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機構簡介
    年度報告
    年度計畫
    服務據點
    聯絡我們
  • 我們的服務
    1919食物銀行
    1919陪讀計畫
    1919急難家庭
    1919重災救助
    1919旺得福計畫
  • 財務徵信
    捐款徵信
    財務報告
    捐款紀錄查詢
  • 即時消息
    最新消息
    救助月刊
    活動專區
  • 會員專區
  • English
參與捐款

孩子的快樂天堂

  • 編輯室
  • 夏忠堅
    上一篇
    下一篇

    有一次,在台東開拓教會的金敬淑宣教士打了一個電話給我,她說她正好來台北,希望到辦公室來看我一下。她操著一口韓國腔中文,流利地說:「我知道你很忙,我只要跟你談5 分鐘就好了。」她獨自從韓國來台宣教,埋首台東10 餘年,我再怎麼忙,也要空出時間。

    金宣教士來辦公室時,帶了一份很精緻的禮物。她說:「我是專程來謝謝你的!」我滿臉狐疑。「謝謝你們支持我們1919 服務中心開展兒童陪讀班!」這不是救助協會本來就該做的主軸服務嗎?我才應該要謝謝她願意跟我們一同協力開設吧!

    金宣教士來台已14 年,之前曾擔任全世界最大教會—首爾中央純福音教會(會友人數75 萬人)主任牧師趙鏞基的秘書,獻身作宣教士後,受派來台東建立教會。

    她跟我分享說,他們開拓台東生命泉純福音教會後,很多青少年會來教會參加活動,但兒童卻不多。她以一貫溫婉輕柔的語氣笑著說:「我以前去社區探訪,常聽老阿嬤罵著孩子說:『不可以去教會哦,我們家不信教!』謝謝救助協會支持我們開展1919 陪讀班。現在我去社區探訪小孩,會聽到老阿嬤罵著孩子說:『你再不乖一點,我就不讓你去教會了!』」

    台東生命泉教會前有很大片的草地,那是陪讀班孩子的快樂天堂;有一座籃球場,是孩子們釋放精力的所在。不過孩子們花最多的時間,還是在一樓的大教室,那是不得不認真做功課的地方。而大教室旁是廚房與餐廳,那是讓孩子得飽足的所在。

    我每年都有機會去拜訪生命泉陪讀班,跟他們的主責老師韓帆與黃毅也熟悉起來了。韓帆身材挺拔壯碩,像極了農村憨厚的大哥,但眼神凌厲,孩子們都乖乖地聽他號令。黃毅則一幅韓劇潮男架勢,是動靜皆宜的超級孩子王。

    逆向走過台東南島大道,起頭是「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往前右側是「生命泉1919 陪讀班」,再往前左側是「綺麗珊瑚文化園區」。生命泉1919陪讀班多數的孩子是原住民,他們的生命根源與台灣史前文化相連;經過1919 陪讀班的照顧、陪伴、淬煉,衷心期盼他們的未來也能如綺麗珊瑚般,堅毅而璀璨!

    像生命泉這樣的1919 陪讀班,目前台灣有223班( 國小158 班、國中65 班),蒙古有6 班,緬甸有4 班。總計有2,444 名弱勢家庭孩子,正接受像金宣教士、韓帆、黃毅等老師所提供的課輔、品格教育、多元才藝、營養晚餐,與家庭關懷。請支持「午安・晴天─ 1919 陪讀計畫」,成為這些老師最堅實的後盾,讓他們能無後顧之憂地陪伴孩子們迎向亮麗的晴天!

    支持1919 陪讀計畫,陪伴孩子們迎向亮麗的晴天!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8月號
    本期目錄

    Hello,Sunshine!

  • 陳振傑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You are my sunshine 你是我的陽光

    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
    你是我的陽光,我唯一的陽光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ay
    當天空烏雲密佈時,你使我快樂
    You'll never know dear, how much I love you
    親愛的,你永遠不會知道我多麼愛你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請不要奪走我的陽光

    Jimmie Davis (1940)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8月號
    本期目錄

    掌握「關鍵金三角」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來,大家排好隊,準備上車了!」下午4 點,老師對著現場孩子發號施令。孩子們一一坐上3 輛交通車,上車前還各拿了2 顆肚臍橙。「這是我們台東的特產,香甜可口,好吃極了!」台東純福音1919陪讀班( 城市生命泉純福音教會) 的同工老師說。

    孩子一度多到上百人

    台東市豐年國小在每年新生入學前,都會安排家長座談會,由學校導師介紹生命泉陪讀班,甚至邀請志工老師與家長會談,以決定是否讓孩子課後到陪讀班。同工老師說:「過去幾年共有5間學校的孩子來到陪讀班,孩子曾一度多到上百人。但這2、3 年我們專心與豐年國小合作,人數維持在50 名左右。」

    送走了國小生,晚上還有國中生會來用餐,餐後則有主題分享。只見教會的每一位同工老師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繼續服事國中生們。有人預備點心,有人預備課程,還有人則是陪伴學生說話。

    這天黃毅傳道背了一個大背包進來,他要分享的主題是:「第一次當背包客就上手」。黃傳道曾在澳洲打工度假,後來愛上台東,就在此定居。在因緣際會下進入教會服務,現在是教會傳道。

    陪讀班主任金敬淑宣教士表示,2008 年她從韓國來到豐年,發現此地貧富差距極大。大路兩旁是亮麗透天厝,但一進到後巷,卻滿是舊鐵皮或木塊拼湊的小屋,還有光著腳丫到處嬉鬧的孩子。「我感觸良多,深深覺得上帝要呼召我來此,於是就在豐年建立教會,做韓國泡菜募款設立陪讀班,這一做就16 年。」金宣教士說。

    直接找校長介紹孩子

    一開始,志工們到社區發傳單,逐家叩門,邀請家長讓孩子來陪讀班,但反應冷淡,後來金宣教士便直接到學校找校長。起初學校介紹來的孩子,幾乎都有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遲緩的問題。但不久就慢慢改善了,讓學校師長很驚訝。後來就主動介紹更多學生前來,以致最多時曾達上百人。

    除了兒童,金宣教士也關心社區裡的弱勢家庭,常邀請髮型設計師、推拿師、腳底按摩師,前來服務長輩。當地的里長就曾在里民活動中公開表示:「很多團體會來關心,但一送完物資就走。只有這間教會很不同,他們的關懷很深入,尤其對孩子特別照顧,讓我深受感動。」

    最重要的是改變家長

    要讓孩子改變,金宣教士認為,首先必須先掌握「關鍵金3 角」:學校、孩子、家長!因此,她特別組成「家長聊天小組」,請家長到陪讀班聊孩子的教養與學業,集思廣益一起解決問題。

    她說:「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物資與金錢,而是有人能持續關心。陪讀班除了教導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改變家長的想法,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因為他們與爸媽相處的時間最久,家庭教育是學校與陪讀班很難取代的。」

    「我們有些爸媽很樂天,家裡連張書桌也沒有,就讓孩子趴在地上寫作業。你告訴他們不能這樣,他們竟回你『這樣很可愛,很天真呀』,實在令人搖頭。」但陪讀班老師就會要求孩子坐端正,作業要放在桌上,要好好坐在椅子上寫。

    除了寫功課態度要嚴謹,老師們也常常與家長溝通,請他們別忘記幫孩子洗衣服。「很多孩子在該穿體育服裝時,卻穿便服,原因是爸媽忘記洗了。這些生活小細節,我們都會在家長聊天小組內溝通,希望能改變他們的想法。」金宣教士說。

    每次聊天時他們都酒醉

    今年3 年級的小珊( 化名),剛來的前2年,身上的衣服常烏漆墨黑,不時飄出異味。金宣教士指出:「小珊家有6 個孩子,爸媽是板模工,常常喝醉。家裡漏水不說,衣服、瓶罐等雜物堆滿整個屋子。」除了教導小珊要每天洗澡,穿乾淨衣服外,陪讀班還曾動員志工到她家幫忙清潔。

    如今,小珊儀容整潔,每天都乾乾淨淨地到學校與陪讀班。「最耗費力氣的,還是與她的父爸媽溝通。幾乎每次跟他們聊天時,都是酒醉的狀態。等酒醒了,我們跟他們講的話也忘得差不多了,蠻傷腦筋的。」

    小南(化名)1 年級,剛來陪讀班時,每天都大號在褲子上2~3 次。「很多人以為他是緊張,或不喜歡來陪讀班才如此,沒想原因竟是教會讓他『很放鬆』!」韓老師後來是透過與家長、學校老師、同學了解後,才找出原因。

    「原來小南在學校常提出上廁所的要求,有時可能差2 分鐘就下課,或老師認為他在開玩笑,所以就不答應。結果導致小南在學校都不敢大號,來到教會壓力一解除,就大大解放了。」

    自己闖的禍自己負責

    剛開始幾次,老師們會幫小南換衣服,因為陪讀班有備用的乾淨衣服。後來小南的阿嬤乾脆把內褲放在書包內,方便老師更換。有一次,孩子們準備搭車回家,小南又大號在褲底,韓老師只好先帶他去浴室。

    清洗完後,韓老師拿著髒掉的褲子對他說:「你的褲子髒成這樣,還能穿嗎?」「不行」「那怎麼辦?你光著屁股回家哦?」「我把褲子洗乾淨吧!」洗完褲子,小南問道:「老師,你要我穿濕褲子回去嗎?很不舒服耶!」「沒關係,我陪你回去,走一走,風吹一吹,很快就乾了。」

    原來韓老師的理念是:「自己闖的禍,自己負責!」藉由穿濕褲子的不適,讓孩子自我反省做錯事要付出的代價。但同時也會花時間與他一對一談話,給予他心靈上的支持,所以現在小南已不會在褲子大號了。

    「雖然這裡要關心的孩子還很多,但我們會持續提供穩定的關懷與協助,讓他們的生命有翻轉的機會。同時也會持續加強與家長們的溝通,因為唯有家長先改變,家庭失衡的循環才會停止。而唯有健康的家庭多了,豐年區才能真正豐盛起來。」金宣教士說。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bit.ly/3sUpi3X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8月號
    本期目錄

    雨停了 放晴了 「午安.晴天」代言人-王淨

  • 陳振傑、強尼Johnny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無論是《用九柑仔店》裡的銀月阿嬤、《瀑布》裡的女兒小靜,或《月老》裡的可愛Pinky,出道6 年,才24 歲的她,以細膩精湛的演技,備受觀眾肯定。更以《返校》和《瀑布》兩部電影兩次入圍金馬最佳女主角,成為最受矚目的新生代實力派女演員。她,就是今年「1919 陪讀計畫-午安.晴天」的代言人-王淨!

    能被看見被肯定 真的很幸運

    王淨的成名過程非常戲劇化,一切可追溯到2015 年17 歲時。當時她在行動KTV計程車上演唱《小幸運》,結果被上傳到Youtube。清秀容顏加上甜美嗓音,讓她一夕爆紅。她也以為從此可往歌手邁進,沒想到在接到試鏡機會後,竟踏上了演員之路。其實王淨早在2013 年讀國三時,就曾以筆名「菌菌」,出版了第一本小說《芭樂愛情》,兩年後又出版第二本《蟑螂哲學》。

    「這些都算不上什麼才華,我將這些視為上帝給我的恩賜,給了我這麼多『興趣』,讓我對許多事物充滿熱忱。而剛好這些都是我喜歡做的事,能被看見,也被肯定,真的很幸運。」王淨說。

    或許就像王淨所說的,她從來不侷限自己,只能做什麼,或不能做什麼。即使現在大家都公認她是實力派演員,但正如她所言:「不見得我就一輩子就是演員,可能演一演就變成編劇了也不一定。」

    對於短短6 年就站上一線演員的地位,王淨笑說:「其實就是剛好遇到好劇本、好導演、好劇組,而且都是自己非常喜歡的。我在挑選劇本時,都會先把自己當成觀眾,看看能否被打動。」

    雖然單親 但她沒有少給我愛

    王淨很喜歡小朋友,就像是孩子王。拍攝代言影片那天,很快就和陪讀班的孩子們打成一片,孩子們也爭著拉她講話:「姊姊,我跟你說哦…。」

    談到成長過程中,一路陪伴她的那個人,王淨不假思索地說:「當然就是媽媽囉!她是我生命中重要的陪伴。尤其國中時,爸媽離婚,她一人要分飾兩角,是媽媽,也是爸爸。雖然單親,但她沒有少給我愛。」

    「我媽以前是文藝才女,還會寫詩。我的文筆對她而言,完全不入流。所以當我寫第一本書時,根本不好意思讓她知道。」王淨記得出版社找上門時,媽媽還不可置信地大笑:「是不是被詐騙集團騙了?」直到陪女兒一起去出版社,才發現竟然是真的。

    「我媽很信任我,不會過度干涉,總是全力支持我,陪伴我平實地面對每項挑戰。剛進演藝圈時,因是家族第一位出道的人,一切都很陌生,媽媽也難免緊張。但愈來愈了解後,她成了最支持我的人,也是我的頭號粉絲,隨時關注我的動態。」王淨說。

    靠著信仰的力量 都得勝有餘了

    家人之外,王淨生命中最感謝的是在國中時,認識了信仰。「當時我正經歷父母離婚的風波,在校園裡巧遇教會來學校發DM。平常我一收到DM 隨手就丟,但那天不知怎地,竟意外夾帶回家。後來媽媽看到DM,就去參加教會成長班,我也跟著去,不久就受洗了。我記得那是我唸國一那年的聖誕節,後來媽媽和姊姊也都受洗。現在只要遇到生活或工作上的難處,我都會和媽媽一起禱告。」

    哥哥姊姊都大她十多歲,當王淨國二出國唸書時,他們都已成年,無法陪伴,她便隻身前往美國。剛到國外,一度十分不適應,而且一去就是6 年,讓她吃足了苦頭。然而現在回頭看,卻也因此學會了獨立。

    王淨笑說:「我好像不用太被照顧。因為住校,像是提早進到一個小社會,讓我學會如何和自己相處,獨立解決問題。雖然還是會有挫折沮喪的時候,然而靠著信仰的力量,在許多事上都得勝有餘了。」

    我們度盡的年歲 好像一聲嘆息

    雖然看似老套,但王淨一直覺得在成長過程中,「愛」和「信任」是最重要的養份。她說:「我成長過中,沒缺少過愛,也在被相信中長大。即便青春期時有些叛逆,媽媽也都給予信任。但可能在那段時間,我們相聚的時間不多,所以更珍惜現在能在一起的時光。」

    王淨坦言:「我媽媽很獨立,但反而讓我更想呵護她。她說她在看《瀑布》時,因為太寫實了,讓她也融入戲裡,感覺我真的溺水了,心都揪結在一起,陷入失去女兒的恐懼中。」

    那麼,要如何才能克服生命中的低谷?她頓了許久,笑說:「沒辦法耶,只能面對它。每段經歷、每段選擇,都有值得珍惜與感恩的一面。不知怎麼克服時,就只能正視它、面對它。」

    王淨上臂內側有個別緻的刺青,這是來自聖經詩篇90:9 的靈感:「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王淨說:「我非常喜歡這句話,刻在手上,隨時提醒自己。即使在最痛苦、最絕望的時刻,也不過是在一聲歎息中就過去了,嘆口氣就過去了。」

    陪伴弱勢孩子 迎接燦爛晴天

    演什麼像什麼,總能揪住人心的王淨,就像是天生的演員。談到過去演出的每部戲,王淨說,它們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把自己各種不同的面向一一挖掘出來。

    她笑言:「我不覺得演戲辛苦,我很喜歡演戲耶!我腦波弱,一穿上戲服,進到故事情境中,就像被洗腦進到戲中。演《返校》時,因劇組把氛圍塑造得很強,下戲時我曾一度走出不來,但也因此經歷了很多不同的人生。」

    看到1919 傳遞愛與溫暖的吉祥物i99( 音「愛GoGo」),也養有狗兒子「勘吉」的王淨,就滔滔不絕,母愛洋溢。她不但用領養代替購買,更常陪伴愛犬,每晚都抱著牠睡覺。

    「因為每個生命都該被好好珍愛,我始終相信,就算再大的風雨,也有雨過天晴的時候。所以,請大家支持1919 陪讀計畫,讓我們一起陪伴需要陪伴的孩子,走過成長的風風雨雨,迎接燦爛亮麗的晴天。」王淨說。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bit.ly/3sUpi3X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8月號
    本期目錄

    賈永婕呼籲認捐1919 救助套餐

  • 陳振傑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1919食物銀行自7 月起連續第5 年與「7-ELEVEN 把愛找回來」合作,發起「食食來相助,餐餐有飯吃- 1919 救助套餐」勸募行動。並於7 月5 日舉行記者會,邀請抗疫女神賈永婕擔任代言人。呼籲民眾踴躍到7-ELEVEN認購一套300 元的1919 救助套餐,救助弱勢家庭。今年募集的目標為6 萬套,預計可資助全台至少5,000 戶弱勢家庭。

    為了方便民眾就近認捐物資,1919 食物銀行自2018 年6 月起, 與「7-ELEVEN 把愛找回來」合作,呼籲民眾運用ibon 機台,及i 預購線上購物平台的便利訂購機制,就近認捐每套300元的「1919 救助套餐」( 每套含米2kg、家常麵條300g、沙拉油760ml、花生麵筋170g、茄汁鯖魚230g)。再依各戶人口數,於每份食物包中放入1~3套,總計4 年來已募集超過24 萬套。

    7-ELEVEN 表示,與1919 食物銀行的合作今年邁入第5 年。盼藉由數位化的捐款、捐點、捐物三管齊下,讓民眾能更即時方便地做公益。而今年7-ELEVEN 也仍將以通路優勢,透過整合門市預購誌、ibon 機台,及i 預購線上購物平台等虛實管道,攜手1919 食物銀行,募集至少6 萬套套餐,讓5,000戶弱勢家庭不斷炊。

    疫情加物價飆漲 受助戶超支惡化

    根據《2021 年1919 食物銀行年度報告》顯示,去年1919 食物銀行5,157 戶受助戶的每月平均收入為11,491 元,支出為23,978 元,即平均每月超支達12,487 元。相較於疫情爆發前(2019 年) 的每戶每月平均超支5,932 元,2021 年超支增加了110%。

    在受助戶每月支出類別上,以「伙食費」佔37.86% 最高,是全台每戶平均伙食費支出佔比14.48% 的2.6 倍!偏偏年初以來通膨步步上升,6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年增率已飆到3.59%,創近14 年新高。其中又以食物類上漲最多,高達7.27%,單單蛋類就上漲了29.11%。

    收入減少,偏偏基本生活物價又高漲,當然對經濟弱勢家庭造成嚴重衝擊,特別是對弱勢長輩。在受助戶中,超過1/3在65歲以上,近1/4為獨居長者,超過1/2 處於「失能」或擔任「照顧者」的狀況。甚至有超過16% 的長者,仍需勉強就業,才能維持基本生活,就像來自高雄仁武的阿華姨(化名)。

    拖著象腿撿回收 尿布曬完再使用

    76 歲的阿華姨,先生早逝,育有3 子。老大打零工自顧不暇,老二過世,老三早年出養。為了糊口,獨居的阿華姨即使年紀老邁,右腿因開刀傷到淋巴,腫脹到比左腿大一倍,仍每天拖著「大象腿」,推著舊嬰兒車到處撿回收。

    阿華姨原本租一間破舊老厝,當住處兼儲放回收品。後來屋頂塌了,她只好到附近另租一小「雅房」。雖然租金只要1 千多,但沒廚房、沒洗手間,平常得都到旁邊宮廟借用。阿華姨說:「每天回收只要能賣到50 元,我就去買便當,這樣就有得吃了。若還有多的錢,我就去買紙尿布。」原來她還有尿失禁的問題。「為了省錢,有時尿布若沒有很濕,我就曬乾後再用一次。」

    高雄仁武1919 服務中心在5 年前開始關懷阿華姨,並為她申請1919 食物包。「1919 食物包裡有米、油、衛生紙、肥皂,尤其罐頭,對我來說,非常實用!」阿華姨說。雖然自己生活已夠苦了,但阿華姨仍熱心助人。目前她還照顧鄰居一位93歲阿婆的生活起居,阿婆的兒子每個月會付阿華姨4 千元。阿華姨說:「有了這4 千元,加上老人年金、每天撿回收,還有食物包,這樣我就很滿足了。」

    阿華姨特別來出席記者會,看到那麼多人,她一直說她非常高興,還應主持人海裕芬邀請,現場獻唱了一首台語歌《媽媽》。真誠單純、開朗自信的神情,感動了所有出席者,連代言人賈永婕都忍不住上台為她伴舞!

    生活挫折當練功 武林高手不放棄

    被網友封為「抗疫女神」的賈永婕,不僅關心疫情中的醫療照護,也關切那些生活陷入困境的民眾。因此,特別應救助協會邀請,擔任今年「1919救助套餐」的代言人。

    賈永婕指出,吃飽喝足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但社會上有許多弱勢家庭,連吃碗飯、喝碗熱湯都是奢求。為了溫飽,他們可能必須挪用原本就極為有限的醫療與教育費用,生活品質根本無法提升。還好有1919 食物銀行,透過志工親送食物包,讓他們能三餐不斷炊,進而有力氣改善自己的生活。

    永婕特別要鼓勵在艱難中的家庭,遭遇困境時別太快放棄。她說:「你們不孤單,因為有我們在。生活中總有挫折、有考驗,但我們可以把這些看成練功的機會,有一天也能成為戰勝人生困境的武林高手!」

    食食陪伴,餐餐有愛 https://youtu.be/rA8fLCr70ls
    賈永婕代言影片 https://youtu.be/2E5y4e9xhvQ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8月號
    本期目錄

    父與子

  • 簡選
  • 簡選
    上一篇
    下一篇

    志銘(化名)的脖子裝了一組固定器。原來兩年前的一場車禍,讓他昏迷多日,傷了大腦與右腿,右手也因此沒力。寫個字、簽個名,都需要兩手並用才能完成。

    大腦語言區受了傷害,志銘現在連說話都很慢。「我…這條腿…看醫生…花了30、30萬…」一旁志工,台南腓立比火焰1919 服務中心(腓立比火焰基督教會)的許靖婉幹事幫他解釋:「他右腿嚴重受傷,手術花了30 萬,還是跟朋友借的。」

    社福邊緣 無法補助

    靖婉說:「志銘以前是鐵工,收入穩定,與女友育有1 子,後來轉行做保全。女友離開後,孩子由志銘照顧。這次是他第二次車禍,是在前往公司途中撞到左轉車輛。雖然嚴重,但幸好撿回一命。」至於第一次車禍呢?「喝…喝酒…」「喔,你是說酒駕啦,對嗎?」志銘緩緩地點了頭。

    那次酒駕車禍,讓志銘動了髖關節置換手術,在療養院休養多時。他的女友是大陸新住民,兩人的孩子小劭(化名),就是在此時被透芥菜種社工轉介給靖婉關懷的。

    「小劭今年12 歲,有芥菜種與家扶的補助,每個月4500 元。志銘則有身障津貼,每個月3700 元。」靖婉指出,志銘是典型的社福邊緣戶,因資格不符,無法申請中低收補助。原來志銘三兄弟在高雄岡山共同持有一棟40 年的透天老厝。

    「那房子會漏水,也租不出去。大哥不想賣,小弟則有小兒麻痹,可能也因此自顧不暇。」靖婉說。後來大哥心肌梗塞,身體狀況一落千丈,更無心去操煩這事了。因此教會替他們申請了1919 食物包,希望能幫他們省去一些開銷。

    目前志銘父子倆與人合租一間雅房,已長達5 年。「兒子…睡床上…我…」志銘指了指床邊的地板:「我…睡這…」靖婉說:「父子倆睡床上太擠了,所以他乾脆睡地上。」

    在這次車禍發生前,志銘有穩定收入,對小劭的教育很捨得花錢。「雖然只分租一間小雅房,但他卻捨得一個月花8 千元讓兒子補習,對他期望甚高。」

    肯定讚美 建立自信

    靖婉會邀請小劭來教會,但一開始他很排斥,就算來了也不太與人互動。可能是覺得家裡經濟不好,有些自卑吧。教會的李政翰傳道專門負責帶領青少年,在了解小劭狀況後,決定從培養他的自信開始。

    他說:「在教會時,我會交辦他一些任務,從簡單的開始,例如整理桌椅、丟垃圾。完成後,就給予肯定與讚美,然後再繼續給別的任務。希望他能愈來愈有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果然,慢慢地小劭的自我形象提昇了,在教會交到朋友,來的次數就越來越多。「本來3個月來一次,變一個月來一次,又變2 週一次,最近則是每週都來。」政翰傳道說。

    但就在生活開始穩定後,志銘發生了這場車禍。不但花光所有積蓄,還因為右腿手術,負債30 多萬。靖婉說:「那段時間,志銘等於失去工作能力。社會局找到了小劭的母親,請她照顧兒子。」

    政翰傳道說:「但媽媽跟兒子相處不久後,就向我們求救,因為小劭完全不跟她說話。這是很正常的,母子長時間沒聯絡,也沒有信任關係,怎能要求他敞開心呢?」

    紅了眼眶 久久不語

    後來志銘的身體狀況稍為好轉,從療養院返家休養,小劭又回到他身邊。這段時間他沒有收入,因此服務中心替他申請了2 萬2 千元的1919 急難金。另外還有善心人士透過社會局捐助了45,000 元,分3 次發放。

    雖然行動力很差,說話也不流暢,但志銘沒有放棄希望。沒有錢復健,他就在家自己復健。「他右手掌本來無法張開,但靠著毅力努力撐開,現在已勉強能握筆了。」他說:「希望…以後…回去做…保全…」

    「志銘,那小劭呢,你對他有什麼打算?」「我希望…把他交給媽媽…跟著我…痛苦…」說到這裡,他紅了眼眶,久久不語。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
    https://bit.ly/3u2igvr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8月號
    本期目錄

    6 寶媽的日常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雲林斗六的住宅以傳統透天厝居多,有時主人不在一樓,客人得按電鈴,請屋主下來開門。39 歲的阿蘭(化名)也住透天厝,但只要一接近她家門口,就聽到「汪!汪!」的狗吠聲,彷彿在警告生人勿進。阿蘭說:「房子老舊,安裝電鈴麻煩,阿遠(化名)乾脆幫我找了這條黑狗,牠兇巴巴的,看家很安全。」

    兩個小男孩已出養美國

    阿蘭原是新北市人,嫁來雲林後,生了4男1 女。後來因前夫家暴離婚,才與男友阿遠在一起,並再生了一個男孩。

    阿遠是油漆工,屋裡內外擺滿了油漆桶,但最吸睛的,還是天花板與門口一欄欄鳥籠。「這些都是長尾四喜,很會唱歌哦,還會學人說話,至少能發出48 種聲音。」原來這些嬌客是阿遠哥哥養在倉庫的,最近倉庫施工,便借放在這裡。

    阿蘭原先5 個孩子中最小的兩個男孩,已被一對美國夫婦收養。「1 年多前我腳受傷無法工作,社會局介入關心後,建議我將另外3 個大的孩子也出養,但我沒接受。」她拿出收養前,5 個孩子的合照給大家看。

    謝謝陪讀班幫我照顧孩子

    透過老師的介紹,老大小群(化名)在小三時來到林頭浸宣1919 陪讀班(中華浸信宣道會林頭教會),由周珊伊幹事進行關懷。「孩子去了陪讀班後,變得懂事多了,謝謝陪讀班的老師幫我照顧孩子。」阿蘭說。

    知道阿蘭家困難,3 年前珊伊開始替阿蘭申請1919 食物包,以減輕她的生活重擔。珊伊說:「他們家有低收入補助8400 元,但付完房租就沒了。除了食物包,剩下的就是芥菜種基金會每月3000 元的兒少補助。」

    「食物包的米、麵條與罐頭都很方便。我有時跟阿遠在工地,來不及回家煮飯,小群就會幫忙。他將麵條煮熟,用水沖涼,再加點蔥花與醬油,就變成弟妹最愛的涼麵,妹妹還說哥哥煮得比我好吃呢。」

    阿遠若接到案子,每天工錢至少有2000 元。但年近50 的他,喝酒喝到肝硬化,常因腹部積水進出醫院。醫生曾指示必須換肝,不然未來堪慮。「除了睡眠要充足,醫生也說菸酒也不能碰,飲食要均衡,不然會惡化,但他就是屢勸不聽。」阿蘭說。

    健康已亮起紅燈,阿遠卻還得與哥哥一同照顧媽媽。兄弟倆的媽媽罹患糖尿病,現住養護中心。他分擔照護費後,收入已所剩無幾。懷孕前,阿蘭或跟阿遠到工地,或到便當店打工,或接些手工回家。「但懷孕後,怕操勞過度造成意外,代工就停了。」

    還是先把書唸完再說吧

    讀國二的小群體育不錯,國小時是田徑隊,國中進入體育班,但後來可能壓力太大,導致腸燥症發作,退出體育班後才痊癒。「他的運動神經好,但唸書不行,國、英、數都是學校資源班。」珊伊說。

    經濟雖然嚴峻,但3 個孩子自從去陪讀班,變得乖巧懂事,還會幫媽媽做家事。阿蘭說:「他們自己做了輪值表,按表操課。但最怕輪到晾衣服,因為要爬到4 樓,很累。」

    看到家裡的經濟,小群曾想早點出去工作,分擔家計,但被阿蘭潑了冷水。「他這孩子哦,沒有恆心。我看他若出去工作,一年365 天要換364 個工作,還是先把書唸完再說吧。」

    阿蘭也一度想讓小群讀軍校,但被他一口回絕。原來愛美的他,無法忍受一頭帥氣的頭髮,被理成平頭。「他曾半開玩笑說,誰碰他的頭髮,就跟他拼命,愛美到無可救藥。」阿蘭好氣又好笑地說。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86609995#113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bit.ly/3voP0zb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8月號
    本期目錄

    母子三連心 環台感恩行

  • 小婷提供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因為有您們,我們才有路。單親環台不孤單!」背著小小的背板,單親媽媽小婷(化名)帶著9 千元,與7 歲和10 歲的兒子,於5 月11-26 日,踏上長達16 天的環台感恩之旅。一路上不但恩典滿滿,最後甚至還餘1 千元,捐給1919 急難家庭救助計畫!

    把握當下 將夢想付諸實現

    3 年前,大兒子唸小一時,小婷便曾帶著兒子參加1919 愛走動的台北陪騎。「當時,我看到許多環台勇士為急難家庭募款環台,很感動,從此種下環台的種子。後來又看到身邊好幾個不到50 歲的朋友,不是罹癌,就是生病早逝,留下孩子。為了不讓自己遺憾,我決心把握當下,因此即使仍在疫情中,仍決定將3 年前的夢想付諸實現。」小婷說。

    抱持著再不行,就借宿派出所,小婷不時提醒孩子要有受苦的心志,並開始在FB 貼文。沒想到朋友紛紛響應捐款,還每天上網關注,「你們騎到哪了?」「你們還缺多少錢?」一得知需要,就立刻補上,讓他們毫無匱乏。「就像我7 年來的坎坷單親路,一路都有人扶持。而這次的環台,就是上帝讓我再走一次單親之路,還一路告訴我:『我是如此愛你寵你!』」

    上帝看顧 一路與孩子心靈對話

    「記得第一天騎到竹南,還有西螺大橋時,我就大哭了。感覺天空有雙溫柔的眼睛在看顧著我們。一路上我和孩子也有很多心靈對話。即使面對看似無盡頭的大坡路、沒路燈的荒野,我們也不害怕,因為知道上帝與我們同在,祂與我們一路同行。」

    大兒子有時很難控制,有一次還騎落田裡,但小婷母子都沒有放棄的念頭。「我們每天都會算公里數,今天沒騎完的,明天就補上,感覺每天都在與生命對話。」

    環台時剛好遇上雨季,那16 天幾乎每天都下雨。但兩個孩子一路上自己騎車、扛行李,學習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每天都有朋友追蹤他們路程,為他們預訂下一站的民宿。甚至連到綠島,也有安歇住所,讓人愈騎愈勇敢。「連兒子都忍不住對我說,媽,我以後也要像你一樣有那麼多好朋友。」小婷說。

    我能做的 我絕不放棄

    小兒子騎到雲林時,曾一度哭泣,小婷心想兒子是不是累了,不想騎了,結果他竟說:「我好感動,好想哭。」事後回想起來,小婷還是很激動,「看到一路有人為你加油,就讓人感動想哭。他們跟我素不相識,卻無條件地支持我,這就是無私的愛。」

    在彰化,他們遇到一個阿伯,特別騎車帶他們去吃剉冰。也有人開車經過看到,還特別去買豆花,專程折返送來給他們;甚至還有單親媽媽特地來陪騎一段。

    抱持著:「我能做的,我絕不放棄。」小婷環台前,曾做了3 年的功課,上網找資料、看影片、學換胎…,用心地預備。由於有心臟疾病,每年總要送1-2 次急診的她,為了順利環台,還特別帶了舌下錠,以防萬一。

    離婚單親 生命是堂感恩課

    5 年前,小婷參與一場在家自學講座,會後小婷舉手勇敢地提問:「請問單親也可以讓孩子在家自學嗎?」一時全場鴉雀無聲,卻也讓南港加倍愛1919 服務中心張其東牧師開始關心起他們,後來還為他們申請了1919 食物包。

    談起離婚,今年43 歲的小婷回想起當時為了生小兒子,可說是九死一生。「當時我胎盤剝離,原本幾乎胎死腹中,或生出智障兒,但他卻奇蹟似地活了下來。當時我生完大出血,昏迷在產房,可說生死一瞬間。」

    用命生下孩子,沒想到先生卻在此時因外遇,而要求離婚,將產後才2 個月的她和兩個孩子趕出家門。原本唸建築,從事室內設計的小婷,無法帶著兩個幼子到工地勘場,只好在網路成立恩典廚房,賣起拿手的烘焙和菜餚維生。

    遺傳媽媽客家人的好手藝,小婷賣起自家美味,一個月約1 萬多元,再加上低收入與租屋補助,勉強過活。但她樂觀開朗,總覺得自己擁有許多,「食物包對我也幫助真的很大,很實際地讓我省下生活開銷,得以陪伴兒子長大。」

    聽到詩歌 竟不自覺狂哭

    或許是為母則強,很難想像,如今如此堅毅的小婷,其實曾是迪化街的嬌貴千金。早年,小婷爸爸從事貿易,當時LV 和Gucci 等名牌都是他們的客戶。「我9 歲時,爸爸買給我的玩具是一台水上摩托車。」

    後來父親外遇,公司被掏空破產。在最慘時,信奉各種宗教的母親竟說要受洗。「我覺得我媽是死馬當活馬醫,我開車載她去時,看到那些唱詩歌的人,都覺得是瘋子。」小婷笑說。

    就在她幫忙拿毛巾,要為受洗完的母親擦拭時,一聽到詩歌,竟不自覺地狂哭。「我心裡有許多委屈,大滴大滴的眼淚狂流下來,最後直接拿毛巾掩面大哭,腳也沒力地跪下,無力起身。牧師以為我也要受洗,結果就同時為我洗禮了。」小婷回憶。

    受助助人 付出讓生命更美好

    面暖心慈的小婷只要一看到需要,就會傾曩相助。一聽到有孩子的朋友確診無法出門,明明家裡也無存糧,但二話不說,馬上去找了4 箱食物塞滿朋友的冰箱。還曾把自己僅有的2千元給有4 個孩子的急難者。

    「結果隔天牧師竟拿了2 萬元給我,說有人感動要送給我。這讓我更堅信,不必耽心缺乏,因為有上帝。我不只這個月不缺,下個月上帝也早為我預備了!」

    「環台,我們騎的不是勇、帥,而是騎出愛和人生。帶著孩子們環島,也不是想證明自己有多厲害,而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渺小。在面對困難時,能有所堅持和勇於挑戰,並學習知足感謝。」

    長達16 天的環島,母子3 人用汗水和淚水交織出最美的故事,也讓許多人在其中感受到陪伴與付出的美好。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
    https://bit.ly/3u2igvr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8月號
    本期目錄

    守候黃昏市場的微光

  • 徐己立提供
  • 蔡宜倩
    上一篇
    下一篇

    來喔,小黃瓜一斤30 !」「炸熱狗,一支30 !」週一到週六,這裡是摩肩擦踵、熙來攘往的黃昏市場。生鮮熟食五味雜陳,稱斤論兩此起彼落。但每逢周日一早,就傳來陣陣撫慰人心的柔和詩歌。「在烏暗中祢看到,在苦難中祢陪著。一步一步行向光亮,祢一路牽手。」30 多位大小鄉民專注聆聽著台上分享《天父的愛》,與前一天的嘈雜喧囂,形成強烈對比。

    這是苗栗縣公館黃昏市場內的館福1919服務中心(館福慕義教會)。教會就設在市場門口的印尼雜貨店旁,當地人都稱它「市場教會」。徐己立是雜貨店老闆娘,也是服務中心的主任。平常周間開店做生意,週日就在旁邊攤販區協助主日禮拜。過去7 年來,她就這樣一邊做生意,一邊服務弱勢家庭,為昏暗的市場點燃一盞微光。

    孩子有奶吃 媽媽沒飯吃

    「7 年多前,那時我剛受洗。有天宣教士告訴我,五穀廟前有一個遊民,沒飯吃,問我可不可以讓他來這邊做點事,給他一口飯吃…。」就這樣,己立開始長期關懷弱勢家庭。而當年那個身心障礙的遊民,後來不僅成為雜貨店長工,也從一言不合就開打的狠角色,成為嘴上常掛「感謝主」、協助發放1919 食物包的得力助手。

    去年,阿娟(化名)在產前遭檳榔攤辭退、吸毒的同居人不知去向。阿娟一邊要坐月子,一邊要帶小孩,卻連三餐都沒著落,只好向救助協會求助,後來轉介由館福教會關懷。

    「我聯絡阿娟時,她立刻就要我去探訪,但因我剛好在外地,過了兩天才去。這才發現,她已兩天沒吃飯了,也身無分文。結果孩子有奶吃,媽媽沒飯吃!」於是,己立開始每天為她送上兩餐熱食,直到阿娟做完月子,可以找工作。同時也替她申請1919急難救助金,讓母子倆度過難關。

    口耳相傳 市場救急庇護站

    多年來,己立熱心助人的名聲在市場一帶口耳相傳。她會幫急難家庭申請1919 急難救助金、1919 食物包。甚至在等待撥款下來的空檔,借錢給個案救急,儼然成了市場內的救急庇護站。

    「阿香( 化名) 和當除草工的先生,共同撫養老母與三名學齡子女,其中一名女兒未婚生子,讓阿香才40 歲就當上阿嬤。她常來找我借錢,500 啊、1000 啊。」阿香曾一度想將孫子出養,但最後還是不捨。「辛苦一點,孩子終究還是會長大。」於是現在星期天,都能看到阿香祖孫倆到教會做禮拜的溫馨情景。

    遊民、單親媽媽、車禍受傷者、失業者等,目前館福1919 服務中心服務的弱勢家庭就有30 個,堪稱全台個案數最多的中心之一。

    「不過最近教會傳道告訴我,不能再增加案家了!」己立說。原來每個案家都需探訪,但受到疫情影響,原本由館福教會母堂「台中慕義堂」支援的探訪隊,這兩年暫停,「但每個案家都有需要啊,我真的很難取捨!」於是,她轉而從案家中徵求食物包志工,邀請案家參與活動建立關係,進而成立由受助案家組成的探訪隊。

    堅持7 年 從3 人變30 人

    到底己立是如何從經營雜貨店,到建立黃昏市場教會,並成立1919 服務中心,組成救助團隊的?

    「那對宣教士夫婦離開時,交代了我一些話,讓我一直流淚不止…」原來己立受洗後沒幾個月,遇到一對從美國來短期宣教的宣教士夫婦,他們向己立租用市場攤位作禮拜。原以為宣教士離開後,己立就不用再忙碌教會大小事,只要去其他教會作禮拜即可,「沒想到他們要我每周都不能停止聚會,結果7 年來我果真都沒有停。」這盞微光就這樣在市場內點燃了7 年。

    神奇的是,這座煙雲繚繞的客家山村,居然一直有宣教士、傳道人造訪,成為己立在黃昏市場點燈的動力。美國宣教士、香港宣教士離開後,台中慕義堂彭茂丹長老團隊開始接棒,繼續在公館19 村的客家山城中建立關懷據點。

    資源到齊、團隊形成了,但己立卻因為一次聚會只有3 人,差點喊停。「妳不想繼續沒關係。但是以後你爸媽信耶穌的話,這裡就沒有地方可以讓他們做禮拜了。」彭長老一席話,讓她決定堅持下來。結果7 年後從3 個人擴增10 倍,變為30 人。

    後來己立的年邁雙親,就如彭長老所言,都受洗成為基督徒。今年4 月為回天家的高堂老母舉辦告別禮拜時,連與己立分隔多年、已成年的大兒子,也為媽媽持續在市場點燈多年的堅持深受感動。

    己立立人 施比受更有福

    其實10 幾年前,原本從事保險業的己立,為了銷售保單開始接觸教會,卻接連遭遇客戶保單虧錢、離婚,和孩子分開。於是,她選擇回到娘家公館開印尼雜貨店,自力更生。但沒想到卻遇上合夥人挪用公款,結果差點關門。

    「禱告後兩天,挪用公款的那個合夥人就離開了。我就想,禱告真有用耶,我一定要成為基督徒。」不久,她就在福星1919 服務中心黃靖翔牧師施洗下,成為基督徒。

    「施比受更為有福。」令她感恩的是,這些年來,在陪伴受助個案的同時,己立與孩子分離的傷痛,也被上帝的愛醫治了。「以前會覺得要有依靠,受洗之後心裡的空缺也被彌補。現在心裡很踏實,每天都很喜樂。」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己立人如其名,當被上帝永恆的愛點燃、堅固站立後,她選擇守候在黃昏市場,繼續為那些生命凋零闌珊的人,點燃一盞立身處世的燈火。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8月號
    本期目錄

    真正的《一家之主》

  • 編輯室
  • 蔡宜倩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家之主》是今年母親節期間上映的一部有關母親的電影。該片監製戴曉影與導演王希捷特別贈送1919陪讀班300張票,邀請孩子、爸媽、老師一起進電影院觀賞。希望孩子們在看完後,能體恤爸媽的辛勞與付出。同時也提醒媽媽們,即使工作與家庭兩頭燒,也不能忘掉自我。「因為唯有妳先把自己照顧好,才能把孩子照顧好!」

    監製媽媽導演女兒 攜手募票萬張

    戴曉影不僅是本片的監製,也是導演王希捷的媽媽!為了讓平時不常有機會進電影院看電影的社工與受助家庭能觀賞影片,融觀電影公司在她與女兒王希捷號召下,向愛心企業募集了上萬張票券,送給多家公益團體,其中也包括了1919陪讀班。

    戴曉影表示,1919陪讀班的孩子都來自弱勢家庭,許多家庭功能失衡,經濟狀況不佳,生活經驗貧乏。甚至有人連跟爸媽一起到超商的經驗都沒有,更遑論到電影院看電影了。因此,希望透過贈票,能讓孩子與媽媽們一起觀賞,增進親子情誼,為看似枯燥的生活注入一點活力。

    每天打點大小事 努力完成每個期待

    《一家之主》是一個講述身兼多職的媽媽的故事。主角葉蘭心,是一個稱職的妻子、母親、女兒、媳婦。她經營一間美術教室,每天早上6點鬧鐘響起前一刻就起床。整天像陀螺般不斷打轉,打點家中大小事,努力完成每個家庭成員的期待,直到晚上家人都休息了,才摸黑到客廳看電視,給自己一點小確幸。

    同樣,在1919陪讀班的孩子家裡,也有許多為家人遮風避雨的媽媽。她們不僅要張羅家中大事,甚至還要扛起經濟重擔。這些堅強剛毅的媽媽們,為了家庭失去自我,忘卻年輕的夢想,只為讓孩子長出強壯的翅膀。

    不要忘記 媽媽也曾是女兒

    「我們經常忘記,原來媽媽也曾是無憂無慮的女兒!有自己的理想,也希望有人為她張開雙手遮風避雨。」王希捷透露,自己的媽媽戴曉影,是位堅強能幹的媽媽,事事把家人擺第一。王希捷從劇場轉到電影界至今12年,媽媽一直是她最堅強的後盾。

    「她現在已是一個比我強大的人了。」戴曉影謙虛地表示,「我能做的,就僅僅是陪伴,以鼓勵取代攔阻。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命,做父母的不能插手太多,也不能扛太多責任,要適時地學會放手。」

    致敬熟齡父母 改變兩性家庭思維

    《一家之主》是部向戰後嬰兒潮熟齡父母致敬的非商業電影。王希捷表示,她之所以籌拍這部無太多商業色彩的片子,起因是多年前看見外婆離世時,媽媽緊緊環抱骨灰的孤單背影。「那一刻我才理解到,原來勇敢堅強的媽媽,其實也需要遮風避雨!」

    「我爸媽那一代是戰後嬰兒潮世代,雖然成長時期百廢待舉、物資缺乏,卻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他們一生夾在奉養上一代、協助下一代成家立業之間,要獨自面對許多人生課題,其實卻是情感上最孤獨的一代。」王希捷說。

    戴曉影表示,「記得我70歲時,曾向身邊的人宣告:從現在開始,我要『從心所欲,不踰矩』。順從本心,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這個覺醒,是從擔任《一家之主》監製後,被女兒潛移默化的結果。誰規定買菜洗衣煮飯就是女人的事?現在年輕人的家庭分工,比我們這輩公平多了。年長女性也可以每天去健身房運動,為自己的健康花時間一點也不為過!活到老,學到老。改變,永遠不嫌晚!」

    我們的責任是陪人成長

    每個人都需要「長大」,有當負的責任。我們的責任是陪伴人成長,而不是把別人的責任擔在自己的身上。完全承擔他人的責任,反而會妨礙他人成長。就像片中結尾,當媽媽不在家時,壞掉的遮雨棚,就由爸爸與女兒去修理。

    何建榮牧師 / 明穗1919服務中心

    你的天是你自己創造的

    這幾年我們很認真地帶著孩子們看電影。電影就像任意門,用影像講故事,雖然看的是同個畫面,卻能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你的天是你自己創造的,你想有多高,就能有多高。

    高悉音師母 / 台中后里眉山1919服務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8月號
    本期目錄

    小威阿嬤的芒果

  • 編輯室
  • 黃莉雯
    上一篇
    下一篇

    台南玉井、屏東枋山鄉與獅子鄉,是台灣主要的愛文芒果產地。但今年因春季多雨,引發炭疽病,導致芒果結果率低,產量銳減達7成!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嫌貴

    獅子鄉內獅村的小威阿嬤說:「去年我們的芒果收成有10萬粒,今年只剩3萬粒。有的人更慘,像我妹妹一甲地700多棵芒果樹,今年只產出7千粒。有的果園有結果,但賣相不佳,所以附近許多芒果農都停止販售。」

    6月中芒果開始採收,小威阿嬤就憂心地說:「今年愛文芒果產量少,大約只有700箱,因為疫情影響,人力、紙箱、運送成本都變貴,換算下來每箱成本比往年多200~300元,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嫌貴,不能接受?」

    「我們一家5口,老的老、病的病。2個孫子,一個大二,一個國三。採收人力有限,來山上買的也不多。全家吃穿就靠這一年的收成,如果賣不出去,該怎麼辦呀?」

    一家是救協3專案受助戶

    小威阿嬤是救助協會2017年1919陪讀班《小威加油》紀錄片中,疼愛小威的阿嬤。他們一家是救助協會3專案(1919急難救助金、1919陪讀計畫、1919食物銀行)的受助戶。小威的爸爸是聾啞人士,媽媽已過世多年。

    今年65歲的小威阿嬤和8 0 歲的阿公, 是排灣族人, 從年輕到老,單單守著一片芒果園。果農靠天吃飯,讓阿嬤不時煩惱到睡不著覺,「欠收時沒得賣,豐收時賤賣虧本,價高時又愁客人不買單…。」

    這兩年阿公的體力大不如前,阿嬤不識字,不會上網,家中沒電腦和傳真機,連LINE也不會用。唯一有的,就只有芒果!「幸好這兩年唸大學的孫女會回來幫忙,我負責採收,她寫配送單和出貨,不然真不知道怎麼辦!」阿嬤說。

    上帝的恩典不加上憂慮

    知道他們的困境後,從5年前起,每到6-7月芒果季,救助協會便開始號召親朋好友團購,幫忙阿嬤渡過「芒災」!「感謝所有善心天使們的幫忙,特別是救助協會。今年別人是沒芒果可賣,我們則有出不完的單,讓辛苦沒變成堆肥。」

    「上帝的恩典,不加上憂慮!當我們有能力時,一定要回饋,所以每年芒果季後,我都會捐款給1919陪讀計畫。雖然金額不多,但希望能幫助到和我們一樣需要幫助的人。」

    小威阿公和阿嬤的笑容,就跟他們手上的芒果一樣,濃郁香甜。今年芒果季結束了,想品嚐小威阿嬤芒果的天使們,明年請早!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bit.ly/3sUpi3X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8月號
    本期目錄

    安歇・風景

  • 編輯室
  • 林俊翰
    上一篇
    下一篇

    受疫情衝擊, 今年5 月失業率達3.68%,創近7個月以來新高。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也飆高到3.59%,創下近14年新高。高失業加上高通膨,使得痛苦指數飆破7%,創10年來新高。因此,高雄福氣教會與基督教救助協會特於6/29~7/23假高雄「輕映19藝文空間」舉行「安歇・風景--楊育儒個展」。全部義賣所得在扣除成本後,將做為高雄福氣教會建堂基金,並支持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送食物包救助弱勢家庭。

    無論多少 只要有餘就給予

    楊育儒26歲時曾獲得第38屆全省美展水彩優選,在舉辦多次個展後,45歲赴俄羅斯聖彼德堡列賓美術學院進修。曾獲第二屆新唐人「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銅牌等獎項。

    育儒說:「從開始畫畫至今已有30多年,但還沒辦過公益畫展。對畫家而言,作畫可以名留青史,但能將所擁有的拿出來奉獻,幫助需要的人,更有價值,也更有意義。」

    這次義賣個展,育儒特地創作了20多幅新作,同時精選過去30年來特別喜愛的作品,一共展出40幅。期待透過畫作中蘊含的寧靜,讓買家感受到上帝創造萬物的美好,同時也幫助疫情中有需要救助的家庭。「一切能力、時間、人脈,無論擁有多少,只要有餘,就當慷慨給予。既然上帝讓我有畫畫的恩賜,我就該發揮這項專才,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一手包辦 捐更多義賣所得

    這次畫展的主要策展人吳翊綺,從事廣告企劃多年,也是福氣教會的會友。翊綺表示,這次畫展從年初的前期籌備到開展日,都相當順利,開展前3天就賣出了5幅畫作。但跟過去義賣的盛況相比,她明顯感受到這次的買氣較差,收藏購買者有減少的趨勢。

    因此,為節省舉辦畫展開銷,翊綺特別帶著自己公司同仁,全力投入籌備,並一手包辦所有大小事務,不另外委由畫廊等單位處理。就是希望能捐出更多義賣所得,讓更多弱勢家庭得著救助。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86609995#113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bit.ly/3voP0zb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2年8月號
    本期目錄
    ×
    2022年8月號

    封面故事


    Hello,Sunshine!
    掌握「關鍵金三角」
    雨停了 放晴了 「午安.晴天」代言人-王淨

    秘書長的話


    孩子的快樂天堂

    特別企劃


    賈永婕呼籲認捐1919 救助套餐

    1919食物銀行


    6 寶媽的日常

    1919急難家庭


    父與子

    美麗人生


    守候黃昏市場的微光

    愛心花園


    母子三連心 環台感恩行

    THE UPDATE


    真正的《一家之主》
    小威阿嬤的芒果
    安歇・風景
    Previous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