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鄉水災救助日誌
2025.10.01
0929-0930 救災日誌
1919志工招募改採團體模式 救助協會首度啟用重災物資管理系統
花蓮光復鄉因樺加沙颱風造成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帶來嚴重災情。基督教救助協會第一時間啟動救援,截至9月30日,一周來已投入近1500人次志工,投入家戶清淤、物資管理及災民關懷。隨著清掃逐步深入重災區,救助協會宣佈,自10月1日起,將志工招募方式改為「團體招募」,並同步展開家戶災情調查,預計中秋節過後推動重建計畫,盼助災戶早日重返家園。
災區狀況瞬息萬變 志工服務隨時調整
9月30日,志工們自設於大安長老教會的1919救助站出發,走入巷弄協助居民清理殘泥與廢棄傢俱。救助協會花蓮區主任梁佳宏表示,災區狀況瞬息萬變,往往與原先規劃不同,因此志工必須保持彈性,依災民實際需求隨時調整。
目前清理重點集中在中山路、中正路,及林森路一帶,並逐步推進至敦厚路等重災區。來自屏東的王先生在一戶積泥達小腿深的民宅協助清理,他感慨地說:「現場比想像嚴重,但只能一步步做,希望盡力幫上忙。」
而來自台北的魏同學,仍就讀政大附中高一。他表示:「雖然我能做的不多,但至少能出一份力。」年輕身影與大人們並肩奮戰,展現單純卻熱切的力量。
物資管理精準 重災物資系統首次實戰
災後,各地愛心物資湧入光復,花蓮縣府緊急啟用多處倉儲據點,包括光復糖廠前進指揮所、中正體育館、花蓮港碼頭、吉安好客藝術村等。救助協會自第一天即受邀進駐糖廠,協助物資管理。
這次也是「1919食物銀行」首次大規模啟用「重災物資管理系統」進行實戰。總監張謙方指出,該系統源於0206花蓮地震經驗,此次啟用有效整合倉儲與配送,提升排程效率。他強調:「此次光復的救災經驗也將納入改進,持續改善流程,以迎接未來更艱難的挑戰。」
花蓮縣社會處長陳加富則感謝表示:「1919食物銀行在人力、設備、系統與專業上的協助,有效分擔縣府壓力,讓物資更快送達前線,真的非常感謝。」
人力清淤艱辛 居民盼重機械進駐
受災戶曾大哥回憶,颱風當日下午接到撤離廣播,倉促離家。回到住處時,泥水淹至胸口,前兩天幾乎靠他獨力清理,「一桶一桶往外搬。」直到第三天才有軍方與志工支援。他說:「沒機具能進來,全靠人力挖。」雖辛苦,仍堅持每天清晨五點起床整理。
另一位72歲郭伯伯,獨居光復,水災時客廳淹至大腿,倉庫與菜園更積滿厚泥。近來在國軍與志工協助下,才逐步恢復。他感謝地說:「有大家幫忙,家裡才有希望。」不過,泡水報廢的冰箱、洗衣機等仍需重購,「最擔心的還是時間與金錢,得慢慢補齊生活所需才行。」
志工改採團體模式 中秋後展開重建
救助協會表示,近期自發前往的志工人數已超乎預期,加上軍方與各團體加入,清掃逐步推進。然而重災區仍需重機械剷除厚重積土,才能由志工進行後續清潔。由於機具有限,且需兼顧志工安全,協會自10月1日起暫停個人志工招募,改為鄰近教會或團體「團進團出」,以減少交通與住宿壓力,加速整體復原。
同時,1919救助站的服務重心,也將進行調整,接下來將持續管理位於光復糖廠的物資站,並展開災後重建期的災戶需求調查,包括提供救助金、家具家電補助,及生活基本物資等。
清掃階段雖告一段落,但陪伴與重建才剛開始。救助協會呼籲各界能持續支援,一起幫助災民重建家園。
【相關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