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社會不再需要陪讀班

2024.10.28
位於嘉義縣民雄鄉的頭橋基督長老教會( 頭橋1919 服務中心) 是一個樸實的教會。前任牧師黃榮文10 幾年前看到社區有許多需要照顧的弱勢家庭孩子,因此創辦了陪讀班。4 年前黃宏仁牧師與康螢螢師母接任後,便繼續承接使命,為需要關懷的弱勢孩子付出。

對需要幫助的孩子 滿懷使命感

宏仁牧師與螢螢師母原本在新竹科學園區附近的教會服務,為了離年邁的父母更近些,才選擇搬回。牧師原是維修飛機的職業軍官,36 歲信主後,全家支持他去神學院深造。師母則原是活躍的職業婦女,在旅遊業成績斐然。先生信主兩年後,她也信主了,之後全職投入教會服事。兩人育有1兒1 女,都已經長大獨立。
師母生性活潑,待人親切熱誠。但她坦承,自己年輕時性格剛烈,不喜歡做家事,甚至還曾在街上追打先生,並非典型的「賢妻良母」。然而,她對需要幫助的孩子卻滿懷使命感。2011 年受洗時,當時教會牧師就曾指出,神所給予的使命是照顧孩童。儘管當時她一度拒絕,但最終還是在神的引領下,承接了兒童事工的責任,並長期投入青少年和兒童的關懷事工。「可是初到頭橋時,我還是不太適應,因為與新竹相比,這裡的居民對學習和活動的興趣不高,生活目標多為『吃飽就好』!」師母感嘆。

儘管有閒言閒語 這是神的賜福

宏仁牧師夫婦未信主前便古道熱腸,曾自掏腰包辦安親班,現在更長期協助有需求的兒少。3 年前,讀高中的小瑜(化名)和男友志強(化名)未婚懷孕,雙方家長反對他們生下孩子,且拒絕提供經援。這對年輕人走投無路之際,透過朋友介紹來到教會。師母立刻接納小瑜,並鼓勵志強先去服兵役。小瑜在教會幫助下生下孩子,並親自照顧。如今孩子已3 歲,小瑜除了照顧孩子,也協助輔導陪讀班的孩子,並一邊進修大學課程。
師母回憶:「當時外界有許多閒言閒語,但我相信這是神的賜福,讓他們的生命從此展開新的篇章。」教會甚至為這對年輕人籌款,辦了一場簡單的婚禮,並讓他們在年滿18 歲時正式登記為夫妻。現在小瑜母子還住在牧師家,成為師母的好幫手。她的孩子小蛋蛋剛滿3 歲,是陪讀班最小的學生。「最感恩的是,這幾年下來,兩個年輕人仍彼此相愛,也逐漸獲得雙方家人的諒解,並且全家受洗歸入主名下」。

不能欺負人 也絕不能被欺負

陪讀班中還有一對雙胞胎姐妹,幾年前媽媽因車禍不能工作,爸爸也長期失業在家,因經濟、家庭問題經常爭吵,甚至鬧到動刀的地步。後來社工與師母介入,每次只要家中狀況惡化,姐妹倆就住到牧師家,陪讀班成了她們的避風港。
姊妹倆從國小一年級進陪讀班,如今已升國中。姊姊個性較敏感,常處在不安情緒中,需心理諮商輔導。師母會教她禱告、讀經、陪伴安慰她,還幫她報名教會營隊,讓她在愛的氛圍中學習成長。目前姊姊已受洗,而妹妹也將於今年聖誕節受洗。師母表示:「不管孩子們來自什麼家庭,進到教會就是一家人,在主裡學習彼此相愛。我愛他們,但卻不寵溺。教他們不能欺負人,但也絕不讓他們被欺負。」

領導爸爸+ 保護媽媽 溫暖大家庭

溫文儒雅的牧師,在陪讀班裡是理性的「領導爸爸」;師母則是精力充沛的「保護媽媽」。她說:「曾有附近的孩童用髒話罵我們的孩子,我跑去找他們的家長理論。附近的孩子知道我不好惹後,以後就不敢隨意欺負陪讀班的孩子了。我的孩子們雖然弱勢,但也不能讓人隨便欺負。」
頭橋教會與社區關係緊密,經常有鄰居送來食物和衣物。幾家餐館每週4 次送來免費餐食,週五晚餐則由師母親自下廚。陪讀班目前有17 個孩子,外加小蛋蛋,及5 名大學生老師,組成一個溫暖大家庭。
去年夏天,師母因骨刺手術住院,陪讀班的孩子們爭相去醫院探視她,讓她深感溫暖。她感慨地說:「我最大的願望是,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不再需要陪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