志工人數遠超過預期,因此後面二場活動分兩頭進行,輪流分組包米,和進行「我們這一家」急難家庭體驗活動。體驗活動中,社員得扮演急難家庭,在有限的預算中規劃食品、房租、醫療與教育等開銷。只見大家不是搖頭,就是嘆氣:「這點錢,怎麼夠養活一家…」活動結束後,Sharon也站出來,呼籲社友們伸出援手,以認捐食物包的方式幫助急難家庭。

    拋磚引玉 大家一起來認捐

    Nelson總監說:「本來我們設定400包,也就是約2成的社員捐贈,但現在已突破600包,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中。」Nana主委表示:「有個社本來捐了20多包,參加包米後又多捐50包。另一個社包完米後,認捐數也達到40包。」

    12月7日兩個小時內,大家共包了4,638公斤的米,預計能幫助1,546個家庭,三場活動則總計包了13,584 公斤。Nelson也代表3482地區捐贈60萬元,相當於600份食物包。Nelson表示:「這是拋磚引玉,希望能激勵各社,未來也能發起認捐活動,積沙成塔,幫助更多急難家庭。」

    後記:今年1月份,3482地區共捐出863,000元,認捐863份食物包,是原計畫400份的2倍以上!Nana主委說Nelson總監還將鼓勵社友持續認捐。

    諾凡的故事「豐富的故事」
    https://youtu.be/QlAOurO8dGo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包米傳愛 在付出中感受幸福

  • 黃莉雯
  • 黃莉雯
    上一篇
    下一篇

    去年11月23日寒流剛過的週六下午,現任台大EMBA第18屆校友基金會執行長的媒體人何戎,號召邀請了一群充滿愛心的台大EMBA校友和他們的家人,特地前往救協八里倉庫,進行寒冬送暖的行動-包米傳愛。

    校友基金會秘書處的秦小姐說:「這次寒流太強了,本來我們收到30多人報名參加要來,結果有些人因重感冒無法前來。雖然人數減少,但我們還是依照原定計劃前來,因為這樣的機會太難得了!」

    要搬要扛 當然由我來

    發起號召的何戎表示:「我之前曾和藝起發光協會的藝人朋友們來包米過,很感動!包裝的過程雖短,但知道這些米都會送到需要的家庭手中,就覺得非常有意義。也因為如此,這次才邀請樂於回饋社會的台大EMBA校友們一起來共襄盛舉。」

    不只號召包米,平時熱愛跑步的何戎,去年也發起了「Run for the Need」,為1919愛走動募集到16萬9千元的救助金,協助需要的急難家庭。身為公眾人物,何戎不忘在繁忙行程中撥空做公益的熱情,令人感佩!

    在包米體驗的現場,運動健將何戎,一肩扛起拆封30公斤大米袋裝的白米,再把米倒入米池,讓大家分裝的責任。半天下來,幾乎快成為「拆米達人」!「要拆大包裝的米,最難的就是要找到線頭。只要能找到,就能輕鬆打開封口。一開始真是難找,但做了幾次之後,熟能生巧。我又是現場校友中最年輕的,要搬、要扛,當然由我來囉!」雖然嘴上說得輕鬆,但在拆封扛運了2千公斤米之後的何戎,苦笑地說:「腰有痠到,我準備打電話預約,等一下去找中醫看腰了!」

    助人最樂 何樂而不為

    在包米過程中,擔任志工的台大EMBA校友們無論搬米、拆大包裝米、分裝、秤重、封口、打包…,每一個環節都非常認真。還不時討論工作流程,怎麼樣才能最有效率。隨時機動調整,真是連包米都在思考流程管理的優化。

    曾到過偏鄉捐贈醫療設備,並參加義診的校友基金會秘書長金鈺欣,以前沒包過米,這次帶著退休的先生和兒子一起來。她表示,「能全家出動一起來了解弱勢族群的需要,覺得很有意義。而透過包米,用行動直接表達關懷,心中充滿了幸福感!」

    同樣也是全家出動,帶著爸媽和兒女一起來的韋月桂笑說:「能夠付出是福氣,懂得付出是智慧。能夠助人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施比受更有福,何樂而不為呢?」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is.gd/3N6J1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3月號
    本期目錄
    ×
    2020年3月號

    封面故事


    向前
    回頭是愛
    老伴伴老

    秘書長的話


    5餅2魚

    專題報導


    因應疫情1919 陪讀班高度警覺

    1919陪讀計畫


    愛鄰舍 陪孩子長大

    1919急難家庭


    屋漏夜雨 仍安眠

    1919旺得福


    旺得福望你得福

    愛心花園


    創為精密 為愛閃亮

    THE UPDATE


    讓愛繼續走動
    溫馨年菜 愛心快遞
    不給糖不搗蛋 募集食物做愛心
    攜手台南實體愛心銀行—溪南分行
    緣馨送8000毛毯 溫暖1919受助戶
    關心220位偏鄉清寒牧者
    捐食物包 包米志工
    包米傳愛 在付出中感受幸福
    Previous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