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我們
    機構簡介
    年度報告
    年度計畫
    服務據點
    聯絡我們
  • 我們的服務
    1919食物銀行
    1919陪讀計畫
    1919急難家庭
    1919重災救助
    1919旺得福計畫
  • 財務徵信
    捐款徵信
    財務報告
    捐款紀錄查詢
  • 即時消息
    最新消息
    救助月刊
    活動專區
  • 會員專區
  • English
參與捐款

另一種選擇

  • 簡伯駿
  • 夏忠堅
    上一篇
    下一篇

    亞洲大學創校只有19 年,但在眾多私立大學中,卻相當耀眼。他們大手筆地興建了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亞洲現代美術館」;還沒有醫學系,卻已建立美輪美奐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而最近還以高額獎學金吸引優秀學生,只要學測成績達滿級分,並以亞大為第一志願者,入學8 學期最高可領360 萬元的獎學金。

    今年大學指考放榜,有兩個成績可進台大的學生決定以亞大為第一志願。這兩位的採計科目分數,都在全國3% 之內。一位選讀生醫資訊、一位選讀財經法律,兩人都可在8 學期領到高達360 萬元的獎學金。

    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說,「家裡可能缺錢」、「有第一桶金可以投資」、「可以買跑車泡妞」;也有人替他們擔心,「捨棄台大的畢業證書太可惜了」、「畢業後的出路還是比不上台大吧」、「讀台大未來的人脈比較廣」;當然也有人建議,「碩士考回台大吧」。

    有些網友認為「名」比較重要(選台大比較明智);有些網友認為「利」比較實際(選亞大有利可圖)。其實每個選擇的背後,一定都有其考量與掙扎。第一志願選讀亞大財經法律的女學生,就在PPT 上澄清,她說因為數學考太差,分數雖然可以上台大人類學系或歷史系,但沒有報考英聽,所以事實上也上不了台大。關於出路,她的規劃是要考國考,所以不上台大也無所謂。至於人脈問題,她說自己不擅長社交,即使上台大也未必會交到什麼朋友。她又說家裡並不缺錢,也沒有出國計畫,倒是會研究如何用獎學金來做投資。

    從這位女同學的回應來看,她的選擇不是為名,也不純是為利,她所表現出來的,是典型Z 世代的「謹慎務實」性格!

    在台南新化愛心1919 陪讀班長大的雙胞胎兄弟阿松、阿柏,也是「Z 世代」的青年。小時候他們立志要當流氓,但小五時進到陪讀班,大學分別考上高雄應用大學與臺灣科技大學。後來為了照顧從小養育他們長大的失智阿嬤,也為了陪伴陪讀班的孩子,所以最後都選讀離家近又提供獎學金的遠東科技大學。

    現在,阿松在電子公司擔任工程師,阿柏跟隨提攜他長大的阿呆牧師在教會作傳道人,也負責陪讀班。兩兄弟的選擇,既不為名也不為利,只為報孝感恩,只為回應上帝要他們照顧弱勢的呼召。

    無論出身哪一個世代,都可以有理想、有使命。因為有許多人,需要你伸出手、給出愛。或許,這也是另一種「謹慎務實」吧!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ccra.org.tw/donatekids

    伸出手、給出愛,陪伴更多弱勢家庭的孩子平安長大。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9月號
    本期目錄

    提一盞燈

  • 簡伯駿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個盲人提一盞燈走在路上
    旁人問,你看不到,提燈不是浪費嗎
    盲人說,我看不到,但別人看得到,
    這樣就不會撞到我了

    提一盞燈,看似照亮前路,
    其實也照亮自己,更可照亮後人

    過去,吳阿呆牧師提了一盞燈
    為阿松、阿柏引路
    而今,兩兄弟也為學弟妹們提了一盞燈
    讓他們能循光前進

    過去,黎茂生牧師為珮晴爸爸提一盞燈
    讓他從災民變家訪員
    而今,珮晴也為陪讀班孩子提一盞燈
    成為他們的生命導師

    與其抱怨黑暗,不如提一盞燈
    照亮自己,也照亮後人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9月號
    本期目錄

    陪你一起長大

  • 簡伯駿、阿柏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15年的陪伴,能讓孩子從呱呱落地成長為翩翩少年;也能讓校園小霸王成為循循善誘的兒少導師。26 歲的雙胞胎兄弟阿松和阿柏( 化名),台南新化人,2011 年1919 陪讀計畫紀錄片《霸王模範生》的主角。從小父母離異,爸爸長期跑路,經常不見人影,由在停車場打工的阿嬤一手帶大。

    國小時,兩兄弟是學校有名的小霸王,連老師都敢打,害老師提早退休,沒人敢教他們。還好小5 時,訓導主任林月娥老師接下班導師,並帶他們到新化愛心1919 陪讀班。在吳阿呆牧師與陪讀老師的耐心陪伴下,從此展開逆轉人生。

    帶孩子來浸泡菜 用生命影響生命

    很多人好奇陪讀班是怎麼改變這對難搞的小霸王的?阿呆牧師說:「其實我只是把他們帶到這裡來『浸泡菜』,慢慢感染他們!」用生命影響生命,果然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孩子不壞,孩子也不笨,只要有人願意給他們機會與環境。

    在陪讀班2 年後,阿松被選為班長,小6 時成為全校模範生。阿柏在國中時被選為「EQ 達人」,高中還得到市長獎。從上國中後,兩人下課後都會回陪讀班當志工老師。

    7 年前,兄弟倆分別考上高雄應用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但考量家裡經濟,加上要照顧阿嬤,以及就近在陪讀班陪伴學弟妹們,兩人先後選讀了能提供獎學金的遠東科技大學電機系。

    做看不起眼的事 用身教陪伴成長

    目前阿松在電子公司擔任工程師,是全家的經濟支柱。阿柏從遠東電子研究所肄業後,當過一陣子程式設計師。但因天生右眼水晶體異常,寫程式全靠左眼,除了容易過勞,視力也快速惡化。因此,去年決定獻身,效法阿呆牧師,成為教會的全職傳道,服事需要陪伴的人。

    阿柏笑說:「如果當初沒有來陪讀班,我想我現在應該是在外面混吧。或許就跟我許多同學一樣,在工地打工、混黑道、討債,或混8 大行業!」回想一路走來,從校園裡讓人頭痛的小霸王,到蛻變成陪伴孩子的生命導師,阿柏十分感謝一路陪伴他成長的阿呆牧師,「牧師就像我的標竿,總是默默地去做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事,用身教陪伴我們成長。」

    阿嬤認不得兄弟 救助金解燃眉急

    而一手養大阿松和阿柏的阿嬤,今年70 歲了,患有糖尿病,傷口常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她前年10 月失智,一度連兄弟倆都認不得。阿柏說:「爸爸常欠債跑路,幾乎看不到人,偶爾躲回家,才知他又欠債了。阿嬤為此也失去求生意志,病情反覆惡化,不停進出醫院。」

    靠輪椅行動的阿嬤和兄弟倆,本來借住在舅公窄小的老屋裡。但這兩年身體愈來愈差,去年就住院4 次,看診無數次。醫護員看到都是孫子在為阿嬤奔走,還氣問:「叫你們家大人來,怎麼都是你們小孩在出面?」去年3 月,阿嬤還一度休克,被宣告病危。說著說著,兄弟倆紅了眼眶。阿柏說:「阿嬤辛苦拉拔我們長大,我們拼死拼活,也要照顧好她。」

    阿嬤每次住院治療,都得花上10 多萬元,兄弟倆只能一肩扛起。面對生命中一次次的打擊,「沒關係,一天的難處一天擔。凡事都有神掌權,我們一定要樂觀面對,不然早就得憂鬱症了。」阿柏堅強地說。「還好,阿嬤上次龐大的醫療費,有1919 急難救助金幫忙,讓我們能稍解燃眉之急。」

    經濟壓力很沉重 上帝恩典仍夠用

    去年5 月,考量阿嬤需要專業照顧和良好環境,兄弟倆安排她住進了療養院。在細心照料下,阿嬤今年過年後開始好轉,也能認得兄弟倆了。談到阿嬤病況好轉,兄弟倆滿是安慰,「阿嬤久置的鼻胃管已拆除,不但能自己進食,胃口也大開,常要我們帶好吃的去。但她耽心住療養院花錢,總吵著要回家。」

    問題是自去年至今,醫療和住院費已直逼100萬元。加上前年底,爸爸又欠了約50 萬的債務,阿松只得去銀行信貸35 萬元。阿松說:「雖然揹負沈重的經濟壓力,但我相信上帝的恩典夠用。期盼爸爸也能悔改信主,成為他永遠的幫助和力量。」

    看見需要就去做 回報無條件的愛

    阿呆牧師曾說:「在小事上不忠心,在大事上如何忠心?」這句話讓阿松阿柏深刻在心。也因著這份信念,阿柏決定留下來,成為教會的全職同工,「陪伴那些需要的孩子,是我最大的心願,因為我就是這樣被陪伴長大的。」在7 月炙熱的太陽下,阿柏帶了一群陪讀班的孩子們正在除草。「現在不用牧師說,只要看到需要,我立刻就去做,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事。」

    棠棠(化名)是阿柏長期陪伴的孩子,從小2來陪讀班至今已國2,是阿柏跟前跟後的小幫手。「棠棠也是從小父母離異,跟著外婆生活。家裡的人狀況百出,他媽媽甚至說,要不是我們陪在他身旁,恐怕他早已走偏了。」阿柏說。

    兩兄弟曾參與2014 年1919 單車環台,為急難家庭募款。「環台時看到竟還有人過得比我們辛苦時,真的很震撼,也更期許自己要成為助人者。」阿柏說。

    而從小渴望有溫暖的家的阿松,已有論及婚嫁的女友。他們從小一起在陪讀班長大,現在兩人最大的心願,就是努力工作存錢,等女友工業設計研究所畢業,3 年後結婚。

    「陪讀班讓我成為一個有愛且願意給的人,今天才能扛起這個家。謝謝阿呆牧師帶我們來『浸泡菜』,常年陪伴我們。從他身上,我看見神的愛。那是無條件,且不求回報的愛。」阿松說。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ccra.org.tw/donatekids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9月號
    本期目錄

    陪你慢慢變好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22年前,黎茂生牧師與高美雪師母被差派至台中新社行道會服事。1 年後,921 大地震重創新社。黎牧師夫婦立刻與救助協會合作,成立新社家園再造工作室,與社區居民一起重建家鄉。3 年後再轉型為新社行道1919 服務中心,是與救助協會合作的最早服務中心之一。

    2004 年救助協會推出1919 陪讀計畫,新社1919 陪讀班就是當時最早的13 個陪讀班之一。16年過後,目前陪讀班有國小生20 位、國中生7 位,多以原住民、新住民、單親,與隔代教養的弱勢家庭為主。老師們都很努力地營造家的氛圍,只為彌補孩子欠缺的家庭溫暖與愛。

    在這裡 說話比家多

    每逢下課時間,陪讀班老師們就會站在新社國小校門口等待孩子。等學生都到齊了,再一起走回陪讀班。陳珮晴是主責同工之一,她表示:「孩子們家庭失去功能,多為隔代教養。仰賴阿嬤、阿祖照顧。所以我們一定得接送,以確保他們的安全。」

    珮晴的爸爸曾是當年家園再造工作室的家訪員,她表示:「爸爸在地震前就因工受傷,大腿骨折。地震發生後,他是最早被家訪的人之一。腿傷好後,他以工代賑,擔任工作室的家訪員,跟著黎師母到處發放物資,關心災民。因為爸爸,我才發現幫助人,實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珮晴高中念幼保科,大學讀社工系,目前是服務中心的全職同工。

    她指出,在教會中,大家都特別願意傾聽、讚美、溝通,與適時鼓勵,讓她感受到愛。成為同工後,她會與曾雪嬌老師在點心時間,陪孩子們聊天,傾聽他們的心聲。以致許多孩子都表示,在這裡說話比家多。

    學打鼓 變健康兒童

    子凡、子萱、子婕(皆化名)3 兄妹,1 年前來到陪讀班。大哥子凡神經超大條,做事情顧前不顧後。精力旺盛的他,總是騎著車到處晃,不時闖禍。二妹子萱剛好相反,有顆易碎的玻璃心,在班上被人碰個手肘,就能滿腹委屈地哭成淚人兒。老么子婕則有輕度學習障礙,號稱「打架妹」。說話沒禮貌,愛與人嗆聲,一言不合便打起來。

    從陪讀班畢業的許多孩子都已是大學生,空閒時都會回來陪伴學弟妹,張立恆就是其中之一。珮晴說:「立恆特別開了打鼓班,除了讓學弟妹學才藝,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別到處晃。像子凡就從打鼓中建立自信,現在已沉穩許多,不僅作業能寫完,還會提早來報到學鼓。在校的學習態度、人際關係也大幅改善,今年甚至還獲選為新社國小的『台中市健康兒童』代表,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把羞愧丟進去 讓垃圾車帶走

    至於子萱的玻璃心,珮晴則用「情緒打包」來治療。「碰到子萱情緒潰堤,我會把她帶到沒人的房間,先提供安全感,再試著引導她。釐清現在的情緒,是憤怒、羞愧、感傷,還是痛苦。」如果子萱無法表達,珮晴就會與她一起說出目前的情緒。「子萱,妳現在的情緒可能是羞愧。來,我們想像前面有個大垃圾袋,讓我們把羞愧丟進去,讓垃圾車帶走。」情緒打包完後,珮晴會抱抱她,說些鼓勵與祝福的話。

    若子萱與人起衝突,珮晴老師第一時間會先請兩方說出事實,再整理出事件的原貌。「有時可能是對方的錯,也可能是子萱的錯。我會引導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並完整地說出來,向對方道歉。若只是簡單說『對不起,我錯了』,卻不知道原因,會一犯再犯。通常道歉完後,他們會笑著抱在一起,和好如初。」

    學會了情緒打包與衝突處理,子萱已慢慢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不再動不動就哭,成績也突飛猛進。「子萱算是個學霸,成績優異。今年他哥哥獲得健康兒童代表,她則是新社國小的台中市模範兒童代表,出類拔萃呢!」

    享受陪伴 向哥哥姊姊靠攏

    老三打架妹子婕像個小火藥庫,在學校到處吵架亂說話,能一路從低年級嗆到高年級,造成多人心情受創,讓學校導師很傷腦筋。為了防止她一早就出亂子,校方決定讓她加入學校木球隊的晨練,一方面也能就近觀察。

    珮晴說:「目前她練習得還不錯,這是好的開始。」陪讀班的同學都知道子婕的情形,對她很包容,所以她在這裡反而少與人起衝突。只有子婕不遵守班規時,同學才會向老師反映。

    為了幫助子婕發展健康的人際關係,陪讀班老師多管齊下,除了主動和學校老師、家長保持聯絡,協助課業學習,也會花時間跟子凡、子萱聊聊,建立他們和睦的兄妹關係。相信在老師與同學愛的陪伴下,子婕一定也會慢慢向哥哥姊姊靠攏,收起暴戾,散發馨香之氣。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ccra.org.tw/donatekids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9月號
    本期目錄

    來喔 又酥又Q 的地瓜球

  • 簡選
  • 簡選
    上一篇
    下一篇

    台中霧峰黃昏市場,有一攤「齊心地瓜球」。老闆阿甫(化名)炸的地瓜球,大小與高爾夫球一樣大。他拿著一個像凳子又像鍋鏟的東西說:「這是我設計的壓油器,能把油壓出來,這樣地瓜球吃起來既香又不膩。」

    媽媽到很遠的地方旅行

    阿甫原是貨車司機,與太太育有一兒一女。兩年前,太太因惡性腫瘤,突然左眼失明,隨後送往北部治療。為了照顧妻小,他常請假北、中兩地跑,不久後被公司辭退,一家生活陷入困境。後來他主動求助救助協會,轉由霧峰和睦1919 服務中心負責關懷。

    同年11 月,服務中心的何志文牧師替他申請了2 萬2 千元的急難金,分3 次發放。阿甫表示:「太太的病情惡化得很快,從單眼失明到雙眼,再成為植物人,到最後離世,只有短短4 個月。」12 月,阿甫妻子過世,因處理喪事需要錢,何牧師便將最後兩次急難金合併一次發放。

    太太過世後,阿甫只對兩個孩子說,媽媽去很遠的地方旅行,要很久很久以後才會回來。「我都無法面對了,只有5 歲和3 歲的孩子,又能承受多少?」阿甫哀戚地說。

    一個沒有女主人的家

    服務中心有開辦社區實體食物銀行,何牧師便替阿甫開案,提供尿布、奶粉與繪本。「我們中心有幼教老師,那陣子我就讓阿甫把小孩帶來,好讓他能專心處理後事。」

    為了讓阿甫能盡快走出悲傷,何牧師常到他家探訪。「走進他家,看到裡面亂成一團,特別能感受到這是個缺少女主人的家。」阿甫話不多,對牧師的慰問都表示,「還可以」、「還過得去」。何牧師則拍拍阿甫的肩膀說:「你辛苦了,一個家沒有女主人,實在很不容易。太太也許是怕她的病拖累你,所以先走一步,你要為孩子堅強…」話沒說完,阿甫已哭了出來。

    不久,阿甫搬離租屋處,帶著孩子回來與父母同住。雖然仍無法面對現實,但兩個孩子只有爸爸能靠,他得堅強起來。「小孩常生病,回去開車,雖然錢較多,但無法常請假。想來想去,只好擺攤做生意。」想起太太生前愛最吃地瓜球,他便請教前輩,花了幾萬元打造一台餐車,在黃昏市場擺起攤來。

    一天賣幾百怎麼養小孩

    「我晚上要看小孩功課、洗澡、送他們上床,早上還得打掃、洗衣。想來想去,也只能到黃昏市場賣地瓜球了。」為了做出好吃的地瓜球,阿甫足足試做了1 個月才成功。「電視上、網路上教的,都是給一般家庭吃的。營業的,派不上用場。剛開始做時,真的很難吃。」

    前年5 月,他開始擺攤,但因不懂得宣傳,一開始生意很差。「一天賣幾百塊,要怎麼養小孩…」有一次,兩個孩子都得到腸病毒,他只得讓兄妹倆帶著口罩,坐在一旁,等收攤才帶他們回家。

    得知阿甫的困境後,何牧師立刻伸出援手。「我常買地瓜球給服務中心的志工吃,也拜託大家多去捧場。」此外,何牧師也在「大里人」與「霧峰人」等LINE 群組發信息,增加曝光度。也許推廣有效,7、8 月生意有了起色,但9 月又開始冷了下來。「該用的方法都用盡了,還能怎麼幫他呢?」何牧師也不禁苦惱起來。

    可能因為LINE 發生果效,10 月左右,由一群年輕人組成的團體「光線」,主動拜訪阿甫,將他的故事拍成影片,放在YOUTUBE 上。結果沒幾天就有超過1 萬人點閱,接著各媒體新聞也跟著來採訪。「他的地瓜球又酥又Q,現在經常秒殺,我一顆也買不到了。」何牧師說。

    無法承受的是我自己

    但地瓜球的意外爆紅,也打亂了阿甫的生活。現在為了備料,他得更早起床。何牧師說:「我希望他能按著自己的節奏走,採用限量的方式。若一味迎合飆漲的銷量,會壓縮他與孩子相處的時間,生活也會失衡。」

    就在救助協會採訪阿甫的前一天,他帶著孩子去靈骨塔,對他們說出真相。「孩子們都很冷靜,還問我媽媽怎能擠進那麼小的罐子內。當時我淚流滿臉,原來真正無法承受的,是我自己。」他笑笑地說。

    地瓜球因媒體曝光而大賣,現在阿甫必須思考,是如何穩住客戶,讓他們持續消費。明年大兒子要上小學了,這是他的另一個挑戰。「他的同學一定會問,為什麼你沒有媽媽?如果被笑、被歧視,該怎麼辦呢?」這個問題,對分身乏術的阿甫而言,暫時無解,也沒有時間去多想。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
    https://ccra.org.tw/donatehome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9月號
    本期目錄

    阿妹啊 姊姊有困難

  • 簡伯駿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65歲的阿芍嫂(化名)住在桃園市大園區西濱路一帶,因鄰近機場,飛機時時從頭頂呼嘯而過。

    阿芍嫂的「先生」走後,她因不識字,沒有一技之長,只能靠撿回收維生。因「先生」直到離世前,都沒能完成結婚的程序,她沒有一般榮眷的半俸。在滿65 歲能領老人年金前,只有1 年領8 千元的機場噪音補助金,日子過得相當清苦。

    車壞了 騎不動了

    她住的房子屬林務局宿舍。榮民過世後,若沒有眷屬續住,政府通常會把房子拆除,還好現在仍可暫住。

    推開阿芍嫂家大門,裡面又暗又窄。一旁擺了台三輪車與回收品,另一邊則晾滿了剛洗好的衣服。地上濕漉漉的,阿芍嫂才剛在這兒沖完澡。「懶得去浴室,這邊洗卡緊。」其實去浴室也沒差,因熱水器已壞了好久。

    由於臨近竹圍漁港,她常牽三輪車到漁港撿空瓶。集了滿滿2、3 大包後,再把車牽回來。為什麼有車不騎,要用牽的?「因為車壞了,騎不動了。」阿芍嫂說。

    3 年前,在里長轉介下,大園航空城1919 服務中心( 中華聖潔會大園航空城教會) 志工田菈柔師母開始關懷阿芍嫂。菈柔表示,阿芍嫂生活雖苦,但身體健康,腿力尤其好,可能是長期走路牽車的緣故吧。

    到雜貨店 順手摸點吃

    菈柔說:「她喔,滷一鍋肉,配上白飯,就能吃上好幾天。」因為回收所得有限,她有時會到竹圍漁港乞討。再不行,就到雜貨店順手「摸」點吃的。

    為此,菈柔替她申請了1919 食物包,讓阿芍嫂不至因斷糧而偷竊。「我跟她說,有困難來找師母,千萬不要再摸了!」在菈柔三番五次叮嚀下,阿芍嫂終於聽話。實在撐不下去,就來找她幫忙。

    「阿妹啊,謝謝,謝謝。姊姊有困難,要跟妳借1 千元,謝謝,謝謝。」她都叫師母「阿妹啊」,而開口閉口就是謝謝。除了食物包,教會過年也會給她關懷禮金。每週日,會邀請她來聚會,中午愛宴多餘的餐食,就讓她打包回去。而服務中心志工,也常到她家幫忙修繕,換燈泡,或把漏水的屋頂補強一下。

    65 歲 可以領老人年金了

    「我們教會也是巷弄級長照站,她只要來,至少可以飽餐一頓。」菈柔說。在菈柔與服務中心志工的長期關懷下,阿芍嫂越來越開朗。「以前她總是愁眉苦臉,覺得自己命苦,現在有活力多了,常笑臉迎人。看到我,就主動送我個抱抱,改變很大。」

    這天,知道1919 月刊要來採訪她,阿芍嫂興奮不已,還特地走去竹圍街上擦指甲油。「阿姨,指甲好漂亮耶。」她開心地展開十個指頭,秀出鮮紅明亮的指甲,跟她臉上的笑容一樣吸睛。

    「她最近剛過65 歲生日,能領老人年金了。一個月有6000 元,生活品質大幅改善。」生日前後,她在苗栗做工程的弟弟,也送了台新的三輪車給她,外加一台收音機,讓她解悶。

    需要個伴 一起走下去

    阿芍嫂在撿回收時,認識了不少朋友。許多人知道她的困境,都會主動伸出援手。一位住在竹圍街上的大叔,就常騎腳踏車來關心她,給她經濟上的援助。

    「他70 歲啦,常常帶東西來看我,問我有沒有缺什麼,很照顧我…。」講著講著,她臉紅了起來,不好意思地邊笑邊用手把臉遮住。生活改善了,沒有子女的阿芍嫂,也許還真需要個伴,陪她一起好好走下去。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86609995#113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ccra.org.tw/donatefoodbank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9月號
    本期目錄

    阿公 這是什麼花

  • 簡選
  • 簡選
    上一篇
    下一篇

    18的姑娘一朵花啊,一朵花…」台上的音樂治療師月亮老師雙手拿一條紅手巾,隨著音樂節奏輕柔擺動著。突然間,她單手握住手巾,另一隻手從中拉出一朵大紅花,讓氣氛瞬間沸騰起來,阿公阿嬤們各個笑開懷。

    真誠關心 長者都愛來

    月亮老師是大甲愛加倍1919 服務中心旺得福俱樂部( 大甲靈糧堂) 專門聘請來陪伴長者的教師,這裡同時也是C 級巷弄長照站(註)。在月亮老師帶領下,長者們手上的手巾,不但是舒展肢體的工具,還能運用想像力,折成一朵朵不同的花。「阿公,這是什麼花?」,「這是鬱金香啦」,「我的是紫羅蘭哦」,「這朵是杜鵑」。

    除了靠運動加強體能,服務中心也強調手作課程。透過各式繪畫與藝品製作,激發長者們的興趣與自信,讓他們一天比一天有活力。禪繞畫紙盒也是長者們的手工藝作品,只要先在色紙上畫上各色幾何圖形與線條,再將畫好的紙摺成盒子,就成了五彩繽紛的禪繞畫紙盒。

    旺得福主責同工徐如瑜表示,來參加的長者,多半來自教會、1919 幸福巴士或急難救助金的個案,還有一些是因口碑而來。「我們的阿公阿嬤會去參加其他機構的活動,替我們做口碑行銷,結果拉了不少里民前來。」

    目前旺得福每週三上午舉行,有40 多位長者固定參加,全年無休。「他們感覺這裡的關心是真誠的,能運動,還能一起用餐,讓身心都健康,所以阿公阿嬤都很愛來。」由於人數較多,因此分6 組,每組都有小組長負責帶領活動,讓長輩更有活力。

    菸不抽了 愈動愈健康

    70 歲的阿江伯也是小組長之一,參加旺得福之前天天抽菸,但現在戒了。如瑜說:「他以前動一下就喘半天,有時還會喘不過氣來。戒菸後身體大大改善,健康多了。」阿江伯從19 歲就開始抽菸,他曾說:「我喔,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抽菸。」

    長期吸菸傷了他的呼吸道,從早咳到晚,連說個話都咳個不停,導致無法運動,一動就喘。家人和教會牧師,看他咳得嚴重,都紛紛勸他戒菸,但他卻菸照抽,嗽照咳。來到旺得福後,同學們看阿江伯咳得嚴重,都紛紛關心,加上看到同學身體越來越好,他才決心把菸戒了。「不抽菸後,我咳嗽情形大幅改善,能正常活動,身體也越來越好了!」

    越來越喜樂 找到生命力

    70 多歲的阿美嬤,住在台中大安區一個靠海的村落。透過家訪發現,她先生因意外而長期臥床,家裡經濟不好。因為房子是自己的,無法申請相關補助。「阿美嬤家是土角厝,房子裡面的地板高低不平,住起來很辛苦。」

    阿美嬤剛來時,面容枯槁,沒有生氣,看起來很冷漠。但阿美嬤對手作特別有天分,每次完成的作品,都是全場焦點。「她能用塑膠材質的袋子,做出栩栩如生的肉粽或柿子,手藝好到讓人驚豔。」

    找到自信,也感覺被鼓勵,阿美嬤越來越喜樂,也更有生命力了。她說:「來旺得福後,我的心情變得很寧靜。以前眼睛總覺得霧霧的,看不清楚,沒想到現在越來越好,真的很謝謝你們。」

    全年無休 工作負荷重

    服務中心長者很多,加上全年無休,工作負荷量也相對高。雖然大多時間有10 位同工,但只有如瑜與另外一位同工受過專業的旺得福訓練。「大部分的同工都有年紀了,有時訓練同工需要花更多時間。但大家都很熱情,很願意服務長輩。」

    因非社工背景,志工們在連結資源與一些專業知識上,常苦於找不到門路。「例如老人家常常問我遺產稅的問題,或要去哪裡申請拐杖?我常束手無策。要能更妥當地幫助他們,我們除了要再深入研究外,也需要這方面的專家幫忙,才會事半功倍。期許能和長輩一起學習,像家人般關懷互助。」

    【註】C 級巷弄長照站:

    屬於社區中第一線的長照服務組織。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健康、亞健康,或失智、失能前期的長者。讓他們能就近獲得特約社區所提供的社會參與、健康促進、共餐服務、預防,及延緩失能等服務。

    捐款支持1919旺得福
    https://ccra.org.tw/donatewonderful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9月號
    本期目錄

    今天可以吃幾塊肉

  • 福星教會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肚子好餓喔,可以吃飯了嗎?」晚上6 點半,台南神召1919 陪讀班的國中生孩子陸續放學回來,圍著廚房,嚷著肚子餓。當雅玲老師宣布可以吃晚餐後,孩子們立刻幫忙打菜、添飯,大家圍坐著大快朵頤,好不熱鬧。「老師,今天可以吃幾塊肉?」孩子們盯著桌上現炸的肉塊問,觸動了雅玲老師的回憶。

    索取肉骨頭 炸鹽酥雞熬湯

    雅玲老師記得,供餐初期,因經費有限,頂多買絞肉和肉絲配菜。為了滿足孩子想吃肉的渴望,老師們便動腦筋到附近的便當店,不定期地向店家索取去骨雞腿的肉骨頭。由於索取的量大,每次都能剔出一盤小肉塊。老師就裹上厚厚的麵粉,炸成鹽酥雞,剩下的骨頭就去熬湯。

    鹽酥雞是孩子的最愛,但量有限,老師都得事先規定一人只能吃幾塊。時至今日,雖然每天可到全聯收取惜食,加上1919 食物銀行固定提供冷凍調理包,孩子們可以常吃到較大塊的肉,但還是會習慣性地問老師可以吃幾塊。

    再拮据 也要為孩子備餐

    雖然1919 陪讀計畫補助陪讀班國小學童每月1200 元、國中每月2000 元。但各班要支付教師鐘點費、教材、文具費用,還要支付餐點,實在很吃力。「以前我們沒有提供晚餐,只預備點心。但看到許多孩子沒晚餐可吃,甚或一天只吃一餐學校的營養午餐,因此即使再拮据,也要擠出錢來為孩子準備晚餐。」雅玲老師說。

    同樣也位於台南的豐盛1919 陪讀班,原先都由孩子帶東西來陪讀班吃。結果有些孩子為了存錢買玩具,根本不吃晚餐。張鴻聲牧師發現,有幾個孩子的爸媽根本沒給晚餐錢,甚至有人一天只吃一餐學校的營養午餐。

    原來這個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媽媽晚上在夜市工作,都要等到半夜2 點才收工,常忘了給孩子錢吃晚餐。又常因早上睡過頭,無法準備早餐,孩子就餓著肚子去上學。因此張牧師便決定開始煮晚餐給孩子們吃,一方面為了沒有晚餐吃的孩子;一方面也是讓發育中的孩子有足夠的營養。

    從青菜豆蛋 到雞鴨魚肉

    根據救助協會的調查,在全台受資助的陪讀班孩子中,約1/3 要自行打理早餐,而約1/4 家裡沒有預備晚餐,必須仰賴陪讀班。目前固定在陪讀班吃晚餐的孩子,約佔7 成。

    以前陪讀班為了讓孩子吃飽,大多是買青菜豆蛋類,煮個大鍋麵、燴飯,或是買些包子、饅頭,再煮個湯,讓孩子吃飽。但看到陪讀班的孩子正值發育階段,需要均衡充足的營養,因此自2016 年8月起,中華海洋生技公司率先發起「Fish One-for-One 厚道送暖賣一捐一」活動,以每賣一條魚就捐一條魚的方式,將自有品牌「鱻來厚道」的高級海紅鯛宅配到陪讀班,4 年來總共已捐出34,008 條。

    而自2017 年起,1919 食物銀行除了成立中央廚房,每月固定提供冷凍調理包。同時也向廠商募集安全期限內的物資,提供給所有有供餐的班。舉凡雞鴨魚肉、蔬菜水果、餅乾糕點等,全都送過。今天上半年因疫情影響,捐贈減少,但到7 月止,仍接到35 家廠商共35 種品項的食材。

    打開惜食箱 每天都驚喜

    除了廠商的捐贈,1919 食物銀行於2018 年正式與全聯福利中心合作,讓陪讀班每晚到附近店家收取惜食,不但減少浪費,也讓孩子能有更優質的營養。目前共有43 間陪讀班與全聯70 間門市合作,由各班每天安排志工前往領取以保冰桶保存的當日即期食材。

    苗栗福星1919 服務中心,照顧了50 個孩子,20 個長者。週末還有兒童營,週一到週日天天開伙,午餐加晚餐,食材用量極大。有了全聯惜食後,至少節省了2 成的經費。

    志工黃靖翔表示,全聯惜食的食材多元,量雖不穩定,但對成長中的孩子有很大的幫助。像是鮭魚、牛肉等,就是陪讀班,甚至連孩子的家都不會買的食材。雖然量不多,多做為配菜之用,但也足以讓整個晚餐變得豐富可口。看到孩子每天吃得滿足,就讓人忘記每晚需固定收取的辛苦了。

    「打開惜食箱前,都會想像今天會拿到什麼?每一次都充滿驚喜!」台東新富1919 服務中心志工王忠明牧師表示。他們與迦南1919 服務中心分工,每晚9 點半,從金峰鄉開車下山到太麻里全聯門市收取,回到山上再加以整理都10 點半了。「過去買菜都不夠了,根本不會買水果。自從參與全聯惜食計畫後,除了會收到牛肉、海鮮,各種水果,還常吃到美味甜點呢!」

    美味升級 關係也升級了

    雅玲老師指出,有時收到的惜食量比較少而種類多時,阿姨們就會做成自助餐,讓孩子自行夾取。「目前我們國小班只提供點心,他們看到國中班可以吃到牛肉、海鮮,都羨慕得不得了。剛畢業的小六生都會興奮地說,『再不久就可以吃到陪讀班的晚餐了。』」晚餐的固定提供,穩定了孩子上陪讀班的決心,國中班的人數也因此穩定成長。

    「有些單親的孩子住在套房中,沒有餐廳和廚房。來陪讀班前,很少有與家人共吃晚餐的經驗。而陪讀班十分看重晚餐,除了讓孩子學習料理家事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用餐的互動中,建立像家人般的關係,享受家庭般的溫暖。食物讓人連結,美味升級了,當然關係也升級了。」雅玲老師說。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ccra.org.tw/donatekids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9月號
    本期目錄

    勞如麟的多彩人生

  • 簡選
  • 簡選
    上一篇
    下一篇

    花蓮希奇1919 服務中心( 花蓮希奇基督教會)的主任勞如麟,14 年前自美國返台,從事宣教與社區服務。他現在是牧師,也是神學院的英文老師。但返台前,他曾當過護理師、私人俱樂部主廚、美國NBA 波特蘭拓荒者隊的採購經理、在加州蓋15 棟豪宅、電腦工程師,甚至還曾參與創立神學院、擔任聖經新譯本的編譯!

    怕沒學校可唸 全家移民美國

    其中,最讓人好奇的,莫過於他廚師的身分。擁有法國藍帶廚藝學校的專業背景,勞牧師能將冰箱裡尋常食材,變成一道道五星級高級料理。「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與帶領,曾經歷與學過的,現在都能派上用場,成為社區的祝福。」勞牧師說。

    勞牧師11 歲時全家移民美國,英文老師是位基督徒,對他極有愛與耐心,讓他的英文說聽讀寫能力在短短一年內大幅進步。後來初中導師的鼓勵與讚美,開啟他了對讀書的熱誠,並以當醫生為目標。

    「我的父母都是老師,但國小時,對讀書一點興趣也沒有。那時上初中要考試,父母看我的成績可能沒學校可唸,因此才帶著我遠走美國。」他笑說。

    從醫學到廚藝 從採購到建築

    為了完成目標,他高中額外學習護理課程,畢業後當了5 年護理師,以全額獎學金身分進里德(Reed) 學院就讀,主修生物化學。「蘋果公司的創辦人賈伯斯,還是我的學長呢!」

    大學畢業後,勞牧師順利考上醫學研究所,但昂貴的學費讓他卻步,最後選擇進入法國藍帶廚藝學校美國波特蘭分校就讀。兩年的課程,他一年就畢業了。「我父母都是廣東人,也是俗稱的『吃貨』。爸爸在美國做了5 年的點心師傅,因此料理烹飪是我的生活日常。」畢業後經過2 年實習,他進入高級俱樂部「Multnomah Athletic Club」,負責法國與美國2 間餐廳,管理30 多位廚師。

    不久他又轉進了NBA 波特蘭拓荒者的事業部門,擔任採購經理。「但大學時一場車禍傷了我的頸椎,加上廚師必須頻繁使用雙手,我兩隻手都因腕隧道症候群開刀,因此只好轉行。」做了2 年,他又去加州從事建築業,蓋了15 棟豪宅。

    美國辦神學院 花蓮辦陪讀班

    1998 到2000 年兩年多的時間,勞牧師先後當起神學生,參與創辦美國豐收神學院,投入編譯聖經工作,並擔任電腦工程師等。2000 年後,他成為美國南灣愛修基督教會的全職同工,一直做到2006年,才被上帝呼召回台灣,於2007 年擔任花蓮聖教會的主任牧師6 年半。

    7 年前,他的小女兒進入花蓮中華國小就讀,接送孩子時發現許多學童不回家,在附近遊蕩,安全堪慮。因該區八大行業林立,出入份子複雜,於是勞牧師秉持著救一個是一個的精神,開始了兒童課後輔導的事工,並於3 年前成立1919 陪讀班,孩子大都是原住民。

    陪讀班位於花蓮市郊山上,前身是「觀山月」休閒農場。在勞牧師設計下,將原來的餐廳改造為教室,並在外頭種滿蔬菜水果,再往上頭走,還有雞舍。即使甚麼都不做,單單站在樹林間享受芬多精森林浴,也是一大享受。孩子們在這裡不僅能兼顧課業,生活也多元有趣。

    多種的多收 福分多更多

    農場山下是勞牧師設計的「花蓮黎明萬國禱告殿」,讓花蓮本地與海外的神學生,能聚集在此一同服侍花蓮的民眾。

    這裡前身是日據時代的軍事碉堡,雖然深埋草叢中,又有潮濕、通風、日照的問題,但勞牧師靠著豐富的經驗,一一解決,目前已可正常使用。「當初我們只想買這4 座碉堡,但地主說碉堡要與農場合併出售,我們只得咬牙買了下來,貸款壓力很重。」

    神學生中有許多原住民,因此勞牧師常鼓勵他們們前往景美與吉安等地,關懷有需要的家庭。「我鼓勵學生們去關心自己的族群,太魯閣族關心太魯閣族的;阿美族關心阿美族的。」目前神學生分別在花蓮「山廣」與「316 新人」兩個1919服務中心,透過送1919 食物包,幫助當地有需要的家庭。

    除了原住民學生,還有一些國際學生,分別來自緬甸、印度等東南亞國家。他們畢業後返回家鄉,也將1919 的精神帶入當地社區。雖然沒有成為醫生,但勞牧師卻透過教導的許多學生,在世界各處改善、改變人的生命。

    多才多藝的勞牧師,只要發現身邊有需要,總不吝於付出。他說:「多種的多收,將我會的努力給出去,上帝就會賜下更多福分,讓我能給得更多再更多。」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ccra.org.tw/donatekids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9月號
    本期目錄

    為花東弱勢健康加分

  • HI-Q中華海洋生技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攜手Hi-Q中華海洋生技,5、6月推出「愛分享-守護健康計畫」,募集1000盒市價近千元的鱸魚湯禮盒,盼為花東偏鄉的弱勢長者與兒童補充營養,為疫情高危險群的健康加分。

    Hi-Q中華海洋生技向來以關懷弱勢、傳遞溫暖為己任,更是1919陪讀計畫與食物銀行的長期支持者。自2016年發起「FISH-One forOne 企業責任厚道專案」以來,只要民眾買一條魚,就捐一條魚給救助協會1919陪讀班等社服機構。單單1919陪讀班,4年來已收到34,008條魚。

    捐出千盒 價值百萬鱸魚湯

    疫情發生後,1919食物銀行特與Hi-Q攜手進行「愛分享-守護健康計畫」,民眾只要在Hi-Q褐藻生活館購買禮券,HiQ就同步捐贈「古法熬補鱸魚湯禮盒」,給花東地區1919食物銀行的年長受助者與1919陪讀班的孩子們。Hi-Q社會服務志業群總經理陳樹人表示,「愛分享-守護健康計畫」成功號召愛用者,共捐出了1千盒鱸魚湯,總價值高達百萬元。

    Hi-Q攜手特殊照護餐的專家「奇力愛照料理」,聯名推出古法熬補鱸魚湯禮盒。每盒內含蕃茄、鮮菇、昆布3種口味,使用的鱸魚皆採用Hi-Q自家以生態循環養殖系統搭配褐藻餵養的金目鱸魚。肉質Q彈,富含優質蛋白質,再加上奇力愛照料理團隊的專業營養調配,選用天然蔬果、老母雞與排骨精熬4小時的湯底,喝過的人都盛讚美味又營養。

    Hi-Q董事長張永聲6歲時喪父,母親辛苦地將他們兄弟姊妹養大。小二時母親開刀,有親戚煮鱸魚湯給母親進補,這讓張永聲記憶深刻。「台灣很幸福,在這次疫情中受傷不重,HiQ深感要更謙卑,要付出更大的愛來回報上天,因此決定捐贈1000盒鱸魚湯禮盒,希望能讓弱勢長者與陪讀班的小朋友,吃得營養,也吃得健康。

    聾啞老奶奶 滿心感謝喝魚湯

    住台東卑南鄉75歲的杜奶奶,是聾啞人士,一人獨居,平日靠回收為生。台東靈光1919服務中心施智萍牧師表示,對杜奶奶而言,鱸魚湯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高貴營養品。「她平常連買魚的錢都沒有,當我們送魚湯禮盒到杜奶奶家,她緊握我的手,十分感恩!」

    花蓮仁和神召1919陪讀班則為此辦了愛心大餐,煮了許多佳餚,再端上古法熬補的鱸魚湯,讓整個愛筵變得豐富而溫馨。蕭麗玉牧師還特別邀請社區中的弱勢家庭長者,一起前來聚餐分享。

    蕭牧師表示,陪讀班平常供應孩子們晚餐,但很少煮魚。一方面是魚比較貴,一方面是怕孩子被魚刺哽到。「但Hi-Q的鱸魚湯很體貼,都是用刺少肉厚的前段魚身,且口感鮮美。孩子們吃了都讚不絕口,很快就搶光了。」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
    https://ccra.org.tw/donatekids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9月號
    本期目錄

    十分幸福 公益樂捐

  • 國泰人壽
  • 李淑美
    上一篇
    下一篇

    國泰人壽每年都會提供國外旅遊經費,獎勵績優業務人員。今年因疫情衝擊,而改為國內旅遊。但國泰員工深感在世界各國封鎖邊界、限制移動之際,而台灣還能在國內自由旅遊,實在幸福,因此透過國泰慈善基金會,於7月初發起「十分幸福・公益樂捐」活動,擴大號召霖園集團旗下13個子公司員工共同響應。短短一個月就募到900萬元,並於8月6日分贈給1919食物銀行、喜憨兒基金會、家扶基金會、安得烈慈善協會,及瑪利亞基金會等5個公益團體。

    給人幸福 就是幸福

    國泰慈善基金會總幹事暨國泰人壽副總經理鍾茂季表示,此次是員工自發性的捐款,顯示了國泰人的強大愛心,充份展現了「給人幸福,就是幸福」的企業理念。

    國泰人壽推展處襄理葉景菊是資深員工,她表示,國泰人壽是個幸福企業。在國泰25年間養大了3個孩子,感覺很幸福,也充滿了感恩。因此,當她得知這個活動後,立即決定參予,並將這份感動與團隊分享,「沒想到這些年輕孩子們,比我還積極,甚至我的家人也全員響應,每個人都和我一起享受到付出的幸福與助人的喜悅。」

    最好禮物 就是陪伴

    代表1919食物銀行接受捐贈的救助協會副秘書長鄭夙珺表示,1919食物銀行所幫助的對象都是社會最底層的弱勢家庭,能穩定就業(含兼職/全職)者,僅佔6.41%。約1/3的案主是65歲長者,1/4是獨居老人。

    「一個人可以送人最好的禮物,就是陪伴!感謝所有霖園集團員工的捐贈,這筆善款將可提供1800包市值約2500元的1919食物包,陪伴生活艱困的受助家庭,讓他們也能跟國泰員工一樣,十分幸福。」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86609995#113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ccra.org.tw/donatefoodbank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9月號
    本期目錄

    荒年撒種 祝福緬甸

  • 愛緬基金會
  • 編輯室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繼續延燒,全球確診人數不斷攀升。到8月,累計已飆破2000萬例、超過70萬人死亡。疫情一波又一波,讓人惶惶不可終日。

    荒年撒種 祝福緬甸

    由周神助牧師發起,台灣基督教聯盟與基督教救助協會主辦的「愛永不止息-荒年撒種,祝福列國」行動,繼4月捐贈價值600多萬元的防疫物資給美國在台協會,5月捐贈價值40萬的物資給日本東京都織本醫院後,也於6月援助緬甸,各捐1萬美元給愛緬基金會(Chit Myit Tar Foundation)與緬甸瓦邦安邦醫院。

    台人創建的基金會與醫院

    愛緬基金會的創辦人是王建煊先生與太太蘇法昭。他們於2012年到緬甸訪問時,發現當地居民有嚴重的飲用水問題,許多學孩童因營養不良而在課堂昏倒,因此連結緬甸當地善心人士,於2015年成立愛緬基金會。主要工作包括:兒童一碗粥、孤兒認養、建校造橋、挖井引水、職業培訓。

    緬甸瓦邦安邦醫院則由中華海外宣道協會現任總幹事黃新民醫師創立。黃醫師是緬甸華僑,自1996年加入海宣後,即長期在瓦邦從事醫療宣教。2018年醫院落成,可容納100床,是當地最大的醫院。

    支持各大醫院與偏鄉服務

    此次愛緬基金會共採購了N95防護口罩5,000個、一般防護口罩40,000個、外科防護服500套,及防疫面罩200個。第一期防疫物資,已於7月10日送至Myanmar NationalHealth Laboratory(緬甸國家實驗室) 、Department of Medical Research(醫學研究所),及East Yangon General Hospital(東仰光醫院)等機構。第二期於7月13日送至BagoRegion Government(勃固省政府)、SouthOkkalapa General Hospital(南歐格拉巴醫院)、North General Okkalapa Hospital(北歐格拉巴醫院),及Mandalay General Hospital(曼德勒綜合醫院)等。

    7 月2 3 日, 愛緬基金會趙德仁執行長,並代表捐贈1萬個防疫口罩給仰光Minthuwun Foundation,供該會服務偏鄉之用。此基金會主要致力於緬甸偏鄉電腦教學與教師培訓,致力消弭偏鄉地區的數位落差。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9月號
    本期目錄

    沒有慧根 也要會跟

  • 陳玉惠
  • 張芷芸
    上一篇
    下一篇

    自今年1月起,每個月初,1919食物銀行的花蓮豐濱和台東四維服務中心(實體店),不時會有物流送來新的物資。其中,有許多是由台北的陳玉惠號召親友們組成「樂善行」每月固定募集的。

    「我找了一些親朋好友,每人每月固定捐500元,有些能力好的人會捐更多,目前已有近80人。我們每月會固定購買物資,捐助花蓮和台東的實體店。在地最了解當地的需要,很開心我們有機會出點力,幫助後山偏鄉的需要。」玉惠開心地說。

    即時需要 及時捐贈

    玉惠說:「捐物資最怕亂捐,造成浪費。我每個月底都會先確認1919食物銀行最欠缺的物資,好即時提供最實質的幫助。」玉惠會清楚規畫好每個月要採購的品項,然後上網訂購,快速地將物資送到兩家實體店。

    罐頭、紙尿布、奶粉、麵條,是玉惠最常訂購的物資。「之前疫情,許多偏鄉也急需口罩和清潔用品。天冷時可能是被子,天熱了電風扇也會成為急需的品項。」玉惠如數家珍地分享著各種需要,她笑說:「我還會留意寄送的時間,確認收貨無誤,才安心。」

    完成每月的物資捐贈後,玉惠會把每筆收據整理建檔,讓參與捐助的每位成員了解,深獲大家肯定與支持。去年,玉惠和先生還帶著許多人合募的愛心捐款,到柬甫寨幫助當地的兒童醫院,並蓋了25口水井。「後來,深感台灣偏鄉也有需要,所以決定從今年開始,每月長期支持1919食物銀行,以及身障機構與庇護工場的需要。」

    全家做愛心 公益好夥伴

    今年56歲的玉惠,自50歲從出版設計工作退休後,就積極投入公益。而老公更是她的最佳後盾,她笑說:「我出力,老公出錢囉!我不會開車,老公就要開著車陪我去採買物資和做公益。」老公總對她說:「我沒什麼『慧根』啦,但只要我老婆愛做公益,我就『會跟』。」夫妻倆是默契十足的公益好夥伴,好感情也羨煞旁人。

    玉惠做公益的路上,不孤單。除了支持她的老公,還有兩個貼心的女兒和大女婿都一同加入,「連我80多歲的媽媽,也愛心不落人後,每月都會固定捐500元哦。吃是最基本的,不要讓人餓肚子很重要。只要集結大家小小的力量,就能讓更多人撐過急難,何樂而不為呢?」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86609995#113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ccra.org.tw/donatefoodbank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9月號
    本期目錄

    銘傳國小 拋磚引玉

  • 銘傳國小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6月10日,台北銘傳國小2年1班導師林家琦,帶了3位班上同學一起到救助協會總部,代表銘傳國小全體師生,捐贈一批衛生紙、油、白米與麵條,給1919食物銀行,為急難家庭雪中送炭。

    有很多人正在挨餓

    家琦老師教導小2學生「國際教育」,課程中特別強調要珍惜食物,因為世上有很多正在飢餓的人,「我們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都還不錯,但在台灣很多地方,也有很多正在挨餓的人。」因此為落實公民行動的精神,她特於4月底起發起為1919食物銀行募物資的行動。

    「我一方面請孩子查詢,哪些是需要幫助的對象,例如弱勢單親家庭、父母失業或獨居老人。另一方面也上網找資料,發現1919食物銀行持續有效地幫助這些家庭,便決定與1919食物銀行合作。」家琦老師說。

    在致電救助協會後,家琦老師確定米、麵、油與衛生紙,是比較欠缺的品項。「我們要向全校同學募物資,2年級學生便分成5組,各別至1、3、4、5、6年級去報告與募集。」

    動員學生前,家琦老師做足準備:構思報告內容、海報設計,與上台的口條等,每個環節都經過討論、練習、檢討、改進後,才正式出擊。因準備充足,募集過程順利,其中還包括一批燕麥餅乾,本來是學生的兒童節禮物。

    將自己多的分享出來

    家琦老師說:「我會教育孩子,這燕麥餅乾你可能不需要,但對急難家庭,卻是重要的營養來源,所以就鼓勵他們捐出來。」許多孩子也因此懂了拋磚引玉的道理,「老師,別人看到我捐餅乾,便把家裡多的衛生紙捐出來,這不就是上次你教我們的成語『拋磚引玉』嗎?」

    這次公民行動,家琦老師不但寫勸募單、教導孩子系統化說出勸募內容,又得畫海報和查明細,可說是非常用心。但也因著活動,讓孩子們發現自己年紀雖小,卻也能助人。「他們發現,原來助人不難,只要將自己多的分享出來就可以了,而且內心還會暖暖的呢!」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86609995#113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ccra.org.tw/donatefoodbank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9月號
    本期目錄

    9700機能襪+10000盥洗包

  • 編輯室
  • 簡伯駿
    上一篇
    下一篇

    中華緣馨醫療援助會是1919食物銀行長期的忠實夥伴。繼去年底受助家庭募得8000條保暖毯後,今年6月又募集到9700雙WARX機能襪與1萬組盥洗包!

    臉書公益 募集徵召

    緣馨會的負責人劉先生,長期用臉書經營公益。不管募集物資、募款,或徵招志工,全靠臉書完成。關於機能襪,劉先生表示,WARX董事長知道食物銀行有需求,特別將這批全新樣品襪全數捐出,幫助有需要的人。

    近1萬雙襪子包在20只大袋內,顏色與尺寸都需人整理,工程浩大。但劉先生用臉書一號召,一口氣就來了近40位志工。7月3日,大夥聚集在1919食物銀行的八里倉庫。在鐵皮屋下,頂著近40度高溫,從早上9點忙到下午3點,完成顏色、尺寸與貼標的襪子配對,以及盥洗用品的包裝。

    佩玲(化名)家住新竹北埔,一早就開車來幫忙。她說:「因為1919食物銀行,我才知道有愛心的人這麼多。一路開來,這份溫暖一直在我心中,2小時的車程,一點都不覺得遠。」

    短短3天 募1萬組

    盥洗包內有毛巾、菜瓜布與肥皂,一組價值120元,劉先生同樣在臉書FB發文呼籲。最後,共有860人響應,短短3天就達到1萬組的目標,效率驚人。他說:「捐款金額從120元,到45,000元都有。」而捐最多的人,原本只是上臉書詢問劉先生有關去年收據的問題,一看到他推出新活動,立刻就參與。有愛心,又阿莎力。

    除了分裝襪子,劉先生也帶著志工們參與7月17日1919食物銀行高屏區的物資發放。協助將襪子與盥洗包分送給各服務中心,可說從號召募集物資、分裝與最後分發,都全程參與。

    點滴捐款 匯流成海

    一向鼓勵粉絲小額捐款的劉先生,在盥洗包活動中,還忍痛婉拒了3筆高額捐款。他解釋,每筆捐款的額度控制在一定範圍,才能讓更多人參與,讓愛心不斷向外擴散。

    「今天粉絲在我的臉書捐了100元,下次可能進超商看到其他的活動,再捐100元。粉絲的朋友看到了,也可能會跟進,一同參與。」劉先生相信,小額捐款看似微不足道,但涓滴成流。累積在一起,就能匯聚成一股強大力量,幫助需要的家庭。「當社會越多人將行善當成生活的日常,就能更快促成善的循環,讓需要的人都能得到及時的幫助。」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86609995#113
    物資捐贈專線 02-86609995#147
    認捐1919食物包
    https://ccra.org.tw/donatefoodbank
    上一篇
    下一篇
    Share

    2020年9月號
    本期目錄
    ×
    2020年9月號

    封面故事


    提一盞燈
    陪你一起長大
    陪你慢慢變好

    秘書長的話


    另一種選擇

    1919食物銀行


    阿妹啊 姊姊有困難

    1919急難家庭


    來喔 又酥又Q 的地瓜球

    1919旺得福


    阿公 這是什麼花

    美麗人生


    勞如麟的多彩人生

    愛心花園


    今天可以吃幾塊肉

    THE UPDATE


    為花東弱勢健康加分
    十分幸福 公益樂捐
    荒年撒種 祝福緬甸
    沒有慧根 也要會跟
    銘傳國小 拋磚引玉
    9700機能襪+10000盥洗包
    Previous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