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耕一畝田

2020.09.28
22年前,自軍職退役的黃信吉牧師與高悉音師母,開始投入偏鄉宣教的服事。兩人從彰化芬園、基隆、宜蘭壯圍、苗栗頭屋,如遊牧民族般,四處拓荒建立教會。2009 年,兩人在台中后里眉山落腳。12 年來,將閒置的廠房,打造成孩子的希望工廠。而兩人最開心的事,就是老二仁祈也在5 年前回到眉山,一起為弱勢家庭孩子譜寫美麗的山城故事。

上帝從來沒讓我們挨餓過

「我的一生幾乎都離不開孩子!」悉音師母說。幾乎每到一處,都有人來主動請求協助照顧孩子。黃牧師夫婦初到眉山,成立台灣基層福音差傳會眉山教會時,月眉國小校長就帶著兩個新二代的「皮蛋」,請他們代為照顧,接著又有孩子主動要求來教會寫功課。就這樣,兩人成立了陪讀班,開始為弱勢孩子煮飯、顧功課、教品格的服事。
后里眉山1919 陪讀班設有鋼琴、吉他、烏克麗麗、木箱鼓、爵士鼓等各種樂器課程。為了讓孩子有更寬廣的舞台,師母與「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合作,每年舉辦音樂會,成為社區中的大事。現在每個孩子都可以上台演出與主持,自然地與台下互動,侃侃而談生命的見證。
「頭3 年是最苦的時候,沒錢沒人,那時只能自掏腰包,硬撐下來。常經費用完了,米缸沒米了,我就帶著小朋友禱告,並告訴他們,幾天後就會有。果真不久就有人送錢、送米來。憑著信心,上帝從來沒讓我們挨餓過。有時送來的米,還多到得讓孩子帶回家呢!」師母說。這種現象一直到2012 年與救助協會1919 陪讀計畫合作,才算安定下來。
在那段沒錢沒人、孩子又皮的那段日子,師母也曾興起收起陪讀班的念頭。但轉頭看到這群乏人照顧的孩子生命正在改變,怎能縮手不管呢?

從披頭散髮到職場小主管

師母談到從小4 來陪讀班,目前在職場獨當一面的小玉(化名)。陪讀班才開始沒幾天,小玉就帶著兩個妹妹找上門來。原來小玉爸媽不睦,爸爸酗酒,喝醉了還會拿刀亂射。小玉很怕爸爸,家對小玉姊妹而言,是一個很沒安全感的地方。
小玉與妹妹初來陪讀班時,披頭散髮,又長又髒,師母就拿起剪刀,把小玉的頭髮剪出流海,讓躲在長髮後面的小玉敢面對人。接著師母教她們怎麼做家事,還跟她們回家,教她們如何整理房間,2 週後又去家裡檢查。沒多久,小玉已脫胎換骨,整個人漂漂亮亮、乾乾淨淨。
上國中後的小玉是技藝班的資優生,高中就讀興大附農時,總平均90 幾分。一天,小玉抱來模範生的獎盃要送給師母。但師母要她去送給因為酒醉,而工作受傷住院的爸爸。師母陪著小玉去醫院看爸爸,雖然爸媽終究離婚了,但小玉在師母的勸導下,修復了父女的關係。如今爸爸酒戒了,脾氣變好了,也有了工作。而小玉不怕吃苦的個性,深得同事讚賞,現在已經是一個小主管了。

我想讓她過好一點的日子

黃牧師夫婦有3 個兒子,從小就隨著父母四處遷移。國中畢業後,便離巢各自努力。「兒子們小時候,因為教會缺人,都被操得很凶。」長大之後,對母親所做的事,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但來到眉山後,師母感受到歲月不饒人,便暗暗向神禱告,求神讓學社工的老二仁祈能回來幫忙,但她從未向兒子開口。
在大學時代就參與國際志工的仁祈,5 年前回到眉山,在國小代課。原本打算一年後出國打工渡假,賺人生第一桶金後回來開創事業。但就在一天下班回來後,看到理智斷線的媽媽聲嘶力竭地和小朋友纏鬥…。就在那瞬間,他決定留了下來!要幫媽媽一起照顧這群已被琢磨得可以盛裝更多東西的孩子。「她人生都過半百了,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她連剪頭髮的100 元都要省,因為她說100 元可以煮一頓飯給孩子吃。我想讓她過好一點的日子,所以就留下來了。」
在仁祈眼中的媽媽,是個很有行動力的決策者。因為颱風菜價暴漲,便決定自己種;因為屋頂不夠用,就簽約租下對面的田地。仁祈在國際發展的訓練下,對媽媽種種衝動、卻有遠見的舉動,一一接招執行。從寫企畫案、提案申請經費、網路招募志工,都是他所擅長的。

我們耕耘的是孩子的未來

黃仁祈更創立「耕水小子」團隊,吸引同樣理念,並各有專業的6 位年輕人,委身雕琢偏鄉孩子的生命。現在陪讀班的孩子不只會音樂,還會水耕種菜、備料煮飯、木工鐳雕,有空時還到耕水食堂做披薩,打工存零用錢。這些孩子除了讀書,也看到自己的價值與能力。「耕水小子所耕耘的,不只是土地,更是孩子的未來。我們期待藉此能翻轉台灣社會,捲動更多有能力的青年一起投入偏鄉教育。」仁祈說。
回首來時路,目前因脊椎滑脫問題,而退居幕後的師母說:「這些年來,就當作是在做另類的『補破網』吧!把一個個被家人、學校,或社區疏於照顧的孩子收集起來。用各種方式讓孩子看見自己的優點、興趣與能力。陪伴他們,或許就是上帝給我一生的使命!」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