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機構簡介
    年度報告
    年度計畫
    服務據點
    聯絡我們
  • 我們的服務
    1919食物銀行
    1919陪讀計畫
    1919急難家庭
    1919重災救助
    1919旺得福計畫
  • 財務徵信
    捐款徵信
    財務報告
    捐款紀錄查詢
  • 即時消息
    最新消息
    救助月刊
    活動專區
  • 會員專區
  • English
參與捐款

NG不NG 有FOOD同享

  • 編輯室
  • 夏忠堅
    上一篇
    下一篇

    台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的有機垃圾區,每天都有不少人去撿拾「垃圾菜」,除了有做為自家三餐食材者外,竟也有處理後以低價賣給不知情民眾圖利,或成為餐廳食材來源者。經新聞媒體爆料後,連台北市政府市場處主秘都驚呼:「好噁心!」

    台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的蔬果進出量每天約2千公噸,約佔全台總量三分之一。蔬果販售過程中的剔除品,譬如包葉菜的外層;壓傷、擠損、腐壞的蔬果;甚至即期無法出售的NG醜蔬果,都會被棄於有機垃圾區,以致該區的垃圾菜量幾乎只能用「菜山」來形容。

    被拋棄到有機垃圾區的蔬果已被污染,當然絕不能撿拾、回收做為「食用」食材。然而果菜市場若能另設「惜食回收區」,很多仍然可以食用的NG醜蔬果,就可以不被淘汰丟棄。比如新北市果菜運銷公司,每周三都會將無法販售的NG醜蔬果加以整理,透過新北市「惜食分享網」,分享給有需要的人。這項既環保、又惜食的做法,應該推廣到全台公有市場與民間賣場。

    本會自2011年成立1919食物銀行,除了每雙月透過465間1919服務中心將食物包親送到4000多戶弱勢家庭外,2015年12月也於新北蘆洲設立第一間區域型實體食物銀行,2016年3月在台中設立1919食物銀行園區,接著將陸續在台東、台北、台南、高雄設立區域型實體食物銀行,並鼓勵各地教會設立社區型食物銀行,以提供弱勢家庭更即時、更多元的服務。

    今年3月起,我們更進一步媒合1919陪讀班與某連鎖賣場,由大賣場提供當天即期蔬果、肉類、生鮮食材,給鄰近陪讀班做為晚餐食材。目前北部已有2班測試中,預計第3季起陸續擴大到全台至少100班。在台中西屯成立的「1919食物銀行台中園區」,也從4月起開始收某連鎖賣場3間店的生鮮即食,前1個月先提供給鄰近陪讀班做晚餐食材,未來將擴大收取店數,交由園區內中央廚房烹調處理,急速冷凍製成「調理包」,以供應偏遠地區1919陪讀班與老人供餐點晚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珍惜食物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然而,隨著台灣小吃聞名全球,台灣的食物浪費也同樣名聞遐邇。雖然台灣糧食的耗損,從生產端、通路端、銷售端到消費端都很嚴重,然而各家各戶的廚餘,才是真正浪費的大宗(約佔台灣一年糧食總耗損量的一半)。其實,「惜食」不難,只要我們能改變日常飲食習慣,每一天每一餐做到零剩食,就是最好的惜食了。

    不要將吃不完、NG的食物丟進垃圾桶,請分享給需要的人!歡迎您加入1919食物銀行的行列,共同承擔「惜食」的使命,成為懂得分享的「惜食人」。



    ◤共同承擔「惜食」使命,成為懂得分享的「惜食人」。◢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5月號
    本期目錄

    踽踽 不獨行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桃園大溪郊區的山林間,有座百年亂葬崗,人煙罕至。順著竹林小徑走到底,有座傾頹的菜寮。66歲的阿明(化名)就在此棲身,一個人捱過了8年沒電、沒自來水的歲月。


    ◤妻離子散 暗自垂淚◢

    自26年前離婚後,阿明就與前妻及兩個兒子斷了音訊,與其他親友也不相往來。沒有家累,阿明就一人租屋,靠著做木工、幫人蓋房子,簡單生活。但10年前的一場車禍,不但讓阿明斷了左腿,住院期間還被醫生告知罹患糖尿病。

    出院後,因腿傷無法自理生活,又無力負擔看護費用,阿明被大溪區公所安排至街友收容所。一直以來獨來獨往的他,此時突然意識到家人的重要,但都經過那麼多年了…,只能暗自垂淚。

    不久,阿明離開了收容所,因車禍造成跛腳,他無法扛木材,也不能再屈身組裝家具了,只能靠著微薄的退休金勉強度日。


    ◤墳塋為鄰 夜不安眠◢

    退休金很快就耗盡了,沒有工作能力的阿明只能搬到朋友的菜寮內,這一待就是8年。這段時間,乞討、做回收、種菜,就是阿明賴以維生的方式。沒幾坪大的菜寮沒電,所以阿明通常下午4點過後就上床了。

    「這附近沒有人,夏天蚊子多,冬天濕冷,早早躲進掛有蚊帳的床上避難,才比較舒服。」阿明說。菜寮四周圍都是墳墓,每當夜幕低垂,耳邊傳來淒厲狗吠,恐懼就來與阿明作伴,常讓他夜不成眠。

    所幸天無絕人之路,4年前因著善心人士的通報,李柏坊議員服務處的秘書請菜寮附近的大溪家庭服務中心(桃園安家實物銀行大溪分行前身)前來關切。社工張智翔每個月都會帶著食物來看阿明,讓他擺脫8年來三餐不繼的困境。


    ◤不再行乞 不再孤單◢

    「安家食物銀行支援弱勢朋友3~6個月的短期物資,但阿明年過60,無依無靠,行動不便且視力不佳,6個月內要倚賴自己力量站起來,真的很困難。」智翔說。有鑑於阿明需要長期關懷,所以6個月後,智翔就將他轉介至1919食物銀行,希望能讓他得到長期的救助。

    「阿明就住在我家附近。」慈光1919服務中心的志工曾明志不只負責送食物包給阿明,也常來探望他。阿明說:「1919食物包對我的幫助很大,尤其是米、麵條及罐頭等食品,加上我自己種了點菜,這樣就夠吃了,再也不用到市區行乞了。」

    經過明志3個月的陪伴,原本8年來甚少與人互動的阿明,開始願意與人溝通,還在慈光教會結交了許多「兄弟」,不再孤單一人了。「大家會聽我訴苦,還不時給我衣物、幫忙修菜寮。颱風天還請我去他們家避風雨,我真的好喜歡和大家在一起!」


    ◤公私協力 昂首前進◢

    阿明因有兩個成年兒子,不符合低收入戶的申請標準,但兒子音訊全無,也無扶養,故阿明是典型的弱勢邊緣戶,所以智翔正透過法律扶助基金會的協助,設法替他爭取更多資源。

    「安家實物銀行因屬於公家單位,接觸面廣,可透過市民、警察、里長及議員服務處的通報,發掘隱身在社會角落的弱勢朋友,提供短期的物資支援。但個案若需長期救助,就轉介給附近的1919服務中心,由1919志工接手進行長期關懷,親送食物包到府。」

    「公部門與民間社團聯手,就能共同打擊貧窮。阿明這樣的弱勢者,就像被貧窮擊倒的傷兵;各里鄰服務處是搜索傷兵的雷達;1919服務中心是戰場後方的支持醫院。而1919志工們就像醫護人員,能用食物包來救治傷患兵的身體,用愛與關懷安慰傷兵的心。當公私協力時,就像一雙強而有力臂膀,能扶助許許多多的阿明,在踽踽難行的人生中昂首前進!」救助協會社會服務處處長張謙方說。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5月號
    本期目錄

    公私好夥伴 安家不斷炊

  • 編輯室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這幾年來,「台灣薪資倒退、物價上漲、產業外移、業界投資意願低落、貧富差距擴大」等斗大標題,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許多原本衣食無缺的家庭因遭逢經濟衝擊、意外或疾病,而成為新貧或近貧家庭,甚至成為急難家庭。但因不符合社會救助法的低收或中低收補助資格,而無法得到救助。為了讓更多社福邊緣戶也能得到救助,也為發揮惜食愛物的精神,過去5年來各縣市政府紛紛推出食(實)物銀行,以食(實)物救濟來取代金錢補助。其中,桃園安家實物銀行的實施績效頗佳,獲得許多民眾的肯定。


    ◤桃園安家有責信 民眾捐贈意願高◢

    桃園市政府社會局於2013年設立「桃園安家實物銀行」,在桃園13個行政區的家庭服務中心共設有20個安家實物銀行分行,讓需要救助的弱勢家庭能就近、即時地至各分行領取物資。2015年11月起更與救助協會合作,借重1919食物銀行的倉儲及物流經驗,將市府所募集的愛心物資,更有效、精準地發送至各分行,以服務更多需要救助的社福邊緣戶。

    安家實物銀行運作以來,至2016年底,已送出總值約1200萬元的白米、麵條、罐頭、油品等民生物資,讓13,400個家庭免於斷炊。桃園市政府社會局社會救助科科長黃慕義指出,安家實物銀行屬於公家單位,責信度高,社會大眾捐贈物資的意願也高。

    安家實物銀行大溪分行的社工張智翔表示,在桃園提到捐贈物資,民眾、商家及廟宇都會想到安家實物銀行。「有次一家廟宇送來一卡車的白米,但因為安家食物銀行沒有倉庫與貨車,我只好發動同事緊急致電附近的育幼院、安養院或學校,請他們派人來領取。「那時只想怎樣才能最快把白米送到對的人手中,以免辜負大家的愛心,可是真的是手忙腳亂。還好後來有1919食物銀行的倉儲和物流的協助,現在即使再來幾卡車白米,也都不是問題了!」


    ◤1919志工遍全台 助政府一臂之力◢

    「之所以選擇和救助協會合作,是看到救協的高效率與執行力。過去6年來1919食物銀行每年都募集整合許多資源,並按各區的需求把物資配送至集散點,是真正把愛心到有需要的人手中。」黃慕義科長說。

    1919食物銀行自2011年啟動,6年來收到的物資價值已超過2億8千萬元。去年共服務5,040戶家庭,送出23,553份食物包。目前在新北市八里區、台中市西屯區兩處倉庫共配有400個儲位,並有合作多年的物流公司協力運作。

    除了倉儲管理及物流配送,1919食物銀行還有一個最大優勢,就是由遍佈在全台465個1919服務中心、超過1500名志工所組成的社服網絡。能將食物包一一親送至受助戶,並給予最即時、最適切的關懷。

    當重大災害發生時,這面網還能快速轉換成救助模式,災區附近的1919志工可就近至災區或醫院,進行災難救援或關懷慰助。黃科長十分肯定地說:「1919這張網,可以助桃園市政府一臂之力。平時濟貧、災時救災,公私合作,大伙一起來幫助有需要的人!」


    ◤提升福利輸送效能 邁入食物銀行3.0◢

    因此,為了提昇福利輸送的效能、使食物銀行的服務更貼近案家的需求,桃園市政府社會局特於106年3月9日與救助協會合作,在桃園市婦女館舉辦了一場「106年度安家實(食)物銀行福利服務輸送研討會」,六都及各縣市政府的救助部門與民間社福團體等,共126人參加,進行工作經驗分享與交流,促進公私部門的服務連結。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副教授劉一龍表示,台灣有很多人勤奮工作,但所得薪水只能勉強或不足應付開銷,生活始終徘徊在貧窮線,甚至在貧窮線以下。而1919食物銀行所提供的,對減輕經濟弱勢民眾生活壓力有不可磨滅的貢獻。讓許多原先無法得到政府補助的社福邊緣戶得到多元的物資供應,尤其匿名化或個別化的服務,更可免除受助者產生恥辱或被標籤化的感受。」

    基督教救助協會社會服務處處長張謙方認為,國外的食物銀行比較著重食物不浪費,而台灣的食物銀行更偏向社會救助的方向。經過5、6年來的發展,如今台灣的食物銀行除了乾貨,也開始提供生鮮物資,從1.0邁步到2.0。

    「台灣有愛心的人很多,1919食物銀行受贈的物資約7到8成為新品。工業界有工業4.0,希望未來台灣食物銀行在公部門的高度重視、民間團體的積極推廣、企業的大力捐贈下,也能很快地朝食物銀行3.0-『惜食分享』邁進!」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5月號
    本期目錄

    每年浪費275萬噸 vs.160萬人需要救助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1919食物銀行於2011年4月成立後,先針對台灣南部與東部的八八災區進行服務。自2012年起,服務範圍拓展至全台20個縣市(含澎湖)。參與發放的1919服務中心數量,從2012年的259間增至2016年底465間,5年增長率達79.54%。



    ◤1919食物銀行<<2016年分析報告摘要>>◢

    全台至少160萬人需要救助

    2016年台灣低收入戶有143,635戶(259,831人),佔總戶數之1.68%;中低收入戶計116,196戶(678,539人),佔總戶數1.36%。兩者合計共佔3.04%。也就是說如果比照日韓等國的貧窮比率(約15%),則台灣至少還有12%的人,即高達280萬人(約90萬戶)需要補助。若降低補助標準到10%,則至少還有7%,即160萬人(約55萬戶)是極需補助的!

    台灣每年浪費275萬噸食物

    據環保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有275萬噸食物以各種方式被浪費,等於每年每人浪費約121公斤食物。這些食物足可讓全台低收入戶吃上20年!另有數據指出,台灣一年有超過50億元即期食品,遭廠家報廢、丟棄,但於此同時,卻有許多弱勢家庭連三餐都不繼。



    ◤1919食物銀行2016年受助戶達5,040戶◢

    2016年1919食物銀行的受助家庭總計5,040戶,受益總人數達15,883人,較2012年3397戶、10,068人,5年增長率達57.76%。發放的食物包份數,也從2012年的17,810份增長至2016年的23,553份,5年增長率達32.25%。

    ▼1919 志工服務達57,505 人次▼

    2016 年全台465 間1919服務中心的志工人次達57,505,共執行24,216 次的訪視。除發放食物包外,1919 志工尚提供包含家事協助、傾聽/ 關懷/ 祝福、提供社福資源等服務。每次探訪平均花費31 分鐘。

    ▼75% 個案由1919 服務中心發掘▼

    約75% 的個案是由1919服務中心主動發掘,顯示1919服務中心關心社區弱勢家庭,在社區中扮演守護者的角色。

    ▼求助者女性高出男性6%▼

    15,883 位受助者中, 男女比例分佔46.96% 與53.04%。而主要與1919 志工接觸的案主性別, 則為男37.32%, 女62.67%。顯示案家多以女性案主出面求助居多。

    ▼65 歲以上的長者,54%為失能或照顧者▼

    65 歲以上的長者佔所有受助者14.68%。其中54.34% 處於「失能」或任「照顧者」。且城鄉差距明顯,如台東、花蓮的受助長者,失能比例高達一半以上,應與其所處環境生活不易、醫療資源較缺乏有關。

    ▼人口扶養比35%,高出全台一倍多▼

    2015 年台灣地區人口扶養比( 依賴人口/ 勞動人口) 為35%,而2016 年受助戶的扶養比為73%,也就是每100 個工作人口要扶養73 個依賴人口,較全台平均高出一倍多。

    ▼24 歲以下的受助者達44.87%▼

    受助者之年齡層分佈,各區多以未滿15 歲最多,15-24 歲次之,共佔所有受助者之44.87%。唯花蓮以未滿15 歲最多,65 歲以上次之。綠島則以55 歲以上的長者( 佔4 成) 最多。

    ▼每戶每月平均收入僅15,988 元▼

    2016 年受助家庭每戶每月平均收入為15,988 元(含所有社福補助)。遠低於2015 年全台最低所得20% 的家庭每月所得26,693 元( 每戶可支配所得)。而受助戶每月平均支出為22,532元,每月平均超支6,544 元,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況,此一現象在都會區尤其突出。

    ▼73% 的受助戶為社福邊緣戶▼

    在2016 年「1919 食物銀行」所關心的5,040 戶經濟弱勢家庭中, 有876 戶(17.38%) 是屬於政府所冊列的「低收入戶」、502 戶(9.96%) 屬「中低收入戶」, 其餘3,662 戶, 即高達72.66% 都無法列入社會救助中。整體來看,「社福邊緣戶」仍為1919 食物銀行的主要服務對象!

    ▼服務全台1.64% 的獨居長者▼

    2016 年底台灣65 歲以上的長者, 共有310 萬6,105 人,其中獨居者有4 萬7,662 人( 佔1.53%)。而1919 食物銀行服務的5,040 戶家庭中, 有781 戶是獨居長者, 等於服務了全台1.64% 的獨居長者!

    ▼77.45% 的案主無法就業▼

    能夠穩定就業者(含兼職及全職) 僅5.92%、臨時工佔16.63%,等於高達77.45% 為未就業、無法就業或為非勞動人口!

    ▼伙食費支出是一般家庭2 倍多▼

    104 年全台家庭「食物飲料及煙草」的支出,僅佔全部支出結構的15.9%。但受助戶平均每月的「伙食費」支出佔35.58%,等於是普通家庭的二倍有餘。顯示經濟弱勢家庭在生活中,因長期入不敷出,所得多花在基本生活必需上。

    ▼12.74% 的案主為身心障礙者▼

    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 佔9.43%;領有重大傷病卡者,佔2.32%;兩者皆有者,約0.99%。顯示1919 食物銀行案主中,約12.74% 的受助人口, 因身心狀況的限制,造成相對弱勢。

    ▼單親家庭超過51.73%▼

    案家單親家庭受助比例高達51.73%, 雙親家庭僅33.08%。且愈是都會地區,單親家庭的比例也愈高,此應與都市化的程度有關。



    2016年食物銀行報告書:
    https://www.ccra.org.tw/SnArticlepage.aspx?AType=SERVICE&SNID=13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5月號
    本期目錄

    春日 茉莉香

  • 活水
  • 活水
    上一篇
    下一篇

    54歲的茉莉多病纏身,單親的她原本帶著女兒和孫子在夜市擺攤,但體力不支,只能收攤回鄉。一日,她突然大出血,緊急送醫…。


    54歲的茉莉(化名)20多年前離婚,靠在高雄夜市擺攤賣衣服,養大兩個女兒。但大女兒十多年前也離婚了,現在靠當作業員,養兩個讀小學的兒女。茉莉小女兒還在讀大二,靠半工半讀養活自己。擺地攤是體力活,長期勞動下來,加上過往就有糖尿病史,茉莉的腎功能愈來愈差,常招呼一下客人就需要休息,最後連生意都做不下去了。


    ◤自己領食物包 也發送食物包◢

    茉莉的媽媽阿鳳(化名)住在屏東縣春日鄉,在屏東春日安息日會聚會多年。73歲的她平日熱心公益,也幫忙安春日1919服務中心發送食物包。知道女兒身體虛弱、狀況不好,便要她搬回家來,至少可以就近照應。於是3年前,茉莉帶了女兒與孫子女,一家5口回到了春日。

    安春日1919服務中心的曾德仁教士在春日部落4年,目前照顧17個1919食物銀行的受助戶,也常為村民申請1919急難救助金。知道茉莉一家生活不易,於是也為他們申請了食物包。

    「目前我們全家只靠大女兒在食品工廠的2萬元工資生活,所以食物包裡的食物和日用品對我們的幫助很大,很感謝大家!」除了自己領食物包,體弱的茉莉現在也會跟媽媽一起去發食物包。


    ◤洗完腎割肌瘤 還好有救助金◢

    安春日1919服務中心的惠玲師母是屏東枋寮醫院洗腎部護理長,平日很照顧弱勢病人,常幫他們爭取醫療補助。她很關心茉莉,常勸她早日洗腎。「難道我一生都要洗腎?」茉莉覺得洗腎很苦,所以一直抗拒。直到去年4月,氣喘到幾乎無法呼吸,才終於到枋療醫院洗腎。現在1周兩次,大女兒都要請假帶茉莉去洗腎。「洗完腎精神就較好,腦袋也不會昏昏沉沉。」茉莉說。

    不料才過一關,又來一關!去年5月,長期經血流不停的茉莉突然大出血,緊急送醫後,發現有5公分的子宮肌瘤,因情況危急,醫生說要切除子宮才能徹底止血,根除病灶。茉莉後來在高醫摘除子宮,當時曾教士夫婦還特別到醫院探望,並為她申請了2萬元的1919急難救助金。茉莉說:「還好有救助金,才能讓我繳醫藥費、女兒學費和房租。」


    ◤1人牧養3會 傳遞信仰與愛◢

    因部落教會經濟有限,很難請得起一位牧師,因此目前曾教土一人在屏東縣春日鄉、牡丹鄉和滿洲鄉3間安息日教會輪流牧會。他每周都會輪流去探訪領1919食物包的受助戶,也常到茉莉家舉行家庭禮拜,透過詩歌、禱告,把祝福帶給茉莉的女兒和孫子女們。

    「以前我不重視健康,所以才會渾身是病。但自從出院後,師母叮嚀我要有正常的生活作息、清淡飲食和適度運動,我一定會盡量去做。很感謝教士夫婦的真誠幫助,真的好溫暖,人生還是很有盼望的!」茉莉說。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5月號
    本期目錄

    我想送台新車給陪讀班

  • 飛俠
  • 飛俠
    上一篇
    下一篇

    14年前,我們剛到屏東里港靈糧堂牧會時,經常看見街上有很多小學生,一下課就騎著單車到處遊蕩。心中很焦急,很想拉他們一把,就在2005年設立了里港靈糧1919陪讀班。沒想到第一年就來了22個孩子,最多時還曾高達130人,其中一半都是外籍配偶家庭的孩子。」林坤宏牧師與李淑娟師母說。

    里港靈糧1919陪讀班位於屏東縣里港鄉,全鄉人口不到3萬人,有全台最多的泰國蝦專業養殖場。陪讀班的家長大都從事農漁業,經濟環境不佳。淑娟師母是陪讀班小學部的主責老師,經常透過學校,幫助弱勢家庭的孩子來陪讀班。


    ◤9年陪讀 家外之家◢

    「免學費又是教會辦的,應該不錯!」10年前,7歲的小偉(化名)被阿嬤強拉來陪讀班。沒想到一待就是9年,從小一至國三,小偉的童年和國中都在陪讀班度過。

    今年已上高二的小偉是獨子,出生不久,父母就離婚了,小偉跟著爸爸和阿嬤過活。爸爸大多在外縣市蓋房子,阿嬤也常在外打零工,所以小偉的童年鮮有家人陪伴。小偉的爸爸煙酒檳榔樣樣來,一喝醉就發酒瘋。國三時,小偉還曾被打到離家,跑到教會避難。

    小偉小一剛來時,在學校成績常吊車尾,數學考3分、社會考60分…。直到來陪讀班,有穩定的學習環境和陪伴後,才逐漸進步。小五時名次升到中間,數學拿80分,小六時社會還曾考滿分。上高一後更被選為模範生,品格和成績都受到肯定,讓從小陪他長大的林牧師夫婦很欣慰。


    ◤浪子回頭 鮭魚洄游◢

    「記得小時候,我很不喜歡讀書。直到來陪讀班後,感受到家的溫暖,老師的用心,才下決心好好學習。有今天的進步,最感謝的是阿嬤把我帶來陪讀班,還有牧師師母的陪伴。將來我有能力,我希望能送一台新車給陪讀班!」目前就讀華洲工家汽車修理科的小偉說。

    小偉在學校被選為模範生,也因兩個新發明:藍芽車門解鎖器和掃地過濾器,獲學校頒發第一、二名發明獎,十分優秀。本來是四處遊盪閒晃的小偉,在陪讀班的陪伴中,展現了不平凡的資質。

    去年,小偉開始擔任陪讀班的志工老師,回來教弟弟妹妹功課,也針對成績差的孩子進行一對一的補救教學。「我小時候很皮,現在教弟弟妹妹時,才知道當老師真辛苦。現在最開心的時刻,就是教會他們的功課!」

    小偉的改變讓阿嬤很安慰,也非常肯定陪讀班的付出。原本小偉和爸爸關係生疏,也在去年有了轉變。去年2月,爸爸在酒後被人圍毆,本想拿刀去報復,幸好被小偉勸阻下來。酒醒後,小偉哭求爸爸戒菸戒酒,爸爸感受到兒子的關心,承諾以後每次犯規就罰100元,從此父子關係大為改善。


    ◤全力擺上 全年無休◢

    里港陪讀班目前有50名學生,老師以高師大的大學生為主。每天光支付老師鐘點費,還有水電費和餐食費,就要約1萬元。「為了維持陪讀班,除了救助協會的補助外,我們也向其他單位申請經費。至於人力方面,實在很需要有經驗有愛心的資深老師來幫忙。」淑娟師母說。

    幸好社區小額捐款還算穩定,教會也有一些弟兄姊妹為孩子們奉獻。由於志工不夠,淑娟師母除了擔任陪讀班的主責老師,也負責行政和煮點心。牧師夫婦倆為了這群孩子,全力擺上,全年無休!

    林坤宏牧師曾在3年半前,因上教會屋頂清掃排水溝落葉,不慎摔下受重傷。一年內開了6次頭蓋骨大刀,歷經坐輪椅、大小便失禁、視力退化…。所以淑娟師母不緊要照顧孩子,也要照顧牧師。所幸經過不斷地禱告,2年前牧師已可自行走路,甚至開車。

    即使在復健中,但林牧師依然在陪伴陪讀班的孩子,因為「只要幫助一個孩子,就是幫助一個家,甚至可以救一個家!」沒錯,從小偉一家,我們見證了愛的陪伴能使人改變!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is.gd/Lz1qao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5月號
    本期目錄

    窮過苦過 將心比心

  • 成器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壢讚美1919服務中心位於中壢近郊,社區中有許多獨居長者、單親家庭、低收入戶,還有精障和肢障的孩子。60多歲的陳昭財牧師與劉惠碧師母是中心志工,過去6年來,共為15戶急難家庭申請過救助金,也送食物包給28戶弱勢家庭。劉師母說:「我們窮過,也苦過,好不容易才站起來。每次只要看到需要,都很想幫忙,只是苦於能力不足。所以當知道救助協會能提供各項救助資源時,我們不只感動,也立即以行動響應。」


    ◤流浪至此 人生轉彎◢

    中壢讚美基督教會中有3位會友是遊民。阿美(化名)今年50歲,父母離世、兒子失聯,親友不相往來。阿美住在社會局安排的民間住宅中,常自說自話,在她的世界裡,只有自己一人。前年聖誕節,阿美被另一位遊民帶來教會。惠碧熱心地為她申請食物包,讓阿美可以用電鍋煮食。去年8月,阿美腎臟發炎住院,惠碧也幫她申請急難救助金。

    阿美身體較好時,惠碧也曾幫她找工作,但可能是與社會脫節太久,加上精神狀況不佳,阿美工作的意願並不高。後來阿美因付不起租金,被請出民間住宅,而在外遊蕩。當時氣溫只有13度,阿美冷到渾身發抖,陳昭財和劉惠碧牧師夫婦知道後,立刻幫阿美安排住宿,後來更轉到會友林芝(化名)家中住了一個月。林芝的先生中風,經濟並不佳,但她不但接納阿美,還介紹她到工廠做短期工。而惠碧師母也常體貼地多煮些飯菜,送去給她們。

    頭一個月,惠碧總是不時去看她,關心她的工作狀況。短期工期滿要找新工作時,惠碧擔心阿美面試時表達不清,幾乎每天都騎機車陪她去找。找了兩個月,最後好不容易在家樂福擔任清潔工,生活才算安頓下來。雖然工資不多,但比起從前當遊民的日子,阿美已跨出人生一大步!

    現在的阿美自給自足,租了間雅房,穿著乾淨,臉上更有了甜美笑容,宛如一個新造的人!阿美說:「我能有今天,全因惠碧師母和林芝的愛心接納。」


    ◤經過水火 重新開始◢

    惠碧與昭財結褵43年,兩人在基隆成長。昭財原是碼頭工人,學會包工程、畫施工設計圖,26歲便成立土木營建工程行,生意不錯。但作生意難免應酬,沾惹酒色財氣,最後身體搞壞不說,還在外有了小三。身體出現警訊的同年,因為人作保,導致公司財務亮紅燈。1987年兩人不得已假離婚,惠碧申請支票付貨款,才解除了公司倒閉的危機。

    財務難關過去,但惠碧赫然發現先生外遇,怒不可遏。「我脾氣剛烈,債務壓力加上婚姻風暴,結果患了重度憂鬱症,還曾吞安眠藥自殺。」1988年4月,昭財從基隆開車,帶3個兒女到林口長庚看惠碧時,在高速公路發生重大車禍,6歲小兒子當場喪生,長女臉部幾近粉碎。

    惠碧聞訊崩潰,昭財心情也跌落谷底,生意一落千丈,欠債300多萬。所幸車禍見報後,湧入不少愛心捐款,加上賣了房子,才還了大部份的債。後來,在基隆神的教會98歲鄭信德老牧師的苦勸下,1989年兩人復合,進入教會服事,被按立為傳道。


    ◤沒有財力 但可出力◢

    昭財夫婦深深感受到破鏡重圓的寶貴,帶著重新出發的心,先到新北市蘆洲禮拜堂服事,後來還曾被派至甘肅宣教,後來因惠碧身體不適而回台。2010年到中壢開拓,開始在社區成立小組,關懷社區居民。2015年,昭財被按立為牧師。

    惠碧師母腰部動過2次刀,下半身容易無力,但她熱心公益,關懷社區,從不因身體虛弱而減少行動力。惠碧說:「我們歷經患難,靠著大家的幫助才走出來,雖然我們沒有財力,但可以出力,還可申請1919的資源。所以現在只要看見需要,我們一定幫!」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5月號
    本期目錄

    FISF-One for One 厚道送暖 〝魚〞你陪讀

  • 編輯室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大人都會告訴小孩,多吃魚會變聰明,不過,多吃魚真的會比較聰明嗎?尤其是營養美味的鮮魚?沒錯,這個說法最近已被科學家證實了。定期食用魚類,的確可以增強記憶,主要是魚類富含豐富的DHA、Omega-3,能加強大腦中的記憶中心,因此特別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對成長中的1919陪讀班學童而言,每天能有固定晚餐已不易,更遑論吃到鮮魚了。因為這些孩子都來自弱勢家庭,家中開伙的不多,而許多陪讀班雖然有晚餐供應,但礙於經費有限,也難得有鮮魚上桌。但自去年9月後,這種情況改觀了!原來全台90間有供應晚餐的1919陪讀班,都陸續收到由中華海洋生技公司「鱻來厚道」捐贈的海紅鯛。這些鯛魚肉多味美,不管是紅燒、乾煎、糖醋或煮成魚湯,都讓孩子們垂涎三尺!「我好喜歡吃魚喔,不管怎麼煮都好吃!」這是所有吃到魚的孩子們的一致口碑。


    ◤厚道送暖 賣1捐1◢

    中華海洋生技公司「鱻來厚道」自去年8月發起「FISH-OneforOne厚道送暖賣1捐1」活動,以每賣出1條就捐出1條的方式,將獲得2016年第13屆國家品質玉山獎最佳產品獎的高級海紅鯛,宅配到1919陪讀班等社福團體,為經濟弱勢家庭打氣,也幫孩子們補充營養。至今年3月底止,該公司總共已送出超過1萬2千多條魚,其中90個1919陪讀班共獲贈3978條!

    而在獲知1919陪讀計畫募款不足後,該公司立刻認領了位於其屏東林邊養殖場附近的3個1919陪讀班。張永聲董事長(圖右者)說:「去年年初,我決定效法TomsShoes賣1捐1的方式,以自家最棒的海紅鯛魚為主,推出一期3年的『厚道專案』。希望每個月都至少能送出2千尾海紅鯛給1919陪讀班及5個社福團體。」


    ◤將心比心 莫忘初衷◢

    張董7歲失怙,家境清寒,母親常帶著5個兄弟姊妹到市場撿剩菜、撈蛤蠣當晚餐,一天只吃一餐是家常便飯。「我小時候窮過,因此對弱勢家庭的孩子特別有感受,很希望能多幫他們一點。每次收到陪讀班孩子們的謝卡,我都把它們當成寶,看到他們吃魚的開心表情,我知道我們做對了!能付出就是一種幸福,好的事、對的事,就值得持續去做。有什麼比想付出,而能馬上把資源送到需要的人手中,更讓人開心的呢?未來我們還想讓更多孩子都能吃到這幸福的好滋味。」張董說。

    負責「厚道送暖」專案的陳樹人副總經理(上圖左)也附和地說:「剛開始賣一送一時,老實說還真有點壓力,但做了之後,回饋卻是多更多!陪讀班孩子們的感謝卡和消費者給我們的迴響,都是激勵我們繼續做下去的動力。別說是一個月送出2千條魚,相信在大家的愛心和善的循環下,未來即使一個月要送出2萬條魚,我們也是很有信心的!」


    ◤吃魚營養 頭好壯壯◢

    中華海洋生技堅持使用以自然健康為理念的Hi-Q生態循環養殖系統,養殖過程不用藥,魚吃的飼料連人都可以吃。每批魚都逐批檢驗確保品質,更厚養所有生命,不抽取地下水,不破壞生態,師法自然,友善養殖。另外特製的餌料配方,不但營養豐富,還加入珍貴的褐藻醣膠等多種天然保健成分,搭配渦漩式飼養池,讓魚兒充分運動,因此每條魚活力十足,肉質自然鮮美。

    台東靈光堂1919陪讀班施智萍牧師表示,礙於經費,陪讀班準備的晚餐都以吃飽為優先。3菜1湯中,多以碎肉與豆類為主要蛋白質來源。「我們每月吃一次咖哩雞,這是孩子唯一能吃到雞肉的機會。至於鮮魚,根本不可能。但自從有了來厚道的鮮魚後,許多孩子原本瘦削的體型,都開始頭好壯壯了!」

    屏東三地門馬兒部落的1919陪讀班,有5位國中生、14位國小生。孩子幾乎都是單親或隔代教養背景,下課回家常沒飯可吃。為了省錢,部落媽媽會從市場帶回賣相不佳的醜蔬果,或雞販切下不要的雞爪、翅膀等,再加上罐頭、麵條,煮一煮就是一餐。柯水靈老師說:「能吃到這麼肥美又新鮮的魚,我們想都不敢想,現在只要桌上有魚,孩子都多吃一碗飯!」

    花蓮吉安鄉仁和1919陪讀班,剛開辦時只能買些包子饅頭給孩子當點心,但成長中的孩子總說吃不飽。蕭麗玉牧師是孩子們口中的「蕭媽媽」,雖然自己經濟也不寬裕,但仍常自掏腰包預備晚餐給孩子們吃。「多年後有個讀軍校的孩子告訴我,其實他根本在陪讀班待不住,都是為了陪讀班的飯菜才留下來。」過往她掛心成長中的孩子無法獲得充足的營養,「但現在固定能吃到這麼美味的鮮魚,孩子們真的好幸福呀!」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5月號
    本期目錄

    有了 Lucy Says 英文 So EASY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2月23日,位於台北大直的空中英語教室(空英),聚集了來自18個1919陪讀班的27位老師,一同參加由空英與教助協會合辦的「Lucy Says 英語創意教材」(簡稱LS)師資訓練。LS是空英開發的多媒體英語學習教材,目的在建立孩子們的英語聽、說能力。課程以輕鬆有趣的動畫和歌曲,搭配遊戲競賽與練習等方式進行。不僅降低學童對英語的恐懼,也可引導他們主動開口說唱,建立學習的自信與熱忱。


    ◤學生主導 老師引導◢

    空英副總經理蔡介士表示,LS的教學重點是以學生為中心,顛覆傳統上對下的授課模式。讓學生主導學習,而老師則扮演引導的角色。因此,在師資訓練中,特別讓陪讀班老師們分組上台,學習如何以LS專屬的點讀筆與點讀板,在螢幕上與台下同學互動。

    LS教學並無固定模式,有的老師索性用英文玩起「大風吹」!「大風吹,吹甚麼?」「吹身上有red顏色的人,站我左邊!」聽完指令後,全場立刻安靜約一秒,接著眾人一哄而散。有人邊跑邊看自己衣服,有人硬往人多的地方擠。有人一下站左邊,一下換右邊,笑聲不斷。


    ◤關一道門 開一扇窗◢

    來自加拿大的歐采琳(CharlotteOke),是LS的編輯,也是訓練講師,在空英有超過12年的英語教學經驗。她用流利的國語表示,台灣很多孩子都聽過、讀過和考過英文,但卻很少開口說。LS的主要特色是幫助學生「聽得懂、敢開口」。因為敢開口,知道哪裡說錯,才有機會進步。歐采琳說:「當孩子們嘴裡哼著歌曲,眼睛看著螢幕上的歌詞時,大腦就會自動連結聽見的聲音與看到的文字,英文單字就這樣學起來了!」

    台東的自由成功1919陪讀班自105學年上學期起,導入LS試用版當英語教材。短短一學期,許多弱勢孩子已經敢開口說英文。陪讀班負責人鄭琇文傳道表示,陪讀班位於偏鄉,沒有足夠資源,加上家長多疏於照顧孩子,班上有1/4的孩子被判定為學習遲緩,且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而LS以聽覺刺激學習的方法非常適合孩子們!

    「我們班的小宣(化名)因閱讀障礙,無法靠閱讀文字來學習英文,但因為有LS的輔助,這學期已經可以開口說英文了,發音還很標準呢。現在,她不但會說謝謝,還會主動糾正我的發音。有了這次的經驗,我深深感受到不可以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因為當上帝關了一道門,就必定會再開另一扇窗!」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5月號
    本期目錄

    隨興起舞探索自我 我可以再跳100次嗎?

  • 張芷芸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3月22日,新北市三重區三光1919陪讀班的孩子,在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的贊助下,來到內湖學學文創,體驗「隨興起舞:探索即興肢體課程工作坊」課程。孩子們一進到律動教室,就好像被老師點了仙女棒,個個像精靈般舞動了起來。連原本缺乏自信的孩子,都隨興起舞,恣意揮灑!


    ◤認識不一樣的自己◢

    學學文創基金會在此課程中,邀請到獲得美國基督教青年會約恩普賴斯獎國際成就獎的多元藝術家與表演者梅心怡老師,透過創意、肢體和即興三個面向,帶孩子進入肢體的探索,認識不一樣的自己。

    「老師,我彎不下去,怎麼辦?」從彎不下腰到指尖可以著地,孩子們本來僵硬的身軀在拉展中慢慢甦醒。藉由武術動作般的打拳,再配合聲音的宣洩,「咻咻咻」、「我武功高強」、「我是大內高手」,心怡老師讓孩子專注肢體的展現,並和自我對話。

    在一連串伸展律動後,心怡讓孩子在音樂襯配下,輪流表演自創獨舞。孩子們剛開始都有點羞澀,都緊張地說:「我不知要跳什麼耶?」但在心怡鼓勵下,終於跳出第一步,然後第二、第三步…。


    ◤舞出自己就是最佳Style◢

    輪到小佑後,只見他伸展出修長的四肢,在地板上快速旋轉跳躍,臉上散發明星舞者般的氣勢。整個律動教室,就宛如他的個人舞台,之後還高呼:「好好玩喔!我可以再跳100次嗎?」

    看到小佑專注的神情,很難想像小四的他是學校老師頭痛的過動兒。在陪讀班幾乎坐不住,也無法好好寫功課。「但小佑這整個星期來特別聽話,只為了能來參加這次的肢體課。」江佳樺老師說:「陪讀班的孩子都很珍惜能戶外教學的機會。」

    同樣出身單親弱勢家庭,心怡老師特別能感受到陪讀班孩子的需要。細心的她會透過觀察孩子的個性,適時調整課程。「透過肢體課程,孩子不僅能動得開心,也能在多元律動中探索、認識自己。當孩子能更了解自我、聆聽自我時,才能真正展現自信。我不告訴孩子動作的對或錯,而是讓孩子學習相信自己。不要比較,只要透過肢體隨興展現,就是最佳Style。」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5月號
    本期目錄

    志工救災關慰訓練─除了傾聽還能做甚麼?

  • 李淑美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台灣近餘年重大災難頻傳,重災已經不是特例,而是常態的一部分。因此,心理重建變成精神醫學的重大課題,而如何在災難發生時關慰心靈,也成為許多救助單位培訓志工的重要課題。

    基督教救助協會最初即是因應重大災難而成立的。自1998年成立以來,經歷921、汶川地震、南亞海嘯、八八水災、台南0206等30多個重大災難救助,深深感受到災後心理重建與心靈關慰的重要。因此,特於3月18、19日,假台北靈糧堂國度領袖學院舉辦「重大災難心靈關慰訓練」,邀請來自西部9縣市80餘位的志工參加。另外,4月28、29日也在台東池上舉行第二場,有60位志工參加。


    ◤鼓勵受創者完成一件事◢

    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郭乃文教授,主講「從大腦神經心理發展學談重大災難急性期的創傷心理形成與關懷技巧」。她強調,在災區時,若能讓受創者處於變通、幽默及信任的環境下,情感就會趨向穩定,有助達到創傷後的正向成長。她舉例,可以鼓勵受創者為自己或已逝者完成一件事,「讓受創者因所完成某事而產生愉悅感,進而截斷創傷記憶的重複累積和過度提取,以期走出創傷。」

    衛福部嘉南療養院王作仁副院長,從「重大災難初期的心理健康評估與志工的自我準備與調適」角度,提醒學員在幫助災民前,要先了解自己,以免發生因同理而產生內在轉變,進而影響關慰初衷。


    ◤傳達如何得到實際幫助◢

    嘉南療養院臨床心理科杜家興主任,帶學員們演練在災害發生時的心理急救技巧及注意事項。演練中,學員們很自然地就去擁抱災民,但杜家興再三強調,這是大忌!他指出,在第一次接觸時,除了傾聽,傳達如何得到實際幫助,才是對受助者更重要的事。

    救助協會災管部張可承主任也在課程中介紹救助協會的救災服務模式,並以問答方式引導學員們反思。張可承指出,志工要了解自己的極限,不要讓受助者有錯誤的期待。遇到特殊情況超過自己能處理的範圍時,要適度轉介,才能避免二度傷害。「還有,永遠要尊重受助者的財產,因為對他們來說,許多物品都是極具意義的。」


    ◤引導受創者了解能做甚麼◢

    65歲的舒京薇曾參與台北東興大樓救災,前後參與過無數次救助行動。她說:「以前我以為關懷案家只要傾聽就夠了,但這次課程讓我了解,應該引導他們了解自己『能』做些什麼。」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5月號
    本期目錄

    食物銀行 ─八里阿嬤成超級理貨大軍

  • 李淑美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善用銀髮族人力、補足社服團體人力缺乏,一起造福弱勢家庭,這種三贏的合作模式,每個月都可在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八里倉庫中展露無遺。自2015年7月起,每2-3個月大崁里銀髮俱樂部就會有2、30位的銀髮阿嬤來協助整理各界捐贈給1919食物銀行的物資。其中81歲的李九螺阿嬤,蹲站自如,理貨從不坐板凳,至今已參與12次理貨與包米,一次也沒缺席過。


    ◤物資多元又多樣 需大量志工整理◢

    2月8日,18位大崁里銀髮俱樂部的阿嬤們從下午1點開始,短短不到2小時,就整理了80餘箱的物資。從2015年7月起至,這些阿嬤們已參與10次理貨、2次包米。

    1919食物銀行的物資多元多樣,分別來自大賣場、企業團體或個人捐贈。但有些物品不符所需,有些則在運送過程中損壞,因此在送到各集散點或實體食物銀行前,都需徵召大量志工進行整理。

    這些志工除來自企業,也來自在地社區。2015年,1919食物銀行主動向大崁里尋求協助,林秀真里長知道後,立刻答應支援每2-3個月一次的理貨,並在大崁里銀髮俱樂部成立了1919食物銀行義工團網路社群,目前已有37人加入。


    ◤銀髮阿嬤站出來 志工大軍超起勁◢

    林秀真里長表示,現代的銀髮族不一樣了,不是只接受照顧,享受福利,也很樂意分享經驗,服務他人。大崁里銀髮俱樂部平時除了舉辦休閒團康活動外,也擔任新北市社會局「佈老志工」,進行各種社區服務,如健康講座、量血壓、老人供餐、鄰里打掃、資源回收等。林秀真說:「1919食物銀行幫助弱勢家庭,長輩們做起來都格外起勁。有時太久沒接到理貨通知,阿嬤們還會跑來問呢!」

    林秀真也為八里的弱勢家庭申請1919食物包,「目前我們服務4戶,因為他們都是獨居老人與身心障礙者,所以我每個月會與志工盧錦鳳前往蘆洲1919實體食物銀行代領物資,再親自送到他們手中。」

    今年65歲的盧錦鳳不但是1919食物銀行義工團的志工,也是新北市的社服志工,常與林秀真搭檔關心弱勢家庭。「我深深感受到食物包對這些弱勢家庭的幫助,能為1919食物銀行做些事,盡上一份心力,覺得非常榮幸。」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5月號
    本期目錄

    人聲合奏 爆發音調

  • 海馬八號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阿卡貝拉(無伴奏合唱,義大利文acappella),源自15世紀的天主教會,強調不使用樂器,單靠人聲詮釋聖歌的主音、低音及和音。3月11日、25日,由8位高中生組成的「爆發音調」阿卡貝拉樂團,先後在桃園市府與基隆聖士提反1919陪讀班演出。將一首首中外經典名曲,透過人聲合奏,震動孩子們的耳朵,共鳴他們的心!


    ◤古今中外融於一爐◢

    爆發音調樂團於2016年9月成立,旨在以公益表演來傳遞對台灣的愛。成員從小都受過嚴格音樂訓練,各個出身學校合唱團。18歲的鍾易修與17歲的許涵雯是核心團員。選擇曲目、調度人員及安排練習時間,都由兩人負責。

    易修表示,因為合唱團的經驗,有機會認識台灣及世界各地原住民音樂的元素,就將它們納入創作中。例如「TheJoiku」這首曲子,就是北歐原住民在冰雪上打獵時用來溝通的歌曲。合唱過程中,除了人聲伴奏,還可以聽到模仿雪橇的聲音,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易修小二接觸中提琴,並參加合唱團。他指出,爆發音調在古典樂曲中融入很多現代元素,雖不和諧,但聽眾會感受到衝擊,情緒也會被激發高漲。「聽完覺得很酷!」易修說。

    也許因為想法前衛,團員常被老師、前輩告誡,表演內容要從小學生的角度考量,安排他們較熟悉的歌曲才能引起共鳴。因此到陪讀班演出前,團員們雖然很期待,但也很緊張,擔心孩子們會聽不懂或覺得無聊。


    ◤最重要的是要有恆心◢

    「沒想到孩子們的接受程度,超過我們想像,讓我們大大鬆了一口氣!」易修放心地說。桃園市府1919陪讀班老師林伯昶傳道表示,表演結束後團員們被孩子們包圍,忙著應對從四面八方丟出來的問題。

    「為什麼不用樂器也能伴奏?」「怎樣才能唱得像哥哥姊姊一樣好?」「要怎麼保護嗓子?」林傳道笑說:「這場表演很有創意,孩子們反應熱烈。爆發音調這群高中生這麼年輕就願意透過表演服務社會,真讓人感動!」

    易修鼓勵有心學習阿卡貝拉的孩子們,要唱得好,就多多練習、少吃辛辣食物,少講話保護嗓子。「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恆心。無論是唱歌或其他事情,要時時把它放在心裡。不要著急,但要持續地接觸、練習。這樣時間久了,這件事就會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自然而然,你就會想多去鑽研和精進了!」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17年5月號
    本期目錄
    ×
    2017年5月號

    封面故事


    踽踽 不獨行
    公私好夥伴 安家不斷炊
    每年浪費275萬噸 vs.160萬人需要救助

    秘書長的話


    NG不NG 有FOOD同享

    專題報導


    春日 茉莉香

    1919陪讀計畫


    我想送台新車給陪讀班

    美麗人生


    窮過苦過 將心比心

    企業公益


    FISF-One for One 厚道送暖 〝魚〞你陪讀

    THE UPDATE


    有了 Lucy Says 英文 So EASY
    隨興起舞探索自我 我可以再跳100次嗎?
    志工救災關慰訓練─除了傾聽還能做甚麼?
    食物銀行 ─八里阿嬤成超級理貨大軍
    人聲合奏 爆發音調
    Previous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